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储蓄银行代款:IMF选战中国外交的瑕疵和机遇 - 刘洪的博客 | 刘洪的博客 | 博联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20:43:10
在当前IMF总裁选战中,对于中国的角色,外界大致有两种声音。

  一是中国要出头。作为最大新兴国家,中国应当仁不让,支持新兴世界候选人,甚至可以提出自己的人选。比如,一些国内外专家就鼓吹,现任IMF总裁特别顾问的朱民就是上佳人选;此外,央行行长周小川亦可考虑披挂上阵,外国争光。另一种声音,则是中国要支持西方。考虑到法国财长拉加德胜券基本在握的实际情况,中国既已无力回天,自更没必要从中作梗,从国家利益看,中国索性顺水推舟,卖西方一个人情。

  但其实,在笔者看来,中国可有第三种选择,或者说走“中间道路”,那就是 “明争而暗让”。这么重要的职位,争是必须的,即使不为本国争,也不妨为新兴国家争,争不争是态度问题;但让可能是必然的,结果非中国所能控制,在大局底定的前提前,让不让是利益选择问题。但如何让,自然有玄机,更要有条件。

 


  美中不足的是,在这种微妙博弈中,法国此前宣布,中国支持拉加德。从中国保持沉默的态度看,这可能属于法国的一厢情愿,但如此让法国替代中国说话,而且是原则立场问题,应是中国外交的一个瑕疵。相形之下,印度表现就高明了许多。印度领导人曾表示,“不保证”一定会支持拉加德。

  印度的做法,应该属于中国古话的“引而不发”,目的就是争取利益最大化。对中国来讲,IMF作为未来国际金融新秩序的中心角色,对国家利益至关重要。在位高权重的IMF总裁问题上,更应有外交的智慧。中国虽略输先机,但筹码仍有,而且至少比印度等国要多。

  毕竟,中国是当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最大的新兴国家,没有中国的支持,IMF很难正常运作;第二,在当前国际焦点的欧洲债务危机上,无论是在IMF内还是从双边关系看,中国都是欧盟的积极帮助者,欧洲理应尊重中国的意见。

  中国可以支持拉加德出任IMF总裁,但前提必须是双方达成某种共识,或者说“有约束力的默契”。第一,必须照顾中国权益。在当前国际金融领域的斗争中,IMF事实上已成为西方对中国施压的重要工具,这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尤其明显。中国和IMF前几任总裁,关系不是太密切,根源就在这个地方。拉加德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公允做事,照顾中国的权益,至少不侵犯中国的底线。

  第二,必须给予中国更多份额。IMF是按份额说话的,按照2010年改革方案,中国在IMF份额将达到6%,成为第三大股东国。但中国这点份额,还不到美国的40%,欧洲的五分之一,而且,日本份额仍远高于中国。这与中国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不符,实际上削弱了中国对国际金融规则的影响力和制定权。欧美要想继续维持对IMF的领导,就必须承诺推进改革,提高中国等新兴国家的份额。

  第三,必须提拔更多中国职员。一方面,IMF应改变欧美官员占绝大多数的局面,毕竟IMF是国际组织,理应保持国际特色,尤其需要提拔更多的新兴国家官员,其中自然包括中国的官员。另一方面,在高层职员安排上。朱民理应更上一层楼,担任副总裁。毕竟,他现在的总裁特别顾问职务是临时性设置的,作为中国官员中的杰出代表,他有必要也有能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的这些要求,绝不是漫天要价,符合新兴国家的利益,而且反映了当前国际经济金融格局的变化。如果这种改革迟迟不推行,最终损害的是IMF的合法性,于西方也不利。这正如拉加德的竞争对手、墨西哥央行行长卡斯滕斯所强调的,随着全球经济中的相对财富和金融流动正出现重大的转移,继续改革变得日益紧迫,“如果发达经济体拒绝接受这种变化,如果新兴市场国家选择离开,那么整个世界就面临着重新滑向深渊的风险”。

  至少值得肯定的是,拉加德对这些诉求也作出了积极回应。在中国访问期间,拉加德就表态说,如果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国在IMF的代表权就应该随之扩大;至于人事问题,朱民未来在IMF高层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也是“完全合理”的。

  这就是博弈的结果。中国虽无法改变大局,但完全可有所作为,推动IMF改革朝前走。明争也罢,暗让也罢,服务的是国家整体利益。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尽管改革大势所趋,但仍无法撼动欧洲在IMF的垄断地位,这或许正如《金融时报》的文章所说的,新兴国家的崛起仍是想象大过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