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1月份旅游的国家:山西之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8 13:38:57

山西之最

中国 山西门户网站 www.shanxigov.cn         发布日期:2008年03月15日                强 县

  襄垣县概况

  襄垣县城建于战国时期,由赵襄子在此筑城而得名,至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无疑是一座古城。

  经历了历史沧桑的古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造。如何改造县城,提高县城品位,增强县城服务功能?实施了“3256”工程,从1996年起,连续改造拓宽了太行路、新建路、迎宾街,建起了广场花园和县城公园,硬化了城内50条巷道,建成60个高标准园林式单位。

  同时,着手扩大县城面积,先后建成了长兴路、新建西街,初步形成了县城三纵三横的框架。在此基础上,在各主要街道进行绿化、亮化、净化、硬化、美化,目前,县城植树65万株,绿化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沿街建筑物分别安装了射灯、轮廓灯、变色灯,整个夜晚色彩斑斓;大多数建筑物瓷砖贴面;百余个垃圾箱摆放在街头。更让人感到高兴的是,通过改造,县城街道长度达到40公里,城区面积扩大到12平方公里,尤其是服务功能明显增强,8000门程控电话,使更多的人与世界各地直接对话,煤气走进人们的生活,结束了居民与煤为伍的现状,电视覆盖县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电力增容确保了人民生产、生活用电。这一切不仅使古城旧貌换新颜,而且县城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逐步适应了对外开放和发展经济的需要,被人们称为是上党的明珠城。

  进入新千年,襄垣县城发展蓝图更加宏伟,到2005年,城区面积扩大到18平方公里,人口达到7至9万人。在道路规划上,继续完善“三纵三横一环”框架,今年完成新世纪大街,2001年建成古韩东街,所建新街道路一律在50米以上。在城区规划上,向南与五阳矿、王桥工业小区联片,建南部工业区;向西辟为新项目开发区;向东利用漳河自然风光,建成高档别墅区、旅游休闲区;向北发展森林公园,建成生机盎然的生态林保护区。同时,要配套完善水、电、气及商业、娱乐等设施。进一步提高县城品位,提高服务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襄垣县城的城市化水平,襄垣县将出台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环境,积极吸引投资项目,无论是国有、集体、个体,不论大中小项目,只要对发展我县经济有利,都欢迎其来投资,对一次开发土地5亩以上、投资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将在土地征用、营业执照、子女入托入学、随行家属就业、住房安置、税收等方面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在吸纳农村剩余人员方面,只要在县城有正当职业、正当住所、正当生活来源的,均可在县城落户,凡有经济实力的,均可在县城建房置业、务工经商,在其子女入学入托、户籍管理等方面,与非农户同样待遇,一视同仁。

  孝义概况

  孝义市位于吕梁山脉中段东麓,晋中盆地西南隅。地理坐标为东经111°21′-111°56′,北纬36°56′-37°18′。北与汾阳市毗邻,西北与中阳县相依,西与交口县接壤,南与灵石县相连,东南与介休市隔汾河相望。境域东西直线最长处46千米,南北直线最宽处26.55千米。总面积948平方千米。总人口44万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驻地距省会太原约120千米。邮编:032300。代码:141181。区号:0358。拼音:Xiaoyi Shi。

  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呈缓倾单斜态势。西部为石灰岩干石山区,中部为黄土丘陵区和台塬区,东部为平原区,海拔高度在731-1716米之间。

  行政区划分

  孝义市辖3个街道、7个镇、5个乡:新义街道、中阳楼街道、振兴街道、兑镇镇、阳泉曲镇、下堡镇、西辛庄镇、高阳镇、梧桐镇、柱濮镇、大孝堡乡、下栅乡、驿马乡、南阳乡、杜村乡。

