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跳钢管舞是哪个:宋代的图书派和义理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7:42:43
关于[宋代的图书派和义理派(下)]的字幕:
  • 刚才讲了第一个问题,宋代的图书派,现在谈第二个问题,宋代的义理派及其他名家论河图洛书所谓图书派和义理派,实际上都不是从宋代才开始出现的,
  • 而是由来已久,图书派重在论说象数,而象数早在汉代就已经产生,并有较大的发展,而且形成独立的特点。在西汉时兴起的今文《易》学,就非常重视象数,西汉的孟喜孟喜郑玄等人,把《易》卦同天时、历法、气候联系起来,推算天象变化和吉凶祸福,创立纳甲、飞伏、爻辰、纳音等理论,形成一整套象数体系。
  • 和东汉末年的郑玄等人,把《易》卦同天时、历法、气候联系起来,推算天象变化和吉凶祸福,创立纳甲、飞伏、爻辰、纳音等理论,形成一整套象数体系。
  • 此后经魏晋南北朝各代,象数之学又有新的发展。其中三国时吴国的虞翻、北魏时的关朗,都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见解。义理一派,是从晋代的王弼开始的,王弼(226~249)字辅嗣 魏晋玄学理论奠基人 开创 “正始玄风”
  • 王弼研究《易》学,排斥象数而重义理,后人把他开创的这一门《易》学研究流派称为“义理”一派。此后,象数派和义理派并存为《易》学研究的两大流派。唐代的《易》学研究,主要是义理一派。如李鼎祚的
  • 《周易集解》十八卷,就是一部全面而详细地阐释《易经》义理的著作。书中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一段话之后,只是引用了汉代孔安国和郑玄等人的几句话,此外并没有发表个人的新见。
  • 唐代中期,郭京的《周易举正》也仅仅在义理方面,对前人关于《周易》的注释提出质疑,没有涉及河图洛书问题。北宋时期,陈抟的学说传至穆修之后,
  • 又生出一条线传给周敦颐,再传至二程。周敦颐和二程关于《易》学的研究,是典型的义理派。周敦颐字茂叔,周敦颐(1017~1073)北宋思想家 理学家 哲学家 字茂叔 号濂溪 我国理学的开山之祖道州营道,就是今日湖南道县人,官至郴州知州、广东转运判官。晚年寓居庐山莲花峰下,
  • 学者称他濂溪先生。人们熟悉的古文《爱莲说》,其中说到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这就是周敦颐的作品。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和《通书》四十篇,后人编为《周元公集》。周敦颐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大师,对于《易》学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他所著的
  • 《太极图说》中。《宋史》中周敦颐的传记中说,他绘的这个太极图“明天地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又说他的《通书》“发明太极之蕴”,评价相当的高。周敦颐的学说虽然出自陈抟、穆修这条线,但他对于《易经》的研究专重义理,
  • 他的太极图本源于道家的学说。清代初年黄宗炎《图学辨惑》一书中评论说:“周子太极图创自河上公,乃方士修炼之术也,实与老庄之长生久视又属旁门。”——清·黄宗炎《图学辨惑》“周子太极图创自河上公,乃方士修炼之术也,实与老庄之长生久视又属旁门。”这里对周敦颐的太极图有批评之意。
  • 这种太极图和河图洛书有一定的联系,但不像邵雍那样直接论述河图洛书的图形和数字关系。程颢、程颐兄弟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大师,是所谓“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1032~1085) 宋代理学家 字伯淳 人称明道先生程颢字伯淳,死后谥号为“纯公”,后世称他程纯公。程颐字正叔,
  • 死后谥号为“正公”,后世称他为程正公。他们是洛阳人,师承周敦颐,论《易》也专重义理,代表作是程颐的《伊川易传》,但是其中没有直接涉及河图洛书。北宋时还有其他不少名家,在《易》学研究方面有重要著作。主要倾向也专在义理方面,
  • 探求《易经》的玄理。如张载的《横渠易说》三卷,内容就是对于《易》中各种卦象的解说,并且解说《周易》的“十翼”部分。张载字子厚,张载(1020-1077)字子厚北宋哲学家“关学”创始人之一陕西眉县横渠镇人,所以其号为“横渠”。宋代理学四大家之一,就是被称为“濂洛关闽” 中的那个“关”的代表人物。
