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哪里有农业银行:以创新促教师专业发展 做诞生优秀教师团队的土壤培植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9:58:30
——访天津市和平区中心小学校长程林
2011年06月14日11:00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微博

程林校长在办公室接受采访。
在今年举行的天津市第七届基础教育双优课考核现场,和平区中心小学选手有7名,占全区小学参赛队员的三分之一。这所仅有20年历史的学校已有18名教师曾获天津市历届双优课一、二等奖。现岗教师中有10名晋升小学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今年天津南开中学创新人才早期教育实验班面向全市招生80人,通过层层遴选,录取中心小学17名学生,耀华中学超常教育实验班面向全市招生60人,录取中心小学21名学生,同年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先期录取中心小学18名学生。是什么成就了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记者为此对该校校长程林进行了专访。
记者:程校长,和平区中心小学取得骄人的成绩,有什么秘密武器吗?(你觉得有什么经验可以和同行分享?)
程林:在教育上,从来没有什么秘诀高招,只有踏踏实实的耕耘才有收获。如果真要说秘密武器的话 ,也就是找到了打造一支优秀教师团队着力点,十年磨一剑,做到了科学发展。
记者:每个教育管理者都知道教师素养的重要性,很多学校的管理者也作出了艰苦的努力,可并不是都有好的成效。这可能就是你说的“着力点”的问题,有哪些 经验可以与同道分享?
程林:如果说到着力点,我个人认为是改革和创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培植了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
记者:能谈一谈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思路吗?
程林: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借力。教学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只有对教学情况进行研究才能更好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教研是我们相对薄弱的环节,为此,我们与天津师范大学合作,创办了我市的第一个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并加强了与其他同类学校的交流,把名师请进来。
记者: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什么时侯建立的?是一个怎样的合作模式?
程林:2003年10月我们与天津师范大学达成了合作意向,次年4月12日举行授牌仪式,我们把这个合作项目称之为“学习化实验室”,是天津师大与和平区中心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合作的共同体。天津师大选派王学兰、王雁教授,融为和平区中心小学一员,亲临教学实践活动发生的现场,潜入课堂,甚至亲自走上讲台给小学生上课。他们通过直接观察,对与教学实践有关的人、物、事件、活动情境如实记录、分析和推论,并与一线教师共同探讨她们和她们所带的研究生最大收益的教学方案,共同切磋教学中遇到的所关心的问题。双方进行的合作研究,有的是高校课题,有的是基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的课题,还有些是从教学实践遇到的问题中筛选出来的课题。
记者:你是怎样评价这个老师专业素质学校对于创建优秀团队的作用?
程林:我对它的评价是它是我们提高小学教师教研水平的一条捷径 。
记者:为什么这么说?
程林:从直接效果上讲,两位教授与老师们共同走进问题情境,然后逐步引导,一起做课题,使我们的老师掌握了课题设计、抽样、检验、取值等教育科研环节很多方法,受到了教育教科研基本训练,比自己摸索或单纯看书强得多,最主要的是大学教授通过正式的、非正式的会话、交流、讨论、“深度汇谈”等途径为学校营造了“研究状态下工作”“工作中研究”的浓厚学术氛围。在专家引领下,老师们逐步养成反思习惯和问题意识,教师学会反思工作中的对与错,好与差,总结经验,比较优与劣,得与失,学会把“问题”变成课题,教研工作有了扎实的起点。这些都是中心小学教师自主发展,进行“草根研究“的的不竭动力。无论年龄大小,教龄长短,他们在研究中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他们在教学中不停地发现问题、生成课题、破解难题。教师们重新体验和认识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实现其专业成长。
记者 :您感受到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立给学校带来的最直接的变化是什么?
程林:创建了浓厚的教研氛围,学校教师的教研水平明显提高,是老群众性教研活动成为可能,草根研修成为学校自主发展的不竭动力。我校独具特色的“教学诊断”活动就是一种群众性的教研活动。“教学诊断”就是一人上课,全体教师参与诊断,确立诊断主题,当场写出诊断内容,并做诊断发言。起初实行起来,大家说,“都是一个学校的,干嘛说得那么尖刻,不留情面,谁的课会上的十全十美”,而现在每位教师都能做到争先恐后地发言,而且评课水平也从过是就事论事发展到现在的诊断是就事论理。教师真正成为探索研究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使诊断者与被诊断者双向受益,人人都在提高之中。也更能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记者:能谈一谈取得的实际效果吗?
