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容易听错的歌词:大家觉得圣经和合本翻译的怎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3 16:30:14
一、进入中国的艰难    远在唐朝时期,就有西教士在中国传扬福音,只因各种原因没有成功。这样经过一千余年,虽有各种会派到过中国,都难以在这块充满了迷信、封建的土地上扎根结实。    直到十六世纪,许多海外弟兄姐妹都尝试进入中国,在清廷极力的排外中均告失败,他们徘徊在中国沿海的岛屿上,一直等待时机,始终没有机会,一位一位地先后去世。有一位方济各,在广东一个名叫上川的小岛等候向中国传福音,于1552年12月3日在岛上去世,一生没有能进入大陆。有一位意大利人范礼安,竭尽全力做了许多工作,终不如愿,在临终前,遥望中国大陆,哀声呼喊:“石头啊!石头啊!你几时才为我主裂开呢?”    二、中国福音开展和马礼逊译本    主听见了这些圣徒的呼喊并纪念他们的眼泪,此后海外的弟兄们逐渐在中国得以落脚,他们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抓紧为中国人翻译圣经,他们为中国人民拼尽全力,做出了重大贡献,给中国影响最早的当推马礼逊译本。    马礼逊在1782年出生于英国,少年时放荡,16岁蒙恩得救,不久蒙主呼召要去中国传福音,1807年25岁受英国伦敦会差派来中国传福音,仍因朝廷闭关不能入大陆。无奈于1809年加入“东印度公司”做翻译员,望借此机会得在中国居留。就此遭受本国同胞误会、公司的警告、天主教的妒忌、经济的贫乏,加之中国人的冷酷无情,在极大的困苦中住在澳门租到的一间货仓中着手进行《圣经》的翻译工作。在各种恶劣环境煎熬下,初生下的儿子夭折。以后唯一亲人——马夫人因病死于澳门。一年后挚友和同工米伶也离世与他分手。这种种打击,令他灰心绝望,在极大的孤寂中,几乎想离开这个伤心,对他毫无同情、冷酷的地方,回到享乐的祖国,但他终于没有退缩,他在日记中说:“……我亲爱的玛丽……米伶死了……只剩我一人深感寂寞,但神支撑我的软弱……希望将来我也死在我工作的地方……”于此仍为圣经和各种福音书刊的翻译,编制中国第一本《华英字典》,然而苦难并未减轻,为了躲过清廷的严密监视,他将请人用高价刻成,耗费他一生心血的译文书板,藏于屋角,到了环境松动,拿出来想印刷时,岂料已被蚁虫蛀去大半。这个晴天霹雳,无疑将他击倒在地,悲痛欲绝。这位如麦子经历极大死亡的圣徒仍不气馁,终于在1923年他的文理本《圣经》在广州印行出版。在他七年福音工作中,只有一位叫梁发的中国人相信得救。这位梁发后为本国的福音作出了重大贡献。马礼逊弟兄为了中国的千万罪人拼尽了生命的全部,在1934年息下劳苦,正于他生前所愿的死在他奋战、挣扎、工作的地方——中国澳门,并且埋葬在那里。中国的众教会有今天,不能不怀念这些如麦子一样死在中国的众圣徒。他们经历了各种反教暴乱、极大困苦、穷乏、牺牲,终于使福音在这块上地上扎根结果。    三、国语《和合本圣经》的来历    在这些圣徒一生的拼博下,中国的福音逐渐展开。但因各差会和各种译本的语言不尽相同,加上中国地大物博,语言很难一致,各国宣教士都感觉需要能在全国通用的一种译本,才于1890年在上海宣教士大会中决定,重新翻译一本既忠于原文又能揉合全国各地语言的圣经,1891年立即动手,要众多中国各地方言、官话、白话,在不违背圣经本意的前提下,能使全国人民都能读懂,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为了一个词、一个字或一节圣经反复推敲,乃至远道访问,在酌定中要顾到全中国范围,不知要花多少时日和心血,前后经历27年时间,于1919年正式出版。所惜的是,这些耗费大量心血默默无闻的圣徒们,除了一位美国的富善博士以外,都已去世,他们中没有一个能亲眼看见自己辛勤劳苦的成果——国语《和合本圣经》。许多的名字也没有留下,他们只在主的怀中,得享他们劳苦的果效,今日我们手捧他们穷一生心血而未见到的这一本中文圣经,思念他们为我们后人留下的产业,热泪涌流。感谢主为我们中国人民赐下何等恩惠,这是西教士们在中国最后留下的一大贡献。    这一本《和合本圣经》的出版,立即被当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因当时政府为推行全国的白话文运动,正苦于没有好的教材,当他们见到这一本《圣经》,非常欢喜,立即加以推荐,可以说是在中国的“文艺复兴”中担任重要角色,没有几年时间推行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