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致2016新款价格:彌勒密乘儀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1 00:20:55

[ ] 準提佛母、勇筆王奇謀主著
彌勒密乘儀軌 目錄
<恭接著書玉旨 >
<法華林菩薩 降 為彌勒密乘儀軌作序 >
<觀世音菩薩 降 序 >
<彌勒淨土玉殊尊者 降 序 >
<普賢菩薩 降 為彌勒密乘儀軌作序 >
< 第一章 彌勒淨土 >
<第一節 彌勒概論之一 >
<第二節 彌勒概論之二 >
<第三節 兜率天 >
<第四節 彌勒淨土之外院 >
<第二章 密乘 >
<第一節 概論 >
<第二節 修證 >
<第三節 密乘的意義 >
<第四節 彌勒密乘之次第 >
<第五節 彌勒密乘次第之續 >
<第六節 彌勒密乘之總論 >
< 第三章 儀軌 >
<第一節 概論 >
<第二節 續論儀軌 >
<第三節 求生彌勒淨土儀軌 >
<第四節 儀軌之約束 >
<第五節 獻供 >
< 第四章 密乘儀軌 >
<第一節 概論 >
<第二節 如何進入彌勒密乘的修行 >
<第三節 密乘的基礎修行 >
<第四節 密行的初基 >
<第五節 靜坐 >
<第六節 感(相)應法 >
<第七節 灌頂 >
<第八節 大手印 >
<第九節 密行與靜坐 >
< 第五章 密咒 >
<第一節 概論 >
<第二節 祈請文 >
<第三節 大手印密咒 >
<第四節 灌頂迴向文 >
<第五節 生慧加行 >
<第六節 消災解厄 >
< 第六章 總論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密行精進之概論 >
<第三節 法要 >
<準提菩薩 降 篇後語 >
<準提菩薩 降 跋 >
註:本書由懿敕拱衡堂扶鸞著作 歡迎翻印 廣種福田

本堂主席關 登台
聖示:今夜恭接 玉旨,命本堂城隍五里外接駕,命本堂福神十里外接駕,
其餘神人排班候駕。
欽差馬丹陽夫子 降
詩曰:顯密圓融教典深。如來心法盛于今。
願期彌勒傳儀軌。普度蒼生福報臨。
聖示:宣讀玉詔,神人俯伏。
欽   奉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詔曰:
朕居凌霄,痌瘝萬眾,無時不以蒼生為念,查爾台疆懿敕拱衡堂傳承鸞脈,
著書普化,協同普度,著有奇功,頗為天人所讚賞;進而受兜率陀天彌勒
法門之青睞,建設唯心宗道場,使得鸞門兼併佛門妙諦,提供眾生佛道雙
修之道場。
朕心大悅,悉知唯心宗道脈賡續彌勒法教,允為當世方便法門之殊勝,唯有
彌勒儀軌尚未傳世,今已佛道參商,鑑為緣機已至,眾生應受福音薰沐,
乃敕旨一道,命由天運庚辰年九月十七日起,為期一年,聘由準提佛母每
逢星期六降鸞著書,是為主著仙師;命由懿敕拱衡堂正鸞王生奇謀為主著
正鸞,題其顏曰:「彌勒密乘儀軌」。願爾神人用命,護持著書,書成普
化,自有論功昇賞。
欽哉勿忽。叩首謝恩!
天運庚辰年九月十七日

為彌勒密乘儀軌作序
末法之際,離佛既遠,未來佛尚未下世,可謂正法漸佚;有志修子備嚐
修行之困境,彌勒法教乃為如來涅槃之前親口認可,是為佛滅後之正信法教

際值如今人心日趨功利,社會脈動愈趨緊密,已無往昔純善簡樸之生活
步調,適時簡易殊勝方便之彌勒法門應運傳世,稱為末法福音,實不為過;
當然正信法門淨土修行,本是佛門之方便修行法。然則在工商社會,時人重
視時間之運用,要想一如往昔利用大半人生之時光而修行,已是難事;因而
不急斷欲、不求禪定之彌勒法門,可為多數眾生所接受,先求脫去輪迴,仗
恃淨土之願力,再求精進出離之上增,乃是末法中一大光明途徑。
彌勒法教有世尊親為認可,並為說法之彌勒三經為依據,自是無庸置疑
。今南瞻部洲台疆懿敕拱衡堂暨唯心宗道場秉承普化大命,恭領著作「彌勒
密乘儀軌」一書,則是直指彌勒法教之深奧妙諦之處。
密乘本為佛門一大修行法教,諸大佛菩薩各自有以印可之密乘,如此而
攝受有緣;當今傳世之密教,以藏密為盛;並有東傳扶桑之伏密;今再有彌
勒密乘傳世,乃為眾生福音之最可珍貴處。不論以求往生淨土,再求增上出
離心,或者精修六事而求正覺之修行,以及密乘之當下求悟之修行,眾生可
依自身客觀條件而立志發心修行。
際值彌勒福音廣傳而著書之際, 吾略述數語以為眾生之指引,願眾生
細研而體會,莫嫌煩贅,是為序。
法華林菩薩 序於台疆懿敕拱衡堂

序文
道道不背,佛佛同源,末法之際,大道福音,廣佈人間,千宗萬脈,各
擅殊勝;唯以盡人緣機根器以引度,必將世俗眾生導入覺途。
因而三教諸脈賢識英才輩出,以利道務普化,唯人心久受塵蔽,雖有大
道在前,靈慧晦然,偏好自作主張,步入歧途。如今諸大道場不論歸屬如何
宗脈,但在人心浮華之際,欲將輕易引度,當需投其所好,利其方便,當然
各有機緣慧命。
但是彌勒法教卻是今時而後,最符人間眾生修行之法門,一者彌勒法教
不急禪定、不斷欲障,方便眾生隨機修行;二者彌勒法教可以漸進修行,先
得仗恃兜率陀天願海攝納,先不沉墮,再求出離,可以不必先憂輪迴、再怕
不能精進,是為方便法門之異方便;三者彌勒法教是顯密圓融,若有志於當
下開悟之上增心者,可以直修密乘或者廣修六事,均可當下開悟,修行等覺
大行菩薩之道;有如此殊勝因緣,並存在於世尊親口認可印證其中,如今眾
生福報之深,無以復加矣!
著書顏曰:「彌勒密乘儀軌」,當然可知,即是欲將彌勒密法廣傳人間
,甚願眾生珍而惜之,閱而研之,莫入寶山,空手而回,是為序!
南海普陀山觀世音菩薩 序於懿敕拱衡堂
天運庚辰年十月初九日

序文
彌勒法教廣傳人間,深是可喜之福音,兜率陀天乃因彌勒慈尊之願力而
成就淨土;二千餘年以來,已經廣為攝納諸眾有緣得不退轉心,期待與慈尊
共下閻浮,龍華會上共證正覺。
當然在遙遙之未來眾生,期待未來佛之下世,其焦急心態可想而知;如
今密乘儀軌藉鸞門沙盤而著造,眾生雖未能即時親近未來佛,卻可在沾沐法
教之時,如同親近佛側一般,但願眾生能有所體悟,將此寶典宏揚傳世,未
來眾生一如今時眾生當可藉此寶典之傳佈,宛如見佛親在,同沐佛光。
著書之初,吾有幸恭述數語,讚在篇前,以此而與眾生共勉,並以為序

彌勒淨土玉殊尊者 序於懿敕拱衡堂
天運庚辰年十月初九日
聖示: 吾自由本堂「昊天紫綬靈修院」証道後,入彌勒淨土,再得親近彌
勒慈尊,如此緣機,當然深感於 吾陽世之親眷苦心所蔭,進而此次
著書又能恭逢盛會,一則降鸞述序,二則結緣,實深感福緣深。 吾
亦期待親眷以此實例而精進、而勸化,庶得眾生有緣發心行持, 吾
降鸞結緣而勉。

為彌勒密乘儀軌作序
彌勒法門乃在世尊印可說彌勒三經,而後彌勒上升兜率陀天,以諸天子
福德及彼大願力供養成就彌勒淨土,因而,彌勒法教是為世尊所親印可說法
為未來眾生所皈依親近之當來下生佛。
在此之後,彌勒法教雖傳而不廣,弱而不息,似輟實繼,其中緣由自然
是以彌勒法教因應世道人心之根器,乃致彌勒法教彰而不顯,更因過程有受
曲解,招致人忌,以此彌勒法教傳而不弘,諸此緣故,彌勒法教有如霧裡看
花,不盡全貌。差幸,由來諸朝歷代均有根器大佳者,加以傳薪賡續命脈,
但以此一息傳線,自然不能形成風尚,更遑論深入彌勒法教之精髓。
緣於彌勒法教乃是原始彌勒菩薩之修成結晶,再由釋迦牟尼佛印可說法
,再由彌勒下生佛綜集大成;因而,彌勒法教中直指慧海之金剛密乘,並無
法如藏密般,經由蓮花生大士傳由達賴一世,因此密法大弘;今日彌勒密乘
藉由虛空傳承,再由鸞門著書成冊。凡諸有心眾生人人均可得而修之,若能
修得精髓,深入慧海,則可銜接虛空傳承,如此彌勒法教顯密完備,法要弘
傳,未來眾生之福,亦可為彌勒法教以及「唯心宗」奠定閻浮提不可抹滅之
事蹟。
際值著書之初, 吾謹以數語,略為述介彌勒密乘之由來,並以之為序

普賢菩薩 序於懿敕拱衡堂?唯心宗道場
天運庚辰年十月二十三日
敬請常唸『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

