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一个解压缩错误:关于武当山 古建筑群的传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23:01:37

[十堰]《峭壁上的故宫探秘》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12日 17:14

  编导:张 鸥 摄像:张军涛 赵 强

  谁都知道武当山,但是武当山在哪里?这些修建在悬崖峭壁上的宫殿楼阁,充满了神秘与传奇的色彩。为什么修在这里?峭壁上的“故宫”有那些故事?藏着什么秘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武当山,探究它的奥秘。

  赵:观众朋友,你们好!这里是《走遍中国》。说道武当山,有人说武当山是中国湖北十堰的一座巍峨的大山,也有人说,武当山是人们心中的一座充满历史文化和神秘故事的“神山”。今天就武当山的建筑问题,演播室请来了湖北省十堰市的杨立志先生。杨先生你好!


  赵:杨先生我知道您是一位历史学的教授,又是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的会长,应该说您是武当专家了!

  杨:专家不敢当。我只是对武当山有一些了解罢了。我们武当山不但是一座道教名山,而且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它的对面是丹江口水库,背后是神农架林区。北接秦岭,南通大巴山,武当山纵横800里。

  赵:武当山应该最让人感到惊讶,也是最让人迷恋的,就是那些依山而建的亭台宫殿。据说武当山的建筑群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建筑群。那为什么要选在武当山修建道观呢?

  杨:武当山修建道观的历史非常久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了道士们修炼的岩庙。到了唐朝又有了朝廷赐建的寺庙。宋元时期,武当山供奉真武大帝的庙观就越来越多。明朝永乐皇帝起源于北京,在北修故宫的同时,南修武当。为了表示神权与皇权的威严,道士们修炼也追求一个清静高远的地方,所以修建的许多庙观都在悬崖峭壁之上。

  赵:怪不得有人说这个武当山是“峭壁上的故宫”,这个说法是从这儿来的。

  武当山,又叫“太和山”。由于地壳造山运动的结果,武当山几乎所有山峰都朝着主峰金顶,所以当地有个说法叫:“七十二峰朝大鼎,二十四涧水常流”。

  自中国东汉道教诞生以来,历代帝王曾数次在武当举行封山仪式,特别是在明代,武当山曾被皇帝敕封为"大岳"、"玄岳",地位在"五岳"诸山之上。


  据说从某个角度看,武当山主峰的山形恰似一个昂头前行的神龟,而那些依山建造的宫殿楼宇,又恰似一条游动的金蛇,两者相得益彰,形成了龟蛇合体的图腾象征,据说这就是玄武的化身,也是道教追求的天人合一的表象。

  由于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又是皇家道场,所以在武当山有着信仰的神秘与建筑的奥妙。以致有很多海外的客人,并不知道武当山的真实存在。

  武当山上最早的建筑应是修建于唐朝的“五龙宫”。到了元朝末年,由于战乱四起,武当山上的建筑大部分毁于兵乱。

  为什么古人选在这里修建如此浩大的宫殿群,这似乎成了武当山最大的谜团。

  明永乐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413年,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后,成功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认为是真武大帝保佑了他,于是,在被修故宫的同时,还开始史无前例地大修武当派工部侍郎郭瑾等,役使30多万军民工匠,在武当山大兴土木,用了十多年时间,建成了9宫8观,72岩庙等33处大型建筑群。此外,还铺砌了全山的石道。整个武当山成为一座"真武道场"。 据说当年武当山最鼎盛时,道时曾达到2万之众。

  与北京故宫不同的是,武当山的建筑在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峰峦的高大雄伟和崖洞的奇峭幽遂,布局巧妙,将每个宫观都建造在峰峦岩洞间的合适位置,使人看上去宛如仙境,有一种神迷莫测的感觉。

  无论是山上还是山下,宫观与宫观之间各具特点又互相联系,整个建筑群体疏密相宜,与周围林木、岩石、溪流和谐一体,相互辉映,宛如一幅天然图画。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

  在武当山的三十六岩中,最美的应该是南岩,南岩宫就在武当山独阳岩下,大约修建于公元1285年,它依山而建,雄踞在悬崖峭壁之上。现保留有南天门、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龙虎殿等建筑共21栋。特别是始建于元朝的“天乙真庆万寿宫”石殿,依然保留得非常完好,无论是天乙真人像,还是500灵官,看上去都完美如初,栩栩如生。


  在南岩宫的峭岩之上,有一个神迷的建筑,是一个伸出悬崖近3米的龙头石梁,它就是著名的“龙头香”。

  赵:杨先生且不说这个龙头香是否灵验,就单看这个在峭壁上修建工程的难度和构思的巧妙,就足以让人很叹服了。我记得咱们这个当地有这样一种说法“北有故宫,南有武当”。那么故宫与武当究竟有什么关系,有什么不同呢?

