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马镜头参数:中考:如何有效地复习散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4:14:29

中考:如何有效地复习散文

/李艳华

明确散文阅读复习什么

“现代文阅读侧重考查学生以下几方面的基本阅读能力 :

 整体感知、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捕捉信息、概括要点、品味语言、 感受形象、 体验情感、质疑评价等。”——─摘自中考说明

如何有效复习散文

主要做法:

一、明确考点,有的放矢 :

抒情类作品阅读:

1.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线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刘成章的《安塞腰鼓》  冯骥才的《珍珠鸟》

2.能从几个方面理解题目(意象)表层和深层含义。例如:《行道树》、《紫藤萝瀑布》

3.能根据题目要求筛选信息,准确概括要点。

4.分析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象征、对比、衬托(反衬)、欲扬先抑、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小中见大等。

5.理解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冯骥才的《珍珠鸟》

6.理解上下文前后呼应、紧密相关的内容,包括词句照应、结构呼应、过渡衔接等。

7.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味作者的感情色彩、褒贬态度、思想倾向等。

8.赏析语言,从修辞方法、词语含义等角度体会特定词句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冯骥才的《珍珠鸟》

9.能由文章的感情、观点、价值观和思维方法等产生联想和创新。《斑羚飞渡》

10.开放性试题:古诗文积累、仿写、续写等。

叙事类作品阅读(与上同略)

3.分析叙述顺序、线索、角度(人称)及作用。例如:丰子恺的《竹影》

4.分析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体验人物心理,归纳人物思想性格。冯骥才的《珍珠鸟》

9.揣摩人物心理、评价人物做法、理解创作意图。

10.能由人物的感情、观点、价值观和思维方法等产生联想和创新。

11.开放性试题:古诗文积累、仿写、续写、名著阅读等

二、调查分析 步步为营

1.根据最近一次大考的情况或者进行课堂调查,了解学生阅读时存在的问题是:

1)不知道如何着手回答;

2)答题后没把握。

3)不知道如何组织答案;

4)要点不全面;

5)答得太多,不会筛选;

6)答非所问。

指导分析失误原因及讨论应对策略。

 2.失误原因:

文不对题,答非所问 模棱两可,心中无底、只图简单,答案缺漏 惟恐漏答,多多益善,语句不通,表意不明。

3.梳理对策:

认真审题,找准对应 审清题意,规范答题

明确要求,力图全面 审准题干,分点作答

树立信心,掌握方法,规范答题 取得成绩

三、 实战练习  精读细思  总结归纳  反馈矫正

主要操作步骤:

两个方面,教师、学生,课内、课外结合 。

梳理归纳散文阅读复习的要点,明确强化审题、规范答题的思路、方法。

第一:教师层面:

散文阅读必须确立四大意识,同时在具体的答题时掌握“点面结合”的解题技巧。

四种意识——立足文本的意识、领悟主题的意识、语言语境的意识、规范答题的意识

1.立足文本的意识

解题时必须立足文本,遵循“答案就在文本中”这一“黄金法则”,着立于确认整合文本信息。切忌凭借已有的阅读和人生体验,先入为主,随意阐发。

2.领悟主题的意识

只有准确地把握了主题,才能在答题时不致于离题万里,即使回答不全面,也能打个“擦边球”。

3.语言语境的意识

在具体的语境中寻找答题依据,整合有效信息,从而组织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4.规范答题的意识

首先分条作答

其次注意限制字数

最后注意文通字顺

方式方法:由课内到课外,归纳梳理散文阅读复习的要点(知识点能力点),传达审题、规范答题的思路、方法.

1. 将散文阅读分类复习(种类或单元都可以)
(1)写人叙事散文 
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冯骥才的《珍珠鸟》;杨绛《老王》;胡适的《我的母亲》.
(2)写景状物抒情散文 
    如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丰子恺的《竹影》,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冯骥才的《珍珠鸟》,布封的《马》;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萧乾的《吆喝》
(3)议论性散文 
    冰心《谈生命》

归纳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描写、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2. 把握散文主题的方法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那么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什么呢 ?

