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中医院咨询电话:生儿如生个“老板”算算养儿账吓你一大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18:09:24
               广东省妇联一则“养孩子月花销2648元”的调查,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得众多“孩奴”大吐苦水。        他们晒出的育儿账单一个比一个吓人,不少孩子光4年幼儿园的学费就近10万元,小学择校费多在5万元以上,中学课外辅导费6年下来又将近10万元。       生了孩子的爹妈大叹,生孩子如同生“老板”,这辈子为他打工了!没生孩子的80后看得心惊胆战,连称“不敢生”! 

  “2648元”的养儿平均月花销数一经抛出,立刻引出爹妈们苦水滔滔。这边厢,妈妈们直抒胸臆、大吐苦水;那边厢,不少80后准爸妈看得心惊胆战,大叹“不敢生”! 

  省妇联选取了广州、佛山、韶关、乐昌、揭阳等地城乡0-3岁儿童家庭抽样调查。被调查家庭平均每月在孩子身上的总花费为2648.29元。其中,教育支出是大头,0-3岁的孩子每月教育经费支出平均达到784.31元,最高达到2万元。 

  广州妈妈网上,不少家长晒出的账单赶超平均数。“思念成风”说,光是给女儿每月请的保姆费用就达2500元;“小可爱妈妈”平均一个月要为孩子烧钱7000元左右。不过,也有不少家长表示,2648.29元超过了自己的工资水平。“白天的星”表示:比我的工资还高,如果真这样,不敢生;“lilyxuli”则打趣:我承认,我拖后腿了。 

  爹妈们一片苦水看得不少80后准爸妈心惊胆战。有人留言:“养活自己都难,还是丁克算了,不敢生。”更有人调侃说:“不用强制计划生育了,哪养得起呀。” 

  算算养儿账吓你一大跳 

  烧钱第一式:零岁工程 

  讲述人:小小丁妈妈、曾小姐 

  ——广东平均1孩3年花销9.5万元 

  ——烧钱大头:保姆费用 

  按0-3岁孩子月均花费2648.29元计,则三年育儿成本超过9.5万元。网上不少家长表示“差不多”。

  但这么大一笔钱还雇不起保姆。以目前市价计,住家带孩子的保姆2300元/月左右,钟点工要价1300元/月左右,家里雇个人帮忙,月开销至少3000元。 

  爸爸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妈妈是广州开发区公务员,小小丁一家的家庭月收入税后近3万元,花在小小丁身上的开销一个月就上万元。 

  刚出生那会儿,请个月嫂就要4500元/月,后来换了住家保姆,2300元/月。妈妈没奶,小小丁吃的奶粉是爸爸托新西兰的朋友邮寄回来的,一罐成本300元。半岁前,小小丁一个月吃5罐奶粉,奶粉钱一个月要1500元。小小丁2岁了,吃的是三文鱼、太阳鱼、鹌鹑蛋、土猪肉、无公害蔬菜,一个月花在吃上少说1千块。宝贝小小丁皮肤娇嫩,妈妈买的全是进口的花王纸尿裤,冬天一个月的纸尿裤要花500元。小小丁8个月开始上“×宝贝”早教班,1年1.2万元。爸爸为小小丁买了保险,年缴5000元,缴费10年…… 

  保姆身价高涨之下,也有妈妈亲自披挂上阵。曾小姐一怀孕就辞职在家。“之前在天河城当售货员,一个月2千多块钱,只够请保姆,不如自己带。老公是北方人,崇尚粗生粗养,我一个人想精着养也忙不过来。宝宝1岁长齐8个牙,就跟着大人吃了,没加什么营养品,一样长得白白胖胖。现在一个月两盒奶粉,伊利的,一百块左右。两岁多,不用纸尿裤了,又省了一笔钱。穿啊玩啊,有哥哥姐姐传下来的。最大一笔开销是看病。之前孩子一次感冒没处理好,成了鼻窦炎,天气一变化就发作,看病吃药老贵,要不一个月还花不了600块。” 

  烧钱第二式:幼儿园 

  讲述人:陈小姐 

  ——家庭一半收入花在孩子身上 

  ——烧钱大头:学费 

  在广东,“入园难”、“入园贵”问题非常普遍,甚至惊动省政府近日连发两份学前教育未来10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据羊城晚报记者调查,广州绝大多数孩子两岁半就上起小小班。由于目前学前教育并未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公立幼儿园又是少之又少,4年的幼儿园教育,让不少家庭不堪重负。很多家长说,幼儿园阶段,花在孩子身上的费用已经占家庭收入的一半左右。 

