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江湖3好玩吗:解放日报:教师也不爱读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0:50:52
解放日报:教师也不爱读书?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撰稿时间 2011-6-2

  最近,一家出版社邀请大学教授与多位中学特级教师开了一场小型阅读研讨会。这场研讨会本来是围绕中学生阅读而展开的,但随着讨论的进行,“教师不读书”却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无论“不足”抑或“困惑”,其实多少与一些教师平日忽视读书学习有关。

  一些教师之所以忽视读书,大多是出于不屑读的心理。总认为,自己有高学历,已经读了那么多年的书,自己掌握的知识,亦足够教学生了,又何必再去读书。殊不知,而今知识更新速度惊人,教师若不读书就意味着要落伍,就意味着要被淘汰。况且,教师要给学生喝“新鲜水”,自己就得“长流水”。“长流水”,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常读书。

  读书虽不能替代教书,但教书必须读书。有位物理教师讲“磁”一课时,插入了这样的内容:“知道为什么给你们讲磁?过去105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三分之一以上都是研究磁的。现在很多有关磁的问题还没解决,譬如……谁都有可能发现新的磁现象,得诺贝尔奖。”这些话,或许考试完全用不到,但这样的引导、传授,学生会一辈子忘不了,事实上,这不就是教师授课的目的吗?做这样的教师,又怎能不读书呢?又怎能说读书与教书无涉呢?

  何况,学科与学科之间,看似没有多大关联,其实各种书籍包含的知识是相互交融的。今天每个学科都被细化为众多分支,不同学科间沟通连接的渠道仍然很多。要全面认识事物的本质,缺乏哪方面的知识都不行,所以,要多读各类书籍,精通各门学问,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例如,文史哲揭示了精神文化的精髓与走向,数理化展现了物质的构造原理与运动变化形式,它们都是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的,是相通的,因而相互间的知识链接不能隔断。教师若能多读书,对相关知识、相关问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的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后辅导,岂不事半功倍?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自己必须成为创新型人才。想起美国芝加哥大学有道入学试题: “请为一个电视节目撰写企划书,内容必须提及一出德国歌剧、费米 (一位物理学家)的私人教授、梵高断了的耳朵。”这样的试题,当然能刺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但读书是基础,想一想吧,假若不知道德国歌剧、费米及其私人教授,不知道梵高及其断了的耳朵,又怎么写企划书?又怎么将上述内容有机“集成”起来?一旦失却了这个基础,创新不也是空中楼阁吗?我们的教师不妨扪心自问:我平日读书的面宽广吗?我能动笔做好这道题吗?

  读书之于教师教书的意义,其实毋庸赘言。透过一些教师“不屑读”的表面,其背后作祟的该是浮躁之心,或许有的教师会说忙,无暇读书。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依然突出的今天,要说教师不忙,那是不公平的。但并非忙到一点空间都没有了,否则,又何以理解有的教师平日里还有打扑克、上饭馆、玩游戏的时间?适当的放松、调节,都是应该的,也是需要的,笔者只是希望教师们能够腾出一点时间让位给读书。

  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小时工作。每天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书,30年读约11万页书。10万页书可以使一个人成为学者了。可是,每天玩几盘电脑游戏也得费你一小时的工夫,4圈麻将也得费你一两个小时的光阴。玩游戏打麻将,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教师们自己选择。

  或许,读书很枯燥很单调很寂寞,远比不上搓麻将、下舞池那样潇洒。但亦未必,读书关键看你以怎样的心态去读,关键看你是否投入了真心真情。书籍就是这般有情有义,它亦懂得反哺,懂得回报。有人久读而成 “书痴”、“书迷”,乃此之谓也。民族英雄戚继光所言“养性莫若修身,行乐不如读书”,则更是道出了读书之至味至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教师思考的大脑才能教会学生大脑的思考。同样,只有喜欢学习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喜欢学习的学生,而这一切,多多少少可以和教师的私人藏书及读书连在一起,因为那里面是教师知识和精神的源头。为教师者,要履行“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文明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谐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的崇高职责,读书必是其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