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网络公司哪家好:《回归》: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1:30:30



来源:网络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是以神话开始的。  

在雪域高原上流传着一部动人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在久远年代以前,藏区妖魔鬼怪横行,天灾人祸遍地,百姓惨遭荼毒。观音菩萨向阿弥陀佛请求派天神之子临凡,救拔众生于水火,于是被赋予超凡品格和法力的格萨尔王降生人间。他凭藉诸天护佑和智慧勇气平定四方,降妖除怪,最后功德圆满,返回天界。 

不仅西藏这样充满神秘的地区以神话记述自己历史的开端,现代科技发达的国家同样如此。现在基督教和犹太教奉为《圣经》的《旧约全书》也是以“创世纪”开始的。《旧约》也被视为犹太人的历史,而其前五章的记述者,正是带领犹太人劈开红海走出埃及的先知摩西,故《旧约》前五章被称之为“摩西五经”。 

希腊,这个现代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同样以神话开始了自己的历史。大约在公元前八、九世纪,行吟诗人荷马在各地讲述着被视为希腊人文化经典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分为两部,一部名叫《伊里亚特》,讲述了希腊人对小亚细亚王国特洛伊的远征。第二部叫《奥德赛》,讲述希腊人用了奥德修斯的木马计攻占特洛伊城后,奥德修斯历经十年返回故乡伊塔克的故事。这两部史诗尽管以战争和奇遇为主线,却包含了对古希腊奥林匹斯诸神及其传说的系统修订,被奉为希腊最权威的历史记载和宗教经典。在这里,历史和神话表现了高度的统一。   

当我们把目光从南欧跨过爱琴海移向西亚的时候,我们注意到古巴比伦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甚》记述的同样是人神同在的历史。史诗以众神创造的乌鲁克国国王吉尔伽美甚的一生为主线,大量描写吉尔伽美甚和朋友恩奇都与巨妖洪巴巴做战救出女神伊甚塔尔,以及杀死天牛并寻找永生的过程。 

在古代印度,最古老的两大史诗为《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讲述俱卢家族的后代坚战与难敌之间的战争故事,最后以坚战夺回王位却带着妻子黑公主去喜马拉雅山修道,并升入天堂结束。《摩诃婆罗多》包含了大量的印度神话与哲学观念,其目的是阐明爱、财、法和解脱这四个人生目标,而又以达到解脱为人生的最终目标。   

身在东亚的中国,其上古历史更是一部神话演义。 

神游太空,俯视地球,我们发现从南欧、西亚、南亚和东亚,这些古老的文明无一例外地以神话史诗开始了他们最初的篇章。然而,这些民族的历史随后又都变得支离破碎,只有中国再次显示出他的不凡。他的历史记载不但从未中断,更详尽得可以称为每一个时代的大百科全书。 


一、历史中的智慧 

犹太人最初的历史是先知摩西书写的。摩西是上帝的代言人,他得到上帝赐予的手杖,承担起了将犹太人从世世为奴的埃及领到迦南地的重任。在这个过程中,摩西大显神迹,也一次又一次告诫犹太人应如何遵守上帝的诫命,并留下了许多后来都应验了的预言。特别是他在西乃山得到上帝传十诫,成为上帝与以色列民族订立的契约。 

由摩西书写的历史,无疑是神的启示。 

关于荷马的记载早已散落湮灭,他是否能行神迹我们已无可考证,但他的史诗能成为有关奥林匹斯诸神的经典,也显示出荷马迥异于常人。 

《摩诃婆罗多》则奠定了整个印度的文化,其中的“博伽梵歌”成为婆罗门教的经典,也成为瑜伽修行者的经典。这个能使人达到闭气、辟谷若干天,乃至凌空飞行的瑜伽经典也绝非普通人所写的书。《摩诃婆罗多》正是由广博仙人叙述,天神湿婆的儿子像头神记载的。  

西藏的《格萨尔王传》并非像“摩西五经”或《摩诃婆罗多》那样能够由一人叙述或记载,然而他的形成却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包仲”。说唱艺人通过梦传神授而获得艺术技能。这些“包仲”艺人从未学过艺,甚至并不识字,却突然有一天在睡梦中得到神人传授,一梦多日不醒。待苏醒后即能滔滔不绝地说唱表演《格萨尔王传》的史诗故事。实为不可思议。 

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古老史诗,早已超过了普通意义上的历史,更以其天启神授的特点,成为各民族的智慧与文化之源,甚至是依法修行至得道圆满的天书。


二、神话还是现实? 

