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到长垣县的大巴:三峡库区产业“空心”20年 近2000家企业关闭的背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8:42:44

三峡库区产业“空心”20年 近2000家企业关闭的背后

(2011-06-14)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早报导读 [名家专评] 中国的政治改革要从细节开始
[时事漫画] 美军拦截疑运武器朝鲜船
[中国早点] 买普拉达与买普拉达股票
[主编小语] 商君驭民术 创新有啥用
联合早报网招聘 Freelance网络新闻编辑

  自1992年以来,针对三峡库区企业的关停并转,断断续续近20年。

  为了三峡工程的上马,库区26县(市、区)2000多家企业被关闭,这使得原本就缺乏主导产业支撑的库区,空心化日渐深重。

  “到处是新房,很少见厂房;到处是交通线,缺少生产线。”这是过去针对库区产业空心的真实描述,如今,这样的图景仍在继续。

  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自三峡工程开建以来,该县关闭了113家企业,“基本上全部关完,剩下的只有忽略不计的几家,而且是几个人的小厂。”巫山经贸委一官员说。

  据记者实地调查,三峡库区经济的“贫血”状况,绝非巫山独有。在湖北秭归、巴东乃至重庆万州区等地,空心情况尤为突出。

  企业消失的同时,三峡库区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库区经济以“吃财政饭”为主,税收持续下降……

  库区经济向何处去?这个问题拷问着当地政府。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记者了解到,库区县(市、区)大都明确以“工业立县”为目标,但受交通等多种条件限制,库区经济要实现“华丽转身”,谈何容易。

  近2000家企业关闭

  6月4日,重庆巫山,这个有着小三峡、小小三峡等著名景点的城市,在“摩的”声中醒来,街道两旁经营烧烤、水果的小贩,一路接龙。

  李自德望着街道上那些以摩托车载客为营生的人对记者说,企业关闭后,很多人以此为生。

  李自德是巫山县结构调整办公室综合科科长,这个机构简称“结调办”,它基本与三峡工程的上马同步成立,其主要工作就是关闭企业。

  据记者了解,巫山县纳入国家整体关闭的企业有95家,以工矿企业为主,现已全部关闭。

  随着库区水位上升及地质灾害等影响,巫山最终关闭企业的数量达到113家,目前有一家正在关闭之中。

  2000年,重庆市出台《三峡库区国有淹没工矿企业破产关闭实施办法》,为大规模企业关闭提供依据。办法规定,淹没企业关闭必须依据“关门走人”的原则,即企业关闭后对其法人资格依法注销,对职工必须依法解除劳动关系,实行一次性补偿安置,不搞假破产。

  重庆市经委相关人士介绍,1992年以来,三峡库区淹没的工矿企业,在破产、关闭为主的政策下,都是一破了之,破产关闭近2000家。这一办法导致库区产业支撑严重不足、失业人数急剧增加等问题。

  2006年,三峡库区关闭企业的办法进行调整,从此前的“破、关”为主转向“破、立、扶、强”为主,即需关闭破产的企业将由政府部门剥离债务负担,安置人员,使企业具备“两无四有”条件:无债务和人员负担,有场地、厂房、设备和优惠政策等有利条件。

  但记者了解到,此后企业仍是一关了之,“自巫山以东这一片全部关完”,李自德说。

  什么导致产业空心化?

  事实上,整个库区产业的空心化,早在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之前就已存在,只不过彼时企业并未关闭,但经营惨淡。公开资料表明,从1980年三峡工程开始论证,直到1993年正式开工,库区企业基本上停滞不前。

  在此期间,国家对库区固定资产投产进行严格限制,凡属淹没线下的基本建设和企业技改项目基本上得不到批准。库区大部分区县的经济重心都集中在淹没线以下,工程论证期内,针对库区企业的贷款大都停了下来。李自德说,当时,成立“三峡省”的工作中止了,工程上马又没有时间表,观望中的企业基本都严重负债。

  重庆市税务局有官员撰文指出,三峡工程论证和准备的时间较长,在库区生产力布局上,国家没有安排大的投资,这种“不上不下”对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颇大。另一方面,三峡库区一直是中国的连片贫困地区,库区内有近10个国家级贫困县。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交通不便利等,使得库区经济长期乏力。

  及至工程开工建设,库区企业终于面临着关停并转,但因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机器设备老化等原因,难以并转只好关闭。而另一些迁建企业在漫长的搬迁过程中,长期处于待迁或停产半停产状态,且迁建期按规定都在3年以上,投入产出效益相对延缓。

