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男孩什么礼物好呢:与韩信有关成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6 20:46:13
与韩信有关的成语、俗语 2010-01-26 17:42

【背水一战】韩信攻赵,在井陉口背水列阵,大败赵军。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后以"背水一战"比喻在不利情况下和敌人作最后决战。也比喻面临绝境,为求得出路作最后一次努力。

【传檄而定】发一纸檄文就可以征服,谓己方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可以轻易战胜对手。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传檄:传递征召、晓喻、声讨的文书。

【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又载,韩信为楚王时,"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后以"一饭千金"泛指受人之恩而给予重报。千金:汉承秦制,一斤金为千金,值一万钱。

【胯下之辱】从胯下爬过的耻辱。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后以"胯下辱"指胸有大志的人能屈能伸甘受小辱。

【能屈能伸】指人在不得志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施展其抱负。没有志气的人在恶势力面前屈服亦常以此语解嘲。《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在故乡淮阴曾经受过胯下受辱,当时有许多人都笑韩信外勇内怯,称他为"胯夫"。韩信被封为楚王后,以德报怨,给屠中少年授职。因此,在韩信的故乡淮阴俚语有云"能屈能伸大丈夫"。

【功高震主】谓韩信功勋卓越,使刘邦感到畏忌。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清)谢玉彩《韩侯岭》:" 不是奇才身不死,功高原有汉王知。"

【鸟尽弓藏】谓飞鸟射尽,便藏起弓来无所使用。比喻天下既定或大功告成之后,就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

【萧何月下追韩信】《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萧何用慧眼、热心和负责精神追回了韩信,也追回了几乎擦肩而过的大汉400年江山。萧何识人、留人、用人,为汉王朝的开拓奠定了人才基础,被传为千古佳话。

【国士无双】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萧何向刘邦荐韩信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急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萧何对韩信作出"国士无双"的评价,史学大师司马迁也仅仅在韩信身上用过一次,古往英雄再无二人有此殊荣。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这原是一条民间俚语,见于(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已破,绐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谓陈仓之战事。所谓明修栈道,即派人公开修复褒斜栈道,把三秦王的注意力引向秦岭东段;所谓暗渡陈仓,即远远地绕开已经烧毁的褒斜栈道,西出故道,以迂为直,突袭陈仓,复归咸阳。后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古今小说o闹阴司司马貌断狱》:"韩信道:'阎君在上,韩信一一告诉。某受汉王筑坛拜将之恩,使尽心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与汉王定了三秦 。'"

【匹夫之勇】谓不用智谋,单凭个人血气的勇气。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妇人之仁】谓施小惠而不识大体。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置之死地而后生】谓置于不战则死的境地,然后方能奋勇战斗,取胜得生。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半渡而击】谓渡河作战乘敌人尚未全部渡过河时进攻他们。潍水之战中,韩信利用敌人实行"半渡击"的作战原则,以沙囊壅水,引军半渡而击,先佯败而退,以诱敌半渡,导敌就范,尔后决水,分割歼敌,一气呵成,制敌于死命。见"囊沙壅水"。《百战奇略》一书将韩信"沈沙决水,半渡而击"战法列为"水战"法则。

【十面埋伏】言韩信垓下击败项羽事,后以"十面埋伏"谓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前汉书平话》卷中:"垓下聚兵百万,会天下诸侯,困羽九重山前,信定十面埋伏,逼羽乌江自刎。" 自明代后期有琵琶大曲《十面埋伏》,又名《淮阴平楚》、《楚汉》流传至今。以垓下大战为主题,用琵琶演奏,表现古代战场上千军万马震撼山岳的声势。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愚笨人多加考虑也会有可取之处,常用做进言时自谦的话。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因固问曰:'仆委心归计,愿足下勿辞。'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顾恐臣计未必足用,愿效愚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同上。谓再聪明的人,也难免有失误的时候。

【逐鹿中原】比喻争夺天下。《史记·淮阴侯列传》载蒯通语:"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逐鹿:指争夺天下。鹿:指天子之位。(明)骆用卿 《题韩信庙》诗:"逐鹿中原汉力微,登坛频蹙楚军威。"(清)裴其章《韩侯岭怀古》:"中原自古嗟逐鹿,鸟尽弓藏堪共哭。 "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比喻越多越好。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解衣推食】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别人穿、把自己的食物给别人吃,形容对别人极为关怀,慷慨赠人衣食。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从,故吾得以至于此。"意为汉王刘邦对韩信恩信有加,甚至将自己的衣服脱给他穿,将自己的食物推给他吃。

【韩信登坛】汉王刘邦设立拜将坛,用极为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军。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答应用韩信为大将,要召见,受任韩信为将,萧何说,"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于是刘邦便郑重地筑起高坛,拜韩信为大将。后以"韩信登坛"比喻指授予要职,委以重任。

