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少女漫画之黄金:农历二月十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6:24:03
今日观音诞日,特意收集有关观音菩萨的主要资料。 

观音菩萨,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在佛教中,他是西方过去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观音菩萨是从梵语的Avalokitesvara菩萨发展而来,汉语音译“啊那婆娄吉低输”、“阿缚卢极低湿伐罗”等,意译为“光世音”。在中国,唐以前称之为“观世音菩萨”,后为避唐皇李世民讳,遂改为“观音菩萨”。传说阿弥陀佛为其父,大势至菩萨为其弟。

《无量寿经》记载大势至菩萨与观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西方极乐净土的候补佛。

观世音菩萨的得名由来,诸经有三种记载:

一、由宿世悲愿得名。《悲华经·受记品》谓菩萨在远古因地修行时期,因发大悲誓愿而蒙宝藏如来授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

二、以修四自利得名。《楞严经·耳根圆通章》谓菩萨自述,往昔恒河沙劫前,师事观世音如来,以闻思修,入于正定,观世音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

三、由证果利他得名。《法华经·普门品》谓释边牟尼佛就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的提问答复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话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唐玄类法师《大唐西域记》卷三曰:“(阿缚卢积低温伐罗),唐言观自在。合字连声,梵语如上,分文散言,即阿缚卢枳低,译‘观’,伊湿伐罗,译曰‘自在’。旧译为光世音,或云观世音,或观世自在,皆讹谬也。”后世学者通过比照经义或考证原典,一般认为旧译不谬;尤其从佛法角度而论,二译相辅相成,体现了菩萨“悲智双运”的境界:

一、从侧重有别论:观世音,是说世间众生遭遇灾难不祥,若一心称念菩名号,菩萨观照无遗,即时寻声赴感,使之高苦得乐,此从“悲”立名。观自在,是说菩萨因地修行,用般若妙观智,由耳根一门深入,反闻自性,不被外界声境所转,故尔观听圆明,得大自在,此从“智”立名。

二、从圆融一体论:观世音,是以能观之智,观照世间一切音声.不起妄识、妄闻,反闻自性,而入正定,此具“智”义。观自在,正是因观知众生苦难,以大神通,随机往救,自在无碍,此具“悲”义。

具体地说,“观”是主体的妙智,始终如一;“世音”是客体的境界,有着前后的不同。就其因中自利,“世音”可指菩萨所具的“闻性”;就其果上利他,“世音”特指所闻一切众生的称念祈求之音。合而论之,每一名号同时兼具了悲智、因果的双重义蕴。这正符合了菩萨道的基本原则;修自利之功德,是为着圆成利他的事业;做利他的事业,是为着庄严自利之功德.

 

慈航出自慈航普渡,观世音菩萨誓愿弘深,以慈悲心,智慧力,普应众生祈愿,千处祈求千处应,现种种不同身相教化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令众生出离烦恼生死苦海。犹如以舟航渡人,所以说观音慈航普渡,但慈航不是观音的名字。

在中国,观音菩萨的崇拜最早于公元前1世纪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开始,并于7世纪中叶由朝鲜传入日本。观音菩萨在七世纪也传入到西藏,在藏传佛教中叫做Chenrezig,达赖喇嘛被是认为其化身。中国宋朝以前,观音菩萨的形象为男性。宋之后则出现了按中国古代仕女形象而创作出来的观音菩萨像并成为主流。因观音以救苦救难为己任,虽果位次于佛却在民间影响深远。


关于观音的身世,在各种经典中说法很多。 据学者们考证,观世音菩萨最初的原形是古印度婆罗门教中的一对孪生小马驹,它神通广大,能使盲人复明,不孕者生子,公牛产奶,朽木开花,象征着慈悲与善,被尊奉为双马童神。佛教创立后,尤其是大乘佛教兴起后,神马驹逐渐成为一位慈眉善目的菩萨,称为“马头观世音”,密宗至今仍供奉马头观音,又叫马头明王。造型愤怒威猛,头有四面,分别为菩萨面、大嗔怒黑色面、大笑颜面,顶上是碧马头。

不过在汉语系大乘经典中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几种说法。一是《大悲咒经》说,观世音菩萨“过去无量劫中,已成佛竟,号正法明如来。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也就是说,观世音菩萨原本是一尊古佛,只是为了更方便地度化众生,自动降级为菩萨,到当今世界来弘扬佛法。第二种说法见于《悲华经》,说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大士,是即将继承阿弥陀佛佛位的大菩萨(释迦牟尼的位置将来要传给阿弥陀佛,不过那已经是世界大毁灭之后的事情,而观世音又排在阿弥陀之后)。他在阿弥陀佛因地之时,做转轮圣王之际,是佛千子中第一太子,名叫不瞬,出家后号观世音。他将在阿弥陀佛入灭后成佛,名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他的国土叫做“一切珍宝所成就世界”。此外,密宗也有说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化身的。其实以上说法并不矛盾,漫天神佛你也可以把他们看做一个神,他们只不过是神性在人世间的不同表现而已。

