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康业温泉旅游攻略:掌握灸法的分类、操作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9:00:29
掌握灸法的分类、操作技术、注意事 一、灸法的概念

    ,又称灸,攻法,火法。《说文解字》指出:“灸,灼也,

  从火音‘久’,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可见灸法是

  一种用艾火持续薰灼治疗疾病的方法。施灸的材料除了艾绒之外,还

  有桑枝、灯草等非艾材料。施灸的方法多种多样。治疗原理主要是通

  过腧穴、经络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灸法不仅能治疗

  疾病,而且能预防疾病,如灸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培补元气,

  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二、灸法的特点

    1. 适应症广,疗效显著

    根据《内经》的记载,灸法可以治疗寒性腹痛腹胀、泄泻等;

  治疗气血不足、亡阳虚脱等;治疗局部瘀血肿块等。此外,

  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还指出,灸法特别善于祛风,治疗。

    古今某些医家认为,灸法还可以治疗热证。

    2.操作安全,容易掌握

    针刺操作不慎,容易造成医疗事故,灸法在这方面要安全得多。

  而且,灸法在操作技术方面,也较针刺简单,容易掌握。因此,历史

  上很多中医都常用灸法治病。

    3.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某些出血性疾病,不能用针刺治疗,用针刺治疗往往出血不止。

  这时,可以采用灸法治疗。
 

    灸法以艾灸为主,还有灯火灸等非艾灸法。艾灸主要分为艾炷

  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四种。艾炷灸根据隔不隔药物,分

  为直接灸与间接灸;直接灸又分为灸后化脓留瘢痕的化脓灸和不化

  脓、不留瘢痕的非化脓灸;间接灸根据间隔的药物又有隔姜灸、隔

  蒜灸、隔盐灸、隔药饼灸等。艾条灸按操作方式分为悬起灸和实按

  灸两大类,悬起灸又有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之分;实按灸又有

  太乙针、雷火针、百发神针、三气合痹针之别。[] 1. 艾灸类2. 非艾灸类  · 艾炷灸 · 灯火灸  · 艾条灸 · 黄蜡灸  · 温针灸 · 桑枝灸  · 温灸器灸 · 药锭灸 · 药捻灸 · 电热灸 · 阳燧灸  灸感、灸量和灸法补泻

  一、灸感

    灸感指灸疗时患者的自我感觉。

    一般灸法和化脓灸法的灸感往往不同。[]

    灸感与疗效亦有密切的关系。[]

  二、灸量

   1. []

   2.灸量原则

    施灸数量,原则上要足,火足气至适度而止。灸量不足,火候不

  到,就达不到治疗目的。正如《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所说:“凡

  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

    除了灸量充足而适度之外,还应根据患者的体质与年龄、施灸部

  位、所患病情等因素确定灸量。[]

   3.施灸疗程

   

  三、灸法补泻

   1. 从灸法操作分补泻
      ~~~~~~~~~~~~~~~~~~
    根据《灵枢·背俞篇》记载,“毋吹其火”的灸法操作为补法,

  “疾吹其火”的灸法操作为泻法。[]

   2.从灸法作用分补泻
      ~~~~~~~~~~~~~~~~~~
    从艾叶的功能,灸法的作用来看,灸法以温补为主,多用于虚证、

  寒证。但灸法也有泻的作用,可用于实证和某些热证。如隔蒜灸有清

  热解毒、消肿散结、逐瘀排脓的作用,可用于外科痈疮肿疖、腹中积

  块。
 

    《医学入门》说:“寒热虚实,皆可灸之。”因此,灸法的主治

  作用十分广泛,除了能治虚证、寒证之外,还可以治疗实证和某些热

  证。  主治作用        适应范围1.疏风解表 温散寒邪风寒表证、寒性胃痛、腹痛、呕吐、泄泻2.温经止痛 活血逐痹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肩凝、肘劳3.回阳固脱 升阳举陷
  壮阳益气亡阳虚脱证;内脏下垂、脱肛、阴挺、久泻、久漏;
阳萎、早泄、遗精、遗尿、神疲、乏力、自汗4.清热解毒 消瘀散结外科痈疮疖肿初起、疮疡久溃不敛、阴性疮疡、瘰疠、鼻衄5.防病保健 延年益寿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培补元气,预防疾病         灸法的注意事项