  孝义,亦称“三田故里”,据史料记载最早始于汉朝,当时有一田氏居住,院内有一棵紫荆树,亭亭玉立,根繁叶茂。田氏有三子,长子真,次子广,三子庆,均娶妻成家,同居合餐,勤俭殷实。岁月移,田氏二老忽患疾病,即召三个儿子床前嘱咐,“人应勤、俭、孝、义为先,同心协力,和睦相处,家业必兴”。言罢而逝。不久,三媳怂夫分家。三兄弟扭不过,将家产等分为三,唯有院中紫荆树未有归属,三兄弟商量半夜,议定次日早晨伐树分木,次日早上突然发现紫荆树枯死,全家震惊,老大对树哭泣;“树全则荣,人和则昌,我们分家,树都不愿意,感到悲伤而死,我们还不如树?”二个兄弟异口同声说:“父母遗嘱尚在,谁能违背?”三兄弟围树哭泣,感动其妻,全家连续痛哭三天,这时树突然说话:“无孝无义,天地难容,行孝奉义,枯木重生。”说罢树又枝繁花艳。从此,三兄弟不再分家,遵守父母遣训,勤俭协力兴家,常助难者,惠及乡里。使村人感动。“遵父遗言为孝弟兄和睦为义”,家和万事兴。为表彰田氏三兄弟功德,遂命村名为“孝义”流传至今。隋朝称“孝义驿”;唐朝称“孝义乡”;宋朝称“孝义堡”;明清至今称“孝义镇”。一九六四年九月巩县由站街迁至孝义,一九九一年六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巩县,建立巩义市。即取巩县孝义之意。

  孝义市,是镶嵌在三晋大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背倚吕梁山脉,衔吕梁之雄峰;面俯晋中盆地,吞汾河之浩水。市域面积945.8平方公里,人口43万,是古老文明和现代繁华的聚汇之地。孝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处处凝集着一个“特”字:

  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隋朝末年,郑兴“割股奉母”的动人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因“邑入郑兴孝行闻于朝”,唐太宗亲赐“孝义”一名,县名自此由永安县改为孝义县。淳朴的民风营造出人际关系之和谐、经商合作之诚信、仁义之风尚。随着千年历史的延绵不绝,被誉为“文化三绝”的皮影、木偶、碗碗腔沉淀下来,成为孝义文化最具特色的亮点。近年来孝义市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文化先进县(市)”。市皮影木偶艺术博物馆是我国首座收藏、研究皮影和木偶艺术的专题博物馆;市木偶艺术团多次出国访问演出,赢得较高的声誉;市碗碗腔剧团多次进京演出。去年9月,孝义大型木偶广场表演剧《胜溪春潮》摘取了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金奖。

  丰富的地方特产资源。孝义自唐以后,就成为闻名—方的特产富庶及商贾云集之地。境内有煤、铁、铝矾土、硫磺、石膏、白云石、耐火黏土等数十种矿产资源,尤以煤、铝资源最为著名。境内储煤面积达783.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2.8%,探明储量90亿吨,曾先后被列入国家首批50个重点产煤县和山西省十大产煤县行列;铝矿探明储量2.6亿吨,占全国储量的16.6%、全省储量的44%,而且地质构造简单,矿体规模宏大,品质好,品位高,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在国内外享有“白色主焦煤”的美誉。农作物种类有70余种,盛产小麦、谷子、玉米、高粱、豆类、薯类等;经济林主要有核桃、柿子、苹果、花椒、红枣、葡萄等十余种,尤以核桃为最,年产量4000余吨,是享誉海内外的汾州核桃主产区。

  改革开放以来,孝义人民把“行孝仗义”的传统美德与市场竞争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使煤铝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992年撤县设市,揭开了孝义发展的新篇章。特别是1999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吕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三晋一流强市”的奋斗目标,大力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改善发展环境,不断把全市经济社会推上了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到2004年,全市GDP达到61.1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9.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2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56元,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119个县(市、区)名列第四位,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之列。2005年1—6月份,全市GDP完成455063万元,同比增长36.7%;财政总收入完成92424万元,同比增长139.74%。孝义也先后被授予全国首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市、全国教育“两基”工作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市、全国计生协会工作先进市、全国工会工作先进市等荣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阳城县概况