  杨:故宫和武当山当然有很大的不同。虽然他们都是同一个时代的建筑物。首先从他们施工的角度来讲,故宫是在平原地代修建的,没有武当山那种复杂的地形。武当山工段施工的难度要更大一些。第二个方面,从建筑的风格来讲,故宫中轴线非常分明,它严谨、规整,是在平地上铺开的建筑。武当山的建筑是修建在悬崖峭壁之上,它要依山就势,顺其自然。体现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第三个方面,从它们的用途来讲,故宫是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在这些方面发挥作用。武当山是朝廷祭祀真武大帝的地方。很多朝廷的官员和民间信士,到武当山来祈祷真武大帝,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赵:武当山的由来是不是和真武大帝有关?

  杨:对,在道教经典里头说,武当山这个名字是带有"非真武不足以当之"的意思。武当山整个建筑群,它都供奉有真武大帝,体现了皇权与神权的接合,武当山的建筑群既体现了皇权要求的威武庄严,也体现了道教要求的神奇玄妙。


  道教是发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本土宗教,从唐代修建了五龙祠以来,到了宋代直接为皇室服务的武当道教基本形成。明朝一直扶持武当道教,加封武当,扩建宫观,使它成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全国道教活动中心。

  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隐藏在这些峭壁上的另一个秘密,那就是明成祖大修武当的真实目的,不只是为了酬谢神灵,更是为了巩固统治。然而武当山的道教却不因皇家的加盟,而改变了它的初衷。

  这片精美的建筑群是“复真观”,又叫太子坡,它位于武当山狮子峰前,大约修建于公元1412年。它的修建本身就隐藏着说不清的秘密。因为它是依照真武大帝在此修道成仙的过程复制的。

  从侧开的宫观大门望去,山势夹墙复道,不能让人一下看透其中的隐秘。“九曲黄河墙”指的就是这段崎岖的琉璃瓦山墙了,别看它蜿蜒在山坡之上,却也是天下绝佳的建筑杰作。这段宫墙不算长,却有着“一里四道门”的说法。

  每当宫观的钟声响起,声音就会通过这弯弯曲曲的宫墙,传得很远。人们说:它与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有异曲同工效果。

  从远处看去,整个道院的建筑,都体现出依山造势、重叠错落的建筑风格。其中最让人吃惊的秘密就是:“一柱十二梁”。在整个建筑群的一处,有一座看上去像似普通角屋的房间,房屋建在整个宫殿群的边缘,当你走进房间,就会发现,它的空间特别大,完全不像是建在陡峭的山崖上的房屋。

  五云楼是武当山建筑最高的木构建筑,其装修建筑、设计都独具匠心,“一柱十二梁”,也被人们誉为“金柱”,它采用了12根梁枋交叉迭搁,穿针式裂架和硬山式墙体,并通过变换屋面高低错落等方式,尽量使建筑臻于完善,从而达到了建筑技巧与功能技术的和谐与统一。

  赵:真的是神奇。我听说武当山有这样一种说法,就是人们说武当山山势奇特,既有泰山之雄,又有华山之险,要说武当山最辉煌的建筑应该是“金殿”,就在主峰天柱峰的金顶上。

  杨:金殿是一座铜铸镏金的建筑,是一件绝世的工艺珍品。有一个谜,当时人们在想,金殿在古代没有装避雷设施,在雷雨天,它怎么来避雷,实际上金殿本身就是一个导体。每当夏天雷雨时候,雷电和球状闪电在金殿的屋面上翻滚,雷电过后,我们看金殿,它灿然如新、金光夺目。所以说当地人叫:“雷火炼殿”。

  赵:好像这个金殿里面的长明灯,从来就没有熄灭过,据说是金殿内还悬挂着一颗“避风仙珠”。我记得,好像中国传统小说《西游记》里面说道,孙悟空到武当山借这个“避风珠”,来制服妖怪。是这样的吗?

  杨:《西游记》里面确实有孙悟空到武当山去搬神兵的故事,至于说避风珠,这个还是后人给它附会的传说。金殿之所以里面灯火常明不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整个铸造的工艺非常精密,而外面又镏上黄金,这样,通体就可以防风。你看我们点火柴的时候手拿着很紧,这个风就吹不到,火苗一直在燃烧。

  当太阳把它的第一缕光芒洒在武当的山水之间时。这些位于武当山最高峰金顶上的建筑,首先沐浴在金色的光芒中。

  这座金碧辉煌的镏金铜殿,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铜铸镏金大殿,它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

  关于金殿的运输和安装,也许是武当山的一个千古之谜。

  从建筑特点上看,“金殿”确实采用了木建结构的方式,结构严谨,合缝精密,据说只是金属铸件就有3000多个,有人估计,整个金殿重达100多吨。它虽经五百多年的严寒酷暑,至今仍辉煌如初。“金殿”代表了中国明代初年,15世纪的科学技术和铸造工业的重大成就。