  一、施灸体位

    体位宜平正舒适,便于准确定穴,有利于艾炷安放和施灸。

  二、施灸顺序

    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少后多。

  三、部位宜忌

    颜面五官、阴部、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宜直接灸,妊娠期妇女

  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施灸。古代文献记载的禁灸穴位,选用时应从实

  际出发,不必拘泥。若需施瘢痕灸时,必须先征得患者同意。

  四、病情宜忌

    阴虚阳亢、邪实内闭、热毒炽盛等病症,应慎用灸法。

  五、施灸注意

    施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以免造成皮肤、衣物的烧损。灸后

  若局部出现水泡,小水泡可不作处理,任其自然吸收,注意不要擦破;

  若水泡过大,可用消毒针从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后,涂龙胆紫药水。

  

    
教学参考

 一、历代医家论灸法

  1. 王焘论灸法

    《外台秘要》卷十四说:“至于火艾,特有奇能。虽曰针汤散皆

  所不及,灸为其最要。……此之一法,医之大术,宜深体之,要中之

  要,无过此术。”《外台秘要》卷三十九说:“故汤药攻其内,以灸

  攻其外,则病无所逃,知火艾之功,过半于汤药矣。”

    《外台秘要》卷三十九:“灸风者,宜从少以至多也;灸寒者,

  宜从多以至少也”;“寒湿者,宜从多以至少也”;“其手足外皆是

  阳脉也,不得过于二壮;腹中者,水谷之所盛,风寒之所结,灸之务

  欲多也”;“背之重厚,灸之宜多”;“衰老者少灸,盛壮肥实者多

  灸”。

  2. 窦材论灸法

    《扁鹊心书》说:“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保命之法,

  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世有百余种大病,不用灸艾丹

  药,如何救得性命,劫得病回?”

    《扁鹊心书》说:“世俗用灸,不过三五十壮,殊不知去小疾则

  愈,驻命根则难”,“凡大病宜灸脐下五百壮,补接真气,即此法也,

  若去风邪四肢小疾,不过三五七壮而已”。

    《扁鹊心书》说:“人于无病之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食

  窦穴)、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3. 闻人耆年论灸法

    《备急灸法》说:“凡仓卒救人者,惟灼艾为第一”,“施之无

  疑,用之有效,返死回生,妙夺造化。”

  4. 高武论灸法

    《针灸聚英·卷三·艾炷大小》曰:“《千金》云:黄帝曰,灸

  不三分,是谓徒冤,炷务大也,小弱乃小作之;又曰,小儿七日以上,

  周年以还,炷如雀粪。《明堂下经》云:凡灸欲炷根广三分,若不三

  分,即火气不能达,病未能愈,则是艾炷欲其大,惟头与四肢欲小耳。

  ……艾炷若大,复灸多,其人永无心力,如头上灸多,令人失精神;

  背脚灸多,令人血脉枯竭,四肢细而无力;既失精神,又加细节,令

  人短寿。王节斋曰:面上艾炷须小,手足上则可粗。”

  5. 杨继洲论灸法

    《针灸大成·诸家得失策》说:“疾在肠胃,非药铒不能以济;

  在血脉,非针刺不能以及;在腠理,非熨焫不能以达;是针灸药者,

  医家之不可缺一者也。”

    《针灸大成·灸疮要发》说:“《资生经》云:《下经》云:凡

  着艾得疮发,所患即瘥,若不发,其病不愈。《甲乙经》云:灸疮不

  发者,用故履底灸令热,熨之,三日即发,今人用赤皮葱三五茎去青,

  于煻灰中煨热,拍破,热熨疮上十余遍,其疮三日遂发。又以生麻油

  渍之而发;亦有用龟角煎汤,候冷频点之而发;亦有恐气血衰不发,

  服四物汤,滋养气血,不可一概论也。有复灸一二壮遂发;有食热炙

  之物,如烧鱼、煎豆腐、羊肉之类而发,在人以意相助。”

    《针灸大成·灸后调摄》说:“灸后不可就饮茶,恐解火气;及

  食,恐滞经气;须少停二时,即宜入室静卧,远人事,远色欲,平心

  定气,凡百事俱要宽解,尤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受热、冒寒。

  至于生冷瓜果,亦宜忌之。惟食茹淡养胃之物,使气血通流,艾火逐

  出病气。若过厚毒味,酗醉,致生痰涎,阻滞病气矣。鲜鱼鸡羊,虽

  能发火,止可施于初灸,十数日之内,不可加于半月之后。”

