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神仙谱系:网上收集 大家参考 仙人掌及多肉植物栽培要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9:04:09

网上收集 大家参考 仙人掌及多肉植物栽培要领

也许您只是在窗台上养了一盆花,也许您的小暖棚里已收集了不少,也许您有一间塞满了宝贝的温室,我希望您读过本文后能有一些收获。本文的内容,都是由众多多肉植物的爱好者们的种植经验积累而成,另外还包括BCSS Harrow on the Hill Branch及其分支机构提供的一些介绍性材料,但本网页的版权所有人——BCSS及其分支机构对读者因为错误理解本文产生的植株损失或人身伤害不负法律责任。

    想获得最好的仙人掌及多肉植物种植方法,请加入您当地的Cactus and Succulent Society(仙人掌及多肉植物社区), 在那里您能得到其他人的建议,获取他们的宝贵经验,特别是一些种植难度大的品种。那里还有一些专门种植某一品种的专家,如萝摩科,大戟科,瓦苇属,球兰属,乳突球属,松叶菊属,椒草属及景天属。

花盆

    可以使用两种盆,陶土盆或塑料盆。在爱好者手里,这两种盆都能种好花,用哪种多选个人喜好。塑料盆轻,便宜,保水性好,干净。陶土盆可以稳定支撑大型植株,可以缓解浇水过多引起的负作用,但陶土盆的份量重,要求您的花架要够结实。

    很多仙人掌及多肉植物都只有须根,不需要使用标准种植用盆,最好用半高比例或扁平盆。将一个根系很浅的品种种在一个较深的盆中只会对其生长不利,因为下部根系达不到的盆土会将水分保留很长时间,使盆土粘滞。那些有块茎或主根的品种需要较深的盆土,在标准盆或深盆中会生长地很好。无论选用何种盆,其底部都必须要有排水孔,还要在底部放一些碎盆片或干净的石子。

    对于欣赏茎干类的植株使用盆景盆会产生很好的视觉效果,粗大奇异的茎干(块根或矮茎)从盆土跃然而出。最后一点,一些仙人掌及多肉植物的原生地是富含石灰岩的地区,它们经常生长在石灰岩的缝隙中,这类植物很适合种植在一整块石灰华(一种石灰质沉积岩)中,那样视觉效果会非常好,看上去就象高山植物。

配制植料

    各种不同类型的种植用土都有市售,从John Innes堆肥土到泥炭土及园艺堆肥土,掺入不同规格的园艺用粗砂,混合成易于渗水的植料;掺入粗砂的量从30%到70%不等,具体比例需要根据您自己的种植经验,根据你的种植环境和手头可利用的材料,决定土、沙、粗砂的混合比例。

    泥炭土相较于堆肥土更易滋生根粉蚧,有些种植者感觉生石花在泥炭土介质中长得不太好,我本人最初也使用泥炭土,现在更喜欢使用基于园土的混合植料。椰壳纤维现在正有取代泥炭土的趋势,但这种植料分解腐败的速度,对于生长非常缓慢的仙人球品种来说太快了。

    有些品种,如景天科拟石莲花属植物不喜欢石灰质,更喜欢含泥炭土的植料,其它的如龟甲牡丹,金琥属太平丸,Escobaria属tuberculosa在它们的原生地通常生长在石灰质壤土中,因此它们的植料中应加入一些重质碳酸钙类或白云石颗粒。另外还有一些植物如Geohintonias 喜欢生长在几乎纯石膏质的土中。

重质碳酸钙呈弱碱性,可以中和土壤中的酸性。

白云石所含成份为碳酸钙镁,呈弱碱性。

石膏的成份硫酸钙,是中性的。

生石灰的成份为氧化钙,其碱性太强,不能用于盆栽花卉。

我本人(作者)使用的植料:

    举个例子,我使用的盆栽混合植料,是厨房有机质垃圾和花园里的树叶等废物经堆肥后,筛去细微颗粒后制成了。我把这些废物积攒在一个4英尺高的大塑料桶中,让其腐烂分解,出售给本地爱好者协会还赚了些零钱。不象泥炭土,这种自制堆肥介质几乎不含土,不利于根粉蚧等害虫的滋生。

   堆肥过筛后,加入三分之一的砂,砂由等量的纯砂和直径2毫米的燧石或石英粗砂混合而成,我还用这些粗砂进行盆土表面的装饰。比例的掌握可以使用手头的小容器或用手来量,所以我的配料比是四把堆肥土,加一把粗砂,一把纯砂。对于原生地为碱性石灰质土壤的品种,我会加一些白云石颗粒,对于“高难度”品种,我通常会多加些砂质。

    混合好的植料放入一不锈钢容器中,倒入雨水使土湿润,然后将容器封口后在火上加热一段时间(如107℃下2小时),确保杀死昆虫,幼虫,虫卵及花园废物堆肥必含的杂草种子,但一些有易的土壤微生物会存活下来,特别是那些靠孢子繁殖的。

多刺植株的倒盆

    理想情况下,植株应每年倒盆一次,为其提供新鲜有营养的盆土和生长空间。倒盆的同时可以检查根系的生长情况及有无根粉蚧等病虫害。

    为多刺的仙人球倒盆时,为了防止刺折断,一个好方法是裹上一圈报纸或软纸巾,再用橡皮筋或细绳扎住。如果打开时纸与长刺纠缠在一起,把纸弄湿就可方便除去,小纸屑可用镊子摘除。“老手”们倒盆时能直接赤手操作,让尽可能多的刺均匀地接触到手掌以分散植株的重量,但不推荐赤手操作仙人掌属植物,因为它们纤细的刺(刺毛)的尖端刺入皮肤后会折断,也不能赤手操作长着倒钩的乳突球属植株。

    倒盆时,翻转植株后用盆的边缘轻击椅子面的角,或用一块木头敲击盆的边缘使盆—土分离。上述方法不太成功时,用一根木棍插入盆底部的孔均匀施加压力会有帮助,但要注意有肉质根或块根的植株尽量不要这样做。如果是塑料盆或其它有弹性的盆,先轻轻地隔着盆壁挤压盆土会使盆更容易脱出。最后,如果根团过于紧密,实在不行,为了不伤害植株,可以把盆弄碎,总好过把植株弄伤。

    盆放一边,从植株的根系上去掉旧土,注意观察是否有害虫。去旧土时使用一根小细棍或细长的标签卡试探着进行,如果土中有白色绒毛状小团块或细小的昆虫,形状如木虱长2毫米,它们就是根粉蚧。一旦发现土里有害虫,尽可能多地去除旧土,或用水把土冲干净,用内吸性杀虫刹浸泡,含有乐果成份的更好。

    将植株重新栽入盆中,如果植株的根团在旧盆中已长满,应换一个稍大的新盆(大约直径加大2厘米)。将干的新植料均匀地填入根系内,栽好后放置约两周再浇水,以利于根系伤口的愈合。

栽培大戟属一点提示

    大戟属包括大量迷人的多肉类及非多肉类植物,它们的形态和外形尺寸千差万别,非常值得收藏。但大戟属植物的一共同特征是茎叶内都有乳白色的汁液,其毒性很大,照料它们时一定要小心。大戟属的汁液千万不要意外滴入眼睛,沾上皮肤表面后要马上用清水洗去。为大戟属植株换过盆或做过日常照料后洗手是个值得提倡的好习惯。

光照

    大多数仙人球及多肉类植物都喜欢尽可能多的光照,南向或东南向的窗台,温室,暖棚或玻璃花房是最理想不过的环境,适合于这些栽培环境的品种取决于是否能满足其最低越冬温度。大量充足的光照能防止植株“徒长”并促进开花。虽然仙人球类的自然生长环境光照强烈,但它们也能适应低照度的英国气候,所以在经过漫长阴暗的冬天,迎来新春第一抹阳光的时候,要防止植株日光浴时被晒伤。新购进的植株,或曾生长在遮荫环境,或温室阴暗角落的植株,应用几天的时间逐步加大光照度,使其最终适应全日照环境。

花期在圣诞节的仙人掌及多肉类的日照与温度

    仙人指/蟹爪兰花蕾的形成,受日照时间长短和温度的影响。白昼长度小于12小时会促使花蕾形成,短日照还要配合夜间低温(如4.5 - 18°C)。适宜的自然或人工短日照条件满足后,约10 – 20天花蕾就会出现,一旦现蕾日照的长短对开花就再无影响了,(当然不排除光照太弱造成落蕾) ,当然日照的长短会影响可能有的第二波花蕾。花开一般发生在促花后的第7 – 8周,也就是说,想让植株圣诞节开花,就要在万圣节前夕(10月31日)促花。可以通过在正常天光下,人工降低光照来促花,打个比方“5英尺的蜡烛”就够了,就是说使用人工室内光源。但以我在客厅内栽培的一些植株的经验,大部分品种不象大戟属植物(如Poinsettas)那样,对短暂的人工光照非常敏感,所以花期很可能会是从11月中旬到3月份,不可能做到很精确。然而,由于英国的秋冬季的天光过于阴暗,植株可能无法储备足够的能量来开花,所以我会对进行限时人工光照的植株加强光照度。