第一章 彌勒淨土
第一節 彌勒概論之一
諸佛菩薩悉皆各有淨土世界,但是諸佛菩薩的淨土世界,大都要到一心
不亂的境界,才能去到彼土。
唯有彌勒淨土就在欲界天中,距此閻浮提地不遠,並且不入深定、不急
斷欲,只要有心求生彼土,常誦常唸彌勒菩薩名,就可往生此處;因而,在
現今時世中,是最符合眾生修行之方便法門。不論彌勒淨土內外院之殊勝,
不論彌勒法門之簡易,僅就彌勒菩薩不住常寂光土、不在淨智莊嚴世界,只
為攝受眾生而願在欲界天中建立淨土,如此大悲大願即可為未來眾生所親近
皈依之未來佛;更何況彌勒法教尚有直指性命慧海之密乘,因而彌勒法教實
已涵蓋大慈、大願、大行、大智諸般法教。
在今時眾生根器雖然有受諸家法教之薰陶,而不昧靈明,但是功利之心
無可諱言是有受蔽障,乃致接受福音,卻無力精進,更遑論增上出離之發心
,因而彌勒法教為眾生指引一條修行明路,並為未來菩薩下生與眾生共成佛
品之先行鋪設。
彌勒法教在世尊親為授記說法,印可彌勒菩薩命終自當上升兜率陀天建
立彌勒淨土,並得五百億天子之福德供養,建設殊勝妙境之彌勒淨土,並有
世尊親為囑咐,將遺眾交由未來下生佛引度,眾生可以皈依親近之未來佛,
彼之法教即是由世尊親為說法,以示信於未來眾生。世尊一大智者,前可以
盡知無量劫前諸佛大事因由,後可知未來運數變化,親自印證彌勒法教是為
未來眾生依止之法門。
換言之,彌勒法教是為依循世尊法教囑咐,而引度未來眾生共向光明大
道而修行。

賢劫千佛記載分明:拘留孫佛是為第一位佛,而彌勒菩薩成佛是在第五
。因在彌勒淨土之內院中是一生補佛處。過去諸佛未至成佛亦多於彼處。
兜率陀天一日相當人世之四千年,彌勒菩薩天壽四千,再下閻浮提於龍
華樹下與眾生共成正覺佛果;因此之故,彌勒菩薩距此下生成佛之時日,是
非常遙遠,但是修行之人又不能無佛可依止,過去佛滅度已遠,未來佛卻更
遙遠,因而此際修行之人當依正信教法而修行,在彌勒法教印證是為世尊印
可,並在大法會中親為彌勒授記無誤,眾生當然可以依此法教而行。
佛滅度之後,諸僧團部之分裂,各宗脈論教四起,因而從中或有曲解法
教之內涵,甚或以此而為教爭,蓄意誹詆,乃致彌勒法教曲解、誤解,甚至
附會自行倡義等等;眾生因有明悟一切:彌勒菩薩將於近期下世成佛之說均
為不確,甚至是為誤導眾生之別有用心。
欲修彌勒法教,唯有依教傳之法義,如:禮佛、唸佛,以此而與彌勒菩
薩願海契引;精進而修,則是六事行法;當下求悟,則以密乘印可。如此教
傳正法為皈依修行,絕無自稱彌勒下世者可以親近皈依;須知彌勒在世尊授
記云及十二年後,命終上生兜率陀天,建立彌勒淨土,天壽四千,再下世成
佛。
在此期間,共有三會龍華,上上根器,譬如:佛住世時,聞法起大乘正
信心,而修行六度波羅蜜,精進行持得菩薩、阿羅漢果。佛滅後,法教四傳
,有根器聞法信受而修行,可二赴龍華,在未盡眾生中,人人均可聞法信受
修行。
但因距佛久遠,尚有無盡輪迴,因而再待龍華三會與彌勒共成佛果;唯
在此無限遙遠的未來時日中,眾生心怕沉淪輪迴,則可以求生彌勒淨土;在
兜率陀天中,見佛聞法,心生正信,不怕退墮;再次第上增出離,此一法教
正足以彌補龍華三會之遙遠,此乃眾生修行彌勒法教之福音。

兜率天是欲界第四層天,因為彌勒菩薩上生彼處,待天壽終再下世度盡
釋尊遺眾,而共成正覺。受五百億天子福德供養,建設內院、外院,始稱「
彌勒淨土」。
實則兜率天是一生補處菩薩所居,釋迦佛未成佛時,亦居彼處;因此,
在龍華三會未至之時,彌勒菩薩在兜率天行菩薩道,為人天說法,是為眾生
求生彼土,可得見未來佛聞法而先不退墮之利機。
求生內院之修持,彌勒內院即是生補處菩薩之所居,眾生往生內院,即
屬補處菩薩,未來當來成佛,所以,上生彌勒內院即屬正覺開悟之契機;依
彌勒法教修行,當以六事行法多修多分,而成上中下三品上生彼處,當然一
世修成正覺,非莫大根器者無法臻致,所以,依然仗恃彌勒大願之攝受,先
行契引此一上增,再求開悟。是以故,內院之上生必然是眾生自發之願心,
以求契引;換言之,以精修六事之精勤願力,融入彌勒願海而上生內院。
上生內院之密法,彌勒法教之密法當然可以直生內院。因為入深定而生
慧,可以生長壽天,密法即在生慧而使我人開悟,因而修密而悟覺,等如菩
薩,可以直生彌勒內院(密法在下章再為闡述)。

釋尊與彌勒菩薩,雖然在二千餘年前同期修道,但證果有所不同;不是
彌勒菩薩修行不足,或者根器不及,乃是各佛菩薩願力有所不同。
實則彌勒菩薩早在無量阿僧祇劫前,是名為「曇摩留支」,是為一國之
主,但見佛有卅二好相,相相莊嚴,靈光華耀,早得法喜,便已得慈心三昧
,因而世世轉輪,均以彌勒為名,意為「慈氏」。在以受囑引度佛法遺眾,
以此大慈、大悲、大行、大願之無邊願力,乃在欲界天中建設彌勒淨土,方
便攝引眾生,是以彌勒淨土分內外兩院,內院是為生補處菩薩所居,外院為
眾生依願往生而居。
彌勒外院求生之行持:
彌勒淨土外院,既是眾生依願往生所居,當然先決條件即是有此願心,
一旦具備如此願心,將之具體實踐,如此即可以自身之願心契引彌勒菩薩之
願海,而得攝引往生。
具體實踐,最簡易的方法有三:
其一,時時唸佛:
所謂「唸佛」,可以不拘坐臥行住,每有閒暇,口中唸聲、心中默誦均
可。此一方法是深植自身願生彌勒淨土之意志,等到唸佛已到意動念起均可
為之時,再加以定型化(可以配合禮拜彌勒佛時,拜佛、唸佛併行)。
其二,禮佛:
所謂「禮佛」,當然可以隨時膜拜,唯在此所謂禮佛是以大禮拜行禮佛
,因而可以一日分為早、晚、寢三課,或者早、中、晚三課(此一定時持課
是以律心,將意願實質轉化成力量)。
其三,六事行法:
六事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其中所包含戒定慧三學之深意,卻是眾生不能
輕忽,也是不容易持行,因而才有六事多修多分、少修少分,而成上中下三
品上生彌勒淨土。

所謂「密乘」,簡言之,即是密咒(真言)、密印、密行。諸佛菩薩悉
皆有本願之誓,以雙手十指結成種種之形,以為示現本誓之象,以此攝受諸
眾有緣。
彌勒密乘在教傳之中,雖然儼然若似無息,實則彌勒密行較諸藏傳密教
尤為早遠;此在古月氏、樓蘭之國,傳佈之佛教文物多屬彌勒法像一事,可
以印證彌勒法教,若非人為因素,不致斷續散佚,當然如此數定,乃是整體
緣機之一環;但卻可以顯示彌勒法教有其教傳之正當性,修習密乘,小乘有
以戒律嚴密而作密行,大乘則以善蘊於內,不使外著而密行。
總而言之,顯教是以空性為著論,密教卻以智慧而首重;因而,修密即
是直指印心之密法,藏密之教法以未受灌頂之人不予示現密法,然則彌勒密
乘既是以引度釋尊遺眾而傳法,當然可以彈性而行,是以先聞密法,再修密
行,而受灌頂,亦屬無違彌勒密乘之儀軌。

修密有諸多禁忌,但大多屬客觀因素而形成,譬如:藏密乃因人文、地
理、環境因素形成獨特之佛教修行,若果去除這些客觀因素,修密仍然以顯
教之戒律為基礎。
因為密乘即是當下開悟、直入心印、智慧無礙的教化,乃屬見性立即成
佛,使我人自性如來藉修習密法而顯現,可以大轉法輪,無所罣礙;既然密
乘如此,使凡身轉成應化身,當然凡身一切劣根,必須加以約束,進而戒除
,所以沒有顯教戒律的基礎,凡身就無法轉成應化身,更遑論五分轉成五智
之密乘。
無上密法之修行,智慧不顯,則何以見自性,使自性如來無礙;因此,
在修行密乘第一要件,即屬戒律嚴密,進入應化身之初因地。