【汉中高对】韩信登坛拜将时与刘邦的一席谈话,史家称为"登台对"或"汉中策"。这番高瞻远瞩的雄论,既提出了与项羽争夺天下的远景规划,又制订了近期夺取关中的战略,这段关系楚汉战争成败的对话实际上是此后五年楚汉战争中汉军总的指导思想。

【气吞山河】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魄很大。语出《元曲杂剧·萧何月下追韩信》:"背汉投楚,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独当一面】单独担当一个部门或一个方面的重任。语出《史记·留侯世家》:"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张良十分赏识韩信的才能,陈仓之战的杰出运筹使张良认识到韩信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

【略不世出】谓谋略高明,世所少有。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臣请言大王功略:足下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西乡以报,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不赏之功】《史记o淮阴侯列传》载蒯通语:"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后以"不赏之功"极言功大。

【伐功矜能】夸耀自己的功劳的才能。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

【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指韩信击败魏王豹事。《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韩信这一战法被《百战奇略》一书列
为"远战"法则。

【拔帜易帜】谓汉军拔赵帜易汉帜事。《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后用以为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先声后实】谓声威在前,武力在后。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醳兵,北首燕路,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喧言者东告齐,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锋不可当】犹言势不可当。《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齐王广、龙且并军与信战,未合。人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

【拔帜传餐】谓韩信背水之战事。拔帜:指汉军拔赵帜易汉帜。见"拔帜易帜"。传餐:传送食物。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令其裨将传餐,曰:'今日破赵会食。'"

【人自为战】人人自动进行殊死战斗,形容人人都拚搏奋战。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后以"人自为战"比喻各人独立工作。

【千金一饭】同"一饭千金"。

【一饭之恩】见"一饭千金"。喻微小的恩德。韩信少年贫困,曾钓鱼于淮阴城下,接受漂母赠食。韩信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受封为楚王,不忘一饭之恩,酬谢漂母千金以报前恩。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清)曹雪芹《淮阴怀古》曰:"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定位盖棺时。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晨炊蓐食】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谓早餐时间很早。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昌亭之客】谓南昌亭长的食客。《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后以"昌亭之客"借指怀才未遇而暂寄人篱下者。

【昌亭旅食】见"昌亭之客"。指韩信寄食南昌亭长处,借指怀才不遇而不得不寄人篱下者。

【执戟之郎】《续汉书·百官志》曰:"凡郎官皆主更直执戟。"秦汉郎官中有中郎、侍郎、郎中等,负责执戟宿卫殿门,故称执戟郎。《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谢武涉曰: "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后以"执戟之郎"比喻地位卑微。

【乡利倍义】趋向私利,违背正义。乡:通"向"。倍:通"背"。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修武高眠】指刘邦诈称使者,袭夺韩信、张耳印符事。《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汉王出成皋,东渡河,独与滕公俱,从张耳军修武。至,宿传舍。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

【以德报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用恩德去回报他。见"能屈能伸"。(明)王典《淮阴少年行》诗曰:"淮阴少年争叱咤,嗔目语难相凌骂。王孙佩剑空雄豪,俯首从之出胯下。"又云:"王孙王楚锦衣归,却召少年作中尉。"

【伪游云梦】指刘邦伪游云梦,诈捕韩信事。《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楚汉战争胜利后,刘邦袭夺韩信兵权,将其徙封为楚王。当刘邦听说韩信在楚陈兵出入,又采取陈平伪游云梦之计,逮捕韩信,贬为淮阴侯。后以"云梦游"代指阴谋诡计。

【居常鞅鞅】谓因不平或不满而常常郁郁不乐。鞅:通"怏"。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羞与哙伍】表示不愿和某人相处交往,或以跟某人在一起为可耻。樊哙追随高祖刘邦屡建战功,汉朝建立后受封为舞阳侯。其妻吕须为吕后的妹妹,因而很得吕后信任。楚
王韩信被为淮阴侯,曾到樊哙处,樊哙事之谨细,跪送迎拜,口称大王臣下。韩信出门,感慨笑称,生乃与哙等为伍。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事实上韩信羞与哙伍事出有因:樊哙历为韩信部将,刘邦伪游云梦,诈擒韩信,樊哙助纣为虐亲手执缚韩信,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也让韩信瞧不起樊哙。

【钟室之祸】楚汉相争,韩信屡建奇功。刘邦称帝后,韩信功高震主,被斩于长乐宫悬钟之室。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汉书·韩信传》。后因以"钟室之祸"指功臣遭忌被杀。