  阳城县汉称获泽县,唐改为阳城县至今。总面积1968平方公里,人口41万,下辖9镇8乡1个办事处474个行政村。至2004年底,国内生产总值由1985年的19564万元增长为46.08亿元;财政总收入由1985年的1916万元增长为6.6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363元增长为3155元。1994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两基”先进县;1997年曾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的光荣称号;2000年被中国教育学会吸收为全国18个教育改革实验县之一;2003年被评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该县的蚕桑基地被列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蚕桑生产示范园区。

  今后一段时期阳城县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持续抓好“三个突破”,主攻“六个重点”,建设“九大产业基地”,实现“五个增长”,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为建成宽裕型小康县而努力奋斗。

  奋斗目标是:201O年,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比2000年翻两番,分别达到l00亿元和10亿元,综合实力夺取全省第一,跻身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县;到20l5年全面建成小康县,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奋斗目标。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在2008年前将围绕建设绿色阳城、工业阳城、城市阳城、开放阳城,全力实现“五新”目标,建成九大产业基地。

  

  “五新”目标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营造区域发展比较优势,提高产业竞争力,扩大经济总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化、市场化、标准化和外向化,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稳定增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新兴优势产业和传统支柱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格局。充分发挥皇城相府的龙头效应,努力打造知名品牌,积极发展以明清古建和自然风光为特色的旅游业,升级改造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市场化跃上新水平。坚持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国有、集体资本从一般性竞争领域和地面企业全部退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

  进一步强化“亲商、扶商、富商”意识,开放领域更加广泛,开放带动力更加增强。

  城镇化建设取得新突破。按照“开发新城区,改造老城区”的总体思路,着力构建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加快撤县设市步伐。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的方针,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发展环境明显改观。大力发展北留、润城等中心小城镇。力争使城市化率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达到30%。建成中西部地区文明城市和一流园林卫生城市。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思想,基层民主更加健全,全民法制观念明显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创新局面,全县人民的综合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构建比较完善的科技、教育、文化体系,高中阶段教育得到普及。

  人民生活迈入新阶段。以民富、民享为基本方向,初步建立覆盖城乡、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起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长效机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农村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0%以上。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居住条件、医疗卫生条件、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等生活环境进一步优化,群众的精神文化消费层次有较大提升。

  九大产业基地:一是800万——1000万吨清洁煤产业;二是5000万——1亿平方米新型建瓷产业;三是年接待100万游客的旅游产业;四是城市化率达30%的经济集聚中心;五是1O万——20万吨中高档铸件产业;六是30万吨大化肥基地;七是10万亩优质蚕桑基地;八是10万亩干果经济林基地;九是10万头优质肉牛基地。

  泽州县概况

  泽州县地处祖国东西部交汇、晋豫两省交界,为三晋大地通向中原的要冲,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县域环绕于晋城市区,形似一片美丽的枫叶,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辖14镇3乡,633个行政村,总人口52万,泽州历史悠久,山川秀美,境内秀丽雄浑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景人文观交相辉映。资源丰富,素有“煤铁之乡”的美誉。交通便利,晋焦电气化铁路、晋焦、晋长、晋候、晋济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这是一块积淀着千年文明而又充满勃勃生机的厚土,更是一方吸引各界有识之士投资兴业的热土。

  泽州县:1985年建市时为晋城市郊区,1996年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郊区设泽州县。全县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人口52万人,下辖14镇3乡633个行政村。至2004年底,国内生产总值由1985年的27612万元增长为57.4757亿元;财政总收入由1985年的1600万元增长为5.520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421.2元增长为3848元。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创建文明城镇工作先进县”、“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电气化建设先进县”、“全国村镇建设先进县”。

  中部百强县——山西清徐

  葡乡醋乡鱼米之乡,泉城湖城文化古城

  清徐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市南端,背靠吕梁,面向晋中,汾河纵贯,水系密布,构成了依山傍水一面川的自然状况。以307、 208 国道为主干的公路四通八达,循环成网,电力充足,通讯发达。幅员面积609平方公里,辖四镇五乡,人口30万。素有“葡乡醋乡鱼米之乡,泉城湖城文化古城”之美称。