  陈小姐住在珠江新城俊逸苑,周边的幼儿园有4家,但都是私立的。最便宜的跑马地花园幼儿园,学费1600元/月,南国花园幼儿园1800元/月,海滨幼儿园2500元/月,春田幼儿园最贵,每月学费超过3000元。 

  “小区的孩子基本上上南国花园幼儿园,1800元/月的学费,一年下来,光学费就要1.8万元。再加上吃饭、订奶、兴趣班什么的,一年交给幼儿园的钱至少要2.3万元。4年下来,开销9.2万元,太吓人了。一个邻居生了双胞胎,她整天嚷着家里两兄弟就快读不起幼儿园了。要是公立幼儿园数量多一点就好了,我一个朋友的孩子,一个月的学费才几百元,钱交得少,但学校环境、设施比私立幼儿园好太多了。” 

  烧钱第三式:小学 

  讲述人:辛小姐、刘小姐 

  ——择校费涨幅年年跑赢CPI 

  ——烧钱大头:择校费 

  别以为步入九年义务教育,育儿成本就会减轻。光是一笔小学择校费,价格涨幅就年年跑赢CPI。 

  在广州妈妈网,一份汇集了众多妈妈“报料”的最新择校费大全显示(未经核实):中大附小第一年5万元,之后每年1.2万元;旧部前小学8万元;华侨小学、华阳小学7万元;西关实验小学、环市西小学、暨大附小、海珠区实验小学6万元;赤岗小学、菩提路小学5万元;铁一小学、林凤娥小学、珠玑路小学4万元;金影小学、海珠中路小学3万元;龙口西小学、大德路小学2万元;五一小学2.5万元;长征小学1.3万元…… 

  儿子今年9月份就要上小学的辛小姐,说起择校费一脸无奈:“准备读家附近的康有为纪念小学,我和老公每年每人打5000元到儿子账上,5年下来也有5万块了。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听说价格涨到3万元,没想到今年一报名,起点价已是6万元!” 

  刘小姐的儿子读小学不用赞助,但她抱怨:“其他花费也不少,书本费每学期要几百块,入学要先买部手提电脑,固定放在学校,家里还要再买一部。孩子小小年纪就有很多游学、夏令营活动,同学们都去,不让他去怕他离群。不是我们要攀比,学校的氛围让家长没办法。” 

  烧钱第四式:中学 

  讲述人:许妈妈 

  ——准备多少钱都不嫌多 

  ——烧钱大头:课外辅导费 

  步入中学阶段,升学压力骤增。正在上初二的小李表示:“父母逼着我上培训班,没办法,只好去,但我们很多人都偷偷在下面玩IPHONE。” 

  孩子不领情,家长却为此承受着沉重的经济负担。许妈妈告诉记者:“女儿之前上的奥数班200元/小时,听说资历较深的名师已经明码标价到600元/小时。女儿小学二年级开始学钢琴,一节课150元。后来物理跟不上,又请了家教,一节课80分钟,250元。一个月光课外辅导班花费,要超过两千元。6年中学读下来,课外辅导班要读掉10万元了。” 

  瞄准爹妈们的钱袋子,有教育机构抛出的“备战高考课程”,甚至开出3万元高价,这种课程每节课2小时,每小时200多元,一周补3-4节课,一个月的花费就过万元了。 

  女儿明年就上初三了,许妈妈无奈地说:“到时估计还得‘加班’,辅导班这么贵,给孩子准备多少钱都不嫌多。” 

  教育 支出 

  74.7%的人感觉教育支出已是城乡普通家庭极大负担 

  36.2%的人每年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10%至30% 

  29.5%的人达到30%至50% 

  12.8%的人达到50%至80% 

  8.4%的人甚至达到了80%以上。

      生不起,养不起,学不起,婚不起,病不起,死不起。——人生的“了不起”!!!  发一个去年的帖子让你醒悟吧 作者:南广孟建红     发表日期:2010-09-06    
生孩子,就得不怕砸钱吗?
 

