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系统调试:彻底改革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待遇的建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9:55:27
来源:由  怡爽    摘自 网络
- 我说深圳事 - 深圳论坛 - Powe...
经过7年的调整,企业职工养老金已经翻番,但与公务员相比还有3到4倍的差距。就像现今中国的改革一样,企业职工养老金已经成了少数人玩弄多数人的游戏。体系的合理性、系统性已经荡然无存。没有退休的人,即将退休的人,不知道自己退休的时候,养老金有多少?有没有?由谁说了算。比如,2011年7月以后退休的人,少了7个10%,以后还有没有机会补上?除了2004年以前退休的人涨了7次外,以后退休的人每晚一年就少涨一次。现有养老金发放已经完全处于混乱状态。这样的政策,其合理性在哪里?除了说在发神经外,我们找不到解释。
为了实现公务员养老金集体贪污的目的,把全国的养老金搞的一片混乱,这样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人民实在是承受不起。人民不是怕你们捞点钱,而是怕你们搞乱了整个国家。
3月份人大又要开会了,尽管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已经成了秋天的童话,但我们还是希望在现有体制内解决好养老金的问题。第一步,将原来计算养老金的每个缴费年1%调整为2%(7年10%已经是2%了);第二步,统一全国的养老金标准(可以有地区差别),无论你上班时是干什么的,退休后一律平等,个人缴费部分多缴多得;第三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保基金管理机构,让社保基金升值保值,不要象现在这样天天贬值,让我们缴费的人惶惶不可终日。
    我们相信这是共产党的天下,不是少数人犯罪的天堂。有贪官卷跑的钱,公务员吃喝嫖赌、挥霍浪费、公车公游、拆房卖地的钱,改革养老金体系100次都足够了。
    年青人上网的多,如果你希望自己有一个美好的晚年,你希望你的父母有一个美好的晚年,就顶这个帖吧,顶出你的美好的未来。

彻底改革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待遇的建议

关于彻底改革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待遇的建议


经过7年的调整,企业职工养老金已经翻番,但与公务员相比还有3到4倍的差距。就像现今中国的改革一样,企业职工养老金已经成了少数人玩弄多数人的游戏。体系的合理性、系统性已经荡然无存。没有退休的人,即将退休的人,不知道自己退休的时候,养老金有多少?有没有?由谁说了算。比如,2011年7月以后退休的人,少了7个10%,以后还有没有机会补上?除了2004年以前退休的人涨了7次外,以后退休的人每晚一年就少涨一次。现有养老金发放已经完全处于混乱状态。这样的政策,其合理性在哪里?除了说在发神经外,我们找不到解释。
为了实现公务员养老金集体贪污的目的,把全国的养老金搞的一片混乱,这样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人民实在是承受不起。人民不是怕你们捞点钱,而是怕你们搞乱了整个国家。

