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工人新村的房价:[论中国面临的金融战争和通货膨胀(二)]-----[兴华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3:46:35

十一
当前中国经济泡沫化越来越严重。为此,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发明了一个欺骗性术语,叫做“人民币流动性过剩”。这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发明的最荒谬的术语之一,比“减员增效”、“靓女先嫁”有过之而无不及。
市场经济之下,需要的就是商品货币流动,怎么会有流动过剩呢?所谓“流动性过剩”其实就是“过度投机”的代名词。放着好好的名词不用,尽用些晦涩的词汇蒙人,这就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一大特点。
表面上是术语表达问题,但得出的结论却有天壤之别。投机过度需要全力打击投机活动。而“流动性过剩”却需要抑制流动性,紧缩银根。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泡沫经济时期,日本也希望通过紧缩银根抑制泡沫,但却导致泡沫破裂,经历了一场雪崩式衰退。新世纪初,日本经济渐渐恢复元气,依靠的是零利率政策、出口高速增长和高额的外汇储备。而中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却信口雌黄,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外汇储备过多导致人民币流动性过剩,必须紧缩银根,抑制人民币流动性过剩。换言之,中国必须象日本一样经历一次泡沫破裂的过程。舍此别无治理“流动性过剩”的良法。
一位著名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在政协会议上联名提案要求取消利息税,原因是“利息税没有起到促进消费的作用。”请注意,这位经济学家承认“中国消费率严重不足”。如此可以看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竟然认为“消费不足”与“流动性过剩”(过度消费)并无矛盾。换言之,黑可以叫做白,鹿可以指为马;原罪是历史必然,掠夺非常光荣,抢劫完全有理。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那里,一切都可以颠倒过来,一切都应当反着理解。
因此,真正的情况应当是:中国不但不存在流动性过剩问题,而且恰恰相反,储蓄率过高,人民币流动性严重不足。
治理的方案也应当与新自由主义者开的药方相反:
(1)不但不应取消利息税,而且应当在控制货币流通总量(抑制投机)的前提下,逐步降低利率,扩大人们的消费意愿。
(2)坚决反对经济过度自由化方案,扭转过度市场化的倾向,加强国家控制,更多地使用行政和法律手段(而非仅限于市场手段)调控经济,大力抑制金融投机活动(而非放任自流)。
十二凯恩斯认为,随着经济发展,货币的流动性一般会越来越慢。因而,凯恩斯主义者总是认为总需求不足,需要增发货币,搞扩张政策。自由主义经济学认为,生产自动创造需求,市场自动调节供需,因而无所谓过剩不过剩。换言之,主流经济学本来根本不会提出“货币流动性过剩”这样的说法。这种说法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在有难言之隐的情况下,为忽悠社会而创造的。
如果在1980年代出现争相抢购住房这样的现象,主流经济学家必定会开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短缺型经济”的诊断证明,并开出“大量增加供给”的药方。但在21世纪,由于存在严重的产品销售困难现象,供需理论忽悠效果明显下降,因此不得不改头换面,变成“人民币流动性过剩”,继续忽悠人们。
其实,无论是“短缺经济”还是“货币流动性过剩”,都属于通货膨胀的范畴,其差别在于居民收入结构(贫富差异)情况不同,导致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不同。在收入结构较为均衡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基本生活用品的价格上涨,较少发展为奔马式膨胀。在两极高度分化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稀缺的投资资本品价格大幅上涨,并带动基本民生用品轮番上涨,容易发展为奔马式通胀。
中国目前是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当前出现的所谓“货币流动性过剩”(实质是过度投机)问题,一旦政策出现失误,就很可能演变为奔马式通货膨胀。其前提是“彻底打破国企垄断”,向私人资本完全放开各类民生行业。值得注意的是,非公36条已为此提供了可能。
国际金融与工业巨头早已对中国的基础民生行业虎视耽耽。如今“反垄断”的声音在各大媒体甚嚣尘上,背后是有国际背景的。其目的是打破民生行业的国家垄断体制,由国际巨头接手。这是国际巨头控制中国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早已开始实施。国际巨头曾经试图挤垮中国国有民生行业,例如利用石油走私等办法,但未能成功。赖昌星至今能够滞留加拿大不归,表明其背景绝不仅仅限于国内,而是有着国际背景,很可能受到国际金融与工业巨头的庇护,以至于加拿大高等法院的判决都不能奈何赖昌星。
一般的通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奔马式通胀。现在中国对奔马式通胀有亲身体验并有深刻印象的人已经很少了。难道在二十一世纪需要对中国人来一次奔马式通胀实践教育?
