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南路8号会所图片:当孩子“委屈”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19:28:36
当孩子“委屈”时
交往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女儿也不例外,但是10岁的她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最多的表现就是经常感到委屈和不公,会向我来倾诉。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和认识眼前发生的事情,很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健康的成长,这也成了摆在我们每个家长面前的重要课题。
首先,我经常思考:作为家长,应如何看待孩子的“倾诉”呢?
首先应该明确,我们的孩子认识事物具有不成熟性。处于成长期、人生观、是非观、价值观还不够成熟的他们在观察和思考自己所处的世界时,有时只看到事情的表面,很难把握事情的整体。他们得出的结论往往存在偏差,甚至是矛盾、错误的。
其次,了解孩子遇事的心理特点也是我们在处理孩子的“倾诉”时应具备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孩子遇到麻烦时,他会本能地求助于父母,寻求父母的保护与安慰。当孩子感到委屈时,他就会弱化对他不利的言行,进而去引起别人对他的同情与保护。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因而当孩子倾诉时,他不会原原本本的把事情说清楚,而只会强调他最不满意的地方。如:一孩子告诉家人他与某某发生矛盾时,只重点说了某某推他这一点,而把整个事情的前前后后忽略不提。他为了强化他的“委屈”,得到更多的保护和安慰,于是又编造了一些话,让家长来为他出气。这些都是孩子遇事时自我保护心理的反映。
明确了这两点后,我们在面对孩子的“倾诉”时,首先就应该保持一份理智,不要被表面想象所迷惑,不要看到孩子“委屈”就心疼孩子,不要听孩子片面之词就武断处理,不能以“童言无忌”来确定孩子“倾诉”的可信程度;以亲疏关系来断定事情的是非曲直。要静下心来分析分析,看看孩子是否把事情讲完整了,所说的是否真实。
那么,应该怎么做才能处理好孩子的“倾诉”呢?
1、引导孩子设身处地去理解。
那天,接孩子放学回家的途中,女儿不经意地说“妈妈,我觉得那个管我们课前纪律的某某同学不公平?”“怎么不公平了?”我追问。“老师请他检查我们上课铃响后的纪律,我发现有的同学一直讲话,他都没有扣分,但是我整理桌子慢了一点,他就扣了我2分。”“哦,妈妈问你,如果你站在上面,在铃响的几秒钟内,你能把52个同学的表现都实事求是地反映下来吗?”女儿想了想,摇摇头:“不能!”“所以,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你也不能要求别人绝对公正,有些事情是没有办法绝对公正的,你只要做好你自己就行了。你要相信,老师一定是信任这位同学,觉得没有人能比他做得更好才让他管理纪律的。这位同学是不是的确很优秀?“女儿想了想,又点了点头。
设身处地,使女儿理解别人,宽容对方。
2、引导孩子从辨证的角度去理解。
这天,是女儿生日,在娘家庆祝,临走前,4岁的侄子对已经包装好的吃剩的蛋糕产生了兴趣,那是女儿为孝敬婆婆准备带回去给他品尝的。侄子硬要拆开看看,女儿显得不乐意,但没有吭声,我耐心地一点点地解开好不容易系好的包装带,侄子看了看,抓起里面的塑料刀,扎了一块蛋糕,就往嘴里塞。一旁的女儿忍无可忍,举起塑料刀大喝一声:“这是公用刀,你不讲卫生!我不要了“说着,把刀仍在了桌子上。“弟弟还小,不要吓坏了他!”我有点微怒。“你老说他小,他什么时候才长大!”女儿大声申诉。
我沉默。女儿也沉默。我是在思考怎么处理,女儿是一直在委屈和生气。
