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击者百度云资源:曹汝霖留下一本“翻案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0:54:04




  被骂“卖国贼”   自称“很委屈”

  在刚过去的2009年,一本名为《曹汝霖一生之回忆》的书引起了专家和读者的强烈关注,在多家机构评选的2009好书榜上,它都名列其中。这本曹汝霖的回忆录,为其晚年寄居美国时所写,完稿于1964年。曹汝霖一生经历复杂,又长期处在最敏感、关键的地位,因此, 40多年前这本书在香港出版时,立刻受到史学界的高度重视。2009年,该书首度在内地出版。
  曹汝霖因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事件,成为近现代史上尽人皆知的人物,很长时间以来,他都以卖国贼的形象存活于中国人的心中。《曹汝霖一生之回忆》原名《五四运动始末》,可见他写这部回忆录的初衷,就是想澄清自己与五四运动的关系。如今,将这本书和历史对照着看,虽不能完全如曹汝霖所愿,洗刷他一生最大的污点,但也给人们呈现了一个更丰满、真实的曹汝霖形象。

  主张君主立宪
  曹汝霖1876年生于上海,因他八字五行缺水,祖父为其命名为汝霖,字润田。18岁那年,曹汝霖以第五名的成绩考中秀才,1899年到汉阳铁路学堂就读。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曹汝霖觉得在汉阳铁路学堂学不到什么真本事,毅然终止了学业。
  返回上海后,曹汝霖与章宗祥结识,在章的影响下,他决定留学日本。1901年,曹汝霖赴日本,先后就读于早稻田专门学校、东京法学院(中央大学前身)。留学期间,曹汝霖极力主张君主立宪论。在一次留学生集会上,他上台演讲:“我是主张君主立宪的!” “现在政府腐败,非改革不可,譬如拆去巨宅,重建新宅,仍留君主虚位,留一点元气,免得人民流血……要知破坏容易,建设繁难,试观法国大革命,虽然推翻王朝,成了共和政体,嗣后战乱频仍……闹了几十年,尚没有太平。我们不应只看今日法国的繁荣,而忘了法国革命历史之惨痛!”正当他说得起劲的时候,旁边一位孙中山的追随者张继愤而起身与他辩论,并脱下皮鞋朝他砸了过来,曹汝霖当即也脱下鞋变换了一个花样回砸过去——这就是当年的曹汝霖,意气风发。且不论他的观点是否正确,在20世纪初的中国,就已经提出要警惕法国大革命的悲剧,曹汝霖无疑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做律师名动京城
  在很多法学家看来,曹汝霖是清末民初十分重要的法律人才。1904年,曹汝霖回国。在回国前夕,他还与别人为即将毕业回国的留学生们办了一个速成法政班,课程有刑法、诉讼法大纲、民法大意等等,在赚了一笔小钱的同时,他也确实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法制理念的人才。
  曹汝霖回国后参加了留学生选拔考试,获得第二名,成为中国最早的“洋翰林”,随即,被授以主事(六品),在商部候补。曹汝霖从此开始了做官的生涯。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曹汝霖做起了律师。当时刚好有一件案子:清朝有一个姓张的太监为了装门面,花了300两白银娶了一个暗娼王月贞,婚后不久王月贞就按捺不住寂寞,席卷了家中财物出走,还向京师审判厅投诉状请求解除与张太监的婚姻关系。王月贞的代理律师就是曹汝霖。张太监辩称,解除婚姻关系可以,但是那300两白银以及卷走的金银财宝必须归还。对此,曹汝霖陈述了以下几点:一、买卖人口一直为法律所禁止,前清也不例外,如果要求王月贞偿还300两身价银,就等于承认人口买卖,而解除婚姻关系,则与身价银无关;二、王月贞所携带的财物,有相当一部分是她自己的首饰和物品,理应归王月贞所有;三、被告张太监所称如果王月贞不归还全部财物,则不同意离婚,更是不合法理。离婚事关人身权利,又事关社会公益,银两财物则属于个人私权,因财产原因而限制人身自由,因私权而损害公益,这与共和体制及民国法律精神不相符合。
  曹汝霖在庭辩现场慷慨激昂,最后,京师审判厅几乎完全接受了曹汝霖的意见。王月贞欢呼雀跃,张太监则顿足捶胸,暗自后悔自己没有先聘这个大律师。
  据统计,在民国元年9月至12月的4个月时间里,曹汝霖代理的诉讼案多达28件,并承担了大理院上诉刑事案件中半数以上的辩护工作。  

