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世不见残局:《教育是没有用的》摘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3 22:07:41

   在东西方文化对比研究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模糊”、“分析”、“综合”的概念,东方文化侧重于“模糊论”。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神经细胞主要遍布在大脑皮质上,大脑皮质上神经细胞的数量约有150亿之多,它们之间形成了极其复杂的联系网络,彼此沟通,相互影响,每个细胞与其他细胞可产生2000多种联系。神经细胞的不稳定性,正是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传递的根本特点,这是“模糊论”的生理基础。李晓明先生在《模糊性——人类认识之谜》一书中指出:“模糊性的本质是宇宙普遍联系和连续运动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反映。模糊性并非物质的本质属性,也不是人脑主观产物,而是客体在人类意识中映照下,成为模糊性的栖身寓所……一言以蔽之,明晰兮模糊所伏,模糊兮明晰所倚。”

变以“知识”为中心的评价体系为以“学习状态”为中心的学习质量阶梯体系,从根本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我们的反复实验中,参加实验的孩子不以学习成绩为目标,却都取得了最好的成绩。可以说,在新时期的养成教育理论实践体系指引下,成绩和分数应当是人学习成功之后顺带的结果而已。每年到了揭榜季节,都有很多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的校长向我报告学生中高考成功的喜讯。这样,就是“又好看”(终端考试成功)、“又好吃”(解放了教育者,学生主动学,素质全面提高)的双效教育。

   人为什么对童年有那么深刻的印象?也就是,在我们的一生中,童年是我们最重要的生命阶段。我们任何一个成年人都要不断回到童年中去汲取力量。我们的很多经历变成我们性格的重要组成要素,变成我们生命的源泉。

   我们的日常生活被种种情绪、思想和欲望所主宰,但有些时候,我们依然能极其清晰、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心灵,可能是在欣赏一支美好的曲子时,可能是在宁静的大自然中流连时,可能是品尝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时。当我们看到雪花翩翩飘下,看到太阳缓缓升起,看到一束光线射进屋里,都可能让我们瞥见自己内心深处那无比宁静和美好的地方。这些光明、安祥、喜悦的感觉,都曾出现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
  我们的日常生活被种种情绪、思想和欲望所主宰,但有些时候,我们依然能极其清晰、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心灵,可能是在欣赏一支美好的曲子时,可能是在宁静的大自然中流连时,可能是品尝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时。当我们看到雪花翩翩飘下,看到太阳缓缓升起,看到一束光线射进屋里,都可能让我们瞥见自己内心深处那无比宁静和美好的地方。这些光明、安祥、喜悦的感觉,都曾出现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

   幸福本身不由你获得多少决定,而是决定于你感受到多少。

    回归心灵深处,说起来简单,其实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的彻底改变,从向外看转为向内看,从关注向外的索取追求到凝神触摸自己的内心生命,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以往我们回避向内看的生活,因为一般人总有种对自己内心的恐惧,更因为我们认为这不重要,我们留恋刺激热闹、嘈杂忙碌的生活。也许,在这个急功近利的世界,向内看被认为是一种怯懦和消极的行为,我们埋怨着过于繁忙的生活,但我们继续忙碌着为了能付得起钱去“休闲”。 

   柔和的气息有时比风暴更有力量,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们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轻灵地卷起心扉的窗纱;我们的面庞柔和了,就更能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我们的身体柔和了,就更准确地表明与人平等的信念。
   我们平常说一个人有气场,就是指这个人的能量在扩散、传递给周围的人。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能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
精彩的教育,是传递精神能量
   教育是一种大爱,它的使命就是把精神能量传递给孩子。这种传递其实并不需要多么高明的技巧,多么深刻的理论指导。任何一个家长,任何一位教师,只要希望向孩子传递正面和强大的精神能量,都一定能做到。它甚至比学习那些复杂的教育技巧更为简单。王娜老师是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的成员,她是来自一线的优秀青年教师,对传递给孩子精神能量有着深刻的体会。