  殿内塑有真武大帝的铜像,还有金童玉女侍奉左右,水火二将拱卫两厢,这些铜像如真人大小,面容庄严。在神坛的上方,有一块高悬的镏金匾额,上面铸有清代圣祖康熙大帝的手迹"金光妙相"四个字。

  整个金顶的太和宫是由紫金城、古铜殿、金殿等建筑组成。包括有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其中“紫金城” 与北京的故宫的“紫禁城”,仅一字之差。当然,住在北京故宫里的皇帝,和住在武当山上的道士想的是不一样的。

  从空中看去,金殿在武当山群峰之巅,恰似“天上瑶台金阙”,远离人间。这些峭壁上宫殿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赵:杨先生,我听说在武当山的脚下有一个叫老营的地方,这个地方商旅贸易十分的繁忙,是一个很繁华的地方,这个地方为什么这么繁华,又为什么叫老营呢?

  杨:在元明时期,凡是军队驻扎的地方都叫老营。它就是指军队的大本营。那么你可以想象,30万军民夫将,驻扎在武当山下,他们生活的用品,他们各种各样的需求,包括各种建筑材料的运送,都要通过这个地方周转,它当然是很繁华的了。

  赵:说到武当山,我听说还有这样一种说法:一道道封建帝王的圣旨,让这个修建在悬崖峭壁上的武当山,上下弥漫着一种皇家氛围。但是,这些帝王将相们的足迹从来没有迈进过武当山山门。这是为什么?

  杨:我想皇帝当时不上武当山,主要是没有一套到武当山祭拜的礼仪,他到武当山来了以后怎么跪拜呢?另外到武当山的路途遥远,也非常的艰险,皇帝也不是很方便来这个地方,所以没有来。皇帝没有来武当山并不等与他不重视武当山。我们到武当山去,我们就会看见一道道的圣旨碑和巨大的石龟驮着那种碑亭,这些石碑和圣旨,反映了皇帝对武当山的重视。

  人们说:故宫了的珠宝多,而武当山的石碑多。武当山究竟有多少块石碑,谁也数不清。武当山是根据真武大帝修仙神话,并且按照“君权神授”的意图营建的,它体现皇权和道教所需要的“庄严”、“威武”、“玄妙”、“神奇”的氛围。

  往事如烟,当年修建武当山的30万众,已悄然逝去。而留在武当山下的水井,似乎还在诉说着当年武当山修建时的浩大工程。

  紫霄宫是武当山最像北京的故宫的建筑群,也是武当山现存古建筑群中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这里与北京故宫所不同的是,故宫的建筑所用的是红墙黄瓦,而武当山用的是红墙绿瓦。在中国古代只有皇帝才能使用黄瓦。

  紫霄殿是武当山最具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其建筑式样和装饰具有明显的明代特色,殿内有金柱36根,供奉玉皇大帝塑像。

  武当山各宫观中神像、供器、法器及宝幡、神帐等设施多为皇室钦降,富丽无比。当时盛传武当山道场是“富甲天下”的“黄金白银”世界。

  这些建筑在艺术上、美学上都达到了极为完美的境界,有着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内涵,是研究明初政治和中国宗教历史以及古建筑的实物见证。

  称武当山的建筑是“峭壁上的故宫”不仅是因为武当山的宫殿建筑大多修建悬崖峭壁之上,更主要的原因是它宫殿的建筑所营造的出的"五里一底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艺术效果。

  赵:观众朋友,看完今天的节目,真实感觉武当山的建筑群是具有浓郁的建筑韵律和天才的创造力。

  武当山古建筑群是在1994年12月的时候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巧了 我刚做完关于武当山的东西

关于玄岳门的传说:
玄岳门”的石牌坊,是武当山金顶的大门,是古神道的起点,是仙界与凡间的一个界碑,更是向世人昭示武当山崇高地位的一个标志。
玄岳门是三间四柱五楼式仿木石结构建筑,高12米,宽12.4米。它代表着道教所信仰的“五城十二楼”,即这个地方是等侯和相遇神仙的场所。故又寓意此地是阴阳交界处,为武当山第一道神门,被称为仙界第一关。

传说:
嘉靖命令能工巧匠在人间仙境交界处建立起一座最宏伟的石牌坊,务必在真武大帝生日那天建好,否则格杀勿论。能工巧匠们竭尽全力使各个部件雕刻完毕,但却不知如何将这些又大又重的石坊部件立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无计可施之际,走来一位白须飘飘的老人,听完缘由,意味深长指着脖子说,我当了一辈子的工匠,黄土已经堆到脖子了,才能见到这种稀奇事,说罢腾云驾雾而去。工匠恍然大悟,则是鲁班老祖显灵,细细揣摩,悟出了万足 土法,即先立下面的部件,一边用土持续向上堆,一边按设计方案将部件安上,全部装好后,再将土运走。这样一座举世无双的石牌坊终于立了起来。