3月份人大又要开会了,尽管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已经成了秋天的童话,但我们还是希望在现有体制内解决好养老金的问题。第一步,将原来计算养老金的每个缴费年1%调整为2%(7年10%已经是2%了);第二步,统一全国的养老金标准(可以有地区差别),无论你上班时是干什么的,退休后一律平等,个人缴费部分多缴多得;第三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保基金管理机构,让社保基金升值保值,不要象现在这样天天贬值,让我们缴费的人惶惶不可终日。
    我们相信这是共产党的天下,不是少数人犯罪的天堂。有贪官卷跑的钱,公务员吃喝嫖赌、挥霍浪费、公车公游、拆房卖地的钱,改革养老金体系100次都足够了。
    年青人上网的多,如果你希望自己有一个美好的晚年,你希望你的父母有一个美好的晚年,就顶这个帖吧,顶出你的美好的未来。
作者:王不辐照   时间:2011-2-2 14:
唐钧:老百姓为何对社保还不满意
中国社会科学院12月15日发布的《201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俗称《社会蓝皮书》,以下称《蓝皮书》),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令人遗憾的信息。尤其在社会保障方面,《蓝皮书》称,农村和城镇居民的“社保满意度”都已下降到“2006年以来的最低点”。
但有关方面的感觉似乎与老百姓截然不同——“我们干得不错”:“十一五”期间提出了“覆盖城乡居民”,2007年以来的三年中,已经使城乡低保 覆盖了城乡居民,使城乡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已经扩大到90%以上,而养老保障的覆盖面也扩大到将近50%。尤其在2010年,有关部门翘首企盼的《社会保险 法》已经出台……
好几年前,我给北京市的《社会蓝皮书》写过一个关于社会保障的报告。其中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就是政府有关部门的评价和老百姓的评价截然相 反。政府部门对工作的评价,常常是感觉不错的。任务完成了,目标达到了,那就皆大欢喜。譬如社会保障改革,干了20多年,还出不了一部《社会保险法》,现 在出了,那自然是值得自豪的;又如新农保的“试点”,今年的目标是覆盖面达到23%,现在达到了,那自然也是功劳大大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老百姓不满意呢?因为我们的一些政府部门考虑问题,其出发点有时不是让老百姓满意,而是要让“老板”满意。所以他们制定计划, 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自己不出错,因为如果出错,“老板”一定不满意。自保之后,就要考虑如何投“老板”所好,老板没有想到的、说到的,他们一定不会主动去 做,即使明知这样做更好或者这样做不好。就目前的社会保障改革而言,后者居多。
以2010年的社会保障方面的工作为例:
去年年底,有关方面就说,社保法马上出台,农民工的社保转移接续问题即将解决。后来,确也见过一个关于“转移接续”的“暂行规定”,接着就着急忙慌地把农民工“退保”的路给堵死了。一年过去了,社保法也出台了,恕我眼神不好,好像还真没见到有媒体报道过农民工异地转移接续成功的例子,而不让农民工退保引发群体事件,倒是时隔一年还有印象。
今年年初,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又闹得沸沸扬扬。事业单位改革还不见真章,本来应该是这场改革“大结局”之一的养老保险倒要提前出演,岂非咄咄 怪事?这件事导致的社会分裂,后果是严重的——企业职工、事业单位职工和公务员,再加上农民、失地农民和农民工,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伤疤被人为地撕开。社会保障的一个基本原则叫做“刚性”原则,哪本社会保障教科书上都写得明明白白,为什么偏偏要去违反这个客观规律?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低,而且确实是太低,解决的办法是提高标准。为什么偏偏要用将事业单位养老金纳入同一制度这样的最不可思议的办法来处理这个问题?什么是事业单位,就是医院、学校、科研单 位……不怕伤了知识分子的心?
到了下半年,媒体出了个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大讨论。在看得见的未来,中国的就业问题始终是第一大问题。我们现在常常讲分配,其实失业的本质就是参加第一次分配的机会被剥夺。人家都分配两次,失业者只有一次,而且再分配的结果,常常是“九‘保’十不足”。何况当年的“4050”现在正当 “5060”,拿了养老金可以喘气顺溜点,可以回归主流社会。这时候讨论“延退”,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弹可以说是意料之中的。
到了年底,物价猛涨再次放大公众对社会保障的不满。其实老百姓看的不仅仅是CPI,他们更深切地感受是食品、居住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幅度。所以,年底的物价大幅上涨,恰恰戳到老百姓的痛处。再想想10年、20年、30年之后,对社会保障的信心从何而来呢!
说到底,以上的许多政策考虑,有一个基本的特点,就是社会保障要尽量多收钱,少发钱,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保住社会保障制度不差钱。社会保障将来 会不会差钱,其实光在社会保险基金上算来算去是没有出路的。社会保障的出路何在?那就是要把这项制度和国有土地、国有企业连接到一起。“国有”是什么?我 们叫它“公有制”、“天下为公”。现在如何体现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位公民在内的“公有”呢?体现在社会保障制度上也许是最合理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保险的因果关系,从来不是“交钱-发钱”这么简单。问一个问题,一个人20岁参加工作,同时参保,到60岁退休,40年 间,养老政策从未调整的例子有没有?不要说中国,放眼世界,可以说一个都没有。这说明,一个人退休时拿多少养老金,实际上是由他退休当时所在的国家或社会能够创造多少社会财富,以及决策者怎样分配这些财富决定的。
总而言之,对于中国社会而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决策,制度设计者和决策者要站在老百姓的立场考虑问题,他们对制度的满意度是一 个十分重要的考量指标。说到底,众所周知,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机制,要是社会保障反倒成了引发社会不满的原因,后果不堪设想。(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 学研究所研究员)
唐钧:老百姓为何对社保还不满意

