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之风水精灵专属:相信吗:90秒就能速看女人一生从出生到衰老!附录大德精彩绝伦开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0:13:41

求爱,之后——摘自益西彭措堪布的《甘露妙法》

情爱真的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能给人们真实、永恒的安乐吗?实际上,从最初的求爱、中间的结合,直到最终的分离,人们品尝的只有酸苦的情爱之果。

首先在求爱阶段。

要博得女人的欢心,不付出沉重的代价是很困难的。不用说平民百姓,即便是帝王将相也同样如此。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可谓举不胜举,远的不说,当代美国总统克林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超级大国的总统竟然为了一个女人,不得不在全世界的人民面前检讨自己的过失,以致名誉扫地,脸面丢尽,这恐怕是他本人在放纵情欲时万万想不到的吧!如是为了满足女人各方面的欲求,而造作种种恶业、劳碌奔波,来世还要饱受三恶趣的痛苦。再者,女人的心态变化无常,睛雨不定,时而欢喜时而忧,为情欲系缚的人们总是饱受折磨。

在情欲的追逐中,人们实际上也是在满足自我的占有欲和控制欲,认为对方是“我的”,这时对方和“我”的房子、“我”的家电、“我”的车子等一样成为“我所”。这正是一种坚固的我所执的表现,实际上无认如何也不可能恒时占有对方。人们在情欲的追逐中带有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性。人们往往希望对方的所作所为按照自己的意愿而行,听自己的话,稍不合自己的心意即产生烦恼。然而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人格、自己的想法,一个人又如何去主宰另一个人呢?

其次是结合之后的苦。

涉世不深而又充满幻想的年青人,总是把情爱看成如鲜花一般绚丽,幻想着组建一个充满情趣的家庭,然而一旦步入婚姻的圈子中,就会发现家庭生活不外乎柴米油盐,从此便不得不奔忙于各种鸡毛蒜皮的琐碎杂务。这时,人就象马匹已被套上马鞍马刺,开始驮起沉重的生存负担,尤其是周而复始地单调重复着的生活,更是便人深深地失望。鲜花盛开时确是耀人眼目,但最终必然枯萎。同样,人们心中的美好幻觉也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这时人们往往会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其实正是人们从虚幻的想象中走入真实生活的必然痛苦。正因为人们心中美好的幻觉仅是一种非理作意,所以它不可能长久,象肥皂泡一样终究会破灭。一切都将归于平淡,归向人生本有的痛苦烦恼。尽管现代人都不愿意去正视它,人生的痛苦不会因为人们虚幻的憧憬而转变消失,而人为什么却偏偏不尊重事实而喜好徒劳的幻想?人要获得真正的安乐只有走解脱之道。人们没有体察出情欲是痛苦之本,反而想以追求情爱的欢乐来替代人生的痛苦,这是一种不现实的想法。

人心就象秋天的云朵一般变幻无常,尤其在浮躁异常的现代社会中更是如此。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生起贪心,并组成家庭,一旦长久,先前的新鲜感和美好的感受随着时间的迁移而荡然无存,生活开始变得枯燥乏味,甚至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已经无话可谈,互相对视都感多余累赘。于是男人去寻找另外的女人,当今时代流行的婚外恋基本上是这种情形。实际上这都是人的分别念在作祟。同样的两个人,前后之间彼此的心态竟有如此大的差别!如果情爱的本性真实存在的话,那对同一个人的认识和态度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变化?

仔细观察当代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变幻莫测的分别念尤为明显、强烈。人们任性放纵,随意结合,朝秦暮楚,无有克制之念,人们认为放纵而为即是自由,这种自由即是人生的快乐幸福。之所以会有如是荒唐的见解、疯狂的行为,只因自身的理智被非理作意所牵制,而陷于虚幻境中不能自拔。这种自由观痴迷地认为外面有真正能使他欢乐的异性,而实际带来的只有今生来世的难言苦果,这实为深重的烦恼业障。

最后是分离之苦。

世人向往恩恩爱爱、如胶似膝的生活,不但要今生在一起,而且还想生生世世永不分离,所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然而即使今生生活在一起,也只是因缘凑合而暂时相聚,一旦因缘尽时,必是各自随着自身的业力而漂泊不定。今世为夫妻,来世或许成为互不相识的陌路人甚至成为怨敌,所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本来聚散不定,这又同是耽著情欲的凡夫能作得主的?印度的帕单巴尊者曾说:“夫妻无常犹如集市客。”所以对此人间聚散当以放下随缘的态度观待。