  ——清徐县是全国四大葡萄生产基地之一,民间流传“清源有葡萄,相传自汉朝”。目前品种主要有龙眼、巨峰等,达 130 多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葡果下平川”战略,葡萄种植遍及100多个村庄,全县葡萄面积发展到 6 万亩,成为山西省最大的葡萄产区,同时拥有绿韵、青徐庄园、野泉等几大葡萄加工企业,年产葡萄酒、葡萄饮料达80万公斤,转化葡萄250万公斤。

  ——清徐县是山西老陈醋的正宗发源地,全国最大的食醋生产基地,所产老陈醋为中国四大名醋之首,号称“天下第一醋”。目前,已形成以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企业群体,全县共有70多家食醋企业,拥有六大系列60多个品种、年产醋10万吨的规模优势,占全国醋产量的六分之一。水塔老陈醋今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清徐地处晋中盆地,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境内水系密布、湖泊点缀,丰富的水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全县的菜、果、蛋、奶、肉等鲜活副食品总量占到太原市场的一半以上,是省会太原市的副食品基地。在清徐的西边山一带,有着众多的自流泉,平地涌泉,四季常温,汇聚成境内三大湖泊,总面积达 2000 多亩,成为北方罕见的湖城、水乡。

  ——清徐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素有“文化县”之称,中国古典文学巨著《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先生就诞生在这里。

  改革开放以来,清徐依托特有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全县基本形成了以清洁能源、绿色食品、高新技术、精密铸造、新型建材、生态旅游等六大产业为主体的县域经济新格局。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拓宽外宣领域,我们将为实现清徐县“省内争首强,中西部地区创一流”的宏伟目标而营造良好氛围。

  襄 汾 概 况

  襄汾县系1954年由襄陵、汾城(又名太平)二县合并而成,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汾河自北向南穿境而过,辖区13个乡镇定349个行政村,总人口50万,总面积1034平方公里。因盛产玉米、棉花、小麦,素有“金襄陵、银太平”的美称。

  襄汾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0万年前,驰名中外的“丁村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陶寺龙山文化遗址是中原“夏文化”的典型代表。赵康镇曾为古晋国的建都之地。特别是明清两代的丁村民居建筑群,更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鲜明的地方特色而享誉全国。

  襄汾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汉代名臣贾逵、贾充、为官清廉,百姓称道;元曲四大家之一有郑光祖,剧作甚丰,名闻中外;近代水电专家曹瑞芝、刘笃敬,实业救国,后人乐道;当代爱国拥军模范张月好更是闻名遐迩。

  襄汾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已经探明的无烟煤、主焦煤储量10077万吨,优质石膏储量8.11亿吨,为全国特大石膏矿区。此外还有铁、铜、金、银、白云岩、大理石、硅石、石英石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县域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襄汾政通人和,远景美好。除具备交通便利,通讯设备先进,水电供应充足等优越投资条件外,勤劳、智慧、勇敢的襄汾人民更是发扬团结、务实、创新、争先的襄汾精神,抓机遇,迎挑战,求进取,创造了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使全县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尤其是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农业“绿色三元”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经济以四大工业园建设为重点的新型工业体系正在形成,县域经济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襄汾人民正以百倍的信心、无所畏惧的气概为把襄汾建成经济强县、教育大县、文化名县,跨入全省发达县第一方阵而竭尽全力。

  2007年是全县“十一五”规划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关键之年。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要求,县委、县政府经过认真研究,科学论证,确定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致力于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围绕“建设经济强县、教育大县、文化名县,确保全省领先、进军全国百强”奋斗目标,瞄准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绿色“3+1”产业,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深化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创新,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开发河西新区,实施城镇扩张,加强环境保护,关注民情民生,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襄汾。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

  1、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5亿元,同比增长10.4%;

  2、财政收入完成13.5亿元,同比增长20.3%,力争达到15亿元;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45亿元,同比增长12.5%;

  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300元,同比增长8.9%;

  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31元,同比增长8%;

  6、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6.8%;

  7、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总量中SO2下降10%,化学需氧量下降10%;

  8、全县森林覆盖率增长5%;

  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10、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