在佛教各种菩萨像中,观音菩萨像的种类最多,大概与观音有各种化身的说法有关。一般来说,当他作为‘西方三尊”之一,与大势至菩萨一起随侍于阿弥陀佛像身边时,这时的观音菩萨头戴宝冠,冠上有化阿弥陀佛像,其它形相及衣物装饰则与别的菩萨像没有显著差别。观音菩萨善于变幻,可变天神地鬼,可作女人相貌。根据民间传说,观音原是男性的仙人,法号“慈航大士”,因化身道姑救一产妇染污秽无法复原,后感动上天,玉皇大帝命其掌管人间百姓、皈依正果之责。一种观点认为,观世音菩萨由于接受各种不同的信徒的请求,所以呈现出各种形象,其女性形象可能由此而来。后世的女性形象也可能与观音菩萨能够“送子”有关,并且被认为是大慈大悲的化身。《小乘经》中说,观音菩萨为妙庄王的三女儿。有时观音像旁,还塑有一个的善财童子像,童子面向观音菩萨,双手合十。密教有“六观音”、“七观音”,乃至“三十三观音”,有马头观音(即明王部中的马头明王)、千手千眼观音、十一面观音等。一般来说,观音在民间的形象变化和各地历史时间、地域、风俗有莫大关系,它是百姓信仰的产物

三十三观音
(1)杨枝观音:造型为立像,手持净瓶、杨枝,常戴女式风貌和披肩长巾。

(2)龙头观音:造型为云中乘龙。

(3)持经观音:坐在崎岖岩石上,手持经卷。

(4)圆光观音:合掌坐于岩石上,身后现圆光火焰。

(5)游戏观音:乘五色云,左手放于偏脐处。

(6)白衣观音:身披白衣,左手持莲花,右手作与愿印。

(7)卧莲观音:卧于池中莲花之上。

(8)泷见观音:坐岩石观赏瀑泉。

(9)施药观音:手持药草。

(10)鱼篮观音:手提鱼篮。

(11)德王观音:趺坐于岩畔,左手置膝上,右手持树枝。

(12)水月观音:法相现身月色水光中。

(13)一叶观音:乘一片莲花飘于水面。

(14)青颈观音:坐于断岩,右膝立起,右手置膝,左手扶岩壁。

(15)威德观音:坐岩畔,左手执金刚杵,右手持莲花,作观水状。

(16)延命观音:头戴宝冠,或着白衣,手持草药赤柽柳。

(17)众宝观音:坐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在弯膝上,身挂宝物。

(18)岩户观音:在山洞中打坐,欣赏水面。

(19)能净观音:伫立海岩边上,望海沉思。

(20)阿耨观音:左膝倚于岩上,两手相交,眺望海景。

(21)阿摩提观音:三目四臂,乘白狮,身有光焰,天衣璎珞,手持宝棍,怒目瞋容。

(22)叶衣观音:四臂,身披千叶衣,头戴宝冠,冠上有无量寿佛像。

(23)琉璃观音:乘一片莲叶,双手捧琉璃壶,轻浮水面。

(24)多罗观音:直立乘云,合掌持青莲花。

(25)蛤蜊观音:乘蛤蜊上,或居于两扇蛤蜊壳中。

(26)六时观音:左手执摩尼宝珠,右手持梵筴,立像,常作居士装束。

(27)普慈观音:头戴天冠,身披天衣,立于山岳之上,为大自在之化身形象。

(28)马郎妇观音:右手持《法华经》,左手持头骸骨,为民妇形象。

(29)合掌观音:合掌立于莲台上。

(30)一如观音:坐于云中莲座上,立左膝,作飞行状。

(31)不二观音:两手重叠,在水中坐莲叶上。

(32)持莲观音:坐莲叶,持莲茎,常作童女或童男面孔。

(33)洒水观音:又称“滴水观音”,右手执洒杖,左手执洒水器,作洒水相;或作右手持瓶泻水状。

道场
在中国,浙江省的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传说一日本和尚欲带观音像回国,途经南海,遭风暴而无法成行,遂于普陀山建观音道场。至今,普陀山仍有“不肯去观音院”。观音原名观世音,是梵文的音译,又译作“光世音”、“观世自在”。唐时因避太宗李世民名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据《妙法莲华经》记载,观音是大慈大悲的菩萨,能现三十三化身,救十二大难,她主张“随类化度”,对一切人救苦救难,不分贵贱贤愚,遇难众生只要念诵她的名号,“菩萨即时观其声音”,前往拯救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