  • “关”就是关中之意了,因为张载是陕西人,所以称为“关中”。张载没有列在陈抟以下的传承谱系当中,但是由于张载的名气很大,他的《横渠易说》在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也很大。北宋时期,在研究《易》学方面的另一个影响较大的人物是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 自号醉翁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欧阳修字永叔,
  • 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宋庐陵吉水人,就是今天的江西吉水县,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后来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谥号“文忠”。其著作后人编为《欧阳文忠集》一百五十三卷。
  •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一代名相,地位和威望很高,他论人论事多有精辟独到的见解,在河图洛书问题上也表现出独立品格。《欧阳文忠集》卷七十六到七十八有《易童子问》三卷,是假设和小学生的对话,来发表自己关于《易》学的一些见解。
  • 欧阳修对河图洛书问题提出怀疑,可以说是怀疑派的一个代表人物。欧阳修认为《周易》当中的“十翼”都不是孔子所作。他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认为《周易》当中的“十翼”都不是孔子所作,这个观点在以前没有人提出来,是从欧阳修这开始提这个问题。所以这个观点
  • 是欧阳修对河图洛书问题进行质疑的重要前提。原来《易经》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经”分节解释六十四卦的含义,称为“爻辞”。前一部分是“经”,分节解释六十四卦的含义,称为“爻辞”,后一部分是“传”,分别解释六十四卦的卦名、卦义和爻辞。两部分都很重要,
  • 后人常说某人“名不见经传”,所谓的“经传”,实际上就是从这来的。“传”分别解释六十四卦的卦名、卦义和爻辞。包括七种十篇,分别是文言传、彖辞上传、彖辞下传、象辞上传、象辞下传、系辞上传、系辞下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称为“十翼”。第二部分包括七种十篇,就是“文言传”、“彖辞上传”、“彖辞下传”、“象辞上传”、“象辞下传”、“系辞上传”、“系辞下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 一共十篇称为“十翼”,意思就是说这是前面的“经”的部分的羽翼,对“经”起着辅佐的作用。前代研究《易经》的学者对于十翼的评价很高。如宋、元之际胡一桂《易附录纂注》卷十五中有《易十翼论》一节,“《易》之有十翼,犹天之有日月,人之有耳目,轻重之有权衡,长短之有尺度,诚《易》之门庭,象数之机括也。十翼之作,其有功于万世,固如此哉!”——胡一桂《易附录纂注》他说:“《易》之有十翼,
  • 犹天之有日月,人之有耳目,轻重之有权衡,长短之有尺度,诚《易》之门庭,象数之机括也。十翼之作,其有功于万世,固如此哉!”从胡一桂这段话可以看出“十翼”对于理解《周易》中六十四卦的内容和宗旨是多么重要。关于“十翼”的作者,
  • 从汉代起人们就认为是孔子所作。如《周易乾凿度》这本书中说:“仲尼五十究《易》,作十翼。”仲尼就是孔子了,说孔子五十岁之后,才开始研究《易》,作了“十翼”,就是在《易经》后面的十篇那个部分。
  • 在汉代儒家思想体系被确定为统治思想之后,孔子就具有了神圣与权威的地位。前人论及河图洛书问题时,因为传言孔子作“十翼”,所以人们对于《易经·系辞》中关于河图洛书的记述,是只进行阐释而不敢否定。
  • 欧阳修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势,也就打破了在河图洛书问题上触犯孔子的顾虑。这个观点引起后代学者极大地重视,明代唐顺之在《稗编》一书中,收录欧阳修的文章,并把题目改为《论易辞非圣人作》,明确地点出欧阳修的观点。明代唐顺之《稗编》这一本书当中,收录欧阳修的这篇文章,就把题目改为《论易辞非圣人作》,就明确地把
  • 欧阳修的观点点出来。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欧阳修对《易经·系辞上》所谓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一句话提出怀疑,具体来说,就是对伏羲据河图而创立八卦的说法提出怀疑。他认为,伏羲创八卦,是取法于天地及世间一切事物,
