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钢为什么娶吴芳芳:亏损阳光私募基金面面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23:39:08
     缘由

  对以绝对收益理念著称的阳光私募基金来说,面值通常被看作是“生命线”,面值之上表明为投资者赚了钱,而面值之下意味着对投资者的亏损。面对这条“生命线”,业界达成了一条不成文的默契——对成立时间较长、净值在面值以上的基金,要求净值不能跌破“生命线”;对成立时间不长,净值离面值很近的基金,管理人要努力控制风险,即使净值出现亏损也不能太偏离“生命线”。

  但近期市场大幅下跌,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单位净值跌到面值以下,投资者有过度“恐慌”之嫌,写作《亏损基金面面观》以正本清源。

  现状

  不妨盘点下阳光私募净值在面值以下的几种情形:

  A、2010年后成立的基金占大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15日已成立并正常公布净值的阳光私募共1191只,其中净值在面值以下的有640只。其中净值在面值以下的基金中有近一半是2010年成立的,另外占近1/4成立于2011年,而2009年、2008年和2008年以前成立的亏损基金加起来不及全部亏损基金的1/4。

  B、亏损幅度超过20%、30%的基金不多。根据信托计划说明,部分阳光私募基金跌幅超过20%或30%或将面临清盘。但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15日阳光私募跌幅超过20%为69只,占全部已成立阳光私募基金的5.65%;跌幅超过30%的有18只,不过占全部阳光私募基金的1.51%。

  C、亏损幅度较大的多为非结构化基金。考查亏损幅度超过20%的69只产品中,结构化产品只有7只,而非结构化有62只;至于18只跌幅超过30%的阳光私募,结构化产品数量为0。

  分析和结论

  A、成立时间越长越不可能亏损。自2008年以来指数层面市场上的系统性机会很少——近三年沪深300的年化亏损几乎在15%以上,但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之前成立的产品占到所有已成立产品的比例是9.35%,而2008年之前成立的复权净值在面值以下的产品只占所有产品的1.47%,也就是2008年以前成立的产品,亏损数只占到08年之前成立总产品数的15.72%;同理2008年成立的产品,亏损数占到所有当年成立产品数的28.67%;2009年成立的产品,亏损数占到所有当年成立产品数的39.20%。这样的市况下阳光私募整体取得这样的业绩殊为不易,最关键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成立时间越长的阳光私募亏损比例明显缩小。

  B、亏损比例比公募小。2009年之后成立的阳光私募亏损的数量比较多,市场疲弱是一方面,但也和2010年、2011年这两年阳光私募基金发行数量特别多有关。继2009年成立的阳光私募截止目前仍然亏损的数量占到当年成立基金数量的比重为39.20%,2010年这一数值攀升到67.22%。只是这仍然好过了对应公募基金的分别50.49%和69.40%的亏损比例。受市场风格影响,2011年以来成立的阳光私募基金亏损大过了公募,值得投资者警惕。

  C、“清盘”可能性低。清盘在阳光私募基金来说已经不是新鲜事,远的有赵丹阳赤子之心获利了结清盘,近的有张诚鼎弘义规模过小清盘。市场下跌后,大部分投资者担心的是基金跌破合同规定的止损线比如20%到30%面临清盘。但事实上真正因为跌幅过大清盘的基金不多,首先是基金合同明确说明跌破合同规定止损线强制清盘的不多;其次是,正如数据统计,跌幅超过20%-30%的基金不多;再次是强制清盘程序复杂,各方利益难以调和。以上几点,导致亏损阳光私募基金“清盘”可能性较低。

  D、结构化产品更安全。从数据看结构化产品要比非结构化更安全,这恐怕主要是因为两类产品的设计思路不同。除了在结构化产品中投资者会更经常看到有管理人跟投之外,产品往往还被设计成低风险的劣后级和更低风险的优先级。当然产品设计不同,面向的投资者也不同,并显然偏好结构化产品的投资者会更风险厌恶些。

  此外,我们还看到部分基金虽然单位净值在面值之下但复权净值却在面值之上,貌似对投资者亏损,实则投资者是盈利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基金在存续期进行了分红。现金分红的方式公募基金多有采用,这未尝不是一种帮助投资者落袋为安的办法。如果这种方式如果能得到更多的采用,或未可知能减少阳光私募基金的亏损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