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土元养殖基地: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七种武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0:09:14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七种武器”

(2011-01-14 18:02:21)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 诗联鉴品廊    一、关注诗题
  诗歌标题,往往给我们提供了有用的信息,显示或暗示出诗歌的内容或作者主要思想感情。
  例如,看王维的《使至塞上》,从诗题就能了解出本诗描写了作者出使西北边塞的情景。读张籍的《秋思》,抓住诗题可有助于我们理解作者在秋天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又如唐代朱庆余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从表面看,写了一个新娘子新婚第二天清早拜见长辈时的紧张与不安心情。如果不分析诗题,鉴赏本诗就很容易出现偏差。但结合诗题分析,实际上“近试”是指临近进士考试之时。诗人通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一个考生在面临关系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把它比作新嫁娘等待见公婆的惶恐和希望自己的丈夫帮自己过关的心情,显得贴切生动,委婉含蓄。
  二、注意诗序
  许多古诗词前面常有 “序”,有的交代创作年代,有的交代创作背景,有的交代创作缘由,有的交代创作经过,有的为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至关重要。
  例如,苏轼《水调歌头》小序云:“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小序交代了写词的过程: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作了这首《水调歌头》。“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有深微的提示。
  三、审读注释
  在中考缜密的试题设计里,绝不会提供无用的信息资料,所以试题里的另一信息——“注释”不可忽视,它能帮助我们读通诗句,理解作品思想内容。注释包括了特定的时代背景、所用典故、难懂的字词以及古人名、官名、地名、物名等。注释虽短,却是命题者给我们的暗示。如介绍作者,那可能是在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如介绍写作背景,那可能是在暗示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暗示作者写本诗时的心情、目的,据此可推知其感情基调;如介绍相关诗句,那可能是在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因此,我们一定要仔细审读注释,联系文本,针对问题,正确作答。
  例如,2008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诗歌鉴赏题李白的《秋登宣城》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 , 。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
  (3)联系学过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根据题目中的注释①可以看出本诗写作的背景,由谢朓、谢朓北楼的简介和“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可以顺利地解答第三道题目,推知作者政治失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却无人理解,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注释②③对江城、两水的解释,尤其是注释中的“水如明镜”,为我们说出第二题中的“两句诗好在何处”拨开了云雾、指点了迷津。
  四、寻觅“意象”
  古诗词中,作者用一些事物表达主题思想、情感,这些事物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被称为诗歌的意象。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有:用冰雪晶莹喻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用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用流水、春雨、鹧鸪鸟等抒愁写恨;用月、长亭、鸿雁等引发思乡怀亲之情;用折柳、晓风等表伤别;用红豆等寄托时光不再岁月无常的情怀;用梅花代表傲霜斗雪、不怕打击、不怕挫折的形象;用菊花、松柏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用莲表达不同流合污的节操;用蝉喻高洁品行;用梧桐、子规(杜鹃鸟)等象征凄凉悲伤……
  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等意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
  五、品味意境
  意象表达了一定的情感和思想之后,就形成了诗歌的意境。品味意境,往往得感知意象,意境往往通过意象来表现出来。
  例如,朱淑真的《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显然,此处的意境主要是通过凉床、月影、梧桐等意象表现出来的。
  通过意象的象征意义,意境的指向意义,能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与意图。
  六、体味诗眼
  “诗眼”就是诗词中最能提挈全篇、提升形象、提炼主题、揭示主旨和艺术内蕴、表现诗人感情的“字眼”。它常常成为解读诗词的钥匙。
  例如,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心远”把全诗的 “退隐后,超脱尘世的心境”这个主旨非常明朗化了。再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倍思亲”,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中的“最爱”,都是“诗眼”,这对理解作者的情感大有裨益。
  七、了解常用典故
  古诗词常用典故如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高山流水”、“乘风破浪”等。
  例如,“楼兰”,《汉书》记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再如“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分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