新闻背景

        悬梁刺股、孔融让梨、曹冲称象。这些“80后”们童年时耳熟能详的小小偶像,放在现在这个时代,马上会被贴上新标签:“穷二代”、“富二代”、“官二代”。人们对财富和地位的“世袭”现象如此敏感,以至于影响了对未来的想象——“穷二代”是否应该生出“穷三代”。
        前不久,天涯网上一则“不想给月薪2500元的穷老公生孩子”的帖子更是引来了网友的广泛争议。发帖人称“不想10月怀胎再去制造一个穷三代”,她表示“与其让我的孩子一出生就输在起跑线上,我倒宁愿不让他来到这个世上。我们已经是‘穷二代’了,孩子成为‘穷三代’的可能性绝对在95%以上。”这一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和生育观近乎挑衅的帖子,在被网友谩骂、嘲讽和愤怒的情绪包围的同时,竟不乏支持之声。
        那么,把一个孩子培养成人究竟要花多少钱呢?记者了解到,就南京地区而言,从孩子出生到成年,从生产、学前花费、教育经费以及生活费,保守估计为42.4万元。生养孩子的成本如此高昂,对于年轻夫妇而言,生还是不生,这确实是个问题。记者对此也做了一番调查。

记者调查

在南京小两口月收入5169元才敢生孩子
        就“在可为孩子花费的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你还会要孩子吗?”这一话题,记者在网上发起了一份问卷,在43份有效回复中,58%的人选择了“不要或缓要”,他们表示,从家庭幸福的角度考虑,不要孩子可以让夫妻二人生活得相对舒适一些,也不存在自己的孩子起点低的苦恼,可以说这样的选择,对得起自己,更对得起孩子。35%的人选择了“要”,他们表示,穷生穷养,生活总是有办法的,况且,有了孩子后虽然苦,但是看着他一天天长大便是无比幸福。另外,还有7%的人选择“不好说”,因为他们的父母极有可能干预自己的计划,如果自己养不起孩子,不排除父母会共同承担起教育第三代的任务。
        而在“很多人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你认为这个‘起跑线’是什么?”这道多选题中,高达88%的参与者选择了“幼儿早教、学校”,65%的人选择了“衣食住行,小孩子的生活环境”,仅有42%的人选择了“父母的陪伴”,排在了其他两项之后。
        另据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在今年4月进行的“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生育意愿调查”显示,尽管绝大多数年轻人有生育计划,但经济基础和住房也是他们非常看重的生育前提。小两口月均收入达到多少才敢生育子女?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受访者的心理底线是8078元;南京、武汉、哈尔滨、昆明等省会城市受访者的心理底线是5169元;县城地区则是4454元。
  “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现实因素的制约。未生育受访者的计划生育年龄,明显晚于预期中最佳生育年龄,为27.4岁,大概晚了2.1年。”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分析师姜健健表示,这种情况在城市比较明显。


专家观点

父母不理智的付出未必能换来预想结果
沈美华  江苏省妇联妇女问题研究所所长
        前不久看到一则报道称,如今,某些年轻人看到孩子需要的巨大花销后,竟患了抑郁症云云,将生养孩子描绘得极其恐怖。人类繁衍生息了几千年,怎么传到21世纪的今天,突然有人会因为生养孩子而“患了抑郁症”,似乎有点吊诡。
        实事求是地讲,如今养个孩子的成本确实不小,给很多父母造成了经济压力。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些是家长们的“自加压力”。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吃好穿好所付出的,用“不惜代价”一词来形容,并不算夸张。买高档的原装进口奶粉、穿高档名牌儿童服装、上“贵族幼儿园”或接受天价早教。就像有报道说的,涉及儿童的商品,是越贵越好卖。因为现在家长最怕的是: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可老人们每每回想过去的年代,总爱念叨,怎么现在养个孩子那么难?那时一家好几个孩子,不也都健健康康地长大成人了吗?这里面,一有标准问题,二有心态问题。现在的“养活”标准和过去比起来,自然不一样,而因是独生子女的缘故,心态尤其发生了变化。为了一个孩子,什么都舍得,更有人比之于“投资”,不怕太贵、就怕不贵,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许多年轻家长自己省吃俭用,但对孩子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却瞄准了高消费,心甘情愿地当起了“孩奴”。
        抚养教育下一代,是父母的天职,但也不能因此自愿变成“孩奴”。一些父母过度的、不理智的付出,其实未必能换来预期的理想结果。古人云: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话虽陈旧,道理仍新。