    一些新推出的多色杂交品种(如Gold Charm“金色魔法”),其花色对“温度敏感”,气温低于15.5°C时开的花是粉红色的,且温度越低越显著,这会令你非常失望,当你正希望它开出绚丽的多色花,解决方法是在现蕾和花蕾膨大时提高植株生长环境的温度。

    建议在促花开始前3 – 4周停止施肥,之后只浇雨水。

    落蕾原因:温度过高,燃油供热产生的有害气体(乙烯),日照度过低,过于干燥,寒流。

浇水

    频度:生长期仙人掌和多肉类不能长期断水,这是常识。在炎热的夏季,每周浇一次,保持盆土干湿适度,天气变凉爽时,延长浇水间隔,盆土必须干透后再浇。冬季,很多仙人掌和多肉类要休眠,这时它们只需很少量的水,甚至完全断水,但这还要参照具体的环境温度和光照度。如果你的植株放在冬季供暖的室内窗台上,冬天也要浇水。

    不要把仙人掌和多肉类的盆长时间泡在水里,水量过大是这些家庭植物最大的死因。

    水质:世界很多地方的自来水里都含有碱性及其它盐类矿物质,还有氯等添加剂,这些应尽量避免使用。直接用含各种盐矿物质的自来水冲植株,会在其表面留下细微的沉积物,仙人球基部的刺结上一层沉积物。自来水被烧开后,能清除一部分矿物质,但是可溶性的成份仍然去除不掉。

比较而言干净的雨水是最理想的用水,在生长期每次浇水都应加入一些肥料(仙人掌类专用肥或平衡复合化肥),雨水可从住房或温室的屋顶下水管获得。

    为防止蚊子和其它昆虫在你的雨水桶中产卵,可在水桶中滴入几滴橄榄油或植物油,油滴在水面扩散形成一层油膜,使蚊子的幼虫无法呼吸到空气,夏季每周都要更新油膜。轻质矿物油也行,但对水有轻微污染。

洁净水也可从冰箱及其它冷冻设备的结霜获得,或者从空调的冷凝器收集。如果你是一个超级发烧友,可以自制一个太阳能蒸溜器,在炎热的夏季一天可以获得几升水,网上有大量自制太阳能蒸溜器的设计图,下面有一个例图。

    用反渗透脱盐法制得的水(桶装纯净水)也是很好的选择用水。但很多使用离子交换树脂的家庭用水质软化装置,仅是用钠离子取代水中的钙离子,这种装置制得的水不适合浇花,离子交换后硬度降低,但盐分变大。

    南非多肉类:其中很多品种(如生石花,肉锥花)在秋冬季生长,在浇水上要注意这一点。

(译者注:本文作者家住英国,气候与我国不同,生石花及肉锥花的浇水时间不具参考性。)

    生石花在从初夏到秋末期间(北半球五六月至九月末)正常浇水,依品种不同在八月末到深秋间开花,然后随着气温下降减少浇水量,让其表皮逐渐皱缩成纸样,直至次年初夏恢复正常浇水。

    肉锥花 在秋冬季的生长期来得更晚,通常在生长期开始时开花。正常浇水应从夏末秋初至春天,但在最冷的冬季月份要断水。要注意观察植株的状态,不要快干死了还不浇水,否则它们就从休眠中再也醒不过来了。

    番杏科植物的开花受日照长度的影响,人工光源可能会打乱其正常的开花周期(当然有些高手可用人工光源模拟日照变化,控制植株在一年中任何希望的时间开花)。

关于温室

选址

    在自己的花园中建一个温室,可能是多数园艺爱好者及某一品种的收藏家们最易达成的共识。理想情况下,一间为仙人球及多肉类建的独立无邻的温室,其屋脊线应是南北向的,这样在全年中都能得到最大的光照。屋脊东西向的温室在冬日能接受更多的阳光,很适合用来专门种植生长期在秋冬季的多肉类。无论哪种走向,都应避免较大的遮荫,较近的树木,及常吹强风的地点。避免将温室门设置在当地常刮风向一侧以防冻害,易受水涝之地也要避开。温室不要距住房过远,这不利于供电及供暖。

建设

    温室应建在一块完整的地基上,或为其专门打一个地基,坚硬的地面方便行走,不易滋生害虫。如果地面整体稍有坡度则更有利于排水,用水泥建下水道更好,但如果你想把大型多肉类植株直接种植在地上,应事先在选好的位置上为其建好基础以防倒伏。

    构建温室的骨架需要事先动一动脑筋,例如,是使用木材还是金属?两种材料各有拥护者,木材看上去更“自然”,更易融入庭院景色中,但易受虫害,在潮湿环境中容易腐烂,所以其寿命短,需要经常维修。但如使用雪松等硬木材料,则这一问题要好一些。铝合金骨架易于导热,不利于冬季保暖,这点不如木料,但所需要维护少,寿命长,一些新型铝合金型材加入了隔热材料。

    温室一般安装园艺用玻璃,这种玻璃含着色剂少,比一般的住房窗户上用的平板玻璃透光率高。新型的紫外线稳定丙烯酸塑料板更好,它比玻璃的导热率更低,更利于保温。但有些类型的塑料板可能挥发出对植物有害的气体,所以一定要使用专为园艺应用设计的型号。各种双层型板材也可使用,但可能会降低透光率,而阳光对英国这个国家来说太珍贵了,经常用做上顶面安装的衬线加强型玻璃也存在透光率低这个问题。

花架

    温室的花架可以用木料或金属,各有优缺点。浇完水后,盆栽植物会变得很重,陶土盆比塑料盆水后加重得更多,使用堆肥土的植料比泥碳土的更重。用整块的坚固平板做花架搁板,粉蚧等害虫容易迁移侵害植株,用有间隔的板条做花架搁板,有利于空气流通,但害虫仍然能够容易地迁移,板条搁板使用药垫和颗粒药剂不方便。

供热

    在冬季为温室或暖棚(阳畦)加温的方法有很多种,带加热器的电扇不错,但成本很高,而且产生的是干热风,所以在阳光晴朗的日子还需要喷水加湿。列管式加热器也可使用,但还需要安装促使空气流通循环的装置。如使用电加热,需要研究一下《节约法》第7章关于专门税的条款。燃气加热很好,但需要事先铺设管道,安装费用较高。燃油加热也不错,还稍便宜些,但会产生不舒服的气味,需要注意防火并防止植物被熏黑。

盆下电加热是一种很有效率的加热方法,市场上有很多种园艺用加热垫。我使用的替代方法是,将8个10Ω25瓦金属膜电阻,每两个一组串联安装在花架的一些铝板下面,然后将各组并联,接通一个200瓦的变压器产生10 - 20 V的低电压,这样实现了直接在花架上加热,再在电路中安装一个漏电断路器,特别是使用金属材料的花架时。

    不能仅靠使用盆下加热垫来为整个温室加温,因为加热垫的热量直接作用在植株的根部,为保持室温,过高的加热温度可能烧坏植株的根。植株被加温后,为防止过干需要补充吸收一些水,如果直接往盆中浇水,或浸盆,则加热花架会产生大量蒸汽并在温室的低温表面凝结。

    精通电路的爱好者常喜欢到旧货店寻找各种二手风扇,但需注意检查其工作电压,确信自己能使用当地的市电让其安全有效地工作,一台不大的风扇如安装位置正确,可以非常有效地改善温室的空气循环,促进植株健康生长。

关于光照及人工用光

    光由无质量的以3亿米/秒的高速运动的粒子(光子)组成,传播300米距离只需百万分之一秒(1毫秒),光子所携带的能量的大小决定了光的颜色(波长)。

    人眼可看到的光波波长从400至700纳米之间,而且人眼对越靠近两端极限的光波越不敏感,而对此范围中段的光波很敏感。多数光源都产生由不同波长组成的混合光波,反应到人的视觉形成各种不同的颜色。

    特定的波长或特定波长的组合,形成了各种特定的颜色。黄色光由波长590纳米的光线或由绿色和红色光混合而成,白光通常由从紫到红所有波长的可见光线混合而成,但由纯蓝,绿和红三个单色光也能混合出白光。大多数人通常无法从由全光谱组成的白光中直接观察到连续的各色光谱,但通过狭缝观察荧光灯时能够看到各色光谱。