 二、灸法的应用举隅

  1. 高血压

    萧某,女性,49岁。患高血压病十余年,曾一度有卒中先兆,四

  肢麻木,步履不便,颈项强痛,言语蹇涩,血压206/146mmHg,经灸足

  三里、绝骨各七壮,使发出灸疮后,言语逐渐清晰,行动亦恢复正常。

  (《中医灸疗集要》453页)

  2. 支气管炎

    应用艾炷隔姜治疗慢性支气管炎363例次,显效率为50%以上,总

  有效率为85%,选用穴位为大椎、定喘、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

  等,灸治时间在夏季“三伏天”,每穴灸3壮,每周灸3次,共灸12次。

  (《中医灸疗集要》459页)

  3. 支气管哮喘

    化脓灸治疗支气管哮喘238例,其中虚寒者150例,有效70.8%,好

  转12.5%;实热者88例,全部有效。治法:虚寒型取大椎、膏盲、天突、

  膻中、哮喘(在第七颈椎旁开一寸处),偏肺虚者加肺俞去哮喘;偏

  肾虚者加肾俞。实热型灸取天突、中脘、大椎、肺俞;针尺泽、内关、

  列缺、风门、气海。操作:艾炷直接灸7~9壮,如病程较长可灸10壮。

  灸后,贴以小膏药,每日换1次,任其化脓自愈。(《中医灸疗集要》

  465页)

  4. 泄泻

    应用神阙穴隔盐灸治疗水泻748例,每次灸5~10壮,每日灸1~

  2次,痊愈680例,占90.9%;好转40例,占5.3%;无效28例,占3.8%,

  一般灸治2~3日多可治愈。(《中医灸疗集要》481页)

  5. 痢疾

    应用艾炷隔盐灸神阙穴,治疗急性菌痢36例,临床治愈33例,好

  转2例,无效1例,痊愈病例治疗次数平均为7.8次。(《中医灸疗集

  要》485页)

  6. 癃闭

    隔盐灸治疗产生尿潴留17例。方法:先将炒熟食盐填入脐孔,上

  置葱饼(葱白捣成泥状,压成约0.3厘米厚),然后将艾炷压在葱饼

  上,点燃施灸。待有热气入腹难忍即有便意。小便自解后。可隔日再

  灸1~2壮,以巩固疗效。结果:灸1壮自解小便者10例,2~4壮者6例,

  7壮者1例。(《中医灸疗集要》524页)

  7. 阳痿

    采用多壮艾灸关元穴治疗阳痿12例,取得一定疗效。每次在关元

  穴施以非化脓灸100~200壮,治愈7例,显效3例,好转2例。(《中医

  灸疗集要》528页)

  8. 血小板减少症

    采用艾炷隔姜灸八髎、腰阳关穴,治疗血小板减少25例,显效8

  例,好转12例,无效5例(《中医灸疗集要》530页)。

  9. 脱肛

    采用艾条灸治疗小儿脱肛42例。方法:选百会穴,令小儿正坐,

  医者左手分开患儿头发暴露穴位,右手持艾条在穴位上行温和灸5分

  钟,后改用雀啄灸,连续施灸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结果:痊愈

  30例,好转8例,无效4例。(《中医灸疗集要》576页)

  10. 荨麻疹

    采用艾炷隔姜灸治疗本病33例。取穴:合谷、阳池、行间、解溪,

  均双侧。按艾炷隔姜灸法操作。每穴每次各灸3壮,艾炷如半个米粒

  大,每日灸1~2次,至症状完全消失后停灸。慢性者应多灸2~5次,

  以巩固疗效。结果:急性者13例均愈;慢性者20例,痊愈13例,好转3

  例,治疗中断者4例。急性者经治疗2~5次痊愈,慢性者8~21次大多

  数可愈。(《中医灸疗集要》597页)

  11. 痛经

    采用艾条灸治疗痛经42例。取穴:关元、曲骨、三阴交或痛区。

  方法:在月经来潮前一、二日或月经来潮时施灸,施灸以患者感到舒

  适为度。每日1~2次,每次每穴灸15~30分钟。结果:临床治愈

  例,显效8例,好转2例。平均灸治次数4.1次。对虚寒性痛经效果颇

  佳。(《中医灸疗集要》606页)