密乘既是求得當下智慧之開悟,而使自性無礙,因而在修習過程中的修
行證悟,是非常重要,須知智慧是世間一切的根源。
有智慧之開悟,舉凡過去一切因緣俱可透徹,未來一切業報悉可消弭,
亦即當下無漏是在開啟智慧之悟覺;所以,修法在打破我人根障緣識所形成
的萬象假體,而使真如無所蔽障,然則修法袪除蔽障,雖然可以使智慧明朗
,卻還不到無礙的究竟,唯有證悟才可使智慧無礙。
何謂「證悟」,亦即每個修行環節、每個真理妙諦,都可以求證;換言
之,不破的真理去印證修行的過程,才有悟覺的究竟。
密乘在直指我人心性的修行過程中,當然可以漸次循進,由顯教的經典
基礎中奠定我人的善根,再以嚴律清戒使自身三業清淨,如此由外而內達到
脫胎換骨的修行次第,當然也有立即以密咒、密行之修法,由內而外使自身
的智慧先不受蔽障,再吸收經典的教化。
譬如:炎黃漢冑之民族,古來修道人有以品德之修涵為入門,有以養身
練氣之修行為入門,也有以修行法術而入門,等到某一階段之成就,再濟世
渡人;密乘之修行,當然也可以如此。不論如何入門,旨在我人是否「下定
決心、再循法受教」而修。

世尊在菩提樹下潛心悟解人生之生老病死苦諸般煩惱之際已得:凡夫雖
然受紅塵色相所染著,然則眾生佛性悉皆不滅,只有諸業根障蒙蔽而沉淪深
墮之眾生,沒有不能成佛之根器,關鍵就在我人所生之蔽障;因而,密乘即
是我人袪除蔽障、顯明佛性的修行。
藏傳密教以未受灌頂之人不授密法、密行,即是未有高深修行之上師為
弟子開啟智慧之門,怕以密法、密行傳授,反使弟子蔽障未去,心惑又生,
是以密乘之修行有其嚴格之次第規定;雖然這些次第階段並非諸佛菩薩住世
所傳,但卻都是前人修行的心得,有其印證之事實,因而沿習成是,乃成密
乘修行之次第。
我人進入紅塵濁世,先有諸根成障,色識乃執,靈明漸有污漬,終於成
為輪迴動力之桎梏,所幸我人天賦佛性,仍然潛藏阿賴耶識之種子識中,只
因諸般煩惱障產生諸般囹圄樊牢,我人肉身基於如此,世尊悟覺,為眾生說
八萬四千法對治八萬四千煩惱根;但是法有對治,心卻蠢動,一念方止,遐
思又起,是以故,密乘乃藉密咒先伏心魔,手印在袪外擾,密法進修,解深
密行,直指心印,使佛性光明無所蔽障。
換言之,密法之修行是一種捷徑,雖然捷徑卻不取巧,因為有許多密咒
、密印之加持,有如在溫室中培養尊貴的花朵,初期深下功夫,待其茁壯即
可面對風雨,至此行者當然知道修密的先行工夫必須周全而勤行,如此修密
的第一要素已然完成。

如今盛傳修密之行者,不論如何細分,其根本法教,實則不出於藏密,
因而藏密之修行,統而稱之密宗;其修行次第有九乘,因各宗之下其脈絡或
有分支,或有時地而傳異不等,但大綱仍不脫此範圍。
修佛之人在於求覺,亦即開悟;所謂覺何物?悟什麼?實則直指本心而
已;因而有說覺者平常心而已。不論善惡德業,不論性識體用,一切變化牽
連,仍在一心之源頭而已。然則一切知了於心,仍然不足以悟覺,因為在心
的變化以迄到心的悟覺,其中所涵蓋的變化,如果沒有去親身驗証,絕對無
法透澈了然。正如一道美味,如果沒有親身品嚐,縱然聽人解說,絕對無法
融入其境,所以彌勒密乘的次第,即是要行者逐漸融入其中,使修行能夠透
澈,知心之所以,才能了心之所以然,當然密宗九乘亦是如此,只是它不在
本書的範圍,因而不予贅述。
行者在發露彌勒淨土的信願行最初緣機之時,可說已進入彌勒密乘的初
因地,因為願心一起,其動力已開啟,旋即心已變化,接踵阿賴耶亦起互動
的動力,我人從此刻起可以算是修行彌勒密乘的第一步。當然在往後的未來
時日中,是否能夠一氣呵成(這裡是指這一生,甚至無數後世,雖然有輪迴
卻無間斷。),就必須看行者入初因,其信之堅強、其緣之不受挫斷等因素
(當然這些客觀因素,都可以在修行過程中予以加強。)
彌勒法教既曰:「顯密圓融」,當然可以視行者之志趣而取向,行者歡
喜以顯教而修行,發心往生彌勒淨土,行者喜歡由密行而發心往生彌勒淨土
,悉皆無妨,也沒有因顯修或密行有高下分別(是指所下苦修同工);如此
說法,是否與現行修密之行者有所差別,或者使修密當下進入究竟的殊勝有
所抵觸,實則顯教的修行,因為必須紮實根基,看似繁雜,實則根基紮穩之
後,其餘進境可以一日千里之迅速。而密行在初基,雖然可以人人而行,但
卻必須一關一關行進,因為密行頗受加持等等非自力所可克服之瓶頸。
因而顯密各有其殊勝,若要強加區分,卻有夙世所種之緣機至為關鍵。
曾有語云:「十世修成一世佛」即在此意,是以故,行者在修行中,認知甚
為重要。

修密在了知心識之根本作用,如此才能當下直指本心。
因為我人之心,不論夙累之業障或者今世之根障,已完全失去真如,亦
即智慧無所顯現;那麼不論空行之加持多麼強烈頻繁、不論本師相應如何明
確、真言密咒如何精確無誤、密行如何殷勤不怠,一概無所作用,因為本心
已經不能作用,所以失去吸納承受的能力。
彌勒密乘的修行,雖然可以不與藏密的密行相提併論,彌勒法教是以引
度釋尊遺眾登上兜率陀天、龍華三會共成正覺為主旨,而修行彌勒法教之初
因,以往生彌勒淨土為前提,所以彌勒法義顯密修行的法教仍然以此為發心
之基礎;既然彌勒法教之行者不急斷業、不入深定,而仗恃彌勒願力而往生
彌勒淨土,修行之方法當然就有方便之處,以願心之契引為初機,當此願力
啟動之機開始結合自身修行之功後,就可以在彌勒法教中奠下基礎,然後依
循儀軌而密行〈當然若以修行彌勒淨土之求生,則以六事行法即可〉,以此
而進修密行之路。
彌勒密乘既然強調出與藏密有別,當然不是全部密行有別,但是藏密是
由蓮華生大士之願力,彌勒密乘則是彌勒慈尊之願力,兩位菩薩願力之不同
,密行之修行者當然亦是不同〈彌勒密乘儀軌在後章接續開示〉,所以修行
彌勒法教之行者應該有所知悉。
前節已述明彌勒密乘之次第,以初因而契初機,接續再進入密咒、密行
之境界,當然在修行的過程中,諸如:密咒、手印等,是在以外力之加持而
使凡夫俗子之身可以加速脫胎換骨,因為密行在照見本心,如果不使凡身有
所轉化,那麼密行是事倍功半。

彌勒法教既是秉承釋尊付囑以引度遺眾,並且明載彌勒菩薩升天於兜率
陀天,建立淨土;歷來深信而且願生彼土之行者大有人在,雖然時至今日之
前,過程種種波折,但是彌勒法教之殊勝實無疑義。
今日之後,彌勒法教應在閻浮提大放異彩,確有其大事因緣,一則彌勒
法教因緣度眾,歷來似偃而存,行者往生多有實證,如此傳承,當可為現下
眾生契引緣機;二則法脈傳世,彌勒法教新宗入世,必有各個有緣根器,加
以銜命傳承,確立三會龍華之因緣;三則法教不以深澀而斷止,是有佛法因
應之契機,今時眾生雖有福音沐受之福報,但囿於時機人心之變化,乃有彌
勒法教如此方便之中之異方便,以利眾生信願而行;四則時處非常法脈之轉
捩,眾生受考而磨,並且佛法諸脈各自傳承,彌勒法脈之密乘亦應傳世,有
此事因,自是彌勒法教當須有本而倡行之所據。
本書之著,先行闡述彌勒密乘之意,其終當然以儀軌最重,因為修密若
無儀軌,則如船之無舵、人之無志,將茫然而失,此後儀軌傳世,當可為眾
生立一指引,是為暗路明燈不為過也;然則本書雖為密乘傳世,卻非行者必
修密乘不可,因為彌勒法教顯密圓融,顯修密行悉皆無礙,只在因應法教緣
機以及眾生根器而已。

第一節 概論
所謂「儀軌」,簡而言之,即是拜神禮佛之儀式、軌則。
行者切莫輕看儀軌,因為修行即是在戒律自己、效行佛菩薩之悲心德性
,因而禮佛慎重恭敬而誠肅,一切依行儀式、軌則,隆重禮法,自身即如佛
菩薩三身之一之法報身,可得莫大福報。
如今佛門經典中,收錄於大藏經,諸如: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道
場祝誦儀軌以及大毗盧遮那佛眼修行儀軌,乃是龍樹菩薩首倡誦出,後經不
空、善無畏二位菩薩之摘錄而收入其中,由此可見,儀軌之必須重視,否則
大菩薩不用將之摘錄倡行。
彌勒密乘儀軌,原本有部份須編入第二章密乘之中,配合修密,唯因儀
軌有顯密之分,因而統歸第三章,自成章節,往後行者修行彌勒密乘,再自
行由此章摘出。
儀軌之所以對行者重要,當然緣於皈依三寶:佛、法、僧,對於行者即
如暗路明燈,可以指引正確之道途;唯儀軌既是禮法,繁文縟節本是在所難
免,但是依行儀軌,可以應化佛菩薩之法報身,更可以誠肅行者之心志;在
修行的過程中,每位行者當然必須戒慎恐懼於心浮氣燥,因而謹行儀軌正是
對治良方,密法之中,尚有許多密咒、密行必須配合儀軌而修,因此切勿輕
忽儀軌。