    光强:人眼对光强作判断时经常犯错误,因为人眼对光照强弱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一个照明很好的办公室内,桌面的光强大约2000Lux(勒克斯),而直射的太阳光至少能达到8000勒克斯,很多仙人球及多肉类热带故乡的光强更高。

    你可以使用测光表测量一个平面接受的光线强度。

关于光的单位

Lumen(流明):最常用的度量光输出功率(或称光通量)的单位,用来标明光源输出的光的功率。

1流明 = 0.00146 瓦

Footcandle(尺烛光): 光强度或光照度的英制单位,其定义为:约等于一根标准蜡烛烛光亮度的点光源,在距其1英尺距离,一平方英尺面积所接受的光照为1“尺烛光”。

1 尺烛光 = 1 流明/平方英尺

1 尺烛光 = 10.76 勒克斯

Lux(勒克斯): 光强/照度的公制单位

1 lux = 1流明/平方米

1 lux = 0.0929尺烛光

1 lux = 0.00146 W/平方米

光转换效率: 光功率除以消耗的电功率,单位为“流明/瓦”。

Watt(瓦): 设备消耗能量的速率;此标识不是指灯的光输出功率;一个设备消耗的能量表示为 瓦(或千瓦)/小时。

色温:单位为K(开尔文),用来标示一个光源产生的光波,比照一个“纯黑体”在同样温度下发散的光线,其光线的色彩品质。色温越高,光波所含蓝光成份越高,而所含光谱另一端的红光越少。

一些常见光源的色温

1000 K: 蜡烛,油灯

2000 K: 日出/日落,高压钠灯

2700 K: “暖白色”荧光灯

2850 K: 家用白炽灯泡

3000 K: 摄影室照明用灯,照相用泛光灯

3500 K: 石英卤素灯

4000 K: 闪光灯, 蓝色泛光灯

4100 K: “冷白色”荧光灯

5000 K: 蓝闪光灯, 电火花, 平均日光

6000 K: 明亮的正午太阳, 金属卤素灯

7000 K: 轻阴的天空

8000 K: 阴天天空

10,000 K: 阴霾的天空

11,000 K: 没有太阳的蓝天

20,000 K: 晴天时大山的影子

    植物光合作用既需要红光也需要蓝光,而不需要也不吸收绿色光,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叶子在阳光下呈绿色。

    很多植物长有其它颜色的叶子,从暗红,褐色,紫色到甚至黑色。这是因为植物受环境影响生成了不同的色素(如β花青素和花青素)造成的。例如,某些植物产生这一生化机制是为了过滤强烈的热带阳光,或者是有选择的栽培变种的极致表现。这些色素可伴随光合作用产生,但有时只能通过用强光,特别是含有蓝色及含紫外线成份的人工光源照射植株,才能迫其产生这类色素。

    红色光对植物生长非常重要,色素吸收光谱中的红光成份,控制种子萌发,根的生长,块茎或鳞茎的形成,休眠,开花和结果。因此,红色光对促进开花结籽非常重要。

    蓝色光比其它波长的光更能刺激生成叶绿素,促使植株叶片肥厚,茎干粗壮,株型更紧密。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吸收蓝色光后,促使老叶掉落,果实成熟。核黄素吸收紫色光(紧靠蓝色光)后影响植株的“趋光性”,即叶片对日照方向做出反应。

光源

    阳光: 色温6000oK,是最有利于植株生长,保持良好叶色及促进开花的光线。植物经过千万年进化,已经适应了原生地的自然光线。植物原生地的光照质量,强度和时间长短,是我们在其他气候地域内栽培过程中使用人工光源的依据。

    阳光最大的优点是完全免费,是最清洁的能源,但自然光照的质量和持续时间受变化无常的天气、海拔高度和四季更替影响很大。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对很多冬季开花植物的花芽分化影响显著,但天光不受我们控制,除非你采取辅助光照或遮光措施。日光浴另一个可能的副作用是,度过阴暗冬日的植株可能会在初春的阳光中晒伤或留下疤痕,这可以通过加强通风和适当遮荫来预防。大气的过滤作用可除去光谱中过蓝的光波成份,所以靠近两极的地区的阳光,及一天中日出日落时分的阳光成份偏黄,因为太阳光要穿过相对更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

    白炽灯:这种最常见的家庭照明用灯,产生色温2750 - 2850°K的黄白色光和大量红外线。这种灯很便宜,但电光转换效率很低,不适合用于大面积照明。植株长期接受这种光照会变得纤细柔弱。

    石英卤素灯:产生纯净的色温3500°K的白光,其光谱中含有紫外线成份,人眼和皮肤如长时间暴露在其光线下会轻度受伤。它还会以红外线的形式辐射大量热,叶片或其它脆弱的东西靠得太近会被烤坏。建议不要直视点亮的未经紫外线过滤的石英卤素灯,其高亮度、热辐射和紫外线会对眼睛造成不可恢复的伤害。

    石英卤素灯相对便宜,不需起动电路。虽然其较高的灯丝温度使其比普通白炽灯效率高,但使用这种灯的运行成本比下面要介绍的新型放电灯高,它也不适合用于大面积照明。其紧密的灯丝结构使其灯光很容易会聚在一个小的区域,所以可被用来进行“个别照明”,若使用光导纤维传导光线,其中的红外线(热)成份可被滤除。

    金属卤化物(HID)灯:靠弧光放电产生的明亮蓝白色光,其色温接近阳光的5000-6500°K,大面积照明最有效的光源之一,其紧密的灯丝结构使其灯光易于会于一点。用此种灯光照明的植物株形紧密,但其光谱中缺乏对开花很重要的红光成份,可以使用专门设计的产生增强型3000°K色温橙红色光的灯。这种灯需要专门起动电路,如灯需水平安装,需要事先检查其结构是否能够在水平状态下工作。

    钠蒸气灯:此种灯常用于公路照明,由钠蒸气低压放电产生的灯光为波长589纳米的单一黄色光。这种灯的效率很高,但光谱中缺乏红光和蓝光,不利于植物生长。需要专门的起动电路。

    高压钠灯:靠高压钠蒸气弧光放电产生略带粉色的白光,色温2050°K ,有效的大面积照明光源,植物在此光照下生长良好,但其灯光的色彩会影响被照射植株的观赏效果。标准型号的高压钠灯据说能促进开花和结籽,有能产生更多蓝色光型号的灯,蓝色光可使植株形态紧密。但如果是用高压钠灯补充自然天光的不足,则不需要再使用蓝光型灯,因为自然光线中含有大量蓝光成份。需要专门的起动电路,如要水平安装需要事先察明所购灯是否可以水平安装。

    同时使用金属卤化物灯和高压钠灯,正好取长补短,促进植物正常生长。

    荧光灯管:工作原理为氩汞蒸气混合气体低压放电发光,可产生线光谱光。放电产生的紫外线照射在灯管内壁的磷化物涂层上,产生色温2700 - 3000°K的暖白色光,或者 4100 - 4300°K的冷白色光,或者5000K—6350°K的“日光”,有为植物生长或鱼缸照明而专门设计的各种灯管。使用荧光灯运行效率中等,很适合小或低矮空间照明,因为灯管工作时的表面温度较低。需要专门的起动电路,但非常容易购得。

什么是多肉植物?

     多肉植物(Succulent ,其中的词根出自拉丁语succos --- 汁, 液)范围涵盖60多科300多属 ,指那些进化出了特殊的贮水组织,拥有肥厚的叶片、或膨大的茎干,或硕大的块根的植物,以此来对抗干旱的环境。它们吸收保存水分的能力超群,得以在大部分植物不敢落足之地生生繁衍不息。
    多肉叶类: 叶片除表层是一薄层进行光合使用的组织外,内部几乎全是贮水细胞。 如:芦荟,瓦苇,生石花,长生草

    块茎类: 多肉的茎干内有大量的贮水细胞,表面是一层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组织。叶片很少甚至干脆不长叶子,以防止因叶面蒸发而丧失水分。如:大部分仙人掌科植物,大戟属的布纹球,国章属植物

    块根类:由藏在土中的肥大的肉质根来贮藏水分,以躲避阳光的独炙烤和食草动物的啃食。茎或叶经常会在最干燥的季节脱落以保水。如:胡克酒瓶,火星人属的edulis,Pterocactus属的kunzei,有翼柱属的striatus

    有的植物结合了上述多种方法,植株各部分一起来贮水。很多茎干类植物同时用膨大的茎和根来贮水,长有每年脱落的叶子或永久性的多肉的叶片。如:长寿城属的pygmaea,奇峰锦属的paniculata, 葡萄瓮属的葡萄瓮。

何谓严酷带?