  12. 鼻衄

    张某某,男,34岁。因打喷嚏后致鼻腔间接出血不止,当时自行

  压迫止血无效,即送往医院急诊,五官科检查未见异常。遂鼻腔填塞,

  压迫止血,但无效。又注射肾上腺素、维生素K,也未见好转。经采用

  艾卷温和灸法,灸风府30分钟后,出血逐渐好转,1次即愈,观察1个

  月未复发。(《中医灸疗集要》650页) 复习自测

  一、A型选择题(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将其题号填

    入题干后的括号中;每题1分,共16分。)

   1. 艾叶的采集,最好在每年的什么时候.1.

    A、2~3月间     B、3~5月间    C、5~6月间

    D、6~8月间     E、7~9月间

   2. 以下哪一种药物为非火热类灸材.2.

    A、灯心草      B、桑枝      C、桃枝

    D、硫磺       E、甘遂

   3. 以下哪一种药物为火热类灸材.3.

    A、毛茛       B、斑蝥      C、硫磺

    D、白芥子      E、旱莲草

   4. 以下哪一种方法属于针刺与艾灸结合的方法.4.

    A、太乙针灸     B、雷火针灸    C、百发神针灸

    D、温针灸      E、三气合痹针灸

   5.以下哪一种方法属于瘢痕灸.5.

    A、隔姜灸      B、非化脓灸    C、雀啄灸

    D、雷火针灸     E、化脓灸

   6.非化脓灸适用于.6.

    A、虚寒轻证     B、虚寒重证

    C、肺痨、腹中积块等症

    D、急性吐泻、腹痛等症

    E、阳萎、早泄等症

   7.以下哪一种灸法属于实按灸.7.

    A、温和灸      B、非化脓灸    C、隔姜灸

    D、太乙针灸     E、温针灸

   8.以下哪一种方法属于悬起灸.8.

    A、雷火针灸     B、无瘢痕灸    C、隔蒜灸

    D、温针灸      E、雀啄灸

   9.灸后必须贴敷药膏的灸法是.9.

    A、化脓灸      B、非化脓灸    C、太乙针灸

    D、隔姜灸      E、铺灸

   10.民间用来治疗虚劳、顽痹等病症的灸法是.10.

    A、隔胡椒饼灸    B、隔姜灸     C、非化脓灸

    D、铺灸       E、温针灸

   11.擅长治疗阳萎、早泄等病症的灸法是.11.

    A、化脓灸      B、非化脓灸    C、隔姜灸

    D、温和灸      E、隔附子饼灸

   12.擅长治疗肺痨、腹中积块等病症的灸法是.12.

    A、隔蒜灸      B、隔胡椒饼灸   C、隔豆豉饼灸

    D、非化脓灸     E、温和灸

   13.具有温阳祛寒、拔毒止痛、去腐生肌作用的灸法是.13.

    A、灯火灸      B、黄蜡灸     C、桑枝灸

    D、硫朱灸      E、隔蒜灸

   14.善治小儿惊风、痄腮等疾病的灸法是.14.

    A、灯火灸      B、桑枝灸     C、隔蒜灸

    D、雀啄灸      E、太乙灯灸

   15.善治感冒、呕吐、泄泻等病症的灸法是.15.

    A、隔蒜灸      B、隔姜灸     C、隔盐灸

    D、隔附子灸     E、温和灸

   16.灸后出现的大水泡刺破放放液后,应涂以.16.

    A、75%乙醇      B、95%乙醇     C、碘酒

    D、龙胆紫      E、玉红膏

  二、B型选择题(从五个备选答案中,各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将最佳

    答案的题号分别填入各自题干后的括号中;每题1分,共20分。)

    A、化脓灸      B、雀啄灸      C、温针灸

    D、灯火灸      E、桑枝灸

   1.属于艾条灸的灸法是.17.

   2.属于艾炷灸的灸法是.18.

    A、化脓灸      B、灯火灸      C、隔蒜灸

    D、温和灸      E、百发神针

   3.属于悬起灸的灸法是.19.

   4.属于间接灸的灸法是.20.

   5.属于实按灸的灸法是.21.