各大宗脈或由佛菩薩所制訂,或有資深精修之行者所擬定,都有明確而
嚴謹之儀軌,一則顯示行者對宗脈佛菩薩之恭敬,二則莊嚴道場,三則突顯
宗脈行者自身之肅穆虔誠。
古來華夏民族有以禮義之邦而居於泱泱天朝風範,大至一國猶然重視禮
儀,更何況以修行為宗旨之道場,因而儀軌謂之行者所可顯現修行之風範,
實不為過。
彌勒法教雖說偃弱,但法教傳世猶然不息,更有其他道脈雖非以彌勒法
教為主,但依止歸宿仍是彌勒淨土,其所尊崇之儀軌,並已普受行者之遵循
;是以故,彌勒法教之儀軌雖尚未盡全貌傳於閻浮提,但已有其雛形之可見

今日本書即是要將其形式而完整傳于人世,彌勒法教現今傳世而盛者,
大都以顯教為主,即是以求生彌勒淨土為職志;因此,首先以皈依彌勒慈尊
為初發心,再以唸佛、禮佛為凝聚自身願力,而契引彌勒願海之修行;再精
進者,則以六事行法而修持;當然其中有上中下,再細分為九品,上生彌勒
淨土,故而顯修〈求生彌勒淨土為職志之修行〉,其儀軌則較為簡易。如若
以彌勒密乘為修行志趣之行者,將必須嚴格遵循於彌勒密乘儀軌,而後修密

闡述至此,首要行者知所體認,不論修行任何宗脈法教,儀軌必不可輕
忽,何況修密;因此,闡論儀軌之後,將分類闡述儀軌,深願志趣於彌勒法
教之行者,切莫輕忽。

求生彌勒淨土,雖然是簡易方便,仗恃他力而上生的殊勝緣機,然則再
殊勝、再方便、再簡易,卻仍然必須自身有其志趣〈信願〉,然後必須去實
踐〈行〉,如此才足以契合他力之接引。
是以,就在信願行當中,藉著求生彌勒淨土的儀軌,使志趣之行者具體
顯現於修持當中;眾所周知,往生彌勒淨土只要具備願意,而此一願意可以
終生不斷,不使此一意念中止、偃息,就可以蒙受到彌勒慈尊的接引。
但是,往生彌勒淨土不但有內外院之分,更有上中下及各品,再細分上
中下九等之分;因而多修多分,精行六事之志趣,行者不但可以往生內院,
更有望中上品以上往生彌勒淨土;所以求生彌勒淨土之儀軌,首要就是幫助
志趣行者:一者凝聚自身信願的力量,二者加深修行的功分,以期深刻融入
彌勒願海。
在修行求生彌勒淨土的法門,最基本而首要的功課,即是禮佛、念佛、
唸佛;這三項功課持恆而修,必可進入彌勒願海,上生彌勒淨土;因而,首
先將此必備之功課,其儀軌詳列於後:
一、禮佛:
既曰「禮佛」,就必須有佛案,因此佛案之陳設,當然「彌勒慈相」是
為不可少,有所供佛則其供品不可少〈六事行法之中,有頗多而詳盡之規範
,可以視為大供,至少七日行一次〉,供品在日常之中,水、花、香、燈是
不可免。
二、念佛:
此一「念佛」不同於「唸佛」,是心中必須常有佛在,因而將之具體化
即是拜佛〈拜佛不同於任一宗脈之跪叩、叩首或行合十,必須以大禮拜而具
體行之,功課選在早晚課是為最基本;若要精修,則六時行拜佛一次,每一
次拜佛須有七次以上〉。
三、唸佛:
此一「唸佛」,當然即是口誦彌勒佛號,可以在佛前誦,可以在早晚誦
,精修者當然六時唸佛,一次唸佛當然可以視自身時間允許而定,即是自行
發願。
在修行彌勒淨土之求生過程中,首要即是發心之後恆行不斷,如此必定
可以上生彌勒淨土。

闡述求生彌勒淨土之修行,若在方便簡易眾生上生淨土之意義而言,原
本無需如此繁文縟節,但是眾生根器不一,卻是修行同一課目,所以將此修
行形成具體之儀軌,有特殊的意義;簡而言之,就是使根器不一的眾生在同
一儀軌下強制約束自身的信願行。
佛案的陳設是構成信心的加強動力,若要時時存在佛的好妙法相,唯有
藉著清淨端肅的佛案,加強自身對此一法教的信心、信仰,由此凝聚信心力
量,正是借物外假相凝聚無形力量的方便法禮佛。
禮佛以大禮拜而行,是借著我人誠於內、形於外的恭敬體現,大禮拜禮
佛由內心之誠以至形於外的恭敬,如此內更可以凝聚自身的願力,外更可以
莊嚴禮佛,而召感自身的福業,能夠如此依循軌則,再加以行持唸佛的不斷
,召感彌勒三尊的願力加被,更以恒持不斷的實踐,使自身形成一種自發的
慣性,如此信願行圓滿行持,就可以不虞因受外在因素的困擾,而產生信願
行,以及根器不等所產生求生彌勒淨土的動力可以不受影響。
換言之,就是在這種行持的過程中,還不能感召他力加持之際,先藉由
強制的約束力,來達成自身初心、初基的奠定。

佛案壇城的設置,是要行者時時思憶三寶,更要提醒行者時時恭敬禮拜
,提供行者積聚供養的無量功德以及資糧。
因而佛案壇城的獻供,必須盡己輸誠以及能力去作,因為獻供愈盡心,
自身便能獲得更大的福報;在此前提下,獻供不但是修法的儀軌中的一部份
,更是我人執與貪的對治方法。
佛案壇城的獻供品中,大多以七種為一組,各以容器盛之,從容器的選
擇,已開始可以看出獻供者之用心,以金銀器皿不為過,或以精緻陶瓷、玻
璃製品等均可,但排列一字整齊,間隔適中,必須用心而作。
茲將七種供品分述如下:
一、飲水:
水之為供,不是佛菩薩需要飲水解渴,而是要利益眾生,尤其餓鬼道諸
眾生得水解渴,如獲甘露,減少許多干擾。
二、浴水:
浴水不是佛菩薩必須淨身,而是藉此浴水洗淨獻供者之身體不淨,以淨
除無明。
三、香:
香在佛案壇城是為莊嚴妙好法相,並能袪除污穢,進而使行者進入深妙
好香之清淨境界〈用香可以柱香、臥香、檀香,甚至環香,悉皆可以〉。
四、花:
花之獻供,是以莊嚴法相深妙之意,並以此使獻供行者終極成就,可如
佛菩薩之深妙好相。
五、燈:
燈主光明,照亮一切眾生之無明,是行者所必要。
六、塗香:
並非佛菩薩須要藉此香油塗抹,意在為藉此香水而能進入佛菩薩已得究
竟之芬芳妙香,袪除凡身不健康之臭氣。
七、果:
果即代表食物,並非成就者耽於食物之欲求,而是藉此食物化於有情眾
生,是在利益眾生。
七種供品,每日一早獻供,而於晚間收除,其中水杯更須在清除後擦拭
乾淨。
以上所述獻供之法,其用意雖在獻於佛案壇城,但深妙用意有三:
一、強力使行者消減貪執的心,藉著例行獻供,而可培養皈依的信心。
二、獻供佛菩薩,實則是在利益眾生,可以積聚自身的福德。
三、獻供的虔誠,更是修法過程中首一的修行基礎,因為可以無懈無怠的獻
供,那麼更可以無懈無怠的精進修法。

第一節 概論
密法之修行,是在當下求得進入究竟;換言之,即是肉身成就之金剛密
乘修行,直指自性成佛之法。不同於顯教之修行,因而必須藉此一身而涵括
顯密之修行。
顯教法義有重於禪修、重於守戒、重於論律,不論任何宗脈之法教,理
論闡述之後,仍然要實踐。
密法除了將顯教的經論、戒律融入密法的修行過程之中,更要修行脫卻
肉身諸般障礙的法門;譬如:密行、密咒、手印等,即是藉密行以袪除宿世
所累積的業障,以期相應于上師、本尊以迄勇父空行等諸眾之加持,達到即
身成就的境界;因此,密乘儀軌即是要修法行者將顯教的修行作密行的基礎
。是以故,密乘儀軌非常重要,是密行的一切根本,亦是行者將理論消化而
付諸實踐的第一步。
密行之行者必須有自己修行的地方│即是清淨的密室或者淨室,因為這
個地方將是你往後修行甚至要即身成佛的地方,所以必須講究清淨,不容許
雜亂紛擾;淨室中既是修行的地方,自然佛案壇城不可或缺,唯密行壇城與
顯教佛堂略有不同。茲予詳述如下:
◎淨室內正中壁上,懸掛唐卡〈亦有三面壁上均有懸掛〉,用意是在諸佛菩
薩以迄諸聖眾可以駐錫,並加以莊嚴佛壇。
壇城之設置,以高懸穩固,可一、三、五層不定〈視淨室大小而設置,
唯必須單數,一代表一個果位,一心成就;三代表身語意諸業淨盡;五代表
五方佛或者五智圓滿〉。   不論佛壇幾層,以此陳設最上層是上師之法像,再下層是本尊佛像〈一
切諸佛菩薩以自身本尊為主〉,再下層即是一般供養之陳設。 ◎密行之供養,除七供之外,尚要加上杵、鈴法器,因為它們代表善巧慈悲
、法樂祥和。
佛壇陳設完整,即是具備可以進入密乘修行的基礎〈密乘儀軌頗多繁文
縟節,因而將之歸入第四章,如何進入密乘修行之次第〉。
附註:
佛壇之設置,淨室地方若是不大,以一層設置佛案,則上師法像正中,
大邊是本尊法像,小邊則是護法聖眾;然後往前是諸供陳設,再前則是放置
杵、鈴法器,當然密法之修行有頗多是必須靜坐修行,因而壇前蒲團亦是必
須。