  同时,库区没有支柱企业,主导产业缺乏。以重庆万州区为例,该区年纳税能力2000万元以上的,仅三峡电力水利集团和太白酒业公司。

  而库区在企业关闭之后,虽然引进了一些企业,但“水土难服”,“效益都很不好,吸纳就业的能力有限,而且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来”。李自德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巫山县在2007年贷款3亿元,建了工业园区,但是入驻的企业没几家,现在这3亿元的贷款还没有还清。

  重庆市国家税务局于去年调研发现,早前对口支援库区而进入的企业,其政治性多于经济性,多数企业效益不好,同样存在高产值少税收状况。

  外部“输血”和自身“造血”功能严重不足,影响着库区经济的增长。

  “吃饭财政”的窘境

  在记者采访前,李自德等人去重庆其他地方考察,回来后略有感慨。他说,整个巫山县去年的财政收入仅3亿元,全县2010年的工业产值仅20亿元,相当于其他地方一个企业的产值。

  李自德说,现在财政收入远远满足不了开支,都靠“上面”补贴,是真正的“吃饭财政”。

  同样情况出现在重庆万州。记者在万州区一工业园内看到,包括重庆跨越农机制造公司在内的很多厂房还在建设,没几家企业入驻。

  相关统计表明,万州工矿企业关闭破产达232家,占迁建企业总数的63%,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税收增长。

  企业关闭带来的还有当地税收的大幅下降,根据重庆税务局2010年的调研表明,到2005年底,万州区由于关闭破产企业带来的由国税部门征收的存量税收损失为35309万元。

  此后招商引资进来的企业,虽然享受了政府财政贴息、补助、产业发展基金、土地、税收等多方面优惠政策,但并未给当地税收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重庆税务局调研指出,“一是政府投入高于企业税收回报数倍;二是企业较高的销售收入与其较低的税收贡献不相配比,表现为税负水平偏低。”

  在此情况下,三峡库区一些区县税收低于GDP增长,使GDP的税收产出质量不断下降,这与全国普遍的税收持续超GDP增长的情况反差巨大。

  重庆税务局的调研还表明,库区各县都在兴建工业园区,但真正建成投产的不多,投产企业大部分尚处于享受所得税“二免三减半”期间,基本上不缴所得税、只缴纳少量增值税,园区表现出高产值、低税负特征。比如长寿的两个园区2004~2006年上半年,销售收入总共近12亿元,税收仅1000万元,税负从未达到1%。

  同样在巫山工业区内,引资进来的企业不足10家。“现在工业发展不起来,国家也不允许高耗能企业存在,财政完全靠国家投入。”巫山经贸委官员说。

  库区经济转身之难

  据记者梳理发现,“十二五”期间,包括万州、巫山等在内的库区县(市、区),大都确定了“工业立县”的目标。

  李自德说,未来肯定要从工业入手,发展农业是不行的。现在该县发现了桃花山铁矿等,准备将来立足这些资源,实现经济向好。

  与巫山毗邻的奉节县,意欲在未来5年全县财政收入翻一番,达到10亿元人民币,平均增速15%以上,着重发展船舶工业,打造100万吨的渝东造船基地。

  但是,有人指出,库区这些县市大都属于中国淡水资源库段之一,也是三峡库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发展工业与实现条件或有冲突。

  另外,根据重庆市税务局的调研,库区工业过于依赖招商引资,缺少多元投资渠道,如此造成政府收不抵支,强化外来资本进入能力,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地企业的发展。因此,建议政府要提供融资担保和法律技术服务,允许民营企业进入高利润垄断行业,还要多出具体措施鼓励本地投资和各种形式的创业,注重民营企业本地化。

  坐拥三峡独特的自然环境,包括巫山县在内的这些县市区,一直想让旅游业一枝独秀。李自德却说,这些年来旅游业的发展也不景气。他指着雾气朦胧的江面说,游客乘船游览完小三峡等景点之后,就离开了,县城对游客没有吸引力,消费自然无从谈起。

  对口支援万州的几个名牌企业对当地的税收贡献情况

  春都火腿肠:1998年落户万州,1999年6月停产,随后破产,从未实现税收。上海白猫:2000年至今,销售收入9.04亿元,从2000年上交税金1000万元下滑到近年200多万元。重庆格力新元电子元件有限公司:2000年以来,共实现销售收入7278万元,税收贡献却较少。2000年~2003年未实现税收,2003年底经约谈才入库税金155万元,2004年入库46万元,2005年入库70万元,2006年1~9月入库36万元。常柴万州柴油机有限公司:1996年成立以来,10年没有实现增值税。2000年以来销售收入达4.1亿元,毛利率仅8%左右。重庆三峡果业集团有限公司(汇源果汁):2003年投产以来,连续两年半没有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资料来源:2010年重庆税务局调研报告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李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