程林:好的氛围,科学的研究方法让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解决起来更有效。比如中年级教师把“学生课外作业的有效性”作为研究课题。从课外作业的数量、作业的形式、内容,家校合作方式,作业更正的方法,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养成,作业评价、作业讲评等8个方面30余个研究点做了系统、细致和有效的研究,使学生课外作业的有效性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都得到有效提高。
记者: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除了与天津师大合作,还有其他的向外借力的活动?
程林:大部分名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搞教育科研一定要与大师对话。学校相继举办了“与名师相约在金秋”全国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研讨会,李吉林“情境教学”专题报告会,张武升博士“创造教育”专题讲座,举办了“与教育家田本娜教授面对面”和“徐长青名师工作室走进中心小学”等活动。近年来,我校邀请了北京的陈德珍、滕纯、吕敏、关鸿羽、李烈、窦桂梅、山东名师张伟,天津名师康万栋、王珍元、王敏勤、郜彬如,王晓龙、候秉琛、张俭等,我校组织教师走出去,到北京景山学校、清华大学附小、江苏实验学校走访。这些活动拓展了教师们的办学视野,更新了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教师们的施教能力
记者:创建一个优秀教师的团队,除了借助外力,学校内部还有什么举措吗?
程林:我们向外借力,给教师学习的机会,有力地促进了教研活动的开展,落实到我们每个教师个人更明确的发展,还需要学校内在的驱动力。“教师专业成长路线图”就是我校的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驱动机制。学校为教师制定了专业发展的模本,模本纵向有11项内容:学历、荣誉、职称、论文、开课、课题、三笔字、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思想、职业道德、教学效果,都有具体要求。横向分为5个等级。学校帮助教师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教师据此规划出自己专业发展路线图。内容包括:分析优势,查找不足,明确内心真实的职业愿景,提出不同阶段目标。每个学年结束前,学校针对每位教师目标完成情况作一个简略的对照与统计。对暂时没能完成目标的教师,请相关学科骨干教师“点对点”帮扶,让他们的专业水平尽快得到提高
记者:你怎样看待教师专业成长路线图?
程林:它让每个教师“扬长补短”,并让原本模糊不清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变得具体,可以触摸。让它成为每位教师专业成长中不断向上攀爬的“脚手架”,成为每位教师不断自我完善的“驱动器”。在专业发展路线图的引领下,原来不注重写论文的教师,一篇篇论文见诸报端,原来不重视学历提升的教师,纷纷去“充电”近年来有80位教师从专科学历,提升到本科学历. 青年教师宋蕊六年前为自己制定了成为市级学科带头人的职业目标,学校为她提供了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培训班和赴英国剑桥大学进修的机会,她走出校门去听北京名师李烈的课,听天津名师徐长青的课,她拜天津师大数学科学院范文贵教授为师,向他们学习教学的“真经”,她连续五年带“双语班”,荣获天津市第二届基础教育课改积极分子称号,如今成为天津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我校第一个拿下硕士学位的人。现在,她又制定新的发展愿景。每个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突出优势,弥补不足,专业素养得以全面提高。
记者:学校在帮助教师实现其专业成长路线图的目标中做了哪些工作?
程林:学校尊重教师的发展需求,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向教师专业发展上倾斜,一方面积极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激发教师的热情,另一方面积极建立教师专业成长的智力背景和支持系统,促成教师的专业发展路线图的目标实现。
记者:学校提供发展的机会和展示平台的?
程林:学校根据学校专业发展路线图提出的目标,按需分配,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提供平台,尽可能的力量促成目标的达成。
中青年教师张亚宁一直是毕业班把关教师,好学上进,学校推介她参加民进市级展示课,并责成教学主任刘忠华悉心指导,她执教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课受到业界好评。
我校有七位教师经过和平区双优课的遴选,获准参加全市赛。这届大赛增设四个教育法规的理论测试,是一线教师弱项。学校寒假期间请专家给他们做辅导,主管校长为她们精心编写提纲和模拟试卷并发动全校骨干教师对他们业务技能“点对点”地强化培训。这七位选手,有六人获天津市第七届双优课系列考核一等奖。”。
记者:如何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智力背景和支持系统?