金殿传说:
金殿雷火练殿:最为奇特的地方就是它本身是良导体,每逢电闪雷鸣的时候,光球在金殿四周滚动,但霹雳却击不到金殿,金殿经受一交次雷击后,不仅豪无损伤,无痕无迹,反而其上的烟尘锈垢被烧去,雨水一洗,辉煌如初。这一奇观被称为“雷火炼殿”。金殿造了已经有六七百年了,但还是完好如初,仍然光彩夺目。 【原因:其实这是一种自然现象。金殿本身就是一座庞大的导电体,雷雨前夕,带电荷的积雨云向金殿移动,当达到一定距离时,云层与金殿的电位差增大,使空气电离,金殿上的电荷与云中的电荷间频频闪击,火球滚动,于是产生了“雷火炼殿”奇观】

平地惊雷:
夏秋雷雨季节,有时,金顶上空晴朗无云,烈日当空;天柱峰四周乌云滚滚,千山万壑沉没在云海之中,八百里武当如银铺平地

海马吐雾:
这座纯铜打造的宫殿。这个金殿大概用了20万斤铜,几千两黄金制作而成,应该说在这种建筑物当中的规智非常高的,首先使用的是重檐庑殿制的建筑,再有,在它这个上面还有仙人、兽头,一共是五个,第一个是龙,第二是凤,第三个是狮,第四个是天马,第五个是海马,今天的故事就说说这个海马。这个海马实在是太奇怪了,据说每到夏季下雨的时候,这个海马就会口吐云雾,这个云雾升华到空中,马上就变成了紫色的烟霞,非常非常的美丽,
其实,这与烧水时水壶嘴喷出白雾是一个道理。海马本身是铜制的,内部中空,当温度过高,造成内部温度也很高,当温度下降的时候,形成汽化现象,使海马内部空气形成水蒸气,,然后从海马的嘴里散发出去

避风珠:
相传,殿内藻井上,曾悬挂一颗铜质鎏金宝珠,能镇住山风,确保神灯长期不灭,故名“避风珠”。
? 实则金殿设计精确,构筑科学,无论春夏秋冬,金殿各构件之间均严丝合缝,没有任何空隙。这样殿外山风呼啸,殿内神灯却纹丝不动,所以金殿内不进风,并非是“避风仙珠”的神力。然而,在海拔1612米的天柱峰顶,气温温差大,金属构件会产生严重的热胀冷缩,明代工匠们是怎样完成这些既让金属严丝合缝,又不留焊接痕迹的技术难题?我们现在还是个谜,只能反映我国明代铸造技艺的高超。

玉石院子:
金殿的须弥座及殿前精雕石栏院子,为光滑细腻的石材叠砌而成,以整块紫色纹石墁地,台四周绕以同一石质雕刻的莲花柱饰栏,雕刻细腻柔和流畅。由于石质光滑,被人们称为“玉石院子”。据考证:该“玉石”为竹叶状化石和三叶虫化石,距今约5亿年,像这样的化石作为古建筑材料,在我国尚属罕见,它的文物价值和意义远远超过了玉石的价值。

天象奇观:
可以领略到雷火炼殿、平地惊雷、海马吐雾、陆海奔潮、天柱晓晴、月敲山门等诸多天象奇观,历来令人叹为观止。

真武铜像:
按永乐大帝相貌所塑,这也有段传说,太多了我就不打了

有传说的东西:太子坡,紫霄大殿,金顶天象玄武还有什么风水,人地天为3:2:1 啦等等


就给你几个网址吧

中国武当网http://www.chinawudang.com
武当功夫网http://www.wdgf.com
武当文化网http://wudang.org 还有一堆网啦
《仙山武当》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这两本书是写武当的比较好的