藏密的修行有:一、圓滿次第,二、生起次第,三、大手印等密行;不
論修行任一次第,結束均是迴向,如此才足以善巧攝納智慧的顯現。
但是,彌勒密乘之修行,除了金剛密行之修持次第不變,如先作皈依〈
密乘之皈依不同於顯教之三皈依,是六皈依〉,上師相應法、本尊法〈修行
本尊法之前,必須接受灌頂〉,祈請勇父空行加持,然後加行功行,如密咒
、手印,如此才能將金剛密乘之修行完備。
當然金剛密乘是直指自性成佛究竟妙覺之修行,那麼累世因業、今世塵
障以及未來業報之了結,就在修行的過程中逐一了斷;所以,才會有如此詳
細區分項目,譬如:供養、大禮拜以及迴向,以迄手印、密咒等,均是在消
除累世業障,累積福慧資糧,甚至密行加持,得到解脫當下根障而能脫胎換
骨,因而金剛密乘之修行,稱之「密行」,其意義當可顧名思義,而一目了
然。
唯彌勒密乘之密行,除上述不變之外,本尊法之修行,是以觀想彌勒內
院之淨土以諸聖眾而至諸佛菩薩均住在如此聖地,自身即是金剛亥母,願力
融入彌勒願海,得本尊密印相授,再得灌頂,如此修持之本尊法,是先以彌
勒為尊,本尊密印既得,則諸佛菩薩之本尊法均得相通,可以接受諸佛菩薩
之加持。

所謂「修密的基礎」,即是重要並且不可間斷,內容有三:皈依、供養
以及迴向。
首先闡述「皈依」,修密的皈依是六皈依,其文如下:
皈依究竟成就無上祖師。
皈依壇城中一切本尊。
皈依慈氏如來彌勒菩薩。
皈依無上妙法。
皈依諸佛如來。
皈依修法聖眾、一切具佛法智眼勇父、空行護法聖眾。
密行之六皈依不同於顯教之三皈依,是因為修密除了三寶之正信皈依外
,尚有上師以及本尊以迄空行護法等之加持,因而必須有所皈依,以憑加持
;既如是,行者亦當知道,何以必須皈依,皈依之意義有三:
◎一者是為消除恐懼:眾生在累世輪迴中,迷失自己,唯有賴於已成就之究  竟聖者之救度,才足以解脫。 ◎二者是求庇護:在苦海中,坎坷之人生過程,唯有成就之聖者,才足以庇
護。
◎三者是信仰之寄託:在修行過程中,心中正信是一股無限動力,可以促使
自身精進修行。
有此三個原因,必須以正式呈文於壇城,並在作供養以及迴向之間,念
誦皈依文,多少修行就有多少的皈依,是以此加強與上師之相應、本尊之感
應、勇父空行之加持,更是對三寶之堅誠而不退轉之具體。由六皈依文中,
首一皈依即是有成就之歷來祖師,可見是以修行之實踐為首要供養。
所謂「供養」,是以普賢七支供養為具體〈當然這是統合之供養,與壇
城之供養不同,壇城之供養是日日而行,七支供養則落實於修行過程〉。
所謂「七支供養」,即是:一、禮敬諸佛,二、廣修供養,三、懺悔罪
業,四、隨喜功德,五、請轉法輪,六、請佛住世,七、普皆迴向。
供養:
一則為身口意之淨靜,譬如:禮敬諸佛,不論是合十禮敬或是雙掌雙膝
跪拜,以迄五體投地之大禮拜,本身即是佛菩薩之應化身,以虔誠肅穆之禮
拜而感召眾生隨之禮拜本身應化之佛身,是無疑義。再譬如:廣修供養,一
切諸佛菩薩本身並無須供養,所供養者實則是自身,因為廣修供養是在集佛
資糧,有朝一日自身成就,則所累積之福德就足以利樂眾生,因而,供養在
修密中是集合頗深福慧的修行。
迴向:
所謂「迴向」,即是要將自身在修行過程中,不論大小功德迴向於諸佛
菩薩,以迄累世冤親而至法界眾生;為何必須迴向?因為行者在過去世中,
或多或少造有因業,雖然也有善因,恐怕不足,未能了斷,因而今日修行密
乘要斷外擾,必須勤於迴向,並可因此迴向於法界眾生、諸佛菩薩續佛慧命
而累積自身資糧,所以每一修行就要迴向。
※迴向文如下:
蒙受正法,修行妙諦,功德共成,普皆迴向。
再末後具名弟子○○○即可。

所謂「初基」,是指在壇城供養悉皆完備無礙之後,正式進入密乘修行
的修法過程。
所以,在第一步的修法,實則仍然是在籌集成就的資糧,但是它卻最重
要;譬如:你要到遠方目的地,這個目的地對你非常重要,可以成就無數事
業,那麼籌集到這個目的地的資糧,諸如:錢財、糧食、交通工具等,才可
能到達目的地,否則一切空談,是以故,這個初基就是在修法中最重要的第
一步。
所謂「密行初基」,簡而言之,就是行者正式進入壇城,要開始修法的
原則有三:
一、大禮拜:
大禮拜是身口意的全體淨靜,身必須五體〈頭、雙肘、雙膝〉投地,全
身趴伏才是。口必須口誦六皈依文、祈請文以及專有密咒;意必須觀想無數
眾生悉皆隨我禮拜,眾生當知我人自性與佛無別。
阿難尊者曾請問佛陀有關大禮拜之功德,佛告曰:「大禮拜全身伏跪於
地,離地多少泥土,來世當生作如此多泥土數之轉輪聖王。」,而釋尊頭上
之肉髻,即是無數世以來禮佛所得之好相;大禮拜如此殊勝,觀想眾生隨我
禮拜,因為敵仇、父母、親友以迄法界眾生等,有可以修忍辱的對象、有報
恩的對象、有慈悲的對象,如此大禮拜之殊勝圓滿悉皆在此涵括,但是切勿
以運動或者應景之心態而行,必須五體投地,起身腰背挺直,以虔誠肅穆,
加上身口意之淨靜,才是完備。
二、靜坐:
靜坐是一切修法的先行。譬如:上師感應法、本尊相應法,以至手印修
持、空行加持,以至密咒之修持,悉皆由靜坐而得,所以靜坐是密行的根本

一般修密的行者,可以金剛、蓮花,甚至椅上正坐均可;但是有三要件

眼凝視前方一點、腰背挺直、舌抵上顎。
為何必須如此?腰背挺直,氣可順暢,氣行無礙,心可放鬆,可以達到
妙和的感覺。眼視一點,可助心無旁騖。舌抵上顎,是搭橋助氣暢順。以此
悉皆在助益我人全神貫注、放鬆心情,至於入定境界,乃是功行日深以後的
境界,往後再談。
三、結行迴向:
密行每一循環,稱之修一功行。完結之後,必須迴向〈迴向意義,前已
闡述〉。
附註:
所謂「祈請文」,是祈請空行加持、勇父護法以迄一切金剛聖眾之護法
,因而必須口誦勇父空行以及修行之法門〈稱彌勒密乘,當然是彌勒本尊之
佛名〉,以諸聖名祈請加持;專有密咒,金剛密乘各宗各有各宗之密咒,彌
勒密乘當然不例外,唯密咒在後述專章。

