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新区工商局电话:高考命题考倒原作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14:28:02
中国周刊》总编辑助理林天宏爆料称,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采用了他在《中国青年报》做记者时发表的文章《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林天宏做完该题,对比答案后发现,只能得一半分数,于是便在微博上调侃此事,“出题老师果然名不虚传,把作者本人都打败了,幸好我当年没落在你手上。”(6月11日光明网)

高考出题老师考倒原文作者,高考命题烤糊学生?看看现实,就会知道,高考命题考倒原作者很正常。

以名声赫赫的《红楼梦》为例。如果出阅读理解题考曹雪芹先生,估计曹雪芹肯定不及格。首先,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表明曹雪芹具备洞穿未来,预测社会发展规律的超人本领。其次,一本《红楼梦》,曹雪芹到处遮遮掩掩,畏惧文字狱还是有苦难言还是别的原因,不得而知。再次,大家的想象力那么丰富,红学蔚为大观,还在继续发展,估计曹雪芹也得自叹不如,甘拜下风了。随便挑个段落,考倒曹雪芹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以一篇短短的现代新闻为例。同样一篇新闻,时评家以及观众会进行各种各样的解读,有的大声叫好,有的愤然拍桌,有的看到法治中隐藏的祸害,有的看到祸害中妥协的民主。左派看到公平,右派看到效率,中间派看到骑墙,如果拿新闻出阅读理解题,考倒作者简直轻而易举。


写文章的人兴致所至,沿着自己的思路下笔而已。比如钱钟书先生,一直对《围城》不满意,一直想修改《围城》,而广大的《读者》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阅读理解不是数学题,作者、读者、出题者的想法向来难以合拍,作者的思想随时在变化,时代在不断变化,根本就无法保证一篇文章只能得出唯一的理解。

鲁迅先生曾说过:《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曹雪芹先生哪能跟广大读者比想象力呢?作者没有读者想的那么多是很正常的,眼光各异,所见不同,前天考倒王蒙,昨天考倒周劼人(福建省2009年高考语文阅读题《寂静钱钟书》的作者),今天考倒林天宏,就再也正常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