反正你要是还有什么问题就再问我吧
 武当山金顶之谜武当山,位于鄂西北丹江口市境内,方圆八百里,高险幽深,气势磅礴,标奇孕秀,云飞雾荡,千百年来,它一直是使历代墨客骚人留连忘返的仙境,也是使无数人向往的旅游胜地。我虽不是名流逸士,但是,武当山那美姿妙态,那奇景佳色,那名胜古迹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慕名而去。
    武当山临岩跨涧修建有九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这些庞大的建筑群,都是利用峰峦岩涧的雄伟高险和奇峭幽深,分布在合适的位置上。那一色青石铺成的一条七十公里“神道”,就象一条缀珠银线,把大小建筑全部串起来,其规格的大小、间距的疏密,都恰到好处,达到时隐时现、若明若暗、迂回曲折、玄妙超然、浑为一体的艺术效果。
    因此,有人说,武当山象一幅展不尽的山水画卷;也有人说,武当山似一部辉煌的交响乐;更有人说,武当山犹如一条丰富多彩的艺术长廊。依我看,武当山倒是一个充满着谜的世界。就金顶来说,那建筑之谜、铸造之谜、雕刻之谜,也真够游客猜的啦!
    武当山的最高处是天柱峰。天柱峰的顶端就是武当精华一一金殿。金殿四周,在千仞危岩之上,建有雄伟的紫禁城,紫禁城又叫皇城,高达数丈,周长三里,筑墙的条石,每块重达五百公斤以上。从里看墙体向外倒,从外看墙体向里斜,工程浩大而又艰巨。
    说来让人费解。这座巍峨的紫禁城没有浇铸一点混凝土、没有凭借一寸钢筋。那么是什么使石石相衔,而且又是那样的牢固呢?
    如果说,现在我们把架高压线称为高空作业,那么,远在五百多年前,古人要把这几百公斤重的条石架在那千仞危岩之上,论难度、论高度,这又叫什么作业呢?更何况,五百多年前,哪有什么大吊车、起重机?
    这的确是个难解的谜。
    至于城墙从里看向外倒,从外看向里斜,那是古人把数学中的梯形运用到建筑上了。墙底宽、墙顶窄,就象现在修建的土坝一样。
    铜铸鎏金的金殿,建于一四一六年。面阔进深均为三间,高五·四四米,宽三.一五米,重檐迭脊,翼角飞举,下设圆柱12根。殿基为精雕花岗石砌成,四周装饰华丽的玉石花栏杆,殿中间供奉着真武大帝神像,殿内神案、几案、供器都是铜铸鎏金。整个金殿是用精铜和黄金铸制而成。
    凡到金殿游玩的人,都会看到殿内的神灯长明不灭,即使殿外狂风大作,殿内神灯火苗仍一丝不摇,相传是殿内“避风珠’’在避风,其买不然,它是我国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和聪明智慧的结晶。他们考虑到精密铸件的热胀冷缩的系数,因此在焊接上技艺惊人,毫无铸凿痕迹,四面密不透风,殿内空气不能形成对流。风到殿门,又被反弹回去,所以殿外狂风暴雨,殿内神灯不闪不摇。
    在金殿的房脊上,装饰着很多铜铸鎏金的龙、凤、马、鱼、狮等珍禽异兽,它们金光闪闪,栩栩如生。其中有一只金马全身发黑,道教称之为海马。有人神秘地告诉我,每到夏季,它经常口吐雾气,飘向碧空,化为紫霞,同时还会对天空发出“咴咴”的长啸声,这就是“海马吐雾”。相传是它给雷公雨师发的信号,雷公雨师听到叫声,火速赶来,马上就会出现“雷火炼殿”。
    我带着满腹的疑惑向在庙道人打听,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海马真是一匹神马?道人告诉我,这海马内部是空的,里面经常充满着湿度很大的气体,雷雨前,武当金顶气候闷热,冷暖气流上下剧烈交替,加上日光的曝晒,海马体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便从口中吐出,吐出的气体在外界冷空气的影响下,凝聚为水雾,看起来就象海马吐雾一样,这和人们严冬呼出的热气遇冷凝聚成雾气是同样的道理。
    据在庙道人讲海马那“咴咴”的长啸声是上下交替的气流与马口互相摩擦而产生的。至于“雷火炼殿”,那也是一种自然现象。武当山重峦叠峰,受热不匀,气候多变,金殿又矗立在天柱峰之巅,是一座庞大的导电体,很多带电积云雨都向金顶运动,  当达到一定距离时,云层与金殿上的尖角之间形成了巨大的电位差,使得空气电离,拉上弧线,这就是闪电。同时,强大的电弧使周围的空气剧烈膨胀而爆炸,于是,电弧发生变形而成了火球,并发生惊天动地的雷鸣。原来“雷火炼殿”是这么回事。
    徘徊在武当山金顶,有数不清的谜在向我涌来。我在想,这么重的金殿,是在哪里铸造而成呢?前些年在金顶土石中发现了一些铜渣,于是引起了一些学者、专家的争论。有人认为,它是就地整体浇铸出来的,也有人认为,它是在外地铸造,然后搬到山上焊接而成的,发现的铜渣不过是焊接时的遗留物而已。明嘉靖年间的《武当山志》证实了后一种说法。
    然而吸引人们去研究,去证实的还有许多、许多。
    它是怎样冶炼的?它是怎样铸造的?它又是怎样焊接的….这可是五百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所掌握的科学和技术啊!
    是的。武当山有许多谜面需要人们去研究、去证实。它不仅只是这建筑之谜、铸造之谜,还有那雕刻之谜、自然资源之谜、武当拳法之谜、道人不食人间烟火之谜。人们常说,武当山无峰不秀、无水不碧、无洞不奇、无岩不险,那峰、那水、那洞、那岩,无处不是谜面。正是这扑朔迷离的世界,吸引着无数游客和那些信男善女慕名而来,接踵纷至。
    现在,有的谜已被解开,有的谜即将解开,还有一些谜正等着我们去解开。如果,你想领略那“万山来朝”的奇观,你想欣赏那“海马吐雾”的佳景,你想听听那“月敲山门”的声音,你想观看那“陆海奔朝”的壮观,你想揭开武当山的某个谜底。那么,还是劝君到此寻幽揽胜。
 