例一 :
                                   窗  花(安黎)

    ①我怀念窑洞和窑洞里的生活。而尤其不能令我忘怀的,是窑洞的窗格上烂漫的窗花。窗花源于剪纸,而剪纸据说是一种民间艺术,但朴实的村姑从未把它当做艺术看待,也从未有过艺术的荣耀与自豪。

    ②令人惊奇的是,窗花几乎全部在冬天灿烂…….窗花渲染着冬雪,可以驱走人们心灵上的干旱,给贫穷的人们带来丰衣足食的希冀,给寒冷的乡民带来生命的暖意,给寂寞单调的生活带来色彩和趣味。

    ③  ……

    ④每个冬季来临的时候,村子里都进行着一场悄无声息的剪窗花比赛……于是在村子里走一圈,就会看到所有的窗子都五彩缤纷,生机盎然。黄土是单调的,而窗花却在这单调之中,注入了另外的灵魂。

    ⑤窗花的内容概括起来就不外乎两种:一是植物,一是动物。人自然归属于动物之列。在无花日子里,花朵却在窗格上恣肆。如古人描绘它,会用“花闹窗棂”几个字。的确,束束花朵不但神韵俱备,而且形态上都挺夸张。牡丹有点胖,菊花有点瘦,玫瑰妻妾成群,郁金香携儿带女……意味深长的是,窗花更多的与吃有关,映现着农民们对食物的渴望。麦穗特别肥大,玉米棒籽粒圆满,苹果鲜红耀眼,桃子鲜嫩欲滴。也许人们太需要这些东西了。

⑥但现实生活中他们难以得到,于是只有把梦想编织在窗纸上。的确,我曾亲眼目睹过有的幼儿想吃窗纸上的苹果而不能时哇哇啼哭的景象;我也看到过邻家大爷饿得卧床不起凝望窗花时木呆的眼神。窗花,显示着村姑的手艺,也在诠释着庄稼人的梦想。

1.文章的第⑤节作者只描绘了植物窗花而没有描绘动物窗花,请把下面提供给你的动物窗花描绘出来,并揭示它的含义。(任选一幅) 3分)

2.阅读探究(3分)

过年过节,越来越多的人家喜欢在门窗上贴上各式各样的“福”字剪纸。

今年春节,南京剪纸大王陈耀在南京的市民学堂给市民传授剪纸技艺。前来学习的市民人数超出主办方想象,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5岁,而最大的学习者是九十岁高龄的老奶奶。

请结合你对这篇散文的理解,谈一谈为什么人们会如此喜爱剪纸艺术?

(附:参考答案: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它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或:令生活“五彩缤纷,生机盎然”, “给寂寞单调的生活带来色彩和趣味”),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祝愿和梦想(或“把梦想编织在窗纸上”,“诠释人们的梦想”,“带来丰衣足食的希冀”)。 只要答到“美化生活”和“寄托希望”两点,意思对即可。 答前一点1分,答出后一点2分)

小结方法 :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方法指导

3)留意标点符号。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第二学生层面:怎么考?

有限的时间、有效的利用时间、文深题浅、筛选信息、规范答题、有据可行、不会吃大亏同时答题层次感( 深浅、多角度)。

3.品味散文的语言的方法

命题形式一般有以下三种:

1.文本中某个词、某个短语、某个句子、某个文段或者整个文段的意义是什么——这类题考察文本的意义。

2.在文本中,某个词、某个短语、某个句子、某个文段或者整个文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意思——这是在探求作者的意义。

3.你如何理解文本中某个词、某个短语、某个句子、某个文段或者整个文段的意义——考察方向就读者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读者可以显示自己的主体性,答案可以是有条件开放。

例二:                     洁净之莲   (张佐香)

①莲是我挚爱的意象。在我居住的水乡,有水的地方就有莲的倩影。天性使然,莲看上去要比所有的水生植物美得多。我爱的是莲的优美和慧心。

②一湾碧水之上,莲亭亭如盖。整个莲塘像一块绿色的陆地,一层层的远去。间或,有一枝枝或白或粉的花,在翡翠般油绿发亮的叶间忽隐忽现。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写尽了莲盛开时大气磅礴的美丽,而我则尤爱月光下的白荷。我疑心那白荷的皎洁晶莹是由月华浸染而成的。(A)我仿佛看见莲瓣怯生生地伸出手掌收集四周的露水和月光。莲于恬静的岁月中给了田园生活一个精致的点缀。

③莲塘流动着令人心神摇荡的优美.......