  • 这和所谓的河图是没有关系的。《易经·系辞上》说“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又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两段话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八卦产生的原因,其意思并不相连,
  • 而前代学者把二者牵合在一起,说成是伏羲据河图而创立了八卦,这是对后学者的误导,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因此,欧阳修愤慨地说:“古之言伪而辩、顺非而泽者,杀无赦。”“古之言伪而辩、顺非而泽者,杀无赦。”意思就是说对古代那种
  • 伪言狡辩、混淆是非者,应当将他们杀头,不能饶恕。欧阳修反对在河图洛书问题上牵强附会、弄虚作假的种种说法,固然表现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但是他的态度未免显得有些偏激。后世学者论及河图洛书问题时,就说欧阳修“以河图洛书为怪妄”,
  • 或者把欧阳修称为“疑古派”。就是怀疑古人的权威说法,连孔子的说法,连孔子都怀疑。欧阳修之外,北宋时期还有其他著名人物涉及《易》学研究。一个是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散文家字君实 号迂叟主持编写《资治通鉴》司马光在宋哲宗时当过宰相,
  • 又主持编撰《资治通鉴》,是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对于《易》学的研究有《易说》一卷,但其中没有涉及河图洛书。司马光的易学研究呢实际上也就是从义理方面,研究《易经》的。一个是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晚号半山北宋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 改革家王安石在宋神宗时期做宰相,“王安石变法”
  • 是历史上很著名的事件了。王安石的《临川文集》卷六十三中,有《河图洛书义》一篇,论及河图洛书。王安石从认定孔子的话出发,认定河图洛书的存在,并认为河图洛书的出现是天地自然之理,也是圣人取法的依据。王安石不像欧阳修那样偏激,
  • 他的议论中强调了一个“变”字,“龙善变,而尚变者,天道也。”—— 北宋·王安石《临川文集》他说:“龙善变,而尚变者,天道也。”意思就是说,龙善变,天道也善变,人道应当顺应天道,也应当善变。王安石在政治上实行变法,主张革新,在河图洛书问题上的议论是和他的基本思想一致的。还有一个是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 就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的苏东坡,他著有《东坡易传》九卷。书中卷七在“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段话之后解释说:“《河图》、《洛书》,其详不可得而闻矣,然著于《易》、见于《论语》,不可诬也。而今学者或疑焉。”—— 北宋·苏轼《东坡易传》“《河图》、《洛书》,其详不可得而闻矣,然著于《易》、见于《论语》,不可诬也。而今学者或疑焉。”从这段话可知,苏轼是相信河图洛书的存在的。
  • 所谓“而今学者或疑焉”是指欧阳修,苏轼是由欧阳修主试而考中进士的,欧阳修本是他的座师,就是他在欧阳修主持考试的时候中了进士,这对欧阳修那应该是作老师来尊敬的。所以他在这里没有点欧阳修的名,而是说“而今学者或疑焉”。
  • 苏轼虽然对欧阳修非常崇敬,但是在河图洛书问题上并没有附和欧阳修的观点,这也可以说是坚持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宋代关于《易》学研究和河图洛书研究的分歧意见,
  • 和不同流派的争论,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北宋时期图书派当中邵雍一派和刘牧一派争论的基础上,南宋时朱熹给予了总结性的论述。第一, 在北宋时期图书派当中邵雍一派和刘牧一派争论的基础上,南宋时朱熹给予了总结性的论述。由于朱熹在宋代理学中的
  • 重要地位,他的观点具有权威性,元代以后的学者论及河图洛书,都是把从一到十的排列作为河图,从一到九的排列作为洛书,刘牧的说法再也没有人附和。宋代理学是传统的儒家学说在宋代的继承和发展,
  • 朱熹的地位在儒学发展史上被推崇到和孔子一样的高度,甚至后来有人说朱熹的地位超过了孔子。清代有个对联故事,“眼珠子,鼻孔子,珠子反在孔子上。”“眉先生,须后生,先生哪有后生长。”上联是说:“眼珠子,鼻孔子,珠子反在孔子上。”这句话的直接意思就是说,人的眼珠在这个鼻孔上方,
