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观加装丹拿音响:2011年第2期《辽宁青年》杂志发表《读书恐慌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3 22:08:24

读书恐慌症

 

马国福

爱读书,也爱买书。读书是为了抵抗庸俗,以文字为利器抵抗潜伏在生活周围的纷扰侵蚀。买书是为了加固自己的精神家园,使其不至于心灵失火、水土流失,不让内心世界的那分热爱、宁静和丰富趋于荒漠化。

好书如清泉,洗我俗心;好书如幽兰,沁我心脾;好书如良友,伴我良辰。我订了几份小说、散文类的纯文学杂志,此外,每个月都会收到许多报刊杂志,还有一些有良好供稿关系的杂志社免费寄来的书,书多了,狭小的居室里放不下,书柜、电脑桌、床头柜、阳台上,都堆满了书报,这成了难题。更让自己不安的是,很多书来不及读一年到头就放在案头。时间长了,有些书没有读,心里就很恐慌,仿佛欠了一笔巨债。工作疲惫的时候,回到家,看到一摞摞整整齐齐城砖一样码在书橱里的书,负债的感觉更加沉重。于是面对书橱发呆,总觉得每一本书都生出了一双双眼睛,个个透出怀疑遗憾的眼光盯着我,犀利地问:你配得上拥有我吗?似乎因为我的倦怠,使这些葱茏如松柏草木的书,在慵懒的光阴中荒芜、枯萎、老去。这情景常常让我很恼心。

逛书店的时候,看到喜欢的书,常常爱不释手,就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占有欲,仿佛错过了,以后再也没有机会拥有,此刻,书架上的书,再也不是厚厚的印满文字、图案的纸张,而是一个圣洁的女神,或者心仪很久的婵媛女子,她所散发出的魔力,让我不由得拜倒。我知道,这种情感是复杂微妙的。眼前的书,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庙宇殿堂里供奉的佛像,体态安详从容,浑身散发着一种力量,召唤着你朝拜,并从中得到慰藉。由此觉得,读书是一种信仰,人世间所有的喜怒哀乐全被书籍以纸张的形式承载,让你着魔一般去破解、眷恋、朝拜。

一本本书买回去后,便着手制定阅读计划,有序阅读,可世事无常,有时候俗事缠身,心就容易倦怠,想着近日读不了,明日再读,明日读不了后日再读,自己给自己找借口,放在案头角落里的书就落满了灰尘。时间一长,就忘了,不知道这些书是否会像古代冷宫里的幽怨宫女,发出“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哀叹?韶华不再,光阴易逝,就着样,俗心被许多借口牵绊着,光阴被挥霍蹉跎着,过去了。到头来,才发现,自己辜负了当初买书的那份初衷和期待。

稍微心安的是,自己对一些翻来覆去仔细看过多遍的书就没有这份恐慌,可对于那些买来后没有及时阅读的书就更加恐慌。曾经很自豪地自我陶醉,家里有很多书,国内的、国外的、国代的、现代的、文史的、艺术的,林林总总,仿佛自己拥有一大笔丰厚的财富一样,可静下心,仔细回想,如果买来的书不及时去读,认真读透,深刻品味,即便再多的书也无疑于废砖烂瓦,没有意义。于是决心,做一只勤勉贪婪的蛀虫,住在书里面,永世不醒来。愿望虽好,可有时不免搁浅,仿佛一艘高挂云帆迎风起航的船,接着好风强力,驶向精神世界的彼岸,驶着驶着,碰到一块坚硬的暗礁,只好停下来,修补船只。这一搁,耽误了书页中多少曼妙风光啊。因此常常惆怅、自责,愧对先贤、愧对作者、愧对那些蘸着心血教诲我们在庸常尘世间用阅读这种方式让自己不断进取的人。

所有关于人生智慧的疑问,答案根植于生活中,作家的意义在于,他们思考并用灵动的文字写给了我们。他们对生命的体悟,起舞于笔端,他们或空灵、或深沉、或大气、或细腻的心境像窗外清风明月,像星辰清辉白雪,映照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在这个急于通过捷径而达到彼岸的人内心不再因为尘世的喧嚣而落满灰尘,让我们被欲望麻醉的心灵因书而清醒,让我们慌乱的脚步不再因眼前的霓虹而迷失方向。

因为阅读,心不再滋生阴暗的青苔,眼眸不再因诱惑布满烟尘,双耳不再因喧嚣充斥杂音,十指不再因倦怠而麻木结茧。这是生命丰富的根源,也是生活保持信仰的花园,于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同时告诫自己,扫除恐慌,用书籍武装每一寸转瞬即逝的光阴,怀拥书香睡去,头枕智慧醒来,以这种姿态,坦然无悔地行走在每一个格外珍贵的白天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