靜坐在修法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因為不論是在修行密法中之諸佛菩
薩之本尊法,或者在密行中自己功行的加行,莫不由靜坐中而得;況且靜坐
在修行的過程中,更可以藉此而淨靜。
我人身口意諸業,藉靜坐之功行而使心境得到安寧,雖然缺乏認識心及
諸法實相的基礎,無法進入禪修定靜的境界;但就如語云:「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靜坐的基本概要了然無礙,就如工已利其器,一旦禪定,諸
法實相之理論有所認識,那麼很自然就可由靜坐而定,是以在金剛密乘的修
行中,靜坐的功課是非常重要。
靜坐大致可分成二大部份:其一是坐姿,其二是開始靜坐的過程。
一、坐姿:
可以由金剛盤坐為最佳,即是蓮花坐;亦可由薩埵坐,亦即半蓮坐;如
果有所不便,正坐亦可。因為初學靜坐,則主要是讓你可以坐下為原則。
◎再來即是小腹上提,收縮肛門括約肌,如此可以減少耗費精氣神,並使心
意集中。
◎再來是注意上座背脊之挺直。因為在肉身之相對應裡,有一微妙身,此身
在氣息流暢中,必須保持背脊挺直,無所阻障,氣行流暢,微妙身祥和,
心境慢慢放鬆,雙手可以微曲,稍握大姆指,微觸無名指,即在戴戒指之
根部,如此亦可防止氣息外洩,待己坐定〈即已習慣後,可雙手互疊置於
小腹之上,雙手姆指微觸〉。
◎再來即是眼觀一點,以助專注。
◎再來即是收下顎,以使喉輪挺直。
◎再來舌抵上顎,使氣封出口,搭橋順氣。
以上靜坐坐姿,是在助初學者調整坐姿,不在強調坐工,如果坐不下去
,一切俱屬空談。
二、開始靜坐的過程:
此一過程,在初學者是只注意一呼一吸的工夫,呼吸是我人之小周天契
合天地大周天的唯一途徑,所以必須讓呼吸不因緊張而急促,亦不可因分心
而散漫,所以必須在呼吸之間學習兩極的平衡點;不論你在學習呼吸之間有
任何雜念,都不去理會,慢慢的學習到平穩的控制呼吸,就會形成習慣,即
是心意相通,以意御念,使混然自成,就可以再進入第二階段。
所謂第二階段,即是在修法其中,但是這個過程仍然會面對起伏不定的
雜念,所以必須學習控制,不去追尋雜念,因為我人的思緒│即是心之忙碌
不停,你一直要去追根究底,它就愈形紛亂,唯有不去理會它的意念深處,
由觀想替代追尋意念,學習到這個控制的訣竅,就可以抵制心念的蠢動,進
而到不使心念紊亂,心神寧靜,才能進入第三階段。
所謂第三階段,即是在修習密乘的密行功行,換言之,已非初行者,這
時有許多法要修,譬如:修行生起次第或者圓滿次第,亦有諸佛之本尊法或
者其他佛菩薩之本尊法中有針對修行的專門法要,這些都是由靜坐而次第精
進,亦即密行中次第精進功行,以得到自性覺悟,當然靜坐的功行必須要持
恆。所以在初行之時,要行者注意呼吸與對抗雜念的方法,就是怕行者坐不
下去,剛開始只要坐一刻鐘、二刻鐘都無所謂,只要讓行者學會訣竅,能夠
持恆坐下去,以免因坐不下去而荒廢功課,所以靜坐到一切習慣之後,則每
天至少必須有一次功行,二次亦無妨。

這是包括上師相應法與本尊感應法的密行。
在金剛密乘中,上師相應法是成就與否的關鍵;換言之,行者修密若無
上師,則在修密的整個過程雖然不至於一事無成,但絕大部份都是徒勞無功
。困為有上師從旁指導,正如正規學校中有老師啟蒙、授業、解惑,可以漸
進啟發智慧,充實學識,進而探究奧妙的領域。
在修行的領域中,尤其密行則如在研究院中,有專業的指導老師,讓行
者可以輕易從上師身上得到經驗、傳承、加持(灌頂),以此可以減輕密行中
的阻障以及偏入歧途。上師因為自身已經身體力行密行中的奧妙,可以達到
開悟的境界,更是行者與本尊的橋樑,所以在修密中,上師是重要關鍵。
但是,修密的行者並非一入密行,就要急著尋找上師,一則行者對上師
無所認識(在藏密中,上師要觀察弟子,弟子也要觀察上師);其二是上師的
法緣深厚,行者之緣機成熟與否,才是關鍵;三則彌勒密乘之上師尚未顯現
傳世,行者之皈依上師尚無從皈依,更遑論灌頂,雖然有虛空傳承之法教,
但是要正式傳教於閻浮提,則上師必然要住世,因為行者的根器有者需要以
相對理論予以啟蒙,有根器佳者,則要以絕對實相之法,啟開智慧之門。更
何況上師必有口授講解灌頂之需要,使行者能夠在修行過程中,可以快速進
入加行的境界。
是以故,彌勒密乘之發揚,需要有發心不退之行者精進行持,上師相應
法,根本上是上師祈請文,因為上師的修行境界已到達一切諸佛的總集示現
,才能夠為弟子灌頂,所以金剛密乘中,將上師尊為最殊勝的地位,彌勒密
乘亦然(因此在壇城中,上師肖相奉置於正中主位)。在上師祈請文中,表
露的尊崇,即是意義非凡。
上師住世,何以相應?就是上師的修行境界。在密乘中,許多妙法可以
使千里之隔得到靈訊相通,以此使密行弟子仍然可以得到感應,在上師相應
法的修行過程,是已將一切準備工作就緒,譬如:獻供、禮佛、靜坐,俱已
習以為常之後,就可以修行相應法。
上師祈請文是在進入壇城禮拜之後,口誦祈請文,然後入坐,在靜坐過
程中,初行者當然無法得到上師相應,但是靜坐已達到可以定靜(亦即功行
已有一段火候的行者,就可以得到相應),當然上師相應法亦有密咒,是在
靜坐之初即要默誦,此在後述密咒專章中會述及。
靜坐得到上師相應(現象是得到灌頂或者得到授法),功行完畢之後,
結行必須要獻供以及迴向,如此才是一次周全之功行,本尊感應法亦然。每
一尊本尊都是有相同的佛法事業,但是每一本尊也都有特殊的佛法事業,譬
如:財神佛法、譬如:綠度母、譬如:咕嚕咕嚕佛法等是。但是行者在修行
本尊法之初,必須擇一專行,等到本尊法修成之後,則任何本尊皆能得到感
應;譬如:藏密之岡洛巴尊者在修密之初,得到空行母告知上師之尋找緣機
而修行特殊之本尊法,但此一緣機千萬中難覓其一,故不能以此為例。彌勒
密乘有志之行者當必知悉,修行本尊法的過程與上師相應法相同,直到入坐
或可以觀想本尊安住之蓮邦(彌勒密乘之行者當然是彌勒內院),亦可以觀
想自身即是本尊,亦可以觀想自身三脈五輪(三脈是左右中,五輪是喉輪、
中輪、臍輪以及左右兩輪),三脈之中可以蘊藏無限能量,亦可以含斂無數
根障,所以觀想本尊替我人清除根障、解放能量。
完畢之結行,當然與相應法相同,才是周全一次功行,在修行感應法的
行者,所必須注意是灌頂;有灌頂才能夠完全圓滿功德,否則只是加持而已


何謂「灌頂」,其意即是加持,亦即可解釋為喚醒在密行的行者而言。
若無灌頂,則不能算是密宗弟子,但是並非修密之行者若無灌頂就不能
修行金剛密乘,只是若無灌頂那麼密行的修持過程就要事倍功半,因而有志
於修密之行者,聞聽有灌頂之法會則趨之若騖,其意即在於此。
灌頂在藏密中有分為寶瓶灌頂、秘密灌頂、智慧灌頂、文字寶灌頂,各
種灌頂有其意義,唯彌勒密乘卻只有彌勒灌頂一種;之所以會有如此分別,
乃因藏密傳承演繹廣佈,因此許多修行者已有成就,乃因此旁分支流,創設
因本尊法之感應而形成之灌頂,彌勒密乘之所以只有彌勒灌頂,因為僅須傳
承彌勒之本尊法。
既然灌頂在密行者有如此需要,灌頂對於行者之意義,大致可以分成三
項因素:
其一、灌頂是承繼本尊之法而透過上師傳承,因而行者得本尊灌頂可以心法
相印,使行者時時感應本尊。
其二、灌頂可使行者因上師之口授講解,而得進入密行的境界。
其三、灌頂可藉加持而使行者快速而得到解脫業障,增加福慧。
所以故,密行之行者對於灌頂之禮儀必須熟知:
其一、接受灌頂之前,必須淨身(是對上師與本尊虔敬之顯露),淨身必須
以壇城供(法)水而行。
其二、進入壇城接受上師灌頂之時,必須隨著上師口誦誓言,其誓則是永發
菩提、永護三昧耶。
其三、灌頂之後,必須迴向,其迴向是願將此功德迴向法界眾生。
此一禮儀是在顯示密行者與上師、本尊與眾生悉皆在此一灌頂之中共得
法益,並以此顯示灌頂之殊勝藏密之灌頂有藉器物而行,譬如:文字寶灌頂
是以水晶而行,譬如:寶瓶灌頂是以法水而行,彌勒灌頂則是直接摩頂而灌
;如此上師之與本尊與行者串連直指本心,容易使行者受益;是以故,彌勒
密乘之上師其功行精深,自然是此一灌頂之法益宏效與否;在修行彌勒密乘
中,虛空傳承雖是密行中一種方便法,但是入世傳教,總是應為眾生所認同
之繁文縟節,是以有志於彌勒密乘者,當然必須加緊用功,能夠不以虛空傳
承,而以上師灌頂,則彌勒密乘奠基,入世可以無礙。
總此而言灌頂,譬如一個人遠行之目標要費時一天,如果可以有快速之
交通工具,則可縮短時間,如此行者受益不淺,此所以密行者必須灌頂。