人们常常会把历史上的真实当作神话或传说。当荷马离开人世2000多年后,许多人都认为《荷马史诗》仅仅是一个臆造的动听故事罢了。 

1822年,在德国出生了一个考古学家叫谢里曼。当然谢里曼在出生的时候并不是一个考古学家,他的童年是不幸的,父亲酗酒且品行恶劣,然而他的哥哥却爱好文学和历史。谢里曼在自传中说他七岁的时候从哥哥那里得到一本书,背后是燃烧着熊熊大火的特洛伊城门。这张图画改变了这个小孩子一生的命运。当别人都认为那一场希腊与特洛伊之间的战争只是出自一些诗人(那时的人们连荷马是否存在都表示怀疑)的幻想时,谢里曼却发誓要找到特洛伊。他坚信荷马口述的就是真实的历史。 

这个七岁男孩纯真的眼睛,从德国那张图画中向东南望去,停留在土耳其的西沙里克。他把《荷马史诗》当作经典,仔细核对有关战场的每一个细节,并根据史诗中记载的地形开始寻找和发掘工作。 

1870年,一个被史学家认为不逊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子,他在西沙里克的山丘下找到了特洛伊城。在日记中,他激动地写道“没想到我会亲眼目睹荷马笔下的这座不朽城市。”

 

三、史官的精神 

让我们再把目光投向中国。当黄帝命仓颉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中国的文字中承载了太多的天机。 

也许是一种巧合吧,仓颉本人是黄帝身边的史官。因此中国文字的诞生,似乎与历史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史记》,作为中国正史的第一部,也是从记录轩辕黄帝的事迹开始的。 

春秋末年,大道隐没,父子相残、君臣相杀之事时有发生。周灵王二十三年五月,齐国的相国崔杼弑齐庄公,然后命太史伯在史简中写上庄公是得了疟疾病死的。太史伯不听,在竹简上写道“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齐庄公名光)。崔杼见了大怒,于是杀了太史伯。太史伯有三个兄弟,名字分别叫仲、叔、季。太史仲见哥哥死了,接替了哥哥的位置,继续写“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也被崔杼所杀。太史叔写下了同样的话,又被崔杼所杀。 

太史家最小的弟弟太史季来了,他将写好的竹简递给崔杼,上面还是这几个字——“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崔杼拿着竹简,对太史季说:“你的三个哥哥都死了,难道你也不爱惜自己的性命吗?如果你按照我说的意思写,我就免了你的死罪。”太史季既不愤慨,也不惊慌,他平静地说“按照事情本来的样子去记录,这是我作为史官的责任,与其失职而苟活,不如殉职而死!况且此事路人皆知,即使我不写,天下总会有人去写。所以我不写也掩盖不了相国的丑行,反而惹来有识之士的讥笑。我并非不爱惜性命,你愿意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崔杼被太史季的正气所震慑,将竹简掷还给了他。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完,太史季出门的时候碰到了另一位史官——南史氏。南史氏说:我听说你兄弟几人都已被杀,恐怕无人记载夏五月乙亥的这件事,所以持竹简而来。太史季将自己写好的竹简给南史氏看,南史氏见太史季确实记载了史实,这才放心而去。  

这就是“史官精神”。与齐太史家族齐名的还有晋国的史官蕫狐,孔子赞“董狐直笔”。南宋末年的状元宰相、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关押在元大都(今北京)监狱里的时候,写下了千古流芳的《正气歌》。他列举先贤鼓舞自己的意志,头两个人便是“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史官的正气自造字的仓颉开始,千古以降,一以贯之。 