是否人人都将欲乐执为人生的最大快乐而紧执不放呢?事实上并非如此,在修习不净观的行者眼里,人间欲乐被视为粪堆、火坑和毒蛇,避之唯恐不及,而脱离爱欲染缚的成就者则见欲乐本如空花、了不可得。这是由于他们在各自相应的层次上观察照见了事物的真实本相,从而远离了普通凡夫的非理作意。如果我们依循佛菩萨的教言来观修,同样能化热恼为清凉,使情欲之火当下止息。

以下就所贪恋对象一生的无常迁变、其身当下的不净、幻化本质善加思维,从而破除情欲烦恼的根源——非理作意。

首先对于异性,我们的目光不应只停留在她一生中短暂的光辉时刻,应该观察她一生的走向。比如观察她的出处——从父母精血腥臊交媾而来,又从污秽之处而出,从一个意识混沌、不明世事的幼童逐渐长大而成。作为凡夫,她可能除了喜爱享受生活之外,其余美德不会很多。在她容颜光耀、青春艳丽的数年中,这时人们最愿去留意、关注她。然而此后她必将走下坡路,随着容颜衰败而慢慢地退出人们的视线。如果她结婚生育,那将忙于操劳家务,日常生活中大众面临的烦恼,她也不能例外地一应俱全。烦恼将接踵而来,生活的压力使她平庸,身体也日渐臃肿、肤无光泽。到了老年时候,则形容枯槁有如一株焦木,这时病魔和精力衰竭将笼罩着她,老眼昏花,感到事事都无能为力,一旦被死魔攫住就再也难以逃脱,而在茫然无奈中死去,即刻灰飞烟灭,化为一堆灰烬。往日的身形连一个影子都找不到了。难道这个曾经容颜姝丽、令人心荡魂销的美女不是和梦幻泡影无二无别吗?再多多回忆一个女人一生痛苦艰辛,则同情心悲悯心亦会油然而生。

再思维这个娇媚姝丽的身体,死时会是多么令人生畏:颜色逐渐变成青瘀,身体膨胀腐烂,一块块化为脓水,然后蛆虫从腐血中爬出,时间长了便成一堆白骨,再经过长年的风化,一切都将荡然无存。一个生命不论她生前多么风光,最后的结局皆是如此。

所以,眼光不能只停留在现前的绚丽一刻,要把时间拉长,观想一个人一生的整个过程,把整个过程连起来观察思考,再炽热的欲念也会变得索然无味。

所以我们不应该被世间的愚痴粉饰所蒙骗,随顺世间的矫揉粉饰永远也见不到真实面目,不应躲避而应面对真实的情景。

看见美女,你动心吗?

——转载——

眼前这个美人,她是如此的美丽,以至于我控制不了内心的贪欲,我为她意乱情迷,忧伤、热恼、哀愁、耽恋,自从见到她后,内心难以安宁。美女人见人爱,贪欲不知从何而来?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心,看看自己的贪心从哪里来?最后又去了哪里?

看着这个美人,从她的右眼开始,逐渐解剖:首先撕下表皮,割下身肉,再将骨骼节节分开,掏出内脏、各种不净物等,在长长的案板上,从左至右一堆堆摆放。比如,头发、体毛是一堆,手脚、指甲是一堆,三十二颗牙是一堆,全身的表皮为一堆,骨骼是一堆,这样一堆堆地摆放。每一种解剖下来的不净物清清楚楚地摆放在你眼前。

然后对每一种不净物都渐次分解,越分越细,一直分到极微尘为止。

《清净道论》中说:此身是三百多根骨头的骨聚,一百八十个关节的结合,九百腱的连结,九百块肉所涂,湿人皮所包,外面是表皮所遮,无数大小的孔隙犹如油壶般,上下不断地漏流不净物,这是虫聚的寄生处、种种疾病的住处、一切苦法的根据地。九个疮口就像溃破的老脓疤一样常流不净,眼出眼屎,两耳孔出耳垢,两鼻孔出鼻涕,口里出唾液、痰、血,两个下门出大小便,九万九千个毛孔出不净汗水……。

这个看似美丽、令我神魂颠倒的女人,事实上不过是一堆不净物的积聚,我到底贪爱她的哪一部分呢?是她的头发、体毛、指甲、牙齿、尘垢、皮肤、肉、骨骼、筋、脉、心脏、胆、肝、肺、大肠、小肠、生藏、熟藏、肚、胃、脾、肾藏、脓、血、热痰、脂肪、膏、肌、骨髓、脑、膜、鼻涕、唾液、眼泪、汗液、屎、尿等等的那一部分呢?