    严格地讲,美国农业部制定的“严酷带”(气候带,生长带)标准仅适用于美国,但了解一下其中的数据对栽培还是很有好处的,即使身处美国之外,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带划分。湿度、冬季降雨、风寒指数等的千差万别,对多肉类度过寒冬至关重要。

    美国农业部按“年平均最低温度”将全国划分为11个严酷带:

Zone 1: 低于 -46°C 或 -50°F
Zone 2: -46°C 至 -40°C 或 -50 至 -40°F
Zone 3: -40°C 至 -34°C 或 -40 至 -30°F
Zone 4: -34°C 至 -29°C 或 -30 至 -20°F
Zone 5: -29°C 至 -23°C 或 -20 至 -10°F
Zone 6: -23°C 至 -18°C 或 -10 至 0°F
Zone 7: -18°C 至 -12°C 或 0 至 10°F
Zone 8: -12°C 至 -7°C 或 10 至 20°F
Zone 9: -7°C 至 -1°C 或 20 至 30°F
Zone 10: -1°C 至 4°C 或 30 至 40°F
Zone 11: 高于 4°C 或 40°F

多肉类植物的病虫害

    随着收集的品种数量越来越多,问题也会遇到很多,起因可能是害虫、病害或不正确的栽培方法。如果方法得当,多肉植物会快速健康地成长,但在一个与其原生地迥异的环境中种植它们,要做到完美非常不易。

    病虫害的威胁无时无处不在,不论是温室内还是窗台上,也不会顾及宝贝们身价的贵贱。但做好必要的预防,能有效阻止不愿看到的情况发生。绝大部分害虫都能用有效的方法消灭,但对于数量庞大的栽培群落,彻底根除害虫几乎是不可能的。

    下面介绍一些控制部分病虫害的方法,但在使用任何一种药物时,请认真阅读商/药品的说明书,避免皮肤接触杀虫剂及其它化学品。

    请谨记,所有的杀虫剂、杀真菌剂及其它一些园艺用化学药品对人都是剧毒的,所以请一定小心操作,橡胶手套、面罩、护目镜都应是必备用具。

预防病虫害

隔离检疫

    无论从何处新得到一盆植株,在与其它植株放在一起前单独隔离几周绝对是明智之举,因为发现潜藏的害虫需要时间,特别是潜藏有虫卵时。一个较好的方法是,在温室的一个窗台上建一个与其它部分隔离的“检疫区”。有些爱好者喜欢给新引进的植株倒盆,更新栽培介质,这是观察根系生长状况和有无根粉蚧等害虫的好时机。

    虽然看上去有些过于小心,但很多爱好者在引进新植株时,喜欢先用内吸性杀虫剂处理过后再倒盆,这当然是一种防止害虫侵入的办法,另一个需注意的是栽培用料事先一定要用高温处理,以杀死可能的害虫、蛹和虫卵。

检视

    经常检查(如在每次浇水时)植株的状态,能够及早发现问题,越早治损失越小,越能阻止病虫害扩散。不要心存侥幸,想当然地认为只有你发现的那一株受害了,害虫能很容易地在你还一无所知时扩散到邻近植株。还有一个帮凶是蚂蚁,它们会象人类放牛一样,“放牧”粉蚧等害虫以吸食其分泌物,蚂蚁会帮助粉蚧迁移!

    另外还要观察植株的生长状态,在生长期出现生长不良,状态突然发生变化,外表变得柔弱皱缩,很可能是根系出问题的外在表现,根有问题就会影响植株吸收水份。根系可能出的问题包括根粉蚧、葡萄象甲等虫害,或因水害(如浇水过量)引起的烂根。

环境卫生
    保持栽培环境干净整洁可有效预防发生病虫害。要及时清除枯枝败叶,枯/落叶是害虫最好的藏身之所,受潮后更能滋生真菌并产生大量孢子。进行重新定植和分株等操作后,一定要把现场打扫干净,向过道和花架下面的地面喷洒消毒剂,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当然会有些不舒服的味道。

多肉植物的害虫

防杀害虫的常识

    对于大多数常见害虫,常用内吸性杀虫剂、接触性杀虫剂、杀虫颗粒剂,有时还可使用它们的自然天敌。内吸性杀虫剂非常有效,它们是经植物吸收进入植株体液后,再被害虫吸食而将其毒死。但这种杀虫剂对人毒性很大,同样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乐果是一种很有效的内吸性杀虫剂,但很可惜,因其容易对人造成伤害而正逐步退出市场。在植物的生长期内,可以通过浇水施用内吸性杀虫剂作为预防性措施,次数不要太多。

    接触性杀虫剂如“马拉息昂”效果也不错,但只在喷施的期间内有效,并且要确保植株全株都要喷上药。很不幸的是,“马拉息昂”对景天科及其它一些多肉植物有毒,切记。

    很多消毒香皂也可以使用,有些爱好者喜欢用冲淡了的洗涤液(一升水几滴)杀虫,效果先不论,至少这种方法无毒。

    有一点需要注意,长期反复使用一种杀虫剂会使残存的害虫产生抗药性(生物进化的威力!),不清楚抗药性是否已促使新的杀虫剂上市。所以施用杀虫剂时一定要施得全面,杀得彻底,不使有漏网之虫,另一个建议是交替使用各种不同的杀虫剂。

    用生物学方法可以控制有些害虫,但不能同时使用杀虫剂。在一个小的植物群内引入捕食害虫的昆虫,可以提供长期的保护但操作非常困难。我对在温室内使用生物学方法的效率有所保留,如果你不喜欢杀虫剂,这种方法值得一试。

粉蚧
    最常见的一种危害仙人掌及多肉类植物的害虫,它们引起的话题可能是最多的了。粉蚧有很多种,都很细小,没有经验的栽培者是很难区分它们。它们所侵害的植物品种范围及各自的药敏性还没有一个很清晰的定义。在英国及其它地区的都有好几种粉蚧,可以经常发现“看上去不同”的粉蚧。

    这种昆虫很小,颜色为灰色或浅褐色,很容易混入仙人掌科植物的刺中。它们通常的样子象2-3mm长的小臭虫,南瓜虫可以分泌一种特殊的红色素,可以用来制作食品着色剂的胭脂虫也是一种粉蚧。最近,英国发现了一种能分泌绿色着色剂的粉蚧。粉蚧通常喜欢聚集在软嫩的组织表面或生长点上,它们经常躲藏在植株位于表土下的基部,或皱缩的老叶下(如生石花)。

    发生虫害的早期征候是白粉状小团出现在植物表面、刺的根部、植株靠土的基部及盆边内侧表土下。雌虫通常在这些地方织一个小粉球,在其中产卵或直接产出小的幼体。它们的排泄物中含有糖份,这会诱发黑霉病。蚂蚁喜欢它们分泌的“蜜露”,会象我们放牛一样把虫子们搬到邻近的植株上。所以建议不要让蚂蚁进入你的栽培场所,即使它们本身对植物无害。
根治粉蚧: 如果只有少量虫子要对付,涂抹甲醇(工业酒精)就能杀死它们。有些人按1:3(水3)的比例用水冲淡甲醇后喷花,如果想尝试,请注意这种雾或蒸气有毒,易燃,且混合液能使一些植物脆弱的表皮组织受伤。

    如果虫害面积已经很大,须定期(每周或几周)喷洒杀虫剂,仔细阅读说明书,查明其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先用高压水雾尽可能把害虫从植株上冲下去,再使用接触性杀虫剂,如“马拉息昴”(不能用于景天科),或者含有机磷成份(乐果)的内吸性杀虫剂。注意采取防护措施,不要让皮肤接触到杀虫剂,避免吸入喷雾。在配好的药液中加入几滴洗涤液能帮助浸润缝隙死角及虫体表面的蜡质。只采取一种措施不足以彻底清除所有害虫及其幼体。一种极端的作法是,把植株连盆整体完全浸入一桶滴了洗涤剂(帮助浸润盆土)的药液中,能杀死绝大部分害虫,包括根粉蚧。采用这种方法后,植株需很仔细地使盆土干燥,风险在于若已有根粉蚧伤了根,这样做容易烂根,虽行之有效,实在是一种“一赌生死”的方法。

    有些烟薰剂筒也能用于杀灭粉蚧,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在用药的同时保持干燥,但需反复使用才有效。点燃前使劲摇一摇以防燃烧不充分,放置在不可燃的物体表面,点燃蓝色的导火引信,在烟雾出现前迅速离开。我喜欢在春天和秋天各进行一次预防性薰蒸,因为那时温度太低不适合喷施内吸性杀虫剂药液。

    粉蚧的生物学防治: 引入一种捕食性昆虫Cryptolaemus montrouzeri(一种草蛉),室温需保持在70oF (21oC)以上,在一个小的植物群内保持昆虫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平衡,以提供长期有效的保护,操作起来很困难。