在密行者而言,修行大手印密行是屬於已經進入密行精進境界,因為大
手印有消業障、增福慧,進而是許多密法的基礎;許多密行者在修行大手印
時,得到許多感應,而進入密行、行密的境界,進而使整個相貌有所改變,
因此修行大手印是個奠基而有所突破的境界。
當然密行者一開始,亦可選擇大手印而修行,不過先決條件是必須經過
灌頂而後修行大手印,可以事半功倍,否則只有加持之功,甚至可能徒勞無
功。藏密之大手印有細分許多類別,彌勒密乘亦如是,譬如:增福手印、生
慧手印、消災手印、各有驅魔菩薩手印,但是修行彌勒手印卻因灌頂之未可
得,故今時乃在專重於加持福慧之手印修行(當然手印、密咒仍然會傳世,
以備應時運用)。
彌勒手印的修行過程,必先在靜坐之時,先予誦念密咒(次數不定,一
般以根器而定,上佳者三次,餘此類推,可能至無數次),但是修行大手印
必須持恆,不能間隔,否則其感應間斷,則無其效驗;當修行至口誦密咒,
即能運轉手印,則其效驗立生。彌勒手印是以坐姿雙手合十於胸前,緩慢往
外而上推,如開花狀畫圓,復歸合十;如有感應,其間手印變化無窮。
在一般密行者,大都將大手印玄虛化,有者謂手印可以發出雷光,可以
產生如雷浩蕩巨力,實則均是附會傳言;大手印乃在藉修行而消除自身業障
以及靈明生慧,如特殊祈請空行加持,可有驅伏魔煞,更可讓陰靈不敢侵近
以及制伏魍魎魅魈,但是卻絕非外傳之神話玄虛,只有密行者自身可以感應
,是為行者必須深知。

這是兩種不同修行的科目,雖然是有其串聯的關係,但卻絕非互動而有
所直接影響修行的境界;簡言之,密宗弟子可以選擇只以靜坐為修行目的,
也可以選擇修密的加行,當然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如果沒有時刻精修,當
然僅止於是密宗弟子而已。
在密行者而言,靜坐是一切加行的基礎,密行的深層進境,莫不由靜坐
而後精進;但是專攻靜坐的密行者,卻不一定可以得到密行的深層境界;由
此可知密行的繁複以及精深。
靜坐的基礎,可以讓行者由凡夫俗子脫胎換骨成為行者,因為靜坐先由
消磨自身不耐火氣,並藉此約束心猿意馬,進而培養行者的道氣,當然靜坐
中的內斂以及生慧,均是滌除凡骨的必然要件,因而靜坐的工夫即是成聖正
覺的入門途徑。不過必須要有正確的觀念,定時的功行以及法要的引導,如
此不難由此一種籽而茁壯成就。
密行是修習密法的通稱,涵蓋靜坐、手印、密咒,(當然成就者,也有
神通之變化,唯必須自然成就,強求反而僨事),是以故,密行者雖然有好
的法要、好的上師、好的修行道場,卻必須先行建立自身正確的觀念,再由
此而加緊密行的修持。在許多密宗弟子中,當然以藏密的修行最普傳於世,
但是在未來卻有彌勒密乘的修行使密行者可以達到不退轉而成就兜率陀天之
往生,是以必須讓彌勒密行先從發心修行而至成就,才足以引領未來行者循
密乘而照見自性、成就無上正覺,彌勒密行目前所欠缺者僅止於灌頂,因而
正式傳世恐須再有一段時日,但是理論如此,卻也必須讓眾生知其所本,一
旦緣機成熟,則水到渠成,(故而彌勒密行包括如何成為彌勒弟子,以至如
何修行彌勒密行,以迄修行密行有成,成為彌勒親眷,帶引未來眾生修行,
均在本書中述論)。

第一節 概論
所謂「密咒」,即是真言法。在各家實際法要中均有真言密法,如道家
法要中亦有真言符咒之傳世。
所謂「真言」,即是藉我人專注意念,由口發言而召感宇宙能量之加持
合一顯現,因此,密乘密咒亦屬行者由此召感加持而得到密行功行之精進。
藏密之密咒細分頗為繁複,諸如:上師、本尊、空行之祈請文(亦屬密
咒),另有諸佛菩薩之特別密咒;因此,藏密行者大都擇一先修,待有小成
之後,則再兼修其他。語云:「一理通,萬理徹」,譬如:本尊法,修成一
位本尊法,則任何本尊均可修持而得加持;彌勒密乘不似藏密區分如此繁複
,但也有若干項目之密咒,只是彌勒密乘之行者由此而修,均屬貫連,不必
像藏密擇一佛菩薩之密咒而修,因為彌勒密乘之行者首要即是修行彌勒本尊
法成為彌勒親眷,而後密行均在成就菩薩道的資糧(當然在未來時世中彌勒
密乘必然也衍生許多旁支,而形成宗脈,但是目前以此而行,絕對無誤)。
密咒章,將涵蓋上師祈請文、本尊祈請文、空行祈請文、灌頂迴向文、
手印、密咒、生慧密咒、增福密咒、消業密咒、驅災密咒以及第一皈依文(
是在行大禮拜同時口誦)。
彌勒密咒不以梵語、不以藏語而述,是以中文而著,蓋彌勒密乘傳於中
土,理應中文,待諸後世密咒之異傳,自有行者翻譯,故而當世行者自然可
以閱書了然。

※上師祈請文:
智慧高尚的上師,密行精進,顯密無礙,指引愚昧行者深入妙藏,我今
恭請某某某上師惠賜加持引領密行,無礙無盡直入菩提,成就永不退轉。
※本尊祈請文:
偉大南無當來下生彌勒慈尊,慈心三昧,宿世永植,弟子某某某恭請慈
尊惠賜鑒納,精進密行,融入願海,誓願無邊,成就菩提。
※空行祈請文:
勇父空行,無邊願力,加護修行,精進功候,弟子某某某恭請加持,今
願修行某某(此為擇法修行,譬如消災,譬如手印),加持修行,無礙圓融
,進入密行,成就菩提。
◎說明:
●上師祈請文是在修持上師相應法之前,進入壇城,就於靜坐,在行獻供禮
敬之時,必須誦祈請文。
●本尊法則須加上行大禮拜之儀,同時口誦祈請文。
●空行祈請文則在整個過程中,都可以誦之、唸之。
附註:
祈請文念誦之際,宜間隔緊密,字字清楚,一則恭敬發露,再則可以凝
聚自身意志,可以容易進入密行境界;簡而言之,是以密咒本身所有之力量
,我人專心一致加以開啟融匯進入我人之修行。

手印是密行的總持法門,也可以說是密行的基礎;密行在生慧增褔、消
業解冤,諸般自力修行的過程中,悉皆有賴於手印的功行,是以密行者必須
有所了解,才能擇要精進。
※手印密咒:
我人今修持總持法要,恭請上師、本尊、空行加持(慧行、褔行、冤業
行),一切加持既在我心,願有無邊毅力,進入解深密行,潛在無礙,揮灑
自如,變化無窮,悉歸我心。
手印密咒是在進入壇城、儀軌不失、就坐之後,行者若以手印為密行目
標,則在坐定後誦此密咒,而後進入密行,當然密行過程,手印亦須定位,
如此修持始能完備。
在密行中,手印既是蘊涵可以自力生力,又可以自力禦侮外力;當然相
對在修行過程中,亦必倍加耗費精神心力,所以行者必須用深功行,克服每
個階段的變化,才足以收納其益。

密行者接受上師之灌頂,當然必須虔誠恭敬對本尊、上師以迄諸佛菩薩
、勇父空行,如此才能感召加持的力量。
但是,接受灌頂的密行者切記仍然必需迴向,因為灌頂的加持力量是來
自諸佛菩薩本尊、空行等,藉由上師而賜予;換言之,是外力所得,並非自
修加行而得,是以必需將此額外所得迴向於法界眾生,如同自身修行之共沐
法益,如此灌頂不受法界眾生之干擾,將有意想不到的效驗。
※迴向文:
我今恭蒙上師加持(某某)灌頂,攝納諸佛菩薩悲憫願力,加行功候,
將此同體悲心,迴向法眾,誓得同益,無所礙障(此迴向文是在上師灌頂,
跟隨上師口誦)。
第一皈依文
此皈依文是在行大禮拜禮佛之時,同時口誦;而所謂大禮拜禮佛是每個
密行者的基本禮佛儀軌,因而此皈依文名為第一,正是初入密行之行者所必
需時常奉行的功課。
※第一皈依文:
弟子某某加行密修功候,誓願同體偉大本尊慈氏慈心,誓願跟隨智慧上
師之加行,誓願效法勇父空行諸聖眾之剛毅,永護法輪,加深密行,力行菩
提,誓不退轉。

在彌勒密行中,生慧是屬於彌勒三尊中法華林菩薩的事業,因而在修行
生慧密法之際,恭請法華林菩薩是所必然。
生慧加行─
一如之前,必先進入壇城,一切就緒,進入靜坐之功行,唯有其手印是
以左手橫平置於胸腹之間,右手劍指直豎向上,以此修生慧加行。
※密咒:
法華永被。菩薩加持。智慧晶果。耀灑塵寰。我今修行。凝肅氣神。
守住元辰。融入波鏡。混元無阻。得慧生明。可做照鑑。靈神醒甦。
豁然清朗。
增褔加行─
置於胸腹之間加(掌心向上),修行增褔密法,是以我人夙世所造諸善
因業未致成熟,故以密行感召諸般善業現前得受褔報,因而坐姿以合十即可
,一則收納,再則禮敬。
※密咒:
褔田水果。無所不在。塵障阻離。無所融匯。凝我精力。堅誠恆毅。
感召空行。惠賜助力。轉化無常。破蔽驅離。植入我身。
消業加行─
業障融入我人輪脈之間,亦即業障已在我身,因而消業密行亦是一種脫
胎換骨之密行,坐姿則以雙手掌心緊密貼合,雙手無名指往內曲收,置於胸
前三寸之間。
※密咒:
諸業魔障。綰繞我身。聚我意志。得承天力無邊。轉化加深密行。破除
魔業。

