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萍广场舞败家娘门:屈原是同性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19:04:39

屈原是同性恋???

(2011-06-07 21:27:22)    又到端午,吃粽子,赛龙舟,聊屈原,天经地义的几件事儿,打老祖宗那儿传下来,恐怕还要一直一直传下去。前两样必得身体力行,在博客里,能通过文字实现的,恐怕就剩“聊屈原”这最后一项了。
  
  小时侯背《桔颂》,“后皇佳树,桔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眼前总会浮现一峨冠长髯的大叔,手里握着颗黄灿灿的大橘子,仰首做悲怆状。
  
  后来,开始读楚辞,每每感于屈原的炙烈绝望,裂帛碎玉般,叫人恨不得冲破时空禁锢,一马飞奔到汨罗江畔,扯他回头。小小的少女心尖儿,曾为之所动。这种情绪,读宋玉的《九辩》时绝没有过。
  
  不记得哪一年,忽然见到有人写文章说屈原是同性恋,乍一看题目,心里不免“咯噔”一下,又惊又凉,仿若夜行山路,一脚踏空。再翻出《离骚》和《抽思》,细观从前为之心旌激荡过的辞章,字里行间,的确现出颇多可疑。执书相问,屈原,你究竟是不是同性恋?
  
  最早提出这一设问的是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孙次舟教授,纠以史证,毫不客气地为屈原戴上了顶文学弄臣的帽子。其后,闻一多也对这一惊世骇俗的观点给予了肯定。接着,有人开始对屈原诗歌中多处疑点皆按情诗规律做了注解,比先前仅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旨,从始至终统一诠释,来得更加令人信服。
  
  例如,《抽思》中的这句:“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如果以情侣间倾诉衷肠来解释,就非常合乎情理,其“曰黄昏以为期”,甚至可以理解为曾经的约定,相伴终生,都不为过。
  
  而《离骚》中的那句最脍炙人口的名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正反映的是诗人年长色衰时的无奈心境。
  
  再有,屈原诗中反复出现的“美人”、“灵修”,再怎么牵强附会,也没办法单以爱国,而不涉及情爱去片面理解了。
  
  从屈原的作品中,我们还能揣度出他的为人,卓尔不群,持才旷物,而且绝对情深意笃。比对与他同一时代,相传曾是他弟子的宋玉,不难看出,屈原更加不善机谋。在宫闱争斗中,他脆弱得象只晶莹剔透的玉瓶,随时都有可能被埋伏在角落里的老鼠窜出来打翻在地。况且,爱情于他,甚至高于生命。爱上了君王的他,没理由不死。
  
  到此,又不得不想起龙阳君那段颇为经典的话。《战国策》中有载,深得魏王宠爱的美男龙阳君,一天钓着鱼,忽然哭着对魏王说:我不过是王的一条鱼,等以后你钓到更大的,就会弃我而不顾了。可见,当时男宠成风的年代,身为君王的同性爱人,日子也是相当不好过的。
  
  屈原年轻时想必也曾丰神秀美,加之才华出众,才得宠于楚王。可君王后宫光佳丽就三千,更别说那些处心积虑想要挤到君王身边的美男们,不时冒出来个宋玉啥的,长得比屈原更年轻更帅,才情也堪与之相较,他又不会人家龙阳君哭哭啼啼那一套,逐渐失宠于王,也是必然的结果。
  
  只是,屈原记性太好,忘性太差,即便四处流浪,还心系国家,对楚王当初的断袖之谊也一直郁郁难忘,终于,沉江而去。
  
  由此,还能联想到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位影人,张国荣。说起才华,张国荣虽不可与屈原同日而语,但就其身后留下的一系列银幕形象和传唱歌曲来说,他也绝对是个出类拔萃的优秀艺人。可惜,他幽怨的眼里同样藏着一段难遂的同性恋情,以至早早辞世,令世人唏嘘至今。
  
  爱情,不论产生于同性还是异性间,只要火候到了,一样可以生死相许,一样能留下传世华章。
  
  
  (看了大家从昨天到今天的讨论后,眉儿又想再补充点儿,本来不过随便侃侃,既然大家这么感兴趣,都快百家争鸣了,咱就再义务加点料哦!~~
  
  屈原是不是同性恋的问题,最早是在1944年由孙次舟教授提出的,当时就曾引来一通狂轰滥炸。之后有楚辞专家之称的闻一多先生站出来支持他的观点,并对这一观点的历史文化背景做了进一步的说明。
  摘录部分闻一多先生的论述::“孙次舟以屈原为弄臣,是完全正确地指出了一椿历史事实。”在科举尚未施行的战国时代,文学家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生存条件,他们只有依附于当时的国君与贵族才能生存,即成为“文学弄臣”。
  当时各国间战事频繁,“忠君”远非时尚,“朝侍楚君,暮为秦僚”并不会招致非难,即使象提出“忠”与“孝”的孔子本人也频繁地周游列国,并不因不能专事鲁君而自愧。再说战国时代盛行崇尚男风,人们并不以此为惭,所以屈原在诗歌中自称“美人”,对自己的仪表多有夸耀,在诗句中对同性爱情作大胆表白,并不出奇。
  
  闻一多先生爱不爱国,这个问题就不用再说了吧。看了大家的讨论,有人将讨论屈原是不是同性恋的问题上升到是不是爱国的层面上,眉儿认为,着实过了。
  
  首先,这是两个问题。其次,没有人说屈原如果是同性恋,他就不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杰出榜样了。我们崇敬他,也不能由于他的性取向有争议,就有所改变。回顾历史,古代中国,甚至古希腊,对同性恋的包容,都远远超过现代社会。我们看历史问题,一定要将其放置于当时的历史环境背景下,不能以现在心度过去事。而且,即便是现在,西方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也渐趋认同,我们应该慢慢转变这种视其为洪水猛兽的心理。
  
  总之,一句话,屈原是不是同性恋,可以争鸣,可以讨论,再伟大毕竟他也曾是个人。学术问题,就要在学术范畴内进行讨论,不要上纲上线,不要将其与爱国主义问题牵涉到一起,这样容易使问题拐入偏巷,有百害而无一利!这也绝不是眉儿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