根粉蚧
    这是另一类经常危害仙肉类植物的害虫,它们只侵害植株的根部,但造成的损害非常大,常会引起受伤的部位真菌或细菌感染。它们会在土中制作白色粉状或绒毛状小团,有时也会出现在盆底与花架搁板之间的缝隙里。它们的样子很像2-3 mm长的微型臭虫。

    根粉蚧的防治: 配合浇水,定期(每周或几周一次)使用杀虫剂,或用浸盆法(仅限于盆土部分),并在药液中加几滴洗涤液以帮助浸润盆土。浸盆后需要注意通风使盆土干燥,特别是当温度较低时。

    做为预防性措施,植料中加入樟脑球似乎能防止根粉蚧入侵,至少能阻止其它虫子侵入。但樟脑球所含的化学成份会引起塑料变质,所以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陶盆。( 另外,在英国,化学品只能用于说明书上标示的用途,用于其它范围外使用是违法形为。) 相对于堆肥土,根粉蚧更喜欢泥炭土,当然这不是绝对的。

鼠害
    田鼠可能会在秋天进入温室,这里可是过冬的理想之地,当然也会在其他季节为寻找食物而进入温室。家鼠会在任何可能食用的东西上咬上一口,尝尝滋味,这些“美食家”的挑食可以防止中毒,所以真正被它们吃掉的远远少于被它们咬坏的。一只老鼠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毁坏大量植株,尤其是对珍品和标本株情有独钟。

    鼠害防治: 又一个大话题,可以把陷阱装置放在墙边活捉它们,带到足够远的地方放掉。如果你使用这种方法,需要经常检查并在陷阱中放一块胡萝卜,以防被捕的鼠类在你发现以前因脱水死亡。
(不服不行啊,对咬了自己宝贝的老鼠还如此人道。想想网上见过的国人标语“抓住贴小广告的踹死!”)

    当然,想直接杀死老鼠可以使用传统型的捕鼠装置或撒毒饵,想尝试生物学方法可以养一只猫。

红蜘蛛
    这种螨虫个头非常小,需要放大镜才能观察仔细。植株早期受害症状是表皮受虫咬的部分出现褐色点,进而扩大成疤痕,有时能观察到网状物。不要把这种体形微小,极其有害的红蜘蛛同较大的体长2-3 mm的红色螨虫弄混,那可是一种完全无害的捕食类。

    红蜘蛛的防治: 这种红褐色螨虫喜欢干热,讨厌潮湿,所以对植株喷淋可防其侵害。有些杀虫剂对其有效(具体参见说明书),但最好是使用专门的杀螨剂。

    防治红蜘蛛的生物学方法: 一种捕食性螨虫Phytoseiulus persimilis(智利小钝绥螨,或称智利捕植螨,中国已开放引入)可用于控制红蜘蛛,但室温需不低于70oF (21oC)。在一个小的植物群内,保持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平衡以得到长期保护,操作上很困难。

芦荟螨
    这种细小的螨虫可使有害的芦荟属植物体表各处出现不正常的,不规则突起。

    芦荟螨的防治: 及早发现,切除并烧掉受害部位或整棵植株以防扩散。

介壳虫
    其外形扁平,或是一个稍微隆起的,表面蜡质的褐色小壳,侵害植株的叶片和茎部。虫体在其蜡质保护壳下吸食植物的汁液,还能引起病毒传染。其排泄物含糖份,能诱发黑霉病。介壳虫在英国不太猖獗,但有时也会为害,特别是夏天里放在室外的植株。

    防治介壳虫: 定期(每周或几周一次)使用内吸性杀虫剂。

蜗牛
    对仙肉类来说,蜗牛不是传统的害虫,但它们一旦入侵后果非常严重。蜗牛侵入住房较难,但可以靠附在盆边缘或盆底部进入室内。它们很容易通过通风口、裂隙或门缝进入温室和暖棚(阳畦)。

    多肉类植物无疑是蜗牛们主要的目标,但就算是对付仙人掌类的刺它们也不在话下,啃掉了刺,接下来它们要干什么就不用说了。

    防治蜗牛: 通常勤检视植株,就能发现并摘除它们。如果你不想杀死这些柔弱娇美的小生命,放生地点最好远离你的温室200码以上,否则这些有地域感的小东西还会爬回来。

    如果不想动手,可以使用软件动物杀灭剂颗粒,撒放在花盆间,效果非常好。

尖眼蕈蚊

    这些黑色小飞虫也称菇蝇或土蚊,因为它们在湿土中产卵。它们尤其喜欢富含泥炭土的植料,多数的市售泥炭土中都有其幼体或卵,即使已经过了灭菌处理,因为只要装土的塑料袋上有一个小孔,它们就能进去。这种体态轻盈的飞虫喜欢群集在植株上空飞舞,受惊扰后向高处飞散。白色半透明的幼虫体长最大1cm,通常吃死亡或正腐烂的植物体,但也会继而吃新鲜的根并侵入多肉植物的茎干。我们撒播种子的环境对它们来说再合适不过了,幼嫩的小苗无疑是其幼虫最好的食粮。

    尖眼蕈蚊的防治: 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使用基于堆肥土的混合材料,而不使用泥炭土,这样同时还可以防止发生根粉蚧。含除虫菊酯的杀虫剂可以杀灭成虫,但对幼虫作用不大。混合植料时加入杀虫剂(如Permethrin,氯菊酯)也许有效。

葡萄象甲

    大型的灰色甲虫,夏末在土中产卵,幼虫长着白色肥胖的身体、褐色的头。生活在土中的幼虫会先侵害根,然后侵入因根伤引起脱水突然开始衰败的植株的基部。成虫以叶子为食,它们在叶片上留下的啃咬缺痕是发生虫害的明显征状。

    葡萄象甲的防治: 倒盆时注意观察是否有甲虫的幼体,一旦发现更换所有的植料。在盆土中加入benzene hexachloride(六氯化苯/六六六),注意人不要吸入,能防止幼虫存活。现在已有一种新型的针对葡萄象甲的杀虫剂面市,混合入植料中能全年有效。

    控制葡萄象甲的生物学方法: 将一种专门的线虫配合浇水时施放入土中,能够攻击并杀死象甲的幼虫。

粉虱

    一种危害多肉植物中多叶类品种(如一些萝摩科)的常见害虫。我的Fockea edulis(样子见下图,中名文暂无)似乎每年都要招上这些小害虫,大戟属中多叶的品种也常受害。种植过倒挂金钟属植物或卷心菜的人对它们应该不陌生,温室中的植物受害一般缘于从室外花园或菜地中的植物传入。

    这种体形有些象蛾子的体长2 mm的白色小飞虫,常常成群地围绕受害植物飞舞,一旦受扰就向上逃散。翻看叶子的下表面,会发现它们的蛹或还不会飞的幼虫,必须尽早除去。除了虫子本身造成的危害,其幼虫分泌的含糖份的排泄物容易诱发霉污病。

    粉虱的防治: 定期喷洒杀虫剂(每一至四周一次)。一种杀虫剂不足以杀死所有发育阶段的粉虱,一些烟薰剂对粉虱也有效,但也需要重复使用。

    粉虱的生物学控制: 一种寄生蜂Encarsia formosa (丽蚜小蜂)可在温室中用来控制粉虱。这种体形细小的黄蜂会在粉虱幼虫的体内产卵,使其最终变黑并死亡,由于寄生蜂要依靠粉虱才能繁衍,所以在一个小的栽培群落中保护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平衡,在操作上很困难。

蚜虫

    花园中常见的greenfly(桃蚜)和blackfly(蚋/墨蚊)也能进入温室,危害叶子繁茂的植株。蚜虫绝大多数都是雌虫,能以孤雌繁殖的方式直接快速地产下幼虫,到了秋天,雌虫才会跟雄虫交配并产下卵以度过寒冬。同其它以植物汁液为食的害虫一样,它们的排泄物也容易诱发霉污病。

    控制蚜虫: 大部分杀虫剂对蚜虫都有效,第一次用药后过几天,应再施用一次以杀死残存的虫子。

多肉类植物的病害

    有多种由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疾病可危害多肉类植物,一旦染病,能使植株在短时间内死亡。自然界真菌的孢子几乎是无处不在,它们全是机会主义者,等待着合适的条件萌发。由于仙肉类爱好者们大多喜欢保持一个干燥的栽培环境,所以真菌通常不是什么大问题。

多肉类植物的繁殖

    爱好者栽培植物,很重要的一大乐趣,就是繁殖出新植株后与同道朋友分享,或作为“抽彩”的奖品,或者出售,是爱好者们不多的不用花钱而能挣回点儿什么的乐趣。繁殖珍稀品种并使其传播开来,能减轻野生植株所面临的遭盗挖的危险。大部分多肉类植物都能用多种简便方法进行繁殖,包括扦插、分株、利用侧芽(仔球)、嫁接、异花授粉及播种。最终,你会发现,繁殖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很快就会感到栽培空间、材料和时间越来越少。