按上面的方法如实反复地观照,一旦透彻认识身体不净的自性,贪心就自然而然止息了。

《大毗婆沙论》中有一则故事: 佛世时,有一位富家子弟,名叫因儒童。他结婚那天,请了许多婆罗门参加婚礼。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时,佛对阿难说:“现在你随我一起去。”快到因儒童家时,那些婆罗门远远见佛来了,就说:“今天是因儒童结婚的日子,瞿昙他来干什么呢?” 佛陀以天耳远远听到后,便对阿难说:“你去婆罗门那里,对他们说:‘三界大师,吉祥中最,汝不欲见,吉事岂成?’”阿难将佛的话转告婆罗门,又说:“因儒童今天决定要随佛出家,看你们谁有办法障碍此事。”那些婆罗门听了,拍掌大笑说:“瞿昙这人真奇怪,今天人家要结婚,怎么可能跟你出家呢?”其中一位婆罗门说:“瞿昙的预言很灵,这是有可能的。”这些婆罗门说:“我们婆罗门这么多,大家围绕因儒童三圈,看他有什么办法让因儒童出家。” 不久太阳出来了,因因儒童崇拜太阳,他立即上房礼拜太阳,磕了几个头之后,只见从太阳那边来了一个人,穿着鹿皮衣,身上挂着金绳子,手里拿着金手杖,从空中飘然而落。因儒童赶紧摆好座位,请他入座,这些婆罗门看了,惊讶地说:因儒童真是大福之人,竟能感招大梵天王参加他的婚礼。 因儒童以为来者是大梵天王,便很恭敬地向天王磕头。大梵天王说:“今天你办什么大事,声音这么杂,这么热闹?” 因儒童脸便红了起来,他说:“这是我们人世间的事,我今天结婚。” 大梵天王说:“原来是结婚,那你怎么操办这件事呢?” 因儒童答:“我预备了三万两黄金,其中一万两请婆罗门吃饭,另外一万两准备送给这些婆罗门,剩下的一万两要送给我的未婚妻。”大梵天王说:“你请婆罗门吃饭,又送他们黄金,还是有功德。你送给未婚妻一万两黄金,是要买她吗?” 因儒童想了一下说:“是这个意思。” 梵天王又问:“用这么多钱买未婚妻,她能值那么多钱吗?” 因儒童这时沉默不语。 大梵天王说:“你的未婚妻吐的一口痰,能值多少钱?”因儒童说:“不值钱。” “她剪下来的指甲值多少钱?” “这也不值钱。”“她剪下来的头发值多少钱?”“也不值钱。”“如果她出汗,这汗能值多少钱?或者,她流的鼻涕能值多少钱?她的牙齿值多少钱?血淋淋的心脏值多少钱?”这样说了三十六种不净物,越说越污秽,一个也不值钱。说到这里时,因儒童就没有贪欲了。 因儒童在迦叶佛时代曾出家做过比丘,当时人寿二万岁,他对界差别观修了一万年。因为过去修行的善根,所以经大梵天王一问,他往昔熏习界差别观的善根立即现行,当下就消除了贪欲。 他再仔细看大梵天王,发现原来是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陀。佛坐在那里,身放大光明,并且为他宣说苦集灭道四谛,因儒童当即证得三果阿那含,随佛起身乘空而去。 这公案也启发我们,如果对某人的身体生起贪欲,可以反问自己:我是爱他的头发?还是爱他的牙齿?爱他的血肉?我爱他的五脏六腑吗?爱他的骨架吗?爱他的屎尿吗?这样观清楚身体各个部分的形相,就可以压住贪心。

或者想:她的秀发,一丝丝放在可口的饭菜中,自己愿不愿意吃;拔下她洁白的牙齿,放入茶杯中,自己愿不愿喝这杯茶;血淋淋的心脏掏出来,自己愿不愿用手接触;皮肤撕下来挂在墙上,愿不愿用眼睛看;大小肠掏出来,愿不愿用鼻子嗅。这样思惟非常有帮助。

