都市条形码今天的新闻:《史记》是中国最著名的“问题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2:45:37
《史记》是中国最著名的“问题书” 刷新               标签: [ 原创 2011-06-15 13:50:41] 作者:独孤意境       此日记引用地址:http://blog.people.com.cn/blog/trackback.do?wlog_id=1308117147260187

看了北京冬季书展后,觉得规模一年比一年大了,但可看的,想看的书不多了。这篇博文,就来说说出版上的事。

 

经常听到出版界的朋友在耳边“诉苦”,现在出版业不太好做,好书稿不好找,好书稿找到了不好发行,效益一年不如一年。但奇怪的是,新书出的一年比一年多,出版人越来越多,以出版为主业的文化公司越来越多。当然,与此同步增长的是,现在出版业的“问题书”也越来越多:侵权的、盗版的,冒名的,抄袭的,剽窃的,半真半假的,真真假假的,以假乱真的……不时见诸报端。


其实,这些现象在中国古代亦比较常见。在汗牛充栋的中国古籍中,“问题书”,或者说“伪书”,占了很大的比重,即便是大家熟悉的《史记》也是一部问题书。《史记》现存130卷中,有一些就不是司马迁本人写的,而是后人作注、续写时有意无意“混”进去的,这些续作者在不同的动机驱使下,未标明自己所续所注,让后人难以看到《史记》的原貌。

 

据《史通》作者、唐人刘知几考证,司马迁去世后的百余年间,民间续写《史记》的多达18人,现在后人能看到的,只有褚少孙所续标明是“褚先生曰”。《史记》篇目内容中,到底哪些是后人续作混进的,哪些是司马迁自己写的,至今也搞不清,成了一笔历史糊涂帐,读者只能查阅时“只能跟着感觉走”。

 

认真追究起来,《史记》应该是最著名、影响最大的一部问题书,或伪书。所以,孟子感叹,“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孟子之所以大发感叹,也许便有《尚书》存伪的原因。但不论孟子针对什么而言,道理只有一个——不能盲目地迷信一本书,即便作者不错,后人也可能搞错。

像《史记》这样,不论有多少内容是后续者混进的,问题还不甚严重,最严重的是直接以前人、名人的名义编造的伪书。这类伪书不少至今还被我们视为“国学经典”。台为易学者青睐的《易卦》,便是著名的伪书,托中国古代的人文始祖、大概生活在新石器时代的部落领袖伏羲的名。类似为行业人士重视的伪书还有:医学经黄《本草》,托名神农,即三皇五帝之一的炎帝;《内经》托名中华民族始祖黄帝。

 

除了伏羲、炎帝、黄帝,这些为中国人所迷信和崇拜的名人之外,三代时期的人物也被利用过,如周公,便被托名为《周礼》的作者。据研究者调查,这些托名伪书,盛行于春秋战国之际,名为“托古风”,在当时,古圣先贤几乎都曾被利用过。

现代出版业中,假借有点名气、畅销书作者之名出版的“盗名书”(与盗墓书还不完全一样),应该脱胎于此。这种现象,在现代出版业中最为常见,而且年年发生,不少作者都被“借”过。我虽不名,但前年出版的、由凤凰卫视副台长程鹤麟先生作序的《帝王秘事》,市场上就出现了几个版本的伪书(俗称“盗墓版”书)。其中有一个版本让令我哭笑不得,我的原书不到20万字,伪书则扩充至三四十万字,多出来的那部分也不知道是从哪本书上原搬照的。读者如果不知情,还以为是我在抄袭呢。

 

在中国古代,还有一种拍马屁伪书,为上司、领导“做”一本书,像青铜器那类文物造假一样,凭空“找”到一部“古书”来,让领导高兴,投上司之好。如《连山》、《归藏》两部易经作品,便有多过版本的伪书,隋时有个版本,便是时经学家刘炫,为讨好隋文帝杨坚,搞出来的“仿古作品”。

 

《连山》、《归藏》、《周易》三书,被易学界称为“三易”,《连山》为之首。《周礼·春官宗伯·大卜》:“(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这些书早就失传了。而隋文帝是个“周易迷”,刘炫为了讨好皇帝主子,便如安阳搞的假曹操一样,开始伪造了。

 

刘炫是如何伪造《连山》、《归藏》?《儒林传》云:“时牛弘奏购求天下遗逸之书,炫遂伪造书百余卷,题为《连山易》、《鲁史记》等,录上送官,取赏而去。”万幸,刘炫的造假很快被人揭穿了,“后有人讼之,经赦免死,坐除名”,如果不是及时被揭穿,又要蒙骗子欺孙了。但刘炫毕竟是个经学家,他伪造的书还是有一定价值的,当时并没有被销毁,不过,现在就是这部伪书也失传了,后来又有假《连山》版本出现,可以说现在出现的《连山》都是伪书。

 

中国古代著名的问题书还有很多,除了《史记》、《本草》、《内经》、《周礼》、《连山》、《归藏》外,如在一些国学爱好者中特别流行的、甚至有人称之为“孔子研究第一书”的《孔子家语》,也是假的。《孔子家语》是三国时曹魏人王肃伪造的。虽然现在有学者为之翻案,认为《孔子家语》不伪,但其书伪的外衣可以扒下来,王肃造假的嫌疑无法释除。

 

王肃为何如此这般?《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正式出版物在版权上注明是“王肃·注”,实际上是“王肃·撰”。当时,王肃为了打压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有意捣鼓出了这本书。

 

郑玄对儒家经典的注释付出了巨大的劳动,有《毛诗笺》、《三礼注》,对于儒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的承传流行,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中国自古文人相轻,同事是对手,同行是冤家,如王肃这样,出于政治利益上、个人门户上而伪造古籍、篡改经典的现象在中国古人身上不时会出现,至今亦然。为了搞跨对手,造势,不惜自费(现在多是公家、财政出钱的“自费)出版带有目的性的图书,以混淆真相,造成事实。现在有关曹操墓“发现”的书,便出了五六本,我想就是这个动机。

 

伪书,这千百年来不绝的问题,因为有版税、稿费,发展到现代更为复杂了。

 

有的书,出商直接找枪手来写,然后与某个名人,或是畅销书作者达到“默契”,挂名出版发行。我也曾被一只一个书商找过,希望用一下“倪方六”,照付我版税,但我还是谢绝了,我不想欺骗读者。现在一本书畅销、走红后,除了李鬼跟风外,拥有合法出版权的书商、出版社,也会接连不断推出续书、续集,把“钱力”挖掘干净。

 

有的书,能在一两年内能“续”到10本以上,一个作者有多大的精力,如此不要命地、不睡觉地写作?不少读者会发现,续书越往后越不好看,没了第一本,或是前几本精彩。问题在哪?我告诉你,因为你正在看的有合法出版书号的书,其实是不折不扣的伪书——作者还是那作者,但写书的人却换成了“枪手哥”。

 

由上述可见,中国出版业古今都有一个通病,只不过古时多说“伪书”,现代多谈“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