千年雷火炼“金殿” 

    武当山最高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如擎天一柱,四周有72峰环揖拱立,形成“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地貌奇观。

  坐落在天柱峰上的金殿是武当山古建筑的精华。金殿内供奉着真武大帝的圣像,以及捧册端宝的金童玉女、执旗捧剑的战将等,其造型艺术达到了后来者不可企及的水平,是我国古代铜铸艺术的瑰宝。
  金殿是铜铸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类似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建造在天柱峰顶约160平方米石筑平台正中。据《明史》及《武当山志》记载,金殿全部构件在北京铸成后,由运河经南京溯长江水运至武当山,拼装榫铆而成。永乐皇帝对运送船只还专门发布一道圣旨:“务要小心谨慎,遇天道晴朗、风水顺利即行。船上要十分整理清洁,不许做饭。”
  铜铸鎏金的金殿为重檐庑殿式仿木结构,结构殿身的立柱、梁枋以及瓦鳞、檐牙、窗棂、门限等诸形毕备;面阔进深均为三间,高5、54米,重檐迭脊,翼角飞举,上饰龙凤、天马、仙人等吉祥之物,栩栩如生。
  金殿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建筑技术的高超,随气候和风云变幻,时时会出现陆海奔潮、飞蚁来朝、祖师映光、平地惊雷、雷火炼殿等奇观胜景。其中雷火炼殿是最让人惊心动魄的!
  古时的金殿没有避雷设施。每年夏秋雷雨季节,当雷电交加时,金殿周围闪电奔突,不时有巨大的火球在金殿左右滚动,耀眼夺目,遇物碰撞即发生天崩地裂的巨响。有时雷电划破长空,如利剑直劈金殿,刹那间,武当山金顶金光万道,直射九霄,数十里外可见武当峰巅之上,红光冲天,其景如同火山喷发,惊心动魄,神奇壮观。
  而在这无数次的雷击电劈之下,金殿却泰然自若,毫发无损。而金殿左右的签房、印房和后面的圣父母殿,均是砖木结构,自打金顶修造了这些建筑后,因“雷火炼殿”被击毁和烧毁数次,轻微的损伤就更难以胜数。八十年代后期,金殿后的一棵千年古松也因此而丧生。令人奇怪的是,经受过一次次雷击后的金殿,不仅毫无损坏,无痕无迹,而且更加金光闪耀,新灿如初。雷击一次,好像回炉冶炼了一次,如同古诗云:“雷火铸成金作顶”。


  于是,雷火炼殿就成了武当山金顶的一大奇观。
  人们传说,真武大帝既怕香客染脏了金殿,又怕偷走了金殿内的稀世珍宝,便每年派雷公、电母来洗炼金殿。一是把金殿上的污物除去,保持金殿清洁干净;二是使图谋不轨的小人心惊胆寒,魂飞丧胆。
  其实,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有专家认为,原来金顶上只有一座金殿,金殿与天柱峰合为一体,是一个良好的放电通道,又巧妙地运用曲率不大的殿脊与脊饰物(龙、凤、马、鱼、狮等),保证了出现炼殿奇观而又不被雷击。而其它建筑导电性能差,当雷电的强大电场无处被传导释放,便突然会爆发轰炸,建筑物自然会被击损击毁了。
  为加强金顶文物保护工作,有关部门在1980年,对金顶安装了避雷网、避雷针。防雷问题解决了,但金殿的“雷火炼殿”奇观再也没有重现过。
  金殿历经近600年的风雨雷电,至今仍金光夺目。这座我国古代流传至今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稀世国宝,它所显现的千古奇观,是明代建筑科学家和工匠们的高深学问和精湛技艺带来的异彩。而如何做到既要防雷保护文物,又要使金殿重新显现“雷火炼殿”的奇观,则又是留给现代科学工作者和文物研究家们所要解开的谜。
  风景奇幽的武当山,古时叫“太和山”。它北通秦岭,南接巴山,绵亘
起伏,方圆400 多公里,有奇峰72,拔地刺天,十分雄伟。山间林木葱茂, 
泉冽洞幽。主峰天柱峰,更是一峰独秀,高1600 余米,好似“一柱擎天”。
而其它各峰略有倾斜,象是俯首朝拜天柱峰。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
霞客领略武当风光后,赞美它是“气吞秦华银河近,势压岷峨玉垒高”。宋
代书法家米帝曾为武当山写下了“第一山”三个大字,此碑如今仍耸立在“元
和观”旁。
武当山又是道教名山。据《大岳太和山志》记载,早在1300 多年前的唐
代贞观年间,就开始在武当山兴建五龙祠,宣扬道教。道教,形成于东汉晚
期,尊东汉末年张道陵为创始人,奉老聃为教祖和天神。武当山的道教,敬
奉“玄天真武上帝”,据说武当山就是由“非真武不足以当之”而得名。
相传,明代朱元璋打天下时,在武当山被元朝兵马围困,只得退守山顶。
当时山顶有个小石庙,庙里供着真武祖师。朱元璋磕头祷告:“北海玄天真
武祖师,保佑我冲下山去,得帝以后,我住什么房子,你住什么房子;天下
百姓朝拜我,一样朝拜你。”说罢,武当山刮起一阵怪风,成群的虎豹满山
奔跑。山下元兵围困了几天,不见朱元璋影子,以为其早被野兽吃了,就退
守撤围。朱元璋以为真武大帝显灵救了自己,他临死时,把四太子朱棣和太
孙允炆喊到面前嘱咐:“武当山真武祖师保佑我打了天下,你们要把武当山
庙字和京城宫殿修得一样好。” 
公元1398 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建文帝即位推行“削藩”策。此时, 
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靖难”,经过四年战争攻入京师,称号永乐。
公元1413 年(永乐十一年),为了报答真武帝君相助之恩及表示对名教圣地
的敬意,朱棣命工部侍郎郭琎、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听,役使30 多万军
工民匠,大兴土木,用了近10 年时间,建成了武当山宫观,并赐名“大岳太