  王娜老师所在的学校六年级有个学生谷满月,是单亲家庭,和妈妈一起过。她四年级时,妈妈不幸出了车祸,一条腿被截肢。谷满月挺坚强的,一个人照顾她妈妈一年多。但是她很自卑,性格很忧郁,甚至有些古怪,在班里人缘不好,很不合群。
   王娜老师找来谷满月的作文本,看到一篇孩子描写自己现实生活的文章:妈妈的脾气极其暴躁,一点点小事都会暴怒,而所有的怒气都会发泄在她身上,有时会骂她打她,她有点承受不了了。课间王娜老师托一位同学告诉谷满月,让她中午放学后到办公室来找自己。下面是王娜的述说:
结束了一上午的课后,我回办公室整理教材。“报告。”很小的一声,我抬头看到了一个黑黑瘦瘦的、有些紧张的女孩,这就是谷满月了,我马上请她进来。
 “王娜老师,您找我有什么事吗?”她小声地说。
 “没事,就是想和你聊聊,还想请你吃饭,同意吗?”
  她很惊讶:“请我吃饭?真的吗? ”
  “说说,你喜欢吃什么?”
   她有些兴奋了:“真的吗?随便,我吃什么都行的。”
  “当然,那咱们这就出发。”
   途中,她显得很兴奋,不时和路边放学的同学主动打招呼,当同学们问她:“你去哪啊?”她就很大声地答道:“王老师请我吃饭!”这么开朗,和我了解到的她的性格不太相同啊。
   路上我们聊了起来。
   我说:“听说你和妈妈一起过是吗?她现在怎么样了?”
   她说:“我妈还那样,只能一条腿动。”
  “那去医院看过吗?还有希望吗?”
  “去了,去年就问过,医生说要装假肢,很贵的,我妈就一直待家里,不过我每天都会给我妈揉腿按摩,那样可能有好处。”
  “那家里现在生活靠谁给钱呢,你爸爸还管你们吗?”
  “我爸以前还管,可是最近一年就不管了,没有音讯了,现在我舅舅有时给点钱。有时放学,我也会在路上捡一些瓶子带回去,周末可以捡很多卖钱,平时我们也不花什么钱,街坊们有很多卖菜的,每天会给一点的。”她说得很兴奋,可是听得我想哭。
   “对了,老师,你怎么知道我和我妈的。”
   “我今天看了你的作文,你不会介意吧?” “没事的!”
   “我看到你妈经常会打你,骂你,你不会怪她吧。”
   “不会的,我不怪她。”她犹豫了一会儿 ,“有时也会有那么一点。”
   “理解你妈妈吧,她比你更痛苦。”
   “我知道,那次她嫌我干活没干好,就骂我打我,打完我以后,又抱着我哭,哭了好久,我知道她心里很难受的。”
    我无语,心里很沉重。
    说着到了餐馆,点菜时,我们互相把菜单推了几个来回,她坚决让我来点,说自己不会点。点完后,我们又聊了几句。
    我问她:“那平时你和妈妈在家,吃饭怎么解决?”
    她很自豪地说:“我做啊!”
   “啊,你会做饭?都会做什么?”
   “做米饭,炒菜,蒸馒头等等,一般的都会做。”
   “哈哈,你太厉害了,比我会做的都多。” 
   “开始时我也不行,我妈就一点一点地在旁边教,慢慢的,就熟练了。”
    一中午的时间很短暂,而我心里很沉重,谷满月才十二岁,可是肩上的压力太大了,照顾母亲,料理家务,捡废品挣钱,还有自己的学习。我想帮帮她,她需要增强自信。

    只要教育者将自己的善意、沉着和关怀传递给孩子,孩子就能吸收并发挥这些伟大的力量,他会变得强大,有安全感,充满自信。而这些,比一个孩子某一次考试的成绩,上了某个好学校要重要得多,也比任何知识和技能的传递都关键。
    我们知道,人的心情好了,工作与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人的一切创造都是在自由的心态下发生的。孩子也一样,如果心情好,到了学校后,整个身体的细胞是开放的、舒畅的,保持这样的状态去学习,学习就变得快乐;反之,如果孩子的心是灰凉的,大脑的潜能就被禁锢了,主动发展的欲望随之就失去了。
   在浮躁的社会中做优秀的教育者,更需要一份心境上的平静。以平静之心面对孩子,坚守教育的纯真,将一切教育的期待收敛为一股平静之气,以气养气。因为,在平静的背后,孩子的成长空间才能得以充分拓展。

   近年来,“赏识教育”盛行,不过清醒的人都知道,单纯的赏识是不可能教育好孩子的。
   在教育的十八般武艺中,惩罚也是很必要的,因为人的发展是艰苦的,是“先痛然后快乐”式的不断自我更新。但这里所说的惩罚不是教条,更不是单纯的打骂,而是以民主为内核精神的自我惩罚。

   有人说,惩罚教育会使得亲子或者师生关系变得紧张,那我们可以反问:溺爱、放任不管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关系吗?惩罚的目的不是惩罚本身,而是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且克制“以自我为中心”意识的膨胀。




 


引文来源  《教育是没有用的》摘录-易水-搜狐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