十三
自由主义经济学喜欢使用函数模型法分析经济问题。凯恩斯则特别喜欢总量分析法。这类抽象分析方法要么失之片面,要么远离现实,搞出来的成果大多数是垃圾甚至毒素。美国推销此类经济学,目的是毒害发展中国家。其基本做法是:扶植一批弱智经济学偶象(包括诺贝尔奖学金得主),以这些经济学模型为工具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工作相关人员洗脑,诱导其实施有利于美国的经济政策。
就通货膨胀问题而言,无论凯恩斯主义或新自由主义的分析都极其苍白无力。按其诊断抓药方,必定越医越重。以美国为例,1930年代以后搞了几十年的凯恩斯主义,结果1970年代搞出了滞胀,从此内外债务高速增长,几十年寅吃卯粮,现在必须依靠日本和中国购买债券苟延残喘。其实,美国已经是一个近于破产的国家,政府是一个彻底破产的政府。
让我们看一看古典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供应学派、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等对通货膨胀的诊断和开出的药方,看看其荒谬性。(供应学派、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都属新自由主义流派。)
(1)古典自由主义
观点:根本不存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问题。这些都是市场上的价格信号,市场会“自动矫正”。
悖论:无法解释、无法应对1930年代的大萧条。
(2)凯恩斯主义
观点:通货膨胀意味着经济过热,经济增长过快。
悖论:无法解释、无法应对1970年代的滞胀及以后的各种泡沫经济(滞胀就是泡沫经济)。
(3)货币主义
观点:通货膨胀源于货币发行量过大。货币发行增量应只高于经济增长率3%左右。
悖论:1980年美国经济持续不振,尤其金融业经营困难,银行破产倒闭者多。(因美国金融业的生存根本上仰赖于通货膨胀政策。)
(4)供应学派
观点:通货膨胀主要是供应不足,应从增加供应着手治理。具体办法是减税。
悖论:减税后美国双赤字急剧扩大。
(5)理性预期学派
观点:价格具有完全的弹性,个人的决策具有充分的理性。应实行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
评价:在萨伊定律的荒谬之上更加前进一步,几乎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纯粹毒药一剂。十四
通货膨胀不仅是总量问题,而且是结构性问题,甚至主要是结构性问题,因此采用总量分析法基本无效,必须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结构分析法和历史方法,才能把准脉、治好病。
由于生产扩张,导致物资需求扩张,一部分紧缺基础物资价格开始上涨。为了维持必要的利润(至少保本),下游企业必须跟着涨价,这又反过来推动基础原料物资价格再度上涨。注意:价格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含义是过量发行货币。在物价上涨的过程中,货币发行量如不相应扩大,不能叫通货膨胀,但是会导致古典式经济危机,即某些部分的危机逐渐扩展为整个社会的生产危机。为克服此种危机,金融部门(私人的或国有的)采用增加货币信贷流通量(通货膨胀)的办法,使整个经济保持相对稳定。由此可见,通货膨胀政策的本意是解决古典式经济危机。
不能否认,通货膨胀的政策在一定限度内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例如,凯恩斯的扩张(即通货膨胀)政策被认为拯救了资本主义。但是,这种政策本质上是有利于大资产阶级,特别是金融资产阶级的。如果通货膨胀成为一种常态政策,政府乐此不疲,必将造成两极分化的恶果,最终必将引发反殖民斗争和国民革命。如果将古典经济危机和凯恩斯主义造成的滞胀型危机加以比较,可以认为前者是坠崖,后者是吸毒。