和山”。永乐皇帝命令在天柱峰顶安置一座铜铸鎏金大殿。天柱峰高,金殿
耀日,晖映百里。金殿,全是铜铸部件铆榫拼合焊接成功的,从房脊到墙角, 
都焊成囫囵个儿,没有一点缝隙。殿高5.5 米,宽5.8 米,进深4.2 米。金
殿内供祀着“真武大帝”鎏金铜像,面貌丰润,衣纹飘动重达10 吨。两旁金
童拿着文簿,玉女托着宝印,水火二将执旗捧剑,神情各异。
自明永乐年间这座金殿建成,天柱峰又称金顶,并且给这里带来了三大
奇观。
其一是“祖帅出汗”:每当大雨来临前,殿内神像上水珠淋漓,如人汗
流浃背; 
其二是“海马吐雾”:天柱峰金殿屋脊上立着许多栩栩如生的金兽金禽, 
其中只有一头金马,却全身发黑,每当夏季,金殿上的脊饰物海马口中“吐
出”串串白雾,并“喂喂”有声时,随后必有暴风雨荡涤金殿; 
其三是“雷火炼殿”:当大雷雨来临时,金殿四周便出现一个个盆大的
火球在其旁来回滚动,任凭电闪雷鸣、震天裂地,但金殿却丝毫未损。雨过
天晴,金殿经过雷震雨洗,倍加辉煌。
这些千古奇观,在民国初年后逐渐发生了变化,甚至有的消失了。原因
是在金顶添置了新的设施。民国初年,在金殿后立父母殿,左右立签房和印
房。三幢建筑物粗俗简陋,三面包围,使金殿黯然失色。此后,金顶上屡遭
雷击,说来也稀奇,雷击的是这三座建筑物,而金顶却岿然不动,于是人们
说这是真武君打扫门前,不要它们存在碍手碍脚。其说虽是游人打趣,可是
那客观的自然现象却令人惊讶不已。
解放后,政府为了金顶避免雷击,保护文物,于1958 年在金顶上安装了
避雷针。想不到,这样一来更糟糕,不仅雷击次数增多,损坏了父母殿,而
且连金殿本身的“须弥座”也多次被损坏,并且“雷火炼殿”的奇观也因之
而完全消失。科学避雷却遭雷击,这也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
为了揭开永乐后500 年间的金顶奇观和近70 年屡遭雷击之谜,有关科学
工作者进行了反复的调查研究。这座金殿的各构件结合十分严密,殿内密不
透风,在铸造时已为各种铸件留有热胀冷缩的系数,使之严丝合缝,又留有
余地。当空气中水分增多,气压突变时,神像上便出现了一层水珠,犹如出
汗;而殿脊上的海马内部是空的,与金殿相通,严密的殿内的温热空气上升
从“海马”口中“吐出”并发出声响,水气遇冷而成雾状。原来金顶上只有
一座金殿,金殿与天柱峰合为一体,是一个良好的放电通道,它却又以巧妙
地运用曲率不大的殿脊与脊饰物(龙、凤、马、鱼、狮),保证了出现炼殿
奇观而又不被雷击。而后增添的建筑物破坏了金殿放电系统,而这些建筑物
和设施又建立在易导电的地质裂隙上,并非真武帝神意而招来的灾祸。
为了恢复金顶奇观和防雷,丹江口市于1980 年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再
一次对金顶实施新的科学方案,安装了避雷网、避雷针。这一次,防雷问题
解决了,但金殿的辉煌和“雷火炼殿”再也没有重现过。
这座供奉着永乐皇帝化身的金殿,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最大的铜铸鎏金
大殿,稀世国宝,它所显现的种种奇观,是明代营建科学家和工匠们的高深
学问和精湛技艺带来的异彩。而如何做到既要防雷保护文物,又要使金殿重
新能显现“雷火炼殿”的奇观,则又成为一则科学工作者和旅行家们所要解
开的谜。
(傅丰渭   