中国社会科学院12月15日发布的《201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俗称《社会蓝皮书》,以下称《蓝皮书》),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令人遗憾的信息。尤其在社会保障方面,《蓝皮书》称,农村和城镇居民的“社保满意度”都已下降到“2006年以来的最低点”。
  但有关方面的感觉似乎与老百姓截然不同——“我们干得不错”:“十一五”期间提出了“覆盖城乡居民”,2007年以来的三年中,已经使城乡低保 覆盖了城乡居民,使城乡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已经扩大到90%以上,而养老保障的覆盖面也扩大到将近50%。尤其在2010年,有关部门翘首企盼的《社会保险 法》已经出台……
  好几年前,我给北京市的《社会蓝皮书》写过一个关于社会保障的报告。其中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就是政府有关部门的评价和老百姓的评价截然相 反。政府部门对工作的评价,常常是感觉不错的。任务完成了,目标达到了,那就皆大欢喜。譬如社会保障改革,干了20多年,还出不了一部《社会保险法》,现 在出了,那自然是值得自豪的;又如新农保的“试点”,今年的目标是覆盖面达到23%,现在达到了,那自然也是功劳大大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老百姓不满意呢?因为我们的一些政府部门考虑问题,其出发点有时不是让老百姓满意,而是要让“老板”满意。所以他们制定计划, 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自己不出错,因为如果出错,“老板”一定不满意。自保之后,就要考虑如何投“老板”所好,老板没有想到的、说到的,他们一定不会主动去 做,即使明知这样做更好或者这样做不好。就目前的社会保障改革而言,后者居多。
  以2010年的社会保障方面的工作为例:
  去年年底,有关方面就说,社保法马上出台,农民工的社保转移接续问题即将解决。后来,确也见过一个关于“转移接续”的“暂行规定”,接着就着急忙慌地把农民工“退保”的路给堵死了。一年过去了,社保法也出台了,恕我眼神不好,好像还真没见到有媒体报道过农民工异地转移接续成功的例子,而不让农民工退保引发群体事件,倒是时隔一年还有印象。
  今年年初,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又闹得沸沸扬扬。事业单位改革还不见真章,本来应该是这场改革“大结局”之一的养老保险倒要提前出演,岂非咄咄 怪事?这件事导致的社会分裂,后果是严重的——企业职工、事业单位职工和公务员,再加上农民、失地农民和农民工,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伤疤被人为地撕开。社会保障的一个基本原则叫做“刚性”原则,哪本社会保障教科书上都写得明明白白,为什么偏偏要去违反这个客观规律?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低,而且确实是太低,解决的办法是提高标准。为什么偏偏要用将事业单位养老金纳入同一制度这样的最不可思议的办法来处理这个问题?什么是事业单位,就是医院、学校、科研单 位……不怕伤了知识分子的心?
  到了下半年,媒体出了个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大讨论。在看得见的未来,中国的就业问题始终是第一大问题。我们现在常常讲分配,其实失业的本质就是参加第一次分配的机会被剥夺。人家都分配两次,失业者只有一次,而且再分配的结果,常常是“九‘保’十不足”。何况当年的“4050”现在正当 “5060”,拿了养老金可以喘气顺溜点,可以回归主流社会。这时候讨论“延退”,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弹可以说是意料之中的。
  到了年底,物价猛涨再次放大公众对社会保障的不满。其实老百姓看的不仅仅是CPI,他们更深切地感受是食品、居住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幅度。所以,年底的物价大幅上涨,恰恰戳到老百姓的痛处。再想想10年、20年、30年之后,对社会保障的信心从何而来呢!
  说到底,以上的许多政策考虑,有一个基本的特点,就是社会保障要尽量多收钱,少发钱,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保住社会保障制度不差钱。社会保障将来 会不会差钱,其实光在社会保险基金上算来算去是没有出路的。社会保障的出路何在?那就是要把这项制度和国有土地、国有企业连接到一起。“国有”是什么?我 们叫它“公有制”、“天下为公”。现在如何体现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位公民在内的“公有”呢?体现在社会保障制度上也许是最合理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保险的因果关系,从来不是“交钱-发钱”这么简单。问一个问题,一个人20岁参加工作,同时参保,到60岁退休,40年 间,养老政策从未调整的例子有没有?不要说中国,放眼世界,可以说一个都没有。这说明,一个人退休时拿多少养老金,实际上是由他退休当时所在的国家或社会能够创造多少社会财富,以及决策者怎样分配这些财富决定的。
  总而言之,对于中国社会而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决策,制度设计者和决策者要站在老百姓的立场考虑问题,他们对制度的满意度是一 个十分重要的考量指标。说到底,众所周知,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机制,要是社会保障反倒成了引发社会不满的原因,后果不堪设想。(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 学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