回到家,我把女儿喊到客厅里,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说开了:“徐意,你和弟弟真的不同。你已经有学问了,懂得了很多知识,也明白了很多道理,你知道无理取闹是不应该的,你明白了许多健康卫生知识,就比如你知道分蛋糕的刀不能用来吃蛋糕,但是,这在你4岁的时候,你是什么都不懂的,那时侯的你,就像现在的小弟弟一样,经常无理取闹,带给了大家许多麻烦,但是,那时侯,舅舅、外婆等都没有责怪你,他们宽容了你。现在,你是不是应该和当初大家宽容你一样,去宽容小弟弟呢,几年后,小弟弟长大了懂事了,你跟他说起这些事他一定会难为情呢!“”女儿默默地听着,一言不发,我继续说:“其实,你今天也有不当之处,你想想,因为一时生气,把刀子仍掉了,回来还怎么分蛋糕?刀子的蛋糕撒得桌子上到处都是,油腻腻的,多难处理呀,你不是给别人带去麻烦了吗?但是,大家都没有责怪你,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谅解,才能和谐相处,你说对吗?”女儿这回想了想,点了点头,我趁热打铁:“如果我是你,我会在打开包装盒后,主动拿起刀分分一块给小弟弟,或者在小弟弟吃之前,及时制止他,告诉他,这样做不卫生,并帮他切一块!”话说到这里,我感觉女儿已经不在为这事生气了。
及时地沟通,辨证地分析事情,教给孩子观察和把握事物的正确方法,帮助他尽快地解决头脑中的难题,从而不但提升孩子的思想素养,而且培养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孩子明白这是对她的爱。
女儿的作业速度很慢,这不但影响他的休息,也关系到学习的效率,经过观察,我发现他作业时不够专注,时不时抬头,经常东张西望,或者抓点眼前的小东西玩玩。于是,我对他下达了要求:作业前将一切要做的其他事情做完:上厕所、喝水等,作业过程中不准再做,屁股不再离开凳子,且作业时不能左顾右盼。但是,女儿坚持了两天就不行了,这天,我在提醒了一遍后终于忍不住了,面对还是慢吞吞,并且列举理由为自己开脱的他我一气之下把他关在了客厅里。一向怕黑而且胆小的女儿立刻感到了事态的严峻,但畏于我的严肃,不感吭声,默默承受,5分钟后,婆婆由于心疼忍不住了,怕冻坏了女儿,打开门把女儿拉到了房间。我毫不留情地又把女儿赶到了客厅,砰一声关上了门——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彻底。大概又过了10分钟,我感觉到时机差不多了,把女儿拉倒了跟前:“徐意,奶奶一直说你还小,你真的小吗?你知道吗,奶奶10岁的时候,家里的家务活已经什么都干了,烧饭、洗碗、洗衣服、到田里割草,奶奶说你小,那是因为太爱你,当初,奶奶干家务,那是她的责任,今天,不用你干这些家务,认真学习,是你最大的责任,爸爸、妈妈,深深地爱着你,这辈子,我们也只爱你一个,永远永远的爱你一个,平时说不要你,再生一个,那是气话,是因为太为你伤心说地气话,我们只想把所有的爱化在你一个人身上,我们多么希望你能够懂事,理解我们这种心情……“我越说越动情,越说越激动,已经泪流满面,一向情感细腻的女儿也已经满脸泪水……
第二天,我感觉到女儿和我更加贴心了,从那天以后,他也基本上能够在7点半之前完成作业了。
毫不掩饰地让女儿感觉到这是我们对他的爱,让女儿在很多时候开始理解我对他提出的一些要求,并且默默地完成。
4、引导孩子以集体利益为重
学校又要举行趣味运动会了,女儿很羡慕地向我倾诉:“妈妈,我只有二个参赛项目!“你们的参赛队员是怎么定的?”“是班主任老师让我们比出来的。”女儿感到很遗憾。“你希望你们班嬴吗?”“当然希望!”“那怎样才能赢呢?”“我们的队员要比他们出色!”“是呀,只有参赛队员实力强大,才能赢得胜利呀,所以,老师选了有实力的同学参赛,你看看,那些项目较多一些的同学是不是体育比较出色的?”女儿想了想,列举了几个名字,果然都是体育佼佼者,他心服口服,“所以,以后还有比赛,只要你好好努力,一定会有更多机会的。”“恩,我要好好练习溜冰!”可爱女儿煞有其事地说,那股认真劲把我逗笑了。
以集体利益为重,这个念头潜移默化地激励着女儿,也培养了女儿的集体荣誉感。
综上所述,当面对孩子的倾诉时,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多问,问清原委,多想,想出对策,多引导,引导孩子正确分析,妥善解决, 让孩子学会面对问题,愉快交往,愉快生活,愉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