  被袁世凯重用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曹汝霖当然不是以大律师的身份而闻名,他的名字是和 “二十一条”、“西原借款”、“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等大事联系在一起的,也正因在这些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他被以“卖国贼”之名写进了历史教科书。
  随着中日关系在袁世凯政府对外关系中日渐占有重要的地位,亲日派的曹汝霖很快被袁世凯重用,并于1913年8月当上袁世凯政府的外交次长。
  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袁世凯两面为难,就派外交总长陆征祥、外交次长曹汝霖、秘书施履本代表中方与日本谈判。曹汝霖每日清晨入袁世凯府报告,商议对策,实为具体的出谋划策者。5月7日,日本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政府5月9日前作出答复。袁世凯政府最终以“我国国力未充,目前尚难以兵戎相见”为由签了字。5月9日于是被定为“国耻纪念日”,卖国贼的帽子也很快被扣在了曹汝霖头上。
  1916年,曹汝霖官运亨通,当上了交通总长,后又兼外交总长、交通银行经理,1917年,又兼任财政总长,掌握了交通、财政、外交大权,因此他虽不是总理,实权却并不小于总理。正是在此时期,他操作了西原借款。1916至1918年间,日本向中国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提供了一大笔贷款,总额达1.45亿日元。日本名义上对中国实行“经济提携”,实际上暗藏祸心,通过这项借款取得了很多在华利益。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在北京,北大、北高师(北师大前身)等校学生喊着 “废除二十一条”、“铲除国贼”等口号,进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当天上午,在大总统徐世昌设的午宴上,曹汝霖等人知道了学生游行的事。后来,躲在总统府的曹汝霖和章宗祥,决定还是回家去。
  两人同乘一辆轿车驶出总统府,回到北京东单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住宅。游行学生到曹宅院里后,曹汝霖沉不住气了,悄悄从屋里溜了出来,到厨房里穿上打杂师傅的灰大褂,拿了厨子的一顶帽子戴上,出门上了汽车,跑到东交民巷法国医院躲藏起来。
  一天后,他又跑到同仁医院,后又搬到北海团城。6月10日,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被免职。1919年冬,曹汝霖避到天津德国租界居住,不再过问政治。但“卖国贼”的帽子再也摘不下来了。他的儿子在南开上学,课堂里坐的是独桌,因为没同学肯同他并坐,下了课也没人理他。
  但抗战初期,曹汝霖坚辞华北伪政府主席一职,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了自己的民族立场。抗战胜利后,曹汝霖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名逮捕,随后被释放,1949年前往台湾,1957年到美国,1966年8月在底特律病逝,终年90岁。
  在《曹汝霖一生之回忆》一书中,曹汝霖以“此事对我一生名誉,关系太大”来描写五四运动对他人生的影响。他对签订“二十一条”的内情、西原借款的来龙去脉,以及资金的用途走向,都作了详细说明。对于自己在五四运动中的遭遇,曹汝霖觉得有些委屈——从他的角度看,他参与这些事务,只是在其位谋其政,尽职尽责罢了。不过,时过境迁,他回忆该事件,也有了较为平和的心态:“此事距今四十余年,回想起来,于己于人,亦有好处……唤起了多数人的爱国心,总算得到代价。”
  历史是无法还原的,尽管曹汝霖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但他的言说是否可信,只能由读者去评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