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成水泵价格表:读懂你的身体——气虚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6:03:26
        俗话说防微杜渐,未病先防。对于气虚体质的人群应该如何防治,今天就和您聊聊。由于气虚体质的人群当中卫表不固,易受外邪侵入,而造成免疫力低下,常见病证为反复感冒,要想益气固表,今天就向您介绍玉屏风散(中成药)
组成:黄芪120克,白术80克,防风60克。
做法:把三味药洗净以后,用烤箱烤干,烤干后,在水果机里面一榨成粉碎成面。
      每天吃20克,放两枚大枣,煨汤一起喝下。这个叫做玉屏风散。亦可作汤剂,将上述药物放入药罐,煎汤剂当茶饮,每日煎1剂,分2—3次服用。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出处:《医方类聚》
  
  “玉屏风散”是中医预防体虚感冒的专方,主要提升患者的“正气”以抵御外邪,适合于健康人和亚健康人。此外,还能治疗症状轻微的早期感冒,比如伤风后出现鼻塞、怕冷等症状。
  中医方剂里有“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行”之说,意思就是玉屏风散药味组成少而精,只有黄芪、防风、白术3味药物。黄芪是健脾补气药的代表,于内,可大补脾肺之气,于外,可固表止汗,特别适合于治疗肌表卫气不固导致的体虚盗汗,是方中的主打药物;白术则能健脾益气,帮助黄芪加强益气固表的功能,为辅药;防风异名叫“屏风”,可以解表祛风。
  可以说,前两味药,以扶正为主,而防风则以祛邪为主,本方剂正是“标本兼治”的巧妙结合。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肌表卫气不固呢?一般来说,有如下情况者可“对号入座”:消瘦,容易感冒,畏风怕冷,稍微活动就出汗较多,或患有过敏性鼻炎(如遇冷风即喷嚏不断)等。
【功用】  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9克),用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热服。(现代用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9克,大枣煎汤送服;
  【禁忌】若属外感自汗或阴虚盗汗,则不宜使用。
  【方论】方中黄耆益气固表止汗为君;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黄耆、白术以益气祛邪。且黄耆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得黄耆,祛邪而不伤正,有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意。
  
  白术是培补脾胃之要药,强身壮体之佳品,在清朝宫廷长寿方中,白术使用频率达69%,占有重要位置。新近的研究指出,白术能够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还能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故又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此外,对于白细胞减少症,白术还有升白作用。
  防风有祛风、镇痛、发汗、解热、抗菌之作用。
  以上三药共用,产生协同作用使疗效增强,且有病能治,无病能防,实为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中成药玉屏风散有口服液、颗粒剂、袋泡茶、散剂等制剂,均属甲类OTC药物。怕麻烦的可以选用。
 
另外金元时期的四大名医之一的李东垣(1180~1251),也有益气的经典验方流传至今并惠济于民。李东垣,金医学家。名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下定)人。从张洁古学医。认为饮食不节、劳役所伤和情绪失常,易致脾胃受伤、下气衰弱而引起多种病变;又提出发热的病症亦应分辨“外感”或“内伤”,治法上重视调理脾胃和培补元气以及扶正祛邪,丰富了内伤脾胃方面的理论和经验。著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其中补中益气汤介绍如下。
   补 中 益 气 汤  
【方源】《脾胃论》•卷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
【组成】黄芪 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 [18g]    甘草 炙,五分 [9g]     白术 三分[9g] 人参 去芦,三分 [6g]     当归 酒焙干或晒干,二分 [3g]     升麻 柴胡 橘皮 不去白,二分或三分 [6g]
【用法】上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
【方歌】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主治】
  1.脾胃气虚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白,大便稀溏,脉大而虚软。
  2.气虚下陷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气短乏力,舌淡,脉虚者。
3.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病机分析】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原文:《脾胃论》说:“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内伤不足之病,苟误认作外感有余之病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惟以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 

    1.本方是李杲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旨而制定,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以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白,脉虚软无力为证治要点。[兼证加减运用]
  2.本方在临床应用范围甚广,如内脏下垂、久泻、久痢、脱肛、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妇科之子宫脱垂、妊娠及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科之眼睑下垂、麻痹性斜视等,属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均可加减应用。 
  1.柴胡、升麻用量宜轻。
  2.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另外补充参苓白术散的介绍

【组成】莲子肉50克,薏苡仁50克,砂仁50克,桔梗50克,白扁豆75克,白茯苓100克,人参100克,炙甘草100克,白术100克,山药100克。
主治】脾虚湿盛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本方常用于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以及妇女带下病等属脾虚湿盛者。)
【正文】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克),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之(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禁忌:斟酌。
    方解:本方证是由脾虚湿盛所致。脾胃虚弱,纳运乏力,故饮食不化;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故见肠鸣泄泻;湿滞中焦,气机被阻,而见胸脘痞闷;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不足;肢体肌肤失于濡养,故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皆为脾虚湿盛之象。治宜补益脾胃,兼以渗湿止泻。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更用砂仁醒牌和胃,行气化滞,是为佐药。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共为佐使。综观全方,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

    本方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两方均有益气健脾之功,但四君子汤以补气为主,为治脾胃气虚的基础方;参苓白术散兼有渗湿行气作用,并有保肺之效,是治疗脾虚湿盛证及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剂。

   《古今医鉴》所载参苓白术散,较本方多陈皮一味,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有湿阻气滞者。

    好今天就介绍到这,我们明天接着聊聊阴虚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