扦插
    扦插是一种快速的产生新植株的方法,而且在基因上与母本完全一致。由于用扦插和分株培育新植株不发生基因变异,这样可以保留所希望的独特性状,但如母本已染病,则用扦插法培育的是天生的“病秧子”。自花授粉的品种,从同一植株上扦插得来的两个植株间相互授粉是不能生成种子的。

    很多多肉类植物可以用利刀从茎上切枝扦插来繁殖,任何用于切割植物体的工具都要事先用酒精消毒。

    最佳的切割部位,如茎干有节的在节下,或茎上叶柄或新芽基部的下方。注意采取扦插用枝时不要破坏母本株形的美观,最好隔一个茎节以上再采枝。吊灯花属植物的扦插段均保留4片叶子则很容易成功,最下面的节上的两片叶子应去除,但同时将叶腋处的芽去掉不利于新株的生长。将插枝栽入经高温消毒的砂质介质中,可以是纯沙、粗砂或蛭石。有时扦插枝切下就可以直接栽上,但我更喜欢先晾上一两天,让伤口组织愈合,避免真菌感染。你可以同时用这两种步骤扦插同一品种,进行一下比对试验。在伤口上蘸上生根粉很有帮助,特别是其中还含有杀菌剂时。
    很多多肉类植物只需要一片叶子,就可以用扦插法得到一个新植株,有时是繁殖某些品种的首选方法,如Adromischus(景天科天锦章属), Crassulas Echeveria(石莲花属),许多Kalanchoes(高凉菜属), Sansevieria(虎尾兰)及许多附生性仙人掌科植物。鲨鱼掌属植物有时也可以通过插叶繁殖。取下的叶片凉几天,使伤口封闭并产生愈合组织,然后将叶片放入繁殖用盆,只使其叶片基部接触到栽培基质,我个人感觉这样比把叶片的下部插入基质效果更好,不易腐烂。过一段时间就能观察到新根生出,随后新芽新叶也会出现。
扦插最好在生长期开始时进行,通常在春天,当然冬型植物除外。扦插好后放置在通风良好,光线明亮,室温20度的场所,但要避开阳光。将扦插苗放入能保持合适湿度的封闭环境中直至生根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简便的方法是在一个大花盆上套上一个大的聚乙烯塑料袋,或者切取一个干净的透明塑料瓶的上半部分倒扣在尺寸相当的花盆上。扦插苗的浇水宁少勿多,直到能观察到明显的生长后再加大浇水量。

分株
    很多多肉类植物是丛生的,或有粗大的块根,它们可以通过分株繁殖。从盆中取出植株后,尽量去除掉盆土,分株操作的具体方法要看植株的生长类型。

    很多多肉类植物(如萝摩科,景天科,仙人掌科中的多头品种)可在倒盆时分株,生长良好并已独立生根的仔株可分离后单独上盆。如果你想种植一盆标本株,则倒盆时要十分小心,或分离时要考虑好其最终可能会在盆中长成什么样子。

    当要分割有巨大块根的植株时,首先要暴露出块根的形状,再用消过毒的利刀切成两半或多块,每一块上都应有生长点和健壮的须根。这种分根操作最好选择在植株休眠时,并保持干燥,否则植株会因损失过多体液而需更长的时间恢复。在切开的创面上撒上杀真菌药粉或磺胺类药粉,晾置几天使创面封闭并产生愈合组织,然后再将各块分别植入砂质介质中,浇水开始时要宁少勿多,直到看到明显的生长迹象再正常浇水。

侧芽繁殖
很多仙人掌和多肉类植物会在成株的基部长出侧芽或仔球,通常很容易摘下或切下,晾干放置几天后可分别上盆。这样做对母株也有好处,这些侧芽或仔球要消耗母株不少养料,特别是想培养一棵壮硕的标本株时,更要及时摘除侧芽。

    有些植物会在叶片边缘、花葶上萌出蘖芽,也可摘下培植。

嫁接
    嫁接通常是为了给一些柔弱的、缀化的或异常形态的栽培变种提供健壮的生长旺盛的根系。很多仙人掌科的人工栽培变种拥有艳丽的色彩,但其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已变得很差甚至没有,所以在园艺界很多商品种都是采用嫁接方式繁殖的,有时甚至是它们唯一的“生路”。嫁接“手术”的刀法有多种,要看具体情况,手术场所要卫生,所用器具事先用酒精消毒。

    砧木: 必须与嫁接体“兼容”,从而不产生排斥反应,就是说通常要求它们同属,或至少同科。适合做砧木的品种有:
嫁接仙人掌科的用 — Echinopsis(仙人球属), Pereskiopsis(麒麟掌属), Trichocereus(毛花柱属)
嫁接萝摩科的用 — Ceropegia(吊灯花属中的块茎品种如woodii爱之蔓/一寸星。
嫁接马齿苋科的用 — Portulacaria afra(马齿苋树)

    水平嫁接是最适合新手尝试的方式,适于长着粗大多肉茎干的种类如仙人球类。在砧木高于基部合适的位置,用消过毒的利刀一刀削平。将待接芽/球的底部削平,注意保持干净,然后放到砧木的切面上,至少要保证使嫁接体与砧木的部分维管接触到一起。用橡皮筋把嫁接球扣住,另一端套过盆底。

    斜面嫁接是水平嫁接的一种变化,通常在嫁接体或砧木的切面横截面过小时使用,将砧木和嫁接体均按相同角度斜着切,以增大它们之间的接触面,以使更多的维管能接触上。

    V形嫁接是另一种用于切面过小时的变通方法,将嫁接体切成楔形,砧木的切口切成V形,角度一样,然后将嫁接体插入砧木,再将砧木的切口两侧适当包扎紧固,使两部分的切面紧密贴合。

播种繁殖仙肉植物

比你想象的简单!

    很多种类的仙人掌和多肉类植物都非常容易播种繁殖,只需稍加管理。可以从栽培爱好者那里或是市场上购买获得各种品种的仙肉类植物种子,如果你有耐心,可以通过播种得到一大批幼苗,几年后,就可以开花了。你自己栽培的植株也能获得种子,有些品种不需要你帮忙就能产生种子,如子孙球属的albiflora × heliosa(下图)。用自己种的成株收获种子非常值得尝试,这样的种子往往比你从别处得到的种子发芽率高。不同品种的种子在被播种前保持生物活性的时间长短不一,生石花的种子可在干燥环境中存活好几年,而萝摩科的种子最好随采随播。

    如果同属的不同品种的两株植物在同时开花,可以通过交叉授粉获得杂交种子。当然,有的种类是自花授粉的,从一个植株(或克隆体)得到种子,只能通过不同种的交叉授粉。

    除非采取了预防措施,只有当某一品种在开花,而周围没有同属或相近属的植物开花时,才能保证得到的是“纯种”。

   有些栽培者用人工授粉的方法有目的地进行种间杂交,好几个科的植物都已被培育出了大量的杂交品种,如Rebutia(子孙球属), Crassula(青锁龙属), Euphorbia(大戟属)和Conophytum(肉锥花属)。这些杂交品种都是可被接受的,当然你要注意注明并挂好标签。

播种用盆

    种子最好播种在单个的小盆中,当然也可以把大量种子撒播在种苗床上,可在种苗床介质中用小木条或塑料片做出小的隔断。如果要在一个盆内播种多个品种的种子,最好选择容易区分的品种,因为即使你分片播种,细小的种子常会不经意间蹦到隔壁去了。

播种用介质
    许多爱好者喜欢用几乎不含土的堆肥混合介质,再加入三分之一的粗砂以改善透水性,保持介质疏松。介质消毒很重要,可在火炉上蒸几小时,或在微波炉中加热几分钟。这些措施不会达到医学临床消毒的彻底水平,但足以杀灭昆虫及其虫卵,并适当减少一部分真菌及其它微生物。彻底消毒完全没有必要,那样做反倒可能会有助于有害菌侵入并占领全盆介质,毁坏幼苗,因为真菌从孢子落到介质表面到菌丝大量滋生蔓延只需几天时间。

播种
    播种前用浸盆法或喷雾器湿润盆土,水中加入杀真菌剂对克服有些品种的种子易腐烂有所帮助。

    播种前将包裹种子的果肉或毛绒绒的“小降落伞”(如萝摩科)去掉,这些多余的东西可能会诱发真菌大量滋生,引起种子腐烂。

    大多数细小的种子可以直接撒布在介质表面,然后在上面薄薄地撒一层细沙,其实不撒这层沙也行,但这样做能抑制藻类和苔藓的生长。种子最先长出的根会将幼苗固定在介质上,如果新根长出的角度不对,将种芽推离介质时,可在其上撒些沙压住。

