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战帮帮福利活动中心:崔永元,请少点刻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0:26:23
   作为《实话实说》的主持人,崔永元在主持节目的时候,常常使用调侃手法来制造幽默。应该说,这种谈话方法对于活跃现场气氛和凝聚观众注意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观众也常常看到,崔永元在运用调侃主持节目的时候,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将嘉宾推向难堪的境地—— 这使得他的调侃和幽默,在客观上缺少了一种善意和对人的尊重,从而走向了刻薄。正因为这样,崔永元这个走红多年的“智慧型”主持人,很难让观众注意到他的人格力量。
  多年来,笔者几乎每个星期天的早晨都将电视频道锁定在“中央一台”。因此,笔者不会忘记那位被请进《实话实说》录制现场的残疾嘉宾——一位女硕士研究生。这名女硕士生虽然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但在恋爱婚姻这一现实问题面前,她不得不因自己的残疾而降低了择偶的标准,嫁给了一个各方面都不出色的男人。从文化程度来看,两人也许不够般配,但就彼此的综合条件来说,两人却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笔者因此可以断定,他们心灵深处的隔阂和冷漠,正在彼此的理解和宽容中不断消除。
  但残疾女硕士生和其丈夫的生活隐私和情感疤痕却在崔永元看似不经意的调侃中,被暴露无遗——众目睽睽之下,崔永元竟然近乎残忍地问这名女硕士生:“你是不是有点看不起他?”在他的这一诱导下,女硕士生脱口道出了一个“是”字!而当谈及双方后来的接纳和好,崔永元又评判式地问道:“你是不是在降低(审美)标准?”
  在时间以秒计算的录制现场,面对像大炮一样瞄着你的摄像机和紧紧追问你的主持人,除了圣贤又有谁能将这一戳人伤痛的问题,回答得天衣无缝呢?
  崔永元也许没有想到,他的这种展览别人隐私的“实话实问”式的调侃,在客观上会对嘉宾以及与嘉宾有关者的人格和尊严形成严重的亵渎和伤害——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女硕士生的丈夫在镜头前的难堪而痛苦的笑容里看出。
  笔者难以想象,这对夫妻走下屏幕后将如何重新面对对方:他们会不会因崔永元尖酸刻薄的“实话实问”而产生新的隔膜?
  与此相似,另一位偶尔“嗑巴”的嘉宾也曾经“礼遇”过崔永元的尖酸刻薄的“冷面式调侃”。笔者可以肯定,当时的那种难堪和窘迫及由此引发的心灵创痛,一定会让这位偶尔“嗑巴”的嘉宾永生难以释怀。
  因为“嗑巴”历来是被他人取笑的,所以笔者坚信这位偶尔“嗑巴”的嘉宾在走进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演播厅前,是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话语准备的。而在节目正式录制前,崔永元又特意说了一句:“谁说话请举手示意我。”——相信这位偶尔“嗑巴”的嘉宾,会因这句话而使心里的紧张得以减轻:因为他在没有把握避免“嗑巴”的时候,可以不举手。
  没想到正式录制时,这位偶尔“嗑巴”的嘉宾,却因崔永元的提问而成了现场惟一没有举手而不得不说话的人!崔永元突如其来的“引语”和举到面前的话筒,让这位偶尔“嗑巴”的嘉宾结结巴巴地谈起了过去因书写不流利而给高考带来的不便。按理说,崔永元在发现了嘉宾说话“嗑巴”的毛病之后,应想法予以遮掩,可崔永元不仅没有遮掩,反而以“顺势启发”的方式予以放大(他肯定认为这样很幽默):“(那你就)考播音系呀!”让一名说话“嗑巴”的人去考大学播音系,我们能说这种调侃是出于善意,是纯粹为了制造“幽默”吗?那位偶尔“嗑巴”的嘉宾,本想慷慨陈词一番,但听了崔永元这句自认为很幽默的刻薄话和现场随后发出的复杂笑声后,却再也说不下去了,最后只好以“行了行了,我不说了”作罢。
  客观地讲,崔永元的调侃里含有一种一般主持人所不及的语言智慧——这一智慧又使得他所主持的节目有了一般节目所不具备的深度和活泼的风格。但笔者不明白的是,崔永元在调侃时为什么一定要置别人的尊严于不顾,有意无意地戳别人的伤疤呢?难道非要用尖酸刻薄来显示自己的语言智慧,非要用嘉宾的窘态和痛苦来证明自己思想的深度吗?
  不少观众都说崔永元在调侃时“爱耍点小把戏整事儿”——这种结果是崔永元没有想到的,当然,也是他不希望看到的吧。(吉林 郑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