程林:学校通过带教活动促成教师专业成长目标达成。 在常规带教上,学校制定了《师徒共同成长计划》。近几年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为“徒弟”,比他们年长些的优秀青年教师为“师傅”,并做到“四同”:共同听课评课,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共同参与展示,共同参与汇报。突破了传统的师徒含义,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使做“徒弟”的青年教师在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更好的学习和成长,也使担任“师傅”的青年教师更有责任感和进取心,在指导他人的过程中促进自己不断发展。学校还启动了名师孵化工程,注重对骨干教师和一些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教师重点培养。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实践中练”的方法,骨干教师向专家名家学习,进行“零距离”接触和面对面交流,让他们现场去体验和感受名师的教学风范。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教师在常规带教的基础上,又推进“名师带教”制,采用“一师多徒,一徒多师”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精雕细刻的定向培养。学校举办“骨干教师面向市区级教学专家拜师大会”,全校30位骨干教师和10位专家或名师签订了师徒合同。学校制定了教师“悦读计划”,学校要求教师在全面学习、提高整体文化素养的基础上,阅读教育名著,让专家引领教师的教学实践,阅读文学经典书籍,夯实教师的文化功底。学校鼓励教师征订教育报刊并报销相关费用并每处从学校培训经费中切出“蛋糕”,用于购买教育理论和文学名著,充实学校图书馆。
记者:教师专业成长路线图让每个教师个人扬长补短,专业发展的更为全面和平衡,而优秀的教师团队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你怎样考虑团队建设?
程林:教师发展严重不平衡,学校发展就会受到制约。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应该是团结的、学习型的团队。教师个人要扬长补短,教师之间则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团队才有凝聚力,形成合力,才能发展。
记者:你在建设这样一支队伍方面作了哪些有价值的探索?
程林:我们给教师更多的公平参与机会,同时组建了各种各样的“学习共同体”,让每个教师的价值都能被群体认同。选拔公开课比赛人选时,发动全体教师参与,层层筛选种子选手。适当的时候,学校还把年轻的教师推出去参赛,还经常举办“中心杯”教学比赛、青年教师论坛、说课大赛等才艺展示,让所有教师都有获得锻炼和展示的机会。“教师学习共同体”不是一个固定的组织和团体,而是依据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由教师自发或学校组织起来的形式多样而灵活的校本研修群体。比如我校开发创新的“菜单式培训学习共同体”,让学校骨干教师根据学科和个人专长,申报开课主题和内容。经学校研讨和汇总,将定下来的开课主题、内容及授课时间、地点,形成一个培训“菜单”,挂在校园网上。全校教师可以点击自己想参加选修课题,达到15人即可开班。汁原味”的家常课,让教师们做到缺什么,补什么,提高有了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地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又如“接力课堂,连环跟进”学习共同体,教师围绕研究专题,以课例为切入口,不同教师都选同一内容课,每一位教师上完课后大家都集体开展定格研究,边放录像,边研讨,为下一位教师的上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改进意见,下一位上课的教师通过比较和反思,根据新情况对自己原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调整,课上完后,再进行评议。虽然是上的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上出了不同风格,其教学结构及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接力上课,连环跟进”学习共同体的教师使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师在一次次上课、一次次评议、一次次改进中提升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能力,获得专业成长,其价值也在群体中得到认同。
记者:你怎样看待校长在学发展中的责任与作用?
程林:教师发展是校长首责。有人说,爱迪生最重要的发明并不是电灯或其他什么,而是组建了他的发明实验室,是这支优秀团队造就了科学神话。我们的学校就要类似于爱迪生发明实验室。学校管理者的责任,就是要培植那种能够诞生爱迪生实验室优秀团队的环境土壤。
我和我带领的领导班子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立志创新、锐意进取才能推动学校不断发展。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张落冰 向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