有人(如益西彭措)可能会反驳通货膨胀有害的观点。为了让读者便于理解这种争论,下面采用辩论式文体。
甲:通货膨胀可以悄无声息地释释富人的财富,因而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乙:这基本是一种善良的静态假设。通货膨胀并不意味着收入分配趋向均衡。恰恰相反,这容易造成分配的失调。换言之,从收入分配角度看,通货膨胀是一种再分配手段,但这种手段往往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原因是:增加的流通货币将以利润的形式流进资本家的腰包,而难以回流到贫困群体手中。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物价上涨,大部分贫困群体的困难将进一步加剧。
甲:增发的钞票主要应发到困难群体手中(定向稀释)。
乙:这些年支农惠农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最令中央头疼的就是资金被层层截留。所谓定向稀释,真能做到?搞不好就成了“定向增浓”。
退一步说,即使真能做到“定向稀释”,其效果也是值得怀疑的。从历史上看,通货膨胀往往导致经济运行紊乱,居民购买力相对萎缩(因物价上涨)。因此,历史上很难看到采用通货膨胀政策成功的例子。
甲:美国采用凯恩斯的通货膨胀政策就是成功的。
乙:美国是向全世界输出通货膨胀。它派一些经济杀手到世界各国游说,诱使各国实施对美国有利的经济政策。如果不从,就刺杀该国最高领导人。再行不通,就派兵入侵。这种办法中国能学习吗?
当然,我赞成积极输出人民币,击破美元霸权,但要明白这是有限的,也是有代价的,不可能长期大规模搞下去。
甲: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徐工这样的骨干企业因为资金缺乏、运转失血而被人收购吗?这样的案例,还不足以证明我国货币政策的荒谬吗?再不改变现行货币政策,再不实行货币资源的正确配制,恐怕中国经济要由半殖民地变为纯殖民地了。
乙:货币决定经济的观点是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典型看法。但世界经济史已充分证明这种观点  是错误的,至少是有重大缺陷的。
无疑地,货币金融政策可以引导产业发展,但是如果认为只要增发货币,就可以从根本上解除产业困境,那就是天真。的确,中国的骨干产业受到外资并购的重大威胁,不仅是兵临城下,甚至已经遭到轮番攻击。但必须看到,这恰恰是美国黔驴技穷的表现。美国已经成了一个疯狂的赌徒,赌的是美元尚存的一息信用,疯狂印刷美元,到处套购资产,以控制整个世界的实业命脉。但这是一把双刃剑,美元信用下降到一定程度,大量的美元就会回灌美国,美国经济就会因为货币泛滥而决堤崩溃。
继知识经济泡沫破裂以后,美国的房地泡沫正在破裂过程中。美国经济已是风雨飘摇、岌岌可危。
美国的政策是万万不可学的!
甲:难道对于外资并购应当视而不见吗?难道应当看着骨干企业因资金失血而一个个破产倒闭吗?
乙:当然要拯救产业。但是在拯救之前必须仔细研究各种对策的利弊得失,采用有效的组合战术,而不是指望某种万能药方。
我认为,增发货币可以作为紧急情况下的特殊措施,起到类似战争役中预备队的作用。但大规模增发货币是断然不行的。那样势必导致物价轮番上涨,以致民怨沸腾、社会秩序紊乱。
目前正确的办法应当是:由国家主导经营,用人民币(而非外汇)向世界各资源国大量购买各类资源,以充储备,并以资源品(而非货币)补助各类困难企业。坚持若干年,直到击退外资并购狂潮。
另外,必须加强对外资恶意并购的审查,从制度上抑制外资并购。
本文来源『兴华论坛』  http://bbs.1911.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