    A、太乙针灸     B、雷火针灸     C、回旋灸

    D、雀啄灸      E、温和灸

   6.点燃艾条后在穴位皮肤上方固定施灸的灸法是.22.

   7.点燃艾条后在穴位皮肤上方上下移动施灸的灸法是.23.

   8.点燃艾条后在穴位皮肤上方左右移动施灸的灸法是.24.

    A、隔附子饼灸    B、化脓灸      C、隔蒜灸

    D、隔姜灸      E、隔盐灸

   9.多用于治疗感冒、呕吐、泄泻等病症的灸法是.25.

   10.多用于治疗急性腹痛、吐泻、肢厥、虚脱等病症的灸法

     是.26.

   11.多用于治疗肺痨、腹中积块、未溃疮疖等病症的灸法是.27.

    A、非化脓灸     B、化脓灸      C、温针灸

    D、隔姜灸      E、温和灸

   12.灸后不留疤痕的直接灸法是.28.

   13.必须将艾炷燃尽的灸法是.29.

   14.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胃肠炎等病的灸法是.30.

    A、化脓灸      B、温和灸      C、太乙针

    D、温针       E、桑枝灸

   15.属于实按灸的灸法是.31.

   16.属于针刺与灸法相结合的灸法是.32.

   17.属于非艾类的灸法是.33.

    A、非化脓灸     B、隔附子饼灸    C、回旋灸

    D、太乙针灸     E、温针灸

   18.属于直接灸的灸法是.34.

   19.属于间接灸的灸法是.35.

   20.属于悬起灸的灸法是.36.

  三、X型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题

    干后的括号中,少选、多选、错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10分。)

   1.悬起灸包括.37.

    A、化脓灸       B、隔蒜灸     C、雀啄灸

    D、药锭灸       E、回旋灸

   2.实按灸包括.38.

    A、温和灸       B、温针灸     C、太乙针

    D、百发神针      E、雷火针

   3.隔附子饼灸的适应症是.39.

    A、阳萎        B、早泄       C、疮疡久不收口

    D、即不化脓又不消散的阴性疮疡      E、内脏下垂
  
   4.灸法的主治作用有.40.

    A、疏风解表 温散寒邪      B、温通经络 活血逐痹

    C、回阳固脱 升阳举陷      D、防病保健 延年益寿

    E、消瘀散结 拔毒泄热

   5.慎用灸法的病证为.41.

    A、外感表证     B、阴虚阳亢     C、里虚寒证

    D、邪实内闭     E、热毒炽盛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药艾条主要包括普通药艾条,.

   2.常用的间接灸有隔姜灸,.44.,.45.

    隔药饼灸。

   3.常用的隔药饼灸有隔附子饼灸,.46.

   4.关于灸法的作用与适应证,《内经》有“脏.48.生满病,

     其治宜灸焫”,“.49.则灸之”之说。

   5.孙思邈说:“胸背腹灸之尤宜.50     其腰脊欲须.51.。”

   6.关于灸法补泻,《内经》有“以火补者,.52.其火”;
    “以火泻者,.53.其火”的论述。
   7.关于灸量,艾条灸,温灸器灸一般以.54.计算,太乙
     针、雷火针则以熨灸的.55.计算。

  五、改错题(在题中划线部分找出错误之处,将正确答案写在题干后;

  书写格式如下:若要将“针刺”改成“艾灸”,则写成:针刺→艾灸,

  要将“艾灸”改为“针刺”,则写成:艾灸→针刺。

  


   1.初病,体质强壮者,艾炷宜小,壮数宜少

     改错:.56.


   2.《灵枢·官能篇》曰:“阴阳皆实,火自当之”,“结络凝滞
     火所治之”

     改错


   3.温和灸的操作是:将艾卷一端点燃,对准应灸腧穴,约距皮肤1

     厘米进行旋转灸治




   4.隔姜灸多用于治疗外感热证和虚热性


   5.元气欲脱,沉寒厥冷,宜大炷少壮;风寒湿痹,上实下虚,宜
     炷多壮

   


   2.化脓灸………


   3.非化脓灸…

 。

   4.隔物灸…………………
   5.艾炷………………

     
   6.温针灸…………………………

     
   7.实按灸…

    
   8.药捻

  

   1.灸法的主治作用有哪些?

     

   2.试述悬起灸的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