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章查询手机网页:养气之道——道教养生-中医养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5:21:32

养气之道——道教养生

时间:2010-1-22    来源:天养集团    访问次数:279        道教的养气之道,即所谓气的修炼。道教素重炼气之法,认为元气为生气之源,气在则神随生,得元气则生,失元气则死。《云笈七签》卷五十六《元气论》中说:“人所以得全生命者,以元气属阳,阳为荣;血脉属阴,阴为卫。荣卫常流,所以常生也。”

道教的养气之道,即所谓气的修炼。道教素重炼气之法,认为元气为生气之源,气在则神随生,得元气则生,失元气则死。《云笈七签》卷五十六《元气论》中说:“人所以得全生命者,以元气属阳,阳为荣;血脉属阴,阴为卫。荣卫常流,所以常生也。”

道教的气,有三种不同的含义,均来自祖国医学中的精气学说。一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称为“清气”。二指先天父母媾精时的元气,称为“先天之精气”。三指通过饮食物质所生的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水谷之精气”,或称“后天之精气”。道教认为人的活力之源在于体内之气,故强调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希图通过养气之道而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服气——养气之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服气法,是由上清派在“行气”功的基础上结合导引、按摩而成。服气亦名吐纳、食气,即呼吸吐纳之法。非但服己身之气,尤要能服天地阴阳之气。《楚辞·远游》所谓:“食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庄子》李注云:“平旦为朝霞,日中为正阳,日入为飞泉,夜半为沆瀣,天玄地黄为六气。”《楚辞》王逸注云:“《陵阳子明经》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欲出时黄气也,秋食沦阴,沦阴者,日没以后赤黄气也,冬食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食正阳,正阳者南方日中气也。并天玄地黄之气,是为六气。”六气即天地日月之气,即服食日精月华之谓耳。道教认为,“人身一小天池”,“天地感应”,“天人合一”,吸入天地间四时之正气,日月星辰之精气,即可延年益寿。服气之道的孕育过程,相当久远,早在《庄子·刻意》中就记载彭祖因“吹响呼吸,吐故纳新”,而寿至八百。马王堆出土的“却谷食气”篇有专文论述服气。服气是在意念指导下的吐故纳新。吐故为口吐浊气,纳新为纳清气。纳新有服六戍气法,服三五七九气法等功法。吐故气,汉以前有吹、响、呼三种基本方法。吹是吹出凉气;响是呵气;呼是呼出体内浊气。汉代以后发展为吹、呼、唏、呵、嘘、口四六种方法。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论》立此“六字气诀”曰:

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口四以解极。

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胸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

服气之道,要求气息均匀,轻缓而深长,服气之始,先行导引、按摩、叩齿、咽津;服气过程分为调气、淘气、咽气、散气、委气、闭气等诸节。有关食气方法和功效,《云笈七签》卷三六《食气法》说:

养生之家,有食气之道。夫根植华长之类,行蠕动之属,莫不仰气,以然何为能使人饱乎?……《仙经》云:食气法,从夜半至日中六时为生气,从日中至夜半六时为死气,唯食生而吐死,所谓真人服六气也。

白云子撰《服气精义论》说:

黄帝曰:食谷者知而夭,食气者神而寿,不食者不死。真人曰:夫可久于其道者,养生也,常可与久游者,纳气也。气全则生存,然后能养志,养志则合真,然后能久登生气之域,可不勤之哉!是知吸引晨蠕,餐漱风露,养精源于五脏,导荣卫于百关,祛病以安形,复延和而享寿。

葛洪《抱朴子·释滞篇》载:

善用气者,嘘水,水为之递流数步;嘘火,火为之灭;嘘虎狼,虎狼伏而不得动起,嘘蛇虺,蟠而不能去, 服气之道,乃道教徒常修大功,凡成大果者均善此道。

行气——亦称炼气,亦指一切气法。行气乃服气的继续,但行气与服气有所不同,服气在于服外气以养身,行气则重点在以我之心,使我之气,适我之体,攻我之疾,或者是用气以抗拒外界某种事物的侵袭,更通俗地说是气体进入人体后的修炼,当外气进入人体后,在主观意念的诱导下,循“小周天”、“大周天”运行,作用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可起疏经通络,活血行气之功,并可以此治疗疾病。《抱朴子·至理篇》云:

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并行气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恶,然百姓日用而不知焉。吴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验多耳。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与病人同床而己不染。又以群从行,数十人皆使无所畏,此是气可以禳天灾也。或有邪魅山精,侵犯人家,以瓦石掷人,以火烧人屋舍,或有形往来,或但闻其声音言语,而善禁者以气禁之皆即绝,此是气可以禁鬼神也。入山林多溪毒腹蛇之地,凡人暂经过,无不中伤,而善禁者以气禁之,能辟方数十里上伴侣,皆使无为害者。又有禁虎豹及蛇蜂,皆悉令伏不能起。以气禁金疮,血即登止。又有续骨连筋。以气禁白刃,则可蹈之不伤,刺之不入。若人为蛇虺所中,以气禁之则立愈。

行气之法。《抱朴子·释滞篇》说:“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气出入之声。”又《云笈七签》卷三十二说:“凡行气,以鼻内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曰长息。内气有一,吐气有六。内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口四,皆出气也。”《服气经》也说:“道者气也,保气则得道,得道则长存。”行气的方法很多,派别也多,一般要点是呼吸细慢匀长,吸多呼少,夹以闭息等。

胎息——指炼气能不以口鼻呼吸,如在胞胎之中。胎息与服气行气亦有所不同,服气行气乃是吸外界之气,而胎息则是指自身内气。此术古已有之。《汉武内传》说:“王真字叔经,上党人,习闭而吞之,名曰胎息,习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又《抱朴子·内篇》:“予以祖仙公,每大醉及夏天盛热,辄入深渊之底,一日许乃出者,正以能闭气胎息故耳。”又说:“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呼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