    大型的种子可进行点播,事先在介质表面用小棍插些小洞。如果种子有坚硬光亮的种皮,播种前应打磨一下,或用水先泡一泡。

发芽
    播种后,种苗盆应保持一个湿润的环境,可将播种盆上罩一个大塑料袋。发芽后的管理,不同栽培者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有人会在一个月后去掉蒙罩,以加强通风,有的人则会让种苗在封闭环境中生长一年。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建议在第一年里不要让盆土干透,对天生体质弱的品种,浇水时加入些杀真菌剂会有所帮助。种子发芽会持续一段时间,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只有最初的那批种苗是你所有的收获。

    通常要求温度要高于60 - 70oF(15.5 – 21℃),大多数多肉类的种子都能可靠发芽,但一些热带品种可能要求的发芽温度要再高一些。通常光线不影响发芽,但对某些品种至关重要,但明亮的阳光要避开,以免幼苗灼伤,随着种苗的成长,可逐步加强光照,但始终要避开直射阳光。

雪藏种子
    一些原生地有寒冷冬季的品种,它们的种子需要暴露在寒冷中甚至冰冻过后,才会使种子打破休眠状态(度过寒冬的自然方法),对于这类种子我们可以这样做:

1. 一月份播种,在种子上面铺一层纯沙或粗砂,浇水湿润介质后把盆放到室外让其自然经过冰冻 — 解冻的过程。
2. 播种后盖上层砂,然后在冰箱的冷藏箱中放几周。
3. 播种并遮盖后,在几周内交替放置在冰箱的冷冻箱和冷藏箱中,模拟冰冻 — 解冻过程。

    有些品种的种子需要接触枯枝败叶燃烧时烟中的某些化学物质才能恢复活性,现在已经有市售产品含有人工合成的这类化学物质。

成长
    种苗的生长速度因品种不同而差异很大,爱好者应自己决定什么时候移植。有些品种(如子孙球属)一年后就可单独移植上盆,两到三年后就能开花,而生长缓慢的品种(如岩牡丹属)可以在种苗盆中住上几年不用搬家。

    生石花发芽后如不控水,一年内能长到豌豆大,这时就可移植了,度过第二个冬天后,管理上就同成株完全一样了。

   种苗比成株不耐旱,却更耐潮湿,但持续的潮湿会促使滋生藻类,苔藓和蕨类。藻类会生长在栽培介质的表面,虽有碍观赏,但通常是无害的,不过如藻类在生长缓慢,体形细小的种苗上生长会使小苗“窒息”。介质表面生长的藻类会连成一片,当变干燥时由它们连成的表层会收缩变形,可能会把一些种苗拔起来。应避免让种苗盆彻底干透,但浇水过后适当通风可以抑制藻类的过度生长。

    这里介绍的一些方法,给人的感觉好象与常识不符,这些可大多是来自干旱地带的植物。但请记住一点,这些品种即使在原生地,它们的幼苗最初大多生长在遮荫的岩石缝隙中,或在其它高大植物的庇护下。


(常识性的资料我准备就此打住,之后我准备找一些我自己宝贝们的资料看一看。译了这些,觉得老外做事确实认真,对待种花起点很高,很讲科学,当然他们更有钱。资料可能有些事无巨细,哆嗦繁复,且很多常识已是老生常谈了,但筛筛沙子,还是有些东西闪闪发光。希望这些文字对看到这里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龟甲龙

养护常识

    南非龟甲龙是一种非常新奇的多肉类植物,它最大的特点是巨大的软木状的块茎,在原生地直径可以超过1米,外形酷似象脚(这是它在西方的俗称)。看上去似无生气,但它可百分百鲜活的大块茎,一株块茎直径50 cm的龟甲龙可能已经75岁了或者更老。块茎上每年都抽出一根茎蔓,上面长着心形的叶子,开黄色的花。

膨大的块茎中含有大量皂角苷,以前霍屯霍人在饥馑年份会把它当粮食吃。

    栽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最好在温室内,但一个有适当遮光的窗台也很理想,只要最低温度不低于18ºC就行。一年内茎可能多次萌发、枯萎,再萌发、枯萎,要看具体的植株和你所在的地域气候特点。

    龟甲龙到了一个新的栽培环境后,需要几个月的时间适应新家,只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要求,它还是一个容易伺候的品种。运输或邮寄中若带盆土,应保持干燥,所以接收到带盆的新株后应浇一启遍透水。

理想温度

    保持环境温度高于15℃,无论是养在室外或室内。在较短的几天内温度降低到13℃也无大碍,但若低温时间过长会使植株状态下降。

浇水

    不要使盆土完全干透,那样根会死亡。即使在休眠期没有抽出新茎时,盆土也不能完全干透。一旦看到新茎蔓生长,就要逐步加大浇水量。

施肥

    龟甲龙在生长期喜欢薄肥,不要使用全效肥——龟甲龙受不了劲大的,如施液肥,稀释50%或更淡,生长期间施肥应保持几周的间隔。谁也无法预测沉默的大家伙什么时候抽出新茎蔓,可能每年到时候它就发新枝,也可能迟迟不动,蹲在那儿生闷气。

倒盆

    如果新到的龟甲龙是带着盆来的,那么最好一年内不要倒盆。如需要倒盆,使用质量好的通用型花卉用土,在土中加入一些珍珠岩颗料以利排水,如使用泥炭土或树皮土,需要加入20-25%的珍珠岩。如果你用纯泥炭土栽培龟甲龙,则块茎发生腐烂的可能性会变大。块茎如被整体或部分埋在土里,则生长膨大得更快一些,当然你可能更愿意把它露在外面,欣赏它龟裂的美。通常块茎直径长到约4 cm时,开始龟裂。

休眠

    当叶子开始变黄时,就是在告诉你它要休息了。至于何时休眠,有时没有任何规律或原因(跟具体的个体和环境有关),即使是种在同一个盆里的几株龟甲龙,进入休眠的时间也不同,需要你随时注意观察和记录。例如,我所在的西雅图(美国华盛顿州),我的龟甲龙一年要休眠好几次。

剪枝

    因为我的龟甲龙一年休眠多次,每次有休眠迹象时我就剪枝,每次剪去老枝,植株通常在2-4周内就萌出一根新枝(如在冬季则时间要稍长些)。有些人不剪枝,喜欢等待它自然枯萎,我更喜欢嫩绿的新鲜叶子。但如果你种植的是一株幼苗,最好不要剪枝,因为只要茎蔓还没有完全枯萎,块茎就在生长。

 

资料二

    雌雄异株,4 mm大小,黄绿色的花并不起眼,种子是唯一的繁殖手段。幼苗的块茎长在地下,在最初几年保持在土下可使块茎生长更快。喜欢适度遮光,块茎必须要遮荫。龟甲龙是收藏家的最爱,但却是相当容易栽培。它能相伴你很多年,爱好者间最好的交流题目。

    龟甲龙扎根不深,所以最好种在浅盆中,我用陶土烧制的凸面盆,直径比块茎直径大1英寸。盆土必须疏松透气,排水良好,想想它们原生地吧,它们可是来自热带沙漠,所以排水一定要好。盆土要高过块茎下缘1/4"- 1/2"。浇水时注意不要滴到生长点上。放在一个温暖的环境中,等待着第一根茎蔓出现,那时就可以正常浇水了。可以每次浇水时浇稀释了四倍的液肥。不要象其它热带植物那样让它总处于潮湿环境,每次浇水前让盆“几乎”干透。这种植物有自然休眠期,然而,根据我的经验,它可能在任何时间开始休眠。茎叶开始变黄干枯时,减少浇水停止施肥。茎枯死时停止浇水,移至凉爽之处放几周,然后移至有阳光处等待新茎萌发。

    注意:有些书上说它们是“冬”型植物,因为它们的原生地在南半球。根据我的经验,它们是机会主义生长者,我曾让它们在任何季节生长过。有的植株休眠几个星期,有的几个月,还是随着它的性子好,你不可能强迫它生长,过量浇水只会引起腐烂。

捕蝇草

    Venus(金星/维纳斯)捕蝇草是一种生长在沼泽地的小型草本植物,其独具的特征是生长有闭合式贝壳状陷阱“装置”,当有粗心大意的昆虫触动时会突然闭合。Venus捕蝇草的叶子从白色肉质根茎上长出,每片叶子向后仰,形成直径约4-6英寸的玫瑰花形的叶丛。每片叶子由相对较宽的叶柄和已变态为陷阱的叶片组成。Venus捕蝇草为多年生植物,在五六月份开花,花朵白色,由5枚花瓣组成,花朵比叶片高出几英寸。养护Venus捕蝇草并不是非常困难,与一般的食虫植物的养护要领并无太大差别。常用的植材是将一份泥炭藓,一份沙混合。它们可以被种在“盘碟系统”(浅水盆)中,但要注意水质必须符合要求。Venus捕蝇草需要至少3个月的冬季休眠,能忍受轻度结霜。Venus捕蝇草要求盆土必须始终保持湿润,空气相对湿度要高于80%。它们能忍受短暂的水淹和干旱,在生长期,保持盆土持续湿润,冬季保持轻微适度湿润,只能浇雨水。

