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地 英文:住在书里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8 14:13:43

住在书里面

马国福

一个人应该有两层意义上的房屋,一层是供肉身所需要的居所,另一层应该是供灵魂自由出入的房屋。我想,书应该是一个人灵魂的房屋。这个房屋不需要豪华的装饰,文字为墙,思想为柱,笔力为锋,章法为刀,文采为花纹,情趣为窗,意境为帘。

住在书里面,我们可以随时享受精神的盛宴。一首耐品的诗歌就是一瓶上等的好酒,一段优美的文字就是一盘素淡的点心,一章感人的情节就是一篮沁人心脾的素菜,一个行走在纸上的人物就是一张生动的脸谱,让我们陪他感伤,陪他幸福,陪他甜蜜,陪他痛苦。

人与人有缘分,而人与书也是有缘分的。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好书就像那些人缘极好的朋友,无论走到哪里都积聚着超人的人气,让我们情不自禁的仰慕他,接近他。住在书里面,书就成了我们心灵的原野、灵魂的桃花源。平时我们为工作忙,为生活忙,为家庭忙,而当我们关上由这些“忙”所搭建的门,让心灵走进属于自己的原野,肆意散步、奔跑,书页上行行文字不就是错落有致的阡陌,段段迷人的词语不就是原野上尽情绽放的花朵,点点闪光的思想不就是挂在枝头的累累硕果?

书就像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溅出的一粒火种,落在心灵的柴禾上,在这个灵魂容易失火的时代,我们被长久地温暖着,我们接受这温暖的烘烤,不再因为外界的寒冷而对明天失去信心。只要大地上还有一个人因为自己没有书读,或者因为读的书少而害羞,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对生活抱以信仰和虔诚。

住在书里面,我们不必因为自己外貌的美丽与否担心,也不必因为自己拥有不多的物质财富而寒心,读书是心灵的化妆,是精神的美容。我在电视里一档模特大赛中看到过这样的一段情景,主考官问一位身材、形象、气质极佳的模特:请问艾菲埃铁塔是那个国家的标志性建筑?她的回答是:中国,因为我在深圳世界之窗看见过。台下的观众爆笑。这个过分天真的回答让她的形象大打折扣。很显然,只要稍微读点书,懂得一点点地理常识的人都会脱口而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最终她因连一个小学生都能回答上来的问题没有答得出来,综合素质分不过关而被淘汰。

我在想,这样一个外在条件极好的佳丽只懂得给自己的容貌化妆,而不懂得给自己的心灵美容,她不是败在自己的美丽上,而是败在心灵的缺失上,她缺失的是书本的滋润、知识的熏陶、艺术的改造。

如果说物质财富建造的屋子是纸币,那么由书本搭建的屋子则是金币,风吹不走,雨淋不透,岁月漂不白,谁不愿意把纸币兑换成金币收藏起来?这正应和了唯物辩证法中的“质量胜过数量”之哲理。

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我贫穷得除了书籍一无所有,我情愿枕在书上睡去,不再醒来,如同一条贪婪的蛀虫,深入书的腹部,即便化为灰尘也要将自己落在书上,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住在书里面,手持诗书睡去,头枕智慧醒来,归根到底这个世界上一切的较量、成功和胜利都是智慧的胜利。历史上曾遭受灭顶之灾的犹太民族就是最好的例证。纳粹的屠刀并没有灭掉这个貌似弱小人数不多的民族,这个民族不仅没有一天天衰落下去,反而强盛起来,享誉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很多人都是犹太人。犹太民族是一个住在书里面,热爱读书的民族。

一个住在书里面的人是幸福的人,一个住在书里面的民族是不可限量未来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