怕输在“起跑线”上不一定要多花钱
张纯  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
        一些父母总以为:自己的辛苦工作都是为了子女的幸福,这是大错特错的,个人的成长和幸福,都是金钱买不来的。上世纪8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家中因兄弟姐妹多,大多数生活并不富裕。尽管如此,但孩子们却普遍独立性较强,而且觉得童年十分幸福;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万分溺爱,处处都愿延揽包办,孩子身上好逸恶劳、薄情寡义等缺点正是家长辛辛苦苦“培养”的结果。
        现在的“80后”父母在育儿上很舍得花钱,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惜重金让孩子上“亲子班”、“特长班”等,尤其喜欢让孩子学习自己小时候想学却没条件学的东西。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是件好事,但是不能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孩子的童年应该是自由、快乐的。在早期教育中,还是家长的身体力行最有教育效果,是处于模仿阶段的孩子最好的模范。不一定非要花很多钱,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一些极端的“穷二代”生育观值得同情
石兆  资深网络评论员
        “穷二代”的处境,可以通过“蚁族”之类的生存状态了解一二。“穷二代”的生活是件可以过下去、但活得相当艰辛的事儿。工资收入一直也跑不赢飞涨的物价;他们与父母两代人都被房地产绑架了,不仅付出全部积蓄,还要背上多年的债务才能有属于自己的栖身之所;未来并不确定,每个月的收入要精打细算才能支付,一旦没有了目前的工作,连缓冲的积蓄都可能没有。
  了解这种生存状态之后,我们也就不会责怪为什么有些极端的“穷二代”不想要孩子了。这是一个是否具有希望的问题。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是“穷二代”,生下孩子就会是“穷三代”,自己努力工作却一生匮乏,甚至孩子也不能摆脱这种命运,固然是有点悲观,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一部分的社会现实呢?

网友PK台

        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的生育观念很有问题,能把孩子比作商品,看作股票,满脑子远期利益,这是很可耻的。——朔夜

        “80后”中出现了“月光族”、“孩奴族”,我觉得这也与一些人不善理财有关,有了孩子仍“今天花明天的钱”,在目前条件下很容易出问题。——阿发

        我们这代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不仅是“孩奴”还是“孙奴”,我们为孩子付出那么多,老了还要带孙子孙女,我们喊过累吗?——老张

        育儿还搞成本核算,这太荒诞了!孩子,绝不同于车子和房子。为孩子的付出与奉献,不应与“奴役”一词如此紧密地相连。生孩子是累,但同样是乐! ——周孝正

        生小孩前,我也曾害怕过,但看着别人家宝宝可爱的笑脸,就有一种自己想要宝宝的冲动。所以,后来我也有了自己的宝宝。——美牙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听到类似的说法:有时贫富差距大一点还不要紧,最怕的是穷人失去向上流动的希望,最怕的是一种绝望的感觉。——孙立平

调查回声

上期话题
经典名著之“死”

        经典名著是不会“死”的,虽然有些难读,但这些书用最简练的话语讲述了最深刻的人生哲学,这是其他书籍所不能比拟的,只要读了,读进去了,必将受益匪浅!——斯尧

        毛主席一辈子读了17遍《资治通鉴》,它有何等魅力?如今,我也开始读这本书了,读完第一页我就震撼了:古人真是厉害,用100多个字就能完整地概括一个人的一生,反观现今的书籍,那真叫一个“水”啊!——梦琪

链接

生育观念十年变了多少?

  1996年    1996年的中国家庭里,如果有子女上大学,其教育、生活和零用钱占家庭收入的三成不到,平均每年是3334元。当年的丁克人群,多数是出于经济考虑而作的无奈选择。
  2003年    进入新世纪,人们对理想家庭模式的选择出现了变化:选择核心家庭(夫妻二人加子女)的人数比例下降了11.3%,而选择丁克家庭、独身和直系家庭(夫妻加老人、老人与孙辈一起生活)的人数比例分别上升了1.1%、3.9%和6.1%。此时,选择丁克家庭的人群具有三个明显特征:年轻化、高学历和高收入。
  2006年 2006年时,研究者发现,丁克倾向正在减退,城乡居民中不愿生育子女者比例呈下降趋势,但城市居民的生育计划往往会因为经济和事业上的压力而滞后。其中,除了丁克人群常见的对个人自由生活的追求之外,“生孩子会影响工作发展”、“养孩子的花费太高,养不起”的担心还是非常突出的。

        本文部分素材由南京教科频道《辩天下》栏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