黄念祖:爱情属于欲,并不神圣;学佛人怎么选择伴侣

人生三大问题里,有个婚姻问题。外国人往往颂扬爱情,把爱情看得很神圣。其实说穿了之后,爱情属于欲,并不神圣。爱是爱欲,情是情欲,总之和欲紧密相连。

欲是人与动物都有的,主要两种:食欲、色欲。吃东西,什么叫好吃?是在食欲的支配之下。所以,“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在这个上头的时候,吃东西也不知道什么味儿。这个味儿哪去了?因为没有食欲呀!自然不觉得有味儿了。“子在齐闻韶”,孔子在齐国听到了演奏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在三个月里头,吃肉不知道肉什么味儿。亡室萧秾华在重庆的时候,我的朋友齐居士告诉她,吃肉时用观想的法子,观想肉变成一朵莲花,然后咽下去,她按这法子,试了一阵之后说:“我吃的肉一点味也没有了。”可见味儿是由于你的食欲所产生的。所以,你的心不在这上头,就没有味儿了。

外国人很明白这个道理,请客宴会,总要自夸,今天,菜如何珍贵讲究,厨师多么高明难得,夸耀一番,引起大家的食欲。主人要自己介绍、宣扬,引起大家食欲,让宾客觉得好吃。

爱情不离色欲,色欲也是如此,都是从欲上出发,并不神圣。

《楞严经》就说:“汝爱我心”,你爱我思慕之心,“我怜汝色”,我就喜欢你漂亮的容色,“以是因缘”,就是因为这个因缘,经百千劫,彼此就互相缠缚。你喜欢我的心,我喜欢你的容色,互相爱恋,常在缠缚。这种情,是以欲为本,互相捆绑起来。

当然在家就有夫妇之道,这也是人生的一个因缘,大家也应该随缘。有在家人提出要绝欲的问题,我反问说:“您夫人同意吗?”所以应该注意家庭的和谐。

因此,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有很正确的标准,以人品为第一,其余的条件都在其次。

第一,希望对方是个明白人,俗语说:“愿意跟明白人打架,不愿意跟糊涂人说话。”

第二要良善,有很良善的心,不愿意害人,不愿意损人利己,有很良善的心。

第三是诚实,不是油滑,不是有很多很多的招术。

第四是正派,作风正派,男女关系上也很正派。


这样的人就很好,是上选。其他的条件都可以降低,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是没有的,十全十美是圣人了;现在找个贤人都不容易。

我们婚姻、家庭问题解决得好,对于修特有极大便利。建设一个佛化的家庭,对于自己入世、出世、佛法、世法都是很有利的。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儿女能信佛,人生最大的不幸,莫过于儿女都不信佛。现在你们还想不到,真正到了老了,尤其到了临终,你儿女信佛和你儿女不信佛,这个差别就太大了。他帮你一把,你就能往生,他拖你后腿,你就往生不了。现在一般说起来,这个时候还是需要有人帮助一下,完全能够生死自由,不需要帮助,这种人不是很多,就是你有这个力量,有人帮一下还是好嘛!可以增上呀!这件事情靠子女最好,靠别人往往靠不上。

所以在交朋友,结婚,建立家庭方面,也是人生重要的事。

我们应当慎重,也应祈祷,靠佛力。所以,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眼睛,所以要不断地擦亮自己的眼睛。对于一个人,自己先要有分析,然后判断,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关键是宁缺毋滥,有的人很善于讨人喜欢,献殷勤,很伶俐,很聪明。而实际上,往往跟我们所要求的主要问题:明白、良善、诚实、正派是不相容的。

我们在身在家,心可以出家。打个譬喻,好比莲花在污泥里一样,莲花就长在泥里头,所以在家人不能离开社会与家庭,就是这堆泥,藕就在泥里生长,要离开这些泥,就把花掐下来了,也就不会结莲蓬了。所以就离不开家庭,离不开社会,也就是世间。

可是,若总在泥里,还能开花结果吗?有什么出头之日?所以花与叶都要发出来,发出来不但离开了泥,而且离开了水。

所以我们应该这样体会,这个家庭是一堆泥,你离不开这堆泥。我们的目的不但要出泥,而且要出水。长到虚空中,才能开花结果,这就是我们最好的比喻。这就是心出家。

找一个跟你道念相同,观点一致成为善友。组织个家庭不简单,大家都说这是一辈子的事,我说不是,沾上了而后成了恶缘,生生世世牵扯你,不是一世的问题。这个可要慎重了。

-------节录自梦参老法师《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