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做《左传》以记事,做《国语》以记言。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道德高尚,学识渊博,为时人所崇拜。孔子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明耻之”,意思是说,那些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摆出十分恭敬的样子,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明明怨恨某个人,却藏起来自己的想法,表面上和那人友好,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这就是对修史者基本的要求,忠于史实,且道德高尚。历代修史者要兼备“史学、史识、史才、史德”,并且“险恶矫诬之人,不足以言史”。因此,中国的历史可谓信史。


四、大百科全书 

中国的史书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

司马迁任太史令一职,执掌天文。他十岁时开始习诵古文,二十岁开始周行天下,曾登会稽山,探禹穴,考察孔子遗风。在《史记》的“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简要论列了一百三十篇的要旨。十二篇“本纪”、三十篇“世家”和七十篇列传的绝大部份都是讲述朝代、家族和人物的故事,而“书”八篇则是对当时科学的总结,《礼书》用来记述夏、商、周三代之礼;《乐书》记载自古以来音乐的兴衰;《律书》讲述兵法、星历与物体比例本身的学问;《历数》论述历法;《天官书》论述天文星象学与人间的对应关系;《封禅书》论述祭祀名山大川诸神的礼节;《河渠书》是有关水利学的论述;《平准书》论述经济和金融学。《扁鹊仓公列传》介绍了医学成就;《大宛列传》讲述西域诸国的历史、民风;《龟策列传》讲卜筮的要略;《货殖列传》讲各地的出产和商贸。  

略述《史记》的一些章节,天文、地理、水利、医学、卜筮、经济、商贸、祭祀、礼、乐、数学、行军打仗、治理国家等各个方面都是《史记》记载和论述的内容。 

司马迁在开始写作前论述写作动机时,就说他“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历代的史官在修史时都延续了司马迁的思想。煌煌二十四史,每个朝代的《食货志》连起来就是一部中国的经济发展史;历代《方技列传》连起来就是一部科学发展史;历代经籍志、艺文志连起来就是中国的学术思想史;历代有关五行、祥瑞、灾异的记载就是研究天文、地震等的重要史料;历代职官志就是中国官制的发展史;历代关于少数民族和外国的记载对研究各国家和民族的地理、风俗、迁移等来说,就是少数民族史和国际关系史;有关战争的记载可以连续组成中国的战争史和军事思想史等等。 

从这个角度讲,二十四史并不仅仅是史书,而是中国历朝历代的大百科全书。 


五、历史中的“历”与“史” 

“历史”两个字拆开之后就是“历”和“史”,分别记录“什么时间”和“发生了什么”。 

中国历史记载的一个特殊之处在于他的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的方式,即采用“干支”。所谓“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简称。其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地支。纪年则按顺序取干支各一字,以甲子为始,六十年循环一次,周而复始,直至无穷。这种干支纪年的方式使中国历史摆脱了年代的定位问题,几千年后,中国人仍能很轻易的将中国史书中的纪年准确对应到西元的纪年上。另外中国人也以干支来纪月、日和时。换句话说,由于干支包含天干、地支各一个字,每一个时刻都由年、月、日、时的干支来标记,因此共有八个字。 

由于天干、地支都与五行对应,而五行又进一步对应方位、颜色、季节、五脏、社会结构等,因此中国的历史中还包含了很多天人合一的因素。在历史上留下的预言中,常用五行、颜色、方位等来描述未来发生的大事,因此中国的历史研究也注定了和阴阳五行以及周易预测学有着不解之缘。这些因素都是其它国家或民族的历史记载所没有的。 

中国人保持了隔代修史的传统,自汉武帝开始,历代基本上保持了记录皇帝每日言行以及中央和地方上书题本的传统,当一个王朝灭亡后,下一个朝代便将上一朝的史料加以整理编纂,形成正式的史书。这使中国的史书成为世界上唯一一部完整、准确而连续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