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人事考试网:易中天的谬误(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5:25:38
易中天的谬误(一)   文 / 问之  
——曹操的伪“善良”     易中天在《品三国》中凭着自己的生花妙笔,如簧巧舌,费尽心机的为曹操进行了大胆的“平反”,企图为其一正清名,无条件地替曹操做了“正本清源”的辩护。
  历史上的曹操是英雄还是奸贼我们姑且不论,但易先生在评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后说出“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一语时,居然说曹操尚未“丧尽天良”,则纯属谬之又谬之语。
  书中这样写道:“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后,‘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凄怆,就是凄惨、悲伤。也就是说,曹操发现自己误杀无辜后,心里很是凄惨,很悲伤。”,“但能够‘凄怆’总算还没有‘丧尽天良’。”
  恐怕易先生在说出此惊天之语时没有想到,在为曹操做此牵强的辩护之言的同时,也间接地暴露了自己处世准则中一些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东西。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无论从何角度上说,都是大违道德常伦的悖妄之语,就算前面加上“凄怆”二字做了华丽的修饰,也掩盖不了曹操本人思想上的极端丑恶。这正如一个凶犯拿起凶器残忍地杀了人后,再哭着对被害人家属说“我错了”,“实在对不起”一样,丝毫也掩盖不了骨子里的罪恶与肮脏。况且曹操哭着说此话时,旁边还有一位和他一起逃亡的陈宫,他这一哭排除不了是为给陈宫看而做的一种收买人心的假象之嫌,毕竟当时的他还羽翼未丰,急需贤人辅佐。所以说他的“凄怆”应当是“猫哭耗子——假慈悲”的表演,也决非内心中有什么自怨、自责、自痛之意。更让人不敢苟同的是,易先生居然说什么“‘凄怆’,总算还没有‘丧尽天良’”,则纯属滑天下之大稽了。照此说法,我岂不可以这样理解:一个犯人把人残忍地杀了以后,再在被害人的墓前鞠上几躬,洒上几滴所谓同情的眼泪,就算给自己的灵魂立起了一座道德与法律的丰碑了?这样的观点,恐怕是要招人骂的。
  而回顾历史上的曹操,就算如易先生所言,他是一个英雄,但易先生恐怕也不能否认,他的这个英雄的头衔是建立在“虚伪、狡诈、败德、丧伦”的基础之上的。他每临大事做最后决断时所奉行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世准则已足够把他骨子里的自私揭露得淋漓尽致,更能够证明他的“凄怆”只能是“鳄鱼的眼泪”,并不能证明他尚未“丧尽天良”。相反的是,这种惺惺之态恰恰为他“丧尽天良”之后所做的虚伪之举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当然,易先生为了证明自己学术观点的正确,合理的加上一点违心之论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百家讲坛”上就是凭这种“违心”之论而大红大紫的。但是,虚伪永远也掩盖不了真实,丑恶也永远战胜不了善良与天理,从这个意义上说,易先生这种“违心”之论,更是掩盖不了他在学术问题上哗众取宠、为唱反调而唱反调的心理,这对文艺界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彻彻底底的悲哀,对社会道德伦常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肆意的践踏,对社会历史发展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最大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