【勋冠三杰】谓三杰之中,韩信的功劳最大。《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语:"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从此以后,张良、萧何、韩信便被誉为"兴初三杰"。刘邦把张良、萧何与韩信相提并论当然有它的道理,因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是多方面的,缺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行。但是军事力量必须用军事手段来摧毁,楚汉战争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物是韩信。(明)孙化龙《题淮阴侯十绝》:"屈指扶刘成帝者,将军勋业冠西京。"

【战无不胜】攻战没有不取胜的,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语出《汉书·高帝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一军皆惊】让全军上下每个人都感到震惊。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淮阴少年】淮阴街头的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好勇斗狠的小混混。《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反其道而行之】采取跟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

【痛入骨髓】指悲痛之极、痛心之深或怨恨之切。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阬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秋毫无犯】丝毫不侵犯别人的利益,多指军队纪律严明。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掉三寸舌】玩弄口舌,多指进行游说。掉:摆动,摇。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

【大张旗鼓】比喻声势、规模很大。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百战百胜】每战必胜,战无不胜。《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李左车言:"夫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而失之,军败鄗下,身死泜上。今将军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阏与,一举而下井陉,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明)刘基《〈宋景濂学士文集〉序》:"其气韵沉雄,如淮阴出师,百战百胜,志不少慑。"

【辍耕释耒】谓身处危境,不事农耕。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将军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阏与,一举而下井陉,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若此,将军之所长也。"

【甘食褕衣】言食美味、衣华服。见"辍耕释耒"。

【以短击长】谓以己之短,击人之长。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李左车语:"今将军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阏与,一举而下井陉,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若此,将军之所长也。然而众劳卒罢,其实难用。今将军欲举倦弊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也。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若此者,将军所短也。臣愚,窃以为亦过矣。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以长击短】见"以短击长"。谓以己之长,击人之短。

【案甲休兵】谓停止战事,休养士卒。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李左车言:"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醳兵,北首燕路,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

【咫尺之书】指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见"案甲休兵"。

【为民请命】旧指为人民作主,出面反映百姓疾苦。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强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后,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割大弱强,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於齐。"

【头足异处】谓被斩。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借兵而东下,杀成安君泜水之南,头足异处,卒为天下笑。"

【肝胆照人】比喻真心诚意,也比喻以真心相见。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披腹心】比喻披露真诚,亦省作"披腹"。见"肝胆照人"。

【人心难测】谓人的内心难以探测。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此二人相与,天下至驩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难测也。"

【深拱揖让】拱手深居,指不理政事深拱禁中,无为而治。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割大弱强,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于齐。案齐之故,有胶、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于齐矣。"

【不可胜计】不计其数,极言其多。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

【不可胜数】同"不可胜计"。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蒯通言:"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櫜鹓,熛至风起。当此之时,忧在亡秦而已。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骸骨於中野,不可胜数。"

【不可胜算】同"不可胜计"。

【肝胆涂地】 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通曰:'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杰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杂沓,熛至风起。当此之时,忧在亡秦而已。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
骸骨于中野,不可胜数。'"

【肝脑涂地】同"肝脑涂地"。

【万乘之权】指帝王,帝位。《史记·淮阴侯列传》载蒯通言:"夫听者事之候也,计者事之机也,听过计失而能久安者,鲜矣。听不失一二者,不可乱以言;计不失本末者,不可纷以辞。夫随厮养之役者,失万乘之权;守儋石之禄者,阙卿相之位。

【为德不卒】谓好事没有做到底。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时不再来】谓良好的时机难得,不可错过。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愿足下详察之。"

【一竿之微】指韩信微时垂钓淮阴事。语出(清)沈菊庄《韩淮阴钓竿歌》:"千金之重酬漂母,一竿之微还忆否?"又云:"汉王嗜杀功高臣,不闻嗜杀钓鱼人。"

【推陈出新】韩信初投刘邦,为治粟都尉,负责管理粮仓。相传汉军为能出汉中与项羽争夺天下屯积了大量的粮食,很多粮食因天气潮湿而霉变。韩信想了一个办法,他命令士卒在每个粮仓前后各开一扇门,并规定粮食只准从前门进、后门出,这样先运进粮仓的粮食就会被先运出去,周而复始就不会有粮食因长期堆积而变坏,韩信称之为"推陈出新"。后人则形容禀弃旧有的方法或观念,启用新的有效的方法叫做推陈出新。

【韩信点兵】相传韩信每次集合部队,只要求部下先后按l~3、1~5、1~7报数,然后再报告一下各队每次报数的余数,他就知道到了多少人。他的这种巧妙算法,人们称为鬼谷算,也叫隔墙算,或称为韩信点兵,外国人还称它为"中国剩余定理"。到了明代, 数学家程大位用诗歌概括了这一算法,他写道:"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这首诗的意思是:用3除所得的余数乘上70,加上用5除所得余数乘以21,再加上用7除所得的余数乘上15,结果大于105就减去105的倍数,这样就知道所求的数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