雷火炼殿

  武当山在湖北的西北,这里山林茂盛,风光秀丽,洞、泉、岩、涧点缀其间,峰峦独与它处不同,七十二座山峰,峰峰俯首朝向主峰天柱峰,而天柱峰鹤立于群峰之巅,如王者之临诸侯。武当山高险幽深,飞云荡雾,相传,武当道教所崇奉的真武大帝就生于这仙境一般的地方,并在此修炼、得道、升天,因此这“神仙窟宅”自古以来便吸引着许多求仙学道者来此栖隐。
  武当是风景胜地,道教名山。不仅如此,武当的武术也非同小可,与少林功夫南北并雄。武当武术与道教渊源极深,道士修炼学道,往往伴以习武,武当武术以养身练功、防身保健为宗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自成一派,被称为“内家拳派”。
  使武当独领风骚的,还有它宏伟玄妙的古代建筑。武当有着中国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建筑群,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有人也许会问:道教是发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本土宗教,当时中国有多座道教名山,而武当的宫观为何举世无双?其中缘由与明成祖朱棣密切相关。武当宫观始建于唐代,宋元陆续有建置,到了明代,藩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的皇位。为了使这种违背封建伦理纲常的行为名正言顺,天下归心,他的理论依据之一便是皇权神授,得到了武当真武大帝的阴佑。他在功成即位后大兴土木,北修故宫,南修武当,后者便是为了酬谢神灵,巩固统治。朱棣还把真武钦定为皇室的主要保护神,这些举动为武当道教的鼎盛拉开了序幕。以后明代诸帝一直把武当作为专为朝廷祈福禳灾的朝廷家庙,扶持武当道教,加封武当,扩建宫观,使其成了“天下第一山”,全国的道教活动中心,在明代,其政治地位,如日中天,众名山不可同日而语。几百年来,武当信徒不仅广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而且远及台湾、香港和东南亚。
  据记载,当年朱棣修武当前后共动用了三十万工匠,历时十二年,修成宫观大约有八千余间,武当山各宫观中神像、供器、法器及宝幡、神账等设施多为皇室钦降,富丽无比。当时盛传武当山道场是“富甲天下”的“黄金白银”世界。后来,由于不断的扩建,武当的道教建筑达到了2万间之多。
  武当山建筑是根据真武帝修仙神话来安排布点的,并且按照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意图营建,体现皇权和道教所需要的“庄严” 、“威武” 、“玄妙” 、“神奇”的氛围。从山脚下到山巅天柱峰金殿,用一色青石铺成一条70公里长的“神道”,沿神道两旁修建了八宫、二观、三十痔茅p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梁、十二亭台等庞大的建筑群。在十二年里,朱棣始终关切殷殷,前后共发60多道上谕,其内容大到调遣人力,小至设计图纸审批,建筑余料处理,事无巨细。朱棣再三叮咛顺从自然,对山体不要分毫修动,这也是武当道教建筑群的又一个特点,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 的思想。武当建筑充分利用了峰峦的高大雄伟和崖洞的奇峭幽遽,将每个宫观都建造在峰峦岩洞间的合适位置,使它们与周围林木、岩石、溪流和谐一体,相互辉映,宛如一幅天然图画。
  明人自豪地称武当建筑群为“万世之伟观”,今日虽然许多宫观已成瓦砾,然而现存的仍透着宏伟和精美,且有许多绝妙之处令人称奇。如复真观一座五层高楼中,有一柱支撑十二根梁枋的结构奇特的杰作;九曲黄河墙可传递声音,与北京天坛回音壁异曲同工;转身殿里的大钟在撞击时殿内几无声息,而殿外却分明听到钟声袅袅;山巅那座铜铸鎏金的金殿是一件工艺珍品,围绕着它有几大奇观,其中之一为“雷火炼殿”:古时金殿未有避雷设施,雷雨时,金殿四周往往电光闪烁,火球翻滚,景象绚丽万千,而每次雷击过后金殿不仅分毫未损,而且灿然如新……凡此种种使人不由得为古人的智慧发出由衷赞叹。
  作为一座道教名山,武当山今日香火依然,那历经沧桑的宫观,悠扬的道家音乐,丰富的神话传说,连同那些远路而来的虔诚香客,传递着古老的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