碧雷鼓

    碧雷鼓(Xerosicyos danguyi)原产地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部,攀藤植物,圆柱形的茎上交互生长着直径约2英寸的圆形多肉质叶片,茎上长有攀附用的卷须。

开花时间: 春天,黄绿色的小花非常不显眼,雌性植株上会结果实(象同属其它植物一样,碧雷鼓也是雌雄异株植物)。

    栽培: 碧雷鼓喜欢温暖甚至是炎热的环境,每天至少要接受4小时的全光照。盆土要排水良好,我们(邮购网站)使用的混合介质是1份泥煤苔(peat moss/泥炭藓?),1份堆肥土,和2份沙,再加入少许砂粒加强排水性。生长期,浇透干透,每个生长季只施一次肥。过冬温度应高于15.5℃,冬季浇水要少,只要保持叶片不萎缩即可。

繁殖: 可在春季扦插或播种繁殖,种子在21℃时14-21天发芽。

吊灯花

(原始资料及相关图片请浏览 http://www.succulent-plant.com/ceropg.html)

    吊灯花属的160个种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加那利群岛,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阿拉伯半岛,印度,斯里兰卡,中国,印尼,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州)。

    吊灯花属植物,多年生,其茎或呈多肉质,形态低矮;或成藤蔓状并长有气生根,有的品种的块茎相对来说较细,有些品种会在老茎旁滋生新茎芽。长着粗硬的多肉质根的品种栽培难度较高。叶对生,一些长块茎的品种的叶子有退化的现象。

    开单花或花序状的花簇,花冠成管状,长度两倍或多倍于成五瓣的花朵前端的直径。花朵管状的基部会膨大,内部长有向下生长的绒毛,管状花开裂处的外部也可能长有绒毛。花色包括红色,紫色,黄色,绿色及它们组成的杂色。蝇类昆虫飞入管状花冠后可能被其内部的绒毛陷住,直到花朵枯萎。有的品种的开裂的花瓣会在最前端又粘合在一起,形成一鸟笼状结构,有的品种则无此结构。

    蓝星花属(Oxypetalum)的Riocreuxia,长有木质而非多肉质的茎和根,有人将其也划归入吊灯花属。

栽培要领

    宜用含砂质多的培养土和陶土盆以利排水,特别是长有粗硬肉质根的品种,它们很容易烂根。在温暖的季节可加大浇水量,并施些淡肥,但栽培难度高的品种在浇水上仍应十分小心。长着藤蔓状茎的品种更耐旱。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品种在原生地,是在灌木丛中攀爬着生长的,所以植株的基部应适当遮荫并提高空气湿度,而上半部生长旺盛的部分应充分见光。长出块茎后,最好让其保持在盆土表面,上部的茎叶可缠绕在支撑架上,或种在吊盆中让其自然下垂,用吊盆种植最大的好处是节省栽培空间。在主茎基部萌生的小块茎可以用来繁殖。多肉质的品种,其弯伏在盆土表面的茎会在其下表面长出新根。藤蔓类的品种可以很容易地用扦插法繁殖,插条垂直插入土中至一对叶的叶柄处。

    最低越冬温度在断水的情况下是10℃。  

爱之蔓Ceropegia linearis woodii

萝摩科 吊灯花属 原产南非。

别名:吊金钱、一寸星、心心相映

资料译自:http://toptropicals.com/

    细线般的茎上点缀着大理石般纹路的心形叶子,茎蔓可长到2-4英尺长(0.6-1.2米),所以植株最好用吊盆栽植或设置支架,放在可照到明亮的散射光处,不可曝晒。爱之蔓所属的吊灯花属植物最佳的渡夏温度为70-75华氏度(21-24℃),冬季休眠时,如可能温度应保持在60-65华氏度(15-18℃)。这种植物近似多肉类,所以不要过量浇水,或让盆积水,浇透水后让盆土彻底干透后再浇水。在春夏季的生长旺盛期,每月浇一次稀释了的全效液肥(比普通花卉的用量再稀释一倍)。栽培用土要疏松易渗水,一定要排水良好,初春倒盆。

此种植物的两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它奇特的花和‘小珠子’(零余子)。细长的花朵就象一个翻倒的粉红色的小花瓶,末端紫色,又精巧地粘合在了一起。夏季如果你把正开花的植株放到室外,会惊奇地发现它能招来蜂鸟。(哎!移民吧)‘小珠子’为生长在茎蔓上叶基部的块节,这些珠子可以用来繁殖新株,只需把小珠子放入土中,保持盆土湿润(不是水湿)即可。在不将小珠子分离下来情况下‘种植’生根更快,一旦生根并开始出现生长迹象,即可从母株上切下。

网上收集 大家参考 多肉植物栽培五要点

一、培养土

    要求土壤疏松透气、排水良好,但有一定保水能力,呈中性或微酸性。高地性球类(月世界属、月华玉属、琥玉属)和岩牡丹属可以再增加一点砻糠灰和小粒风化岩。高大的柱状种类可混以大粒石英砂,以固定植株。

    二、移植和种植

    一般应在植物休眠刚结束的复苏期进行。种植前要修根。修根后要晾几天再用潮湿的培养土栽种,种好后适当遮阳并不要急于浇水,一个月内不要施肥。

    三、温度和光线的调节

    仙人掌类与多肉植物通常喜欢温暖和较大的昼夜温差。除了附生类型的仙人掌和十二卷属的种类外,光线要充足,但要柔和。为此,除了少数扁平茎节和高大柱状种及某些龙舌兰属植物外,一般应常年在温室内栽培。

    附生类型的种类除冬季外都应遮阳,夏季结合降温,遮阳度应在5 0%至70%。虽然昙花和令箭荷花都有一定的耐寒性,但在冬季保持温暖则有利于翌年开花。作为砧木使用而大量栽培的量天尺不耐寒,冬季至少要维持5℃并要求充分照射阳光。

    大多数陆生类型的仙人掌类在白天28℃至35℃、晚上10℃至15℃ 的条件下生长最旺盛。室内气温经常高于35℃至38℃时,生长停滞,高地性球类和毛柱类的部分种还很容易腐烂。因此,必须降温,但不能为了降温而像对待附生类型那样减少太多的光照。

    大多数陆生类型种类在冬季保持盆土干燥的状态下,能耐2℃甚至 0℃的低温,但不能直接经霜受雪。原产加勒比海地区的花座球属种类和冬季开花的球形种类则要维持较高的温度。

    夏季生长的多肉植物,基本上可参照陆生类型仙人掌类来调节温度。它们对光线的要求则相对较低,一些具膨大茎基的种类不耐寒,冬季应维持较高温度。

    冬季生长的多肉植物,在夏季休眠期内要通风降温保持凉爽,冬季要求阳光充足,最低温度维持在7℃以上。

    四、浇水和施肥

    浇水应按其生长状态进行。无论冬季休眠还是夏季休眠的种类,在休眠期要停止往盆内浇水。但夏季休眠的种类必须在走道等处晒水以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而对生长旺盛期的植株应充分满足其对水分的需求。小苗浇水要多,大球要少(指次数);陆生类型的少浇,附生类型的多浇;现蕾开花期多浇,花谢果落后少浇;叶多而薄的多浇,叶厚而少的少浇。

    施肥应在生长旺盛期、现蕾期进行。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施化肥时,氮、磷、钾的配比为5∶15∶10 或5∶10∶10 ,并应混入少量微量元素。

    施肥宁淡不浓,需要时可多施几次。根部损伤者、生长不良者、茎叶有伤口者等植株禁施肥。

    五、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首先环境要整洁。对外来植物必须严格把关,确定没有病虫害时才放入棚内。初冬、早春、梅雨前这三个时期在棚内集中喷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对培养土消毒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常用的药剂主要有防病治病的杀菌剂(如多菌灵、托布津、百菌清、代森锌等)和杀虫剂(如氧化乐果、杀螨醇、马拉松、杀灭菊酯等)两类,可对症下药。药剂的浓度要严格按使用说明掌握,特别是杀虫剂,浓度稍浓即产生药害,帝冠和部分大戟科多肉植物对此尤其敏感。

    喷药要连喷几次才有有效(中间隔2天)。同一种药物使用两次后要换一种,长期使用一种农药易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