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通导航升级:tcm100中医e百-如何学中药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8 12:18:02

●轉換到繁體中文
●留言板
●本站全站搜索
首页 |
文章 |
专题 |
专业期刊 |
中医药学教材 |
中医古籍 |
中医药数据库 |
国学经典 |
中医图书信息 |
您的位置 :首页 >文章 >中药 > 正文
 将本页发送Email到自己或他人的信箱
如何学中药学
发表时间:2009-12-13 8:11:58    评论次数:1
来源:互联网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理论、功效和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药师考试基础知识学科之一。中药为数众多,内容复杂,涉及面广。自学往往不容易抓住重点,普遍反映是:药味众多,容易混淆,不易记住。本文就怎样学习《中药学》谈几点学习方法:
一、抓住重点,掌握功效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具体药物的功效、应用是本学科的重点,掌握功效又是学好中药学的关键。中药的功效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药物治疗作用的概括,是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掌握功效不是简单地背诵功效术语。功效与药性主治证是密切相关的,学习时一方面要运用性味归经等药性理论分析功效,理解其含义,同时要以功效联系主治证,使功效落到实处。以黄连泻火功效为例,它的泻火功效与苦寒性味密切相关,苦泄降,寒清热,能清泄火邪,由于它归心经、胃经、肝经故以清心火、胃火,肝火见长,适用于心火亢盛的热病神昏,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胃火所致的脘痞呕吐及肝火目赤等。这样以泻火功效为中心将性味,归经和主治证联系起来,既加深了对黄连泻火功效的理解,又突出了重点。切不可孤立地死记硬背一些性味、归经和主治证。
掌握功效还须理解其所具功效含义,例如肉桂有引火归原之功效,引火归原即温肾阳使虚火下归于肾,治命门火衰虚阳浮越之证。其次要明确功效范围,如泻火与泻肝火,前者包括泻各脏腑之火,含义广,后者是泻火功效的一个方面,含义狭。
学习到后期可将前后章节相关的功效进行联系比较,可加深功效概念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如行气与补气,化湿与利湿,祛风与息风等等。以行气与补气治脾胃病为例,行气药大多辛温,能通畅气机。脾胃气滞证为适宜;补气药大多甘温,善补脾胃之气;脾胃气虚者为宜。此外,亦可将相对的功效进行比较。如升阳与潜阳,泻火与补火,宣肺与敛肺等等。
二、把握共性,注重特性中药学是按药物的功用分类的,同一章节的药物既具有共同的功效主治范围,又分别具有各自的特点。学习时只要掌握本章节总的功能、主治则本章节所含药物的主要功效主治证就把握住了,然后再分别记忆每味药各自所具有的其他方面的作用。这样既容易记忆,又不易混淆。
至于配伍,教材中为了使读者了解一解配伍方法,在每一适应证下列举了一些有关方剂作为参考。学习时可予一般了解,对一些常用的、特殊的配伍方法重点熟悉其意义。如桂枝配白芍,附子配干姜,黄连配肉桂等。但不要把过多精力放在方剂的组成和运用上,因为这不是本课程重点,应与方剂学有所区别。
总之,学习时应区别内容是属于普遍性还是特殊性的,而予以分别对待。对普遍性的内容可予总的掌握,对特殊的内容则须重点记忆。因此,既不要毫无区别地逐条硬记,也不要把特殊内容作一般普遍性对特轻易滑过。而特别要注意掌握其特殊性。
三、归纳分析、明辨异同中药为数众多,而一味药常有数种功效,内容复杂,容易混淆。其实药物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学习时可以将有可比性的药物进行归纳分析,比较其异同点。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所学中药的性能、功效及适应证等内容。
将功效相近的药物进行对比,比较其异同点,如麻黄与桂枝,石膏与知母,半夏与南星等。通过分析对比加深印象,便于理解掌握。将主治证相近的药物进行比较,有利于全面理解功效,指导临床正确用药。如黄连、干姜、党参均能治泄泻,但其功效有异,主治有别。同样的如均治咳喘的麻黄、黄芩、北沙参、五味子;均治呕吐的生姜、半夏、竹茹、藿香等。
同一药物因品种不同,炮制不同及药用部位不同其性味功效主治也有差别,通过比较可加以区别,避免混淆,如川贝母与浙贝母,生地与熟地,生大黄与制大黄,附子与乌头等。
在中药师考试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掌握应用以上学习方法,可以综观教材全貌,从纵横两方面掌握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所学中药学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提纲挈领,执简驭繁地学好中药学。
对性味归经、用量用法、配伍等内容也同样要区别对待。如理气药大多辛温芳香,这是普遍性,而苦楝子却苦寒,属特殊性要特别注意。再如矿物药由于质地重,一般可用30克左右,而朱砂虽是矿物药,但是毒只可用0.3—1.5克。槟榔的一般用量在5-10克左右,但治绦虫病需用量60-90克,量小难以取效,再以用法为例,大多数药物可以入煎剂,但逐水药甘遂有效成份不溶于水,驱虫药雷丸受热后有效成份破坏,均不宜入汤剂。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欢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内    容:
                                      
          
网友评论
共 1 条评论
 online1121  [发表时间:2010-1-24 10:02:51]
回复        1

相关图书推荐
求医不如求己系列之:万病皆可...
重订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医学衷中参西录(下)——中医...
基础临床按摩疗法:解剖学与治...
伤寒论临证指要-伤寒论现代研...
国家级名医秘验方
药师经法研究(第一\二辑)七...
傅山临证医书合编
杨氏脏腑经络点穴疗法
骨科疾病的矫形按摩
相关文章
“格物致知”识中药
现代中药学的发展
关于中药学教材治湿药分类的探讨
新增《中药学》教材全文阅读
比效归纳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中药学》教材建设的几点建议
将中药文化引进《中药学》教学
热门评论文章
原因令人吃惊:中医为啥倍受攻击
我的诊脉方法
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少培养些博士,多训练些民间中医
中医人才忧思录
搞纯中医千万不要排斥现代医学
谈发展中医与王澄要陈竺下台
中医是这样炼成的
不要“以假打假”地抨击中医
久痛之处,必有伏阳
热门文章
我的诊脉方法
八大中药养生妙用
久痛之处,必有伏阳
电脑族每天必喝四杯茶
室内种毒花夫妻双双患癌
让男性精力充沛的七种食物
好草药让女人靓丽一生
乾隆皇帝是如何壮阳补肾的
切忌空腹吃的11种饮食
早起三光 迟起三慌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您认为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迅速联系本站,本站核实后将尽快移除!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治疗的依据!
CopyRight ? 2009 版权所有 www.tcm100.com  站长信箱:hitcm100@yahoo.com.cn  沪ICP备07036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