④莲盛开在古今中外的诗文与画幅中,皆为洁净清爽之意。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在垂暮之年,把莲塘上众多美的瞬间和形象用颜料固定在画布上,让它们永留人间。清淡素雅的莲是他追求至美的理想主题。他最终力竭倒在了莲池旁,躺在了他心爱的莲的怀抱,亘古与莲相依相伴。莫奈与莲的情感相融,魂魄相交,他洞穿了人世的芜杂纷繁,进入了幻化的深处。那是自我的世界,也是无我的世界。混沌散开,污浊逸去,心中的莲瓣缓缓展开。无喜无忧,无生无死。如此境界,物我两忘。

⑤众生缘何沉醉于莲如斯!莲是天界与尘世交会顿悟的产物,莲有慧眼,我们见到的佛和菩萨都坐在莲花宝座上,面目慈祥,普度众生。莲的萌生和绽放给人一种茅塞顿开的菩提之悟。(B)碧水之下,是污浊的泥沼,一枝枝莲花挤破浓浓的黑夜从污浊中绽放出一个个美丽的音符。莲仿佛开在天国的梦幻里,它们无视外围的泥沼。究竟要经历怎样的磨砺,我们的心灵才能开出一枝枝洁净之莲呢?我们能像莲一样,从这个充斥着妍媸、清浊的尘世之中,用明朗澄澈的心灵找到智慧吗?如果我们拥有莲的慧心,就能从一切的烦恼与灰暗中觉悟,而一切的纷扰的繁尘琐屑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和价值,我们的心灵就能从尘埃中开出花朵来。

⑥莲的精魄升华在我们的生命中,让生命化做一朵莲花,把功名利禄全抛下……我想,这是莲昭示于人的天启与期待吧!莲是一面心灵的镜子,可以映出清晰的图象,只有纯正的心灵才能看见心灵的纯正,被纯正所感染。愿一切爱莲之人以莲为镜,做洁净的人。洁净的人方为真人。让我们的心灵和生命在世俗的尘埃中开出素雅洁净的智慧之莲吧!(选自《读者》)

1.文章“洁净之莲”中莲的“洁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2.请从本文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3分)

(附参考答案1.①洞穿了人世的芜杂纷繁,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无视外围的泥沼)。②在妍媸、清浊的尘世之中,用明朗澄澈的心灵找到智慧(意同即可,每小点2分)

2.(A)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怯生生”体现了莲的内敛之美,表现出月光下莲汲取洁净的露水和月光时谦逊而又优美的姿态,也映衬了月色下的莲塘和田园之美。

(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表达方式。 “污浊”和“黑夜”暗指纷扰乃至浑浊黑暗的尘世,“挤”“绽放”指莲萌生的勇气和力量,生动地展示了莲破泥而出的姿态,表现出莲勇于超脱黑暗、摆脱烦恼的慧心。评分标准: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得1分,抓住关键字词得1分,结合语境分析到位得1分。)

方法步骤指导:

1.通读文章

①读题目(标题往往是文章的话题或中心所在)

②辨文体(不同的文体,把握主旨的方法不同)

③抓标志语(总起句、概括语、结论句、议论句、观点性语句等)(是把握文章主旨大意的依据)

2.读试题

 要求:审清题干、明确要求,找准对应点(文、题结合)

1)结合原文回答:筛选有效信息区域

首先读试题要求,明确“作者为什么说美好的风景使“人类显得多么渺小””

其次:找准对应区域:文章的第12段中均有符合题目要求的内容。

再次:扣住题目要求准确、全面作答:“风景是建立在无穷的想像之上,人永远达不到自然的高度。

2)明确试题要求,准确理解显形要求及隐性要求(隐性要求如:中考是踩点给分,超过2分的题,其答案往往有两个以上的分值对应点,答案起码有两个词语或短语或句子;有些试题虽没有字数要求,但由于现在的高考是用答题卡,写在规定范围之外的答案无效,等等。)

3)找准对应点:结合原文,尽量用原文中的词语或句子作答。

3.结合原文巧妙作答

 问什么答什么: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相互照应。

4.规范答题:

组织有效语言表述: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答,

 语句通顺,杜绝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