消災解厄法─
我人夙世輪迴之中,因有造作諸般惡業因緣,形成果報,今世人生過程
遭受諸般災厄,自是難免;但是密行者如果在修法之中遭受災厄侵襲,倍受
傷害於一般眾生;因此,密法中有自力修行加以化解災厄之密行,用意即在
使密行者可以修行消災解厄法,一舉二得,更是密行殊勝之處。
※消災解厄:
天地精華。加持我身。夙世因緣。侵擾我人。藉諸密行。消災解厄。
誠意肅念。法輪頻轉。庇護修行。無所斲害。
驅魔伏煞法─
密行中,驅魔伏煞原則上是制伏自身之魔煞,密行者未有成就之前,與
一般眾生無異,仍然會受到魔相煞瘟等侵擾,因此,在密法中也有如此修行
幫助行者自力制伏魔煞(當然修行至功行深厚之際,不但可以自力制伏魔煞
,更可以幫助他人)。
※驅魔伏煞:
魍魎魅魈。天地惡靈。侵擾正氣。祟惑善良。我心不昧。天眼炯炯。
洞察四冥。無所遁形。修法轉護。常翼垂護,不壞金剛,制伏邪祟。
護法祈請文─
藏密的修法,因頗多繁複之法諦,因而護法是藏密行者不可或缺;在彌
勒密乘中,護法雖然重要,只是不似藏密行者不可或缺,彌勒密行者祈請護
法可在不能進境而有所干擾之際,否則可以不必修護法加行。
因為護法加行頗為繁複:
一、必先迴向:而且必須有實際成果,譬如:三施,任一施有具體成果,或
者持誦咒文幾十遍,具體迴向。
二、淨身焚香。
三、擇時:因為護法加以護持,必須以壇城與行者之方位生辰時數吻合,因
此,修護法加行必須有上師從旁指導。
※護法祈請文:
護法護法。法輪旋轉。翼護修行。罡行氣斂。
銅牆鐵壁。修行無礙。真如漸現。

第一節 前言
彌勒法教,乃是天地之間一個教傳正法。
不論賢劫前後,均有此一法教傳世,只不過因應人君時勢等因素,或偃
息或興盛,歷來駐世之佛陀仍然在法教之中傳下彌勒法教。因為彌勒是以慈
氏為號,歷劫不變其心之慈,因此,彌勒法教不會散佚失傳,佛法之大放異
彩,彌勒法教居間作功,其例不勝枚舉。
不言賢劫之前,只以近代而言,彌勒法教即先傳入中國教化華夏民族,
心向佛法,因此,彌勒正法在台疆再度興盛必有其緣由,彌勒法教雖然歸屬
於佛法之顯教,因以淨土法門之故,但是彌勒淨土之再下閻浮提共成正覺之
大慈悲願,其中自然涵蓋顯密圓融之密法加行。
並且早在中國得佛法傳入之前已有修行之人,雖然今時彌勒密乘並無修
行有成之人傳道引度,但在鸞門傳佈褔音即是彌補此一缺失,為未來彌勒正
法宏揚興盛早做籌謀,在此之時,有志修行彌勒法教之行者不但省身修行,
更是身負承先啟後、開往繼來之重任。

彌勒密乘之修行,大抵是與藏密、伏密及至東密等修行法要是無二致,
均是修行我人直指真性、見性成佛的殊勝法門。
佛云:「眾生悉皆俱有佛性」,我人雖然受根塵識障所蒙蔽,但佛性仍
在,是以密行是藉修行解除一切障礙而當下見性成佛,所以,在密行的過程
中,就是次第解除我人之障礙束縳,以致可以顯現佛性,如此光明智慧於我
身,何啻佛身?
在修行密乘之中,我人因累世業障以致靈性受縳於凡身,而此凡身又受
制於凡塵諸般色相,因此,密乘之初行仍然著重於凡身之修行,譬如:戒律
,譬如:功德,更有仗恃本尊、上師、空行之加持,及至行者已經進入密行
的基本境界,將要次第精進之際,就可以感受到密法的玄妙。
在初行者,就必須要深切的體認修法是累積功行火候,必須日積月累精
勤修行,切莫以為修密就有玄妙的體驗,一旦得不到如此體驗,或怨天尤人
,或口造謗業,如此是不能修行密乘。
俗云:「期待愈大,失望愈多」,因此在修密的心志,是以志趣為先,
求往生親近佛菩薩之淨土為願;在修行過程中,依此志趣而逐漸加深願力與
意志,如此內外凝聚,則必定有所成就。

每一個修行者,不論佛道兩大宗脈,甚至衍生所有支流宗脈,在修行過
程中,總有偏歧誤導之現象,就是經論為宗之道脈,在理論上鑽入死胡同者
也不在少數,更遑論修行術法以至密法之直指本性、見性成佛之加行;所以
,密乘行者在修行過程中,必然有許多不可思議之現象,或好或壞,因此加
深密乘的神祕,亦因此使得修密行者惶然不知所措,修密行者首先面對的疑
義是密法之殊勝,果真如此嗎?
一旦發酵,在修行過程中,不論是好是壞,只要有所異象必然心生疑問
,因而密行者必須先對密法深刻認識,知道密法是佛法中正信教傳的法要,
絕無疑義;歷來修密成就者不計其數,即是鐵証。
自身修密如果沒有感應,是自身精進不足,不是密法有誤,如此可以警
惕精進;如果感應玄秘,自身不解,則請教精進者解開疑惑,可以打破驚惶

二者,修密加行者,許多是依仗外力給予加持,因此必須時常心存慈悲
、時常感恩,如此容易融入虛空願海,更容易與諸佛菩薩契引攝納。
三者,密行既是自性成佛之加行,我人夙累自然不免用夙累之纏擾我身
,反制即是我人自己亦可解除夙累,譬如:醫家治沉痾必用劇藥,因此我人
自身必然也有加重苦磨之處,但是一日解除,正如卸下千斤重擔,因此必須
有堅忍意志遵循法要而修。
四者,切忌貢高,這是所有行者之通病,尤其密行者最甚;因為密行有
成,必然超越常人,自滿自傲,于焉而生,是以密行必須自我克制如此自滿
心態,否則徒然斷絕密行之慧命,更有影響褔音傳佈之重責大命。
五者,修密加行其中有許多是繁文縟節,更有看似不必要之儀軌,實則
蘊涵深意,譬如:大禮拜之禮佛,誰不知修佛之人必定恭敬禮佛,但是大禮
拜之行儀,禮者正如佛之化身,深涵普度之深意,更讓行者可以確切磨除火
性、增加耐性,深遠涵意正是蘊深涵廣;再譬如:對上師、精修者之禮節,
正是顯現修法之無上尊貴,潛移默化眾生悉皆在此儀軌之中,所以密行者必
須確切遵行,才足以得到密法之成就。
入我門來立志心行善 埋頭案上用心理則明

篇後語
著書是以啟蒙後學,使之增進智慧,因而文以載道,在修行領域中,傳
承是有其關鍵之必然性,但是法要之奧妙有如瞎子摸象,各個不同,以現代
觀感而言,即是自由心証。
然則大道法要獨一無二,雖然條條馬路通羅馬,是有其方向遵循之準則
;密行之修持過程更勝更繁更複雜於普通修行,雖然也是大原則、大方向不
變,但是在密行過程中卻有無數細微之互動以及變化;在無上師可以從旁指
導的密行過程,行者當然加倍辛苦,但是蓽路藍縷,在成就的最終目的,其
過程愈是辛苦,成就之法喜更是充沛。
何況彌勒密乘在如今而言,不但是開創未來新局的起跑,更是銜接整個
宗脈,使其完整圓滿的使命,可以說是承先啟後,使宗脈可以發揚光大的特
殊緣機。今時彌勒密行者將是未來彌勒密乘行者之歷代祖師,思憶至此,今
時彌勒密行者不但必須戒慎恐懼,更需有「千萬人吾往矣」之決心與毅志。
當然彌勒密乘不能只是一部《彌勒密乘儀軌》即可涵蓋,更非僅此一部
即可傳承宗脈,但是這是一個起頭,俗云:「起頭萬事難」,踏此一步,邁
入康莊,是以在此勉諸有趣之志者。


書已著成,肩重倏輕,眼見護持發心之賢生,佛緣深重,護持之眾生善
緣也植, 吾為此而喜而慰。
彌勒法要,說深澀不深澀,說深奧不深奧,總是佛法之一,教傳正法流
佈人世,只在緣機而已;但彌勒法教是在未來佛法必興之重要一個關鍵,彌
勒慈心在教義法本中,悉皆明白註譯,能知能修者,心中已有佛緣,只要加
上智慧提升,使心不退轉,如此彌勒之顯密圓融,實在彈指之間而已。
顯修彌勒法義,簡而言之,即是仗恃彌勒願力,求生彌勒淨土,簡而易
行。密行雖有繁複之處,但有此志趣,智慧再開,實也無多礙難,總在行者
有心無心而已。
甚願本書之著,一者可攝納更多願求彌勒淨土之有緣,二者可以使彌勒
法要自昔前至往後傳承不斷之法本,三者密行者可由此受益精進,於願足矣

在篇後,謹誌數語,與眾生共勉。
準提菩薩 跋於台疆懿敕拱衡堂?唯心宗道場
啟 事
本堂每月均有出版「拱衡雜誌」,內容豐富,分類為活動資訊、仙佛聖
訓、仙佛著作新書、參贊助道、釋疑專欄、保調聖訓、專案呈疏、拱衡園地
等,可提供大道真理、可體會心得交流、可參閱道學解答、可知悉道務活動
,是一本有助益修行之善刊,長期免費贈閱,如欲研讀,敬請與本堂辦事人
員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