  • 双关语的意思是说,那朱子的地位在孔子上,那是对联的上联了,这个故事就是说有一个教书先生出这个对联让孩子们对这个下联,有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非常聪明,很有才,很有才华吧。他就很快地对出了下联说:“眉先生,须后生,先生哪有后生长。”
  • 这句话直接的意思就是说,眉毛先长出来,胡子后长出来,但是眉毛没有胡子长,那双关语的意思就是说,晚辈要胜过长辈,学生要超过先生。所以这个故事非常生动的。所以这个故事它就反映了后来朱熹地位的提升。
  • 元代以后思想界、学术界推崇朱熹,在河图洛书问题上自然也把他的观点奉为经典。由于宋代《易》学研究方面图书派和义理派都有卓越的成就,因此元代以后的《易》学研究是图书派和义理派并存,各有建树,谁也压不倒对方,谁也不能取代对方。第二, 由于宋代《易》学研究方面图书派和义理派都有卓越的成就,图书派的邵雍、朱熹,义理派的周敦颐、程颐、张载,在这方面的著作都有深刻的见解,
  • 尤其是朱熹本人在象数和义理两个方面都有权威的观点,因此元代以后的《易》学研究是图书派和义理派并存,各有建树,谁也压不倒对方,谁也不能取代对方。而且元代以后,在《易》学研究上的成就较大的名家,往往是象数与义理兼顾的。
  • 他们的著作中既探讨《易经》六十四卦的内容和宗旨,也研究卦象和河图洛书。像元代李简的《学易记》九卷,内容详细解说《易经》卦义,但是在卷首列“图说”一卷,对于河图洛书,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元代的吴澄著《易纂言》十二卷
  • 阐释《易经》的经义,但他又在《易纂言外翼》的“卦统”、“卦对”、“象例”等篇中论述象数,在“易原”一章中专论河图洛书。明代胡广主编的《周易大全》二十四卷,清初黄宗羲的《易学象数论》六卷,
  • 李光地奉旨编纂的《周易折中》,都是既论述义理,又兼论象数,两方面都丰富和发展了前人在《易》学和河图洛书问题上的研究成果。 由于北宋时期关于《易》学和河图洛书的研究中,不同观点的讨论比较活跃,这对于原来儒家经典著作《尚书》、《易经》中奉为神圣的教条,产生一定的冲击作用。第三, 由于北宋时期关于《易》学和河图洛书的研究中,不同观点的讨论比较活跃,这对于原来儒家经典著作《尚书》、《易经》中
  • 奉为神圣的教条,产生一定的冲击作用。尤其是欧阳修对河图洛书的怀疑性观点,更是打破了对于儒家经典的迷信,也冲淡了河图洛书的神秘色彩。于是后来的学者对于《易经·系辞》中的某些提法以及河图洛书表示怀疑的观点得到更大的发展的空间,
  • 甚至形成了较大范围的怀疑思潮。南宋末至元初的俞琰就是一个欧阳修式的疑古派学者,《周易集说》四十卷 《读易举要》四卷俞琰一生,研究《易》学三十多年,著有《易》学研究著作十种,今存两种,就是《周易集说》四十卷,
  • 《读易举要》四卷。他的基本观点是对于河图洛书表示怀疑,对汉代的儒家学者郑玄等人,和宋代的刘牧,都有尖锐的批评。言词相当激烈,元代的陈应润《周易爻变易緼》著《周易爻变易緼》一书,观点也很独特。
  • 关于宋代诸家论河图洛书,他不赞成刘牧,也不赞成朱熹,而是赞赏欧阳修对于河图洛书的怀疑。因此《四库全书》收入他的这部著作,“盖自宋以后,毅然破陈抟之学者,自应润始。”——《四库全书》提要说:“盖自宋以后,毅然破陈抟之学者,自应润始。”那就是说从宋代以后,
  • 打破或者改变陈抟的学说的是从陈应润开始的。这是《四库全书》提要中间对陈应润他的观点的评价。元代以后,明清两代的《易》学研究著作中,怀疑派的论调更是层出不穷。如明代的王祎、王廷相,清初的黄宗羲等。怀疑思潮的出现,
  • 动摇了河图洛书原来的神圣地位,连带着使传送洛书的龟的地位也随之跌落。从先秦到宋代,都延续着远古时期对于龟的崇拜意识。原来龟是表示祥瑞和长寿的美好形象,宋代以前许多人都用龟取名字,
  • 像唐朝有李龟年、张仁龟、陆龟蒙等,宋代有王龟从、黄龟年等。南宋初秦桧作宰相,有个叫孙彦文的臣僚为他作祝寿诗,中间写道:“面颜丹如朱顶鹤,髭须长似绿毛龟。”这是孙彦文作诗当中的句子,来奉承秦桧。
  • 说他面色红润像丹顶鹤的冠子一样。说他的胡子长得好看,像绿毛龟的毛一样。秦桧见了非常高兴,因为当时龟还是很神圣的,很吉祥的。可是到了后来,龟就成了骂人的词了。清代赵翼考证说,龟转为贬义是从元代开始的。
  • 到了清代龟和王八就成为恶毒的污秽词语。《红楼梦》中薛蟠作诗说:“女儿悲,嫁个男人是乌龟。”如果龟是好词,就不会这样写了。直到现在日本他们还保留着中国古代传统那种认识认为龟是好词,日本人的名字就叫龟田、龟尾、龟板很多,龟田一郎等。但是在中国,当代人绝对没有谁取名字用龟字。
  • 从龟的神圣地位的跌落,也可以看出从宋代开始的怀疑河图洛书的思潮对于世间大众的文化心态和审美情趣都有一定的影响。好,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