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白衬衫黑色胸罩:河北故城抢救发掘宋金遗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20:40:22

河北故城抢救发掘宋金遗址

时间:2007-10-16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作者: 发布人:admin

在西气东输冀宁联络线管道工程中,受河北省文物局委托,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衡水市文物局及有关市县文物部门组成联合考古队,于3—4月份对故城县李家庄宋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的收获。

    房屋地面发现2层,坐落于3、4层下,上层表面高低不平,高差0.25米,为踩踏形成;下层十分平坦。局部有直径1.3米的火烧遗迹,上面遗留有一薄层草木灰,为室内地面。

    房子发现2处,F01叠压在2层下,为建筑夯基。夯土由花土夹红胶土组成,十分坚硬,其面积已超出探方范围,勘探知东西9、南北4、存高0.3—0.4米。断面上的夯窝清晰可见,夯窝间距一般在0.1米左右,分大小2种,大的直径0.5、深0.2米,小的直径0.2、深0.1米。夯基表面局部残存有东西3、南北2米的瓦砾和砖块堆积。F02叠压在3层下,破坏严重,现存为十字相交的2段砖筑墙体。墙长残存1.7和3、高0.2、宽0.33米。

    灰坑发现12座,分别叠压在1—3层下。分椭圆形和圆形、不规则形3种。

    灶坑发现共9座,集中分布在T0101、T0102中,叠压在2、3层下,大部分为在地面上挖一个小坑略作加工,个别的在坑壁处有砌砖和出灰口,口径0.5—0.9、深0.2—0.37米。皆有明显的烧痕,内尚堆积有草木灰。从其集中分布的情况分析原为作坊遗存。

    遗址中出土的遗物十分丰富,金代层中有龙泉窑青瓷印花碗、黑白双色釉篦划纹碗、黑釉凸棱罐片、酱釉鸡腿瓶底、小口鼓腹陶瓮、宽沿陶盆陶质围棋棋盘、白瓷围棋子等。宋代层中有石杵、石夯、石磨、石砧、铁门钉、铁锛;筒形器、烟筒、瓦当、板瓦、兽形陶构件、白瓷盘、高足杯、印花碗、香炉、盆、枕、黑釉碗、钵、酱釉粉盒等多种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及建筑构件。

    其中金代的围棋棋盘为灰陶质,灰陶质围棋棋盘的残件,平板形,双面阴刻连续方格。宋代青花瓷枕片,瓷胎颜色偏红,瓷质疏松,蓝彩白描勾线,内容为珍珠地衬云彩轮廓。

    遗址中出土的遗物,依层加深渐次增多,细泥灰陶盆和罐是该遗址中的主要器形,各层中均大量出土。盆有圆唇、尖唇外饰压印细绳纹或旋纹、高领束颈、敞口折沿4种;罐有敛口和敞口卷沿2种。陶器多为素面,个别有压印细绳纹和附加堆纹、粗弦纹装饰。罐的肩部大都有复式扁泥条耳形系。瓷碗在瓷器中为大宗,白釉、酱釉、青釉依次减少,在各层中亦均大量出土。分敞口、侈口,装饰有花口出筋、划花、点彩、印花、刻花、墨书等。划花多在内心,见禾纹、莲纹、兰草纹等;墨书见外底心,楷书“毛”、“十”、“王”等。瓷碗的总体特征是圈足较高,内侧斜削,釉白洁,内底3—5个支钉痕,分敞口和口稍敛2种,自4—2层,不仅出现了器形渐小、轻巧、薄胎的趋势,胎、釉也有渐灰的倾向,同时,碗的装饰也渐趋繁复,划花、印花、涩圈、墨书增多。发现的宋青花非常罕见,从瓷器的胎釉特征、造型纹饰判断,多为邢窑产品。

    遗址出土了一些铜钱,计有“元祐通宝”、“祥符通宝”、“治平元宝”、“崇宁重宝”、“崇宁通宝”、“景德元宝”、“皇宋通宝”、“嘉福通宝”等。

    李家庄出土的这批文物时代明确,为宋金时期文物断代提供了可资凭据的材料,丰富了衡水历史时期文化内涵。

    宋代青花瓷的出土,是这次发掘工作的重要收获之一,现有考古资料证明,青花瓷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代,成熟于元代,但唐宋时期的极其少见,而在河北则是首次发现。它的发现,填补了河北省这项考古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