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章停车怎么处罚:西藏自治区 - 古称“蕃” 简称“藏” 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 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10:09:13
西     藏
(中国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藏文:???????????????????,藏语拼音:Poi Ranggyong Jong,威利:Bod rang skyong ljongs),简称“藏”,通称西藏,位于中国西南边陲,首府拉萨,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1]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处北纬26°50′至36°53′,东经78°25′至99°06′之间,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全区面积120.2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仅次于新疆。2014年末常住人口约317.55万人。
西藏北邻新疆,东接四川,东北紧靠青海,东南连接云南;周边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及地区接壤,陆地国界线4000多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
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 ,中央政权始终对西藏行使着有效管辖。藏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西藏唐宋时期称为“吐蕃”,元明时期称为“乌斯藏”,清代称为“唐古特”、“图伯特”等。清朝康熙年间起称“西藏”至今。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3] 1965年9月9日,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3-4]
西藏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它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
最新新闻

25个省区市公布上半年GDP数据重庆西藏领跑2016-07-25 07:07
近日,各省区市的上半年经济表现也陆续揭开面纱。截至目前,至少有25个省区市公布了GDP增速,重庆和西藏继续领跑,以10.6%的成绩居于榜首,云南和河北两省垫底。...详情
相关新闻
内容来自
中文名称
西藏
外文名称
Tibet
别    名
吐蕃、乌斯藏;简称:藏
行政区类别
自治区
所属地区
中国西南地区
下辖地区
5个地级市、2个地区
政府驻地
拉萨市康昂路1号
电话区号
(+86)0891~0897
邮政区码
850000~860000
地理位置
中国西南地区边疆,青藏高原西南部
面    积
122.84万平方千米
人    口
317.55万人(2014年)[5]
方    言
藏语
气候条件
西北严寒、东南温暖湿润
著名景点
布达拉宫、大昭寺、甘丹寺、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江等
机    场
拉萨贡嘎机场、昌都邦达机场等
火车站
拉萨站、拉萨南站等
车牌代码
藏A~藏G
历史名人
松赞干布、阿沛·阿旺晋美等
建制时间
1965年9月1日
海拔最高端
珠穆朗玛峰
平均海拔
4000米以上
根基文化
象雄文化
远古文明
古象雄文明
首    府
拉萨市
自治区主席
洛桑江村
GDP
1026.39亿元(2015年)[6]
目录
1名称沿袭
2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
隋唐两宋
元朝时期
明朝时期
清朝时期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3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区划现状
4地理环境
区域位置
地形地貌
自然气候
西藏湖泊
5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
动物资源
能源资源
6经济发展
概况
农业
工业
商业
7政治体制
民族区域自治
历任领导
现任领导
8交通概况
公路
铁路
机场
9文化艺术
民居
饮食
10人口民族
人口
性别
年龄
教育程度
分布
民族
11社会事业
医疗保障
宗教信仰
教育事业
12风景名胜
名称沿袭
西藏自治区写法(汉藏双文)
汉语中的“西藏”(藏文为bodljong)一词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藏自治区(藏文为bodrangskyongljong),简称为西藏。西藏,以清朝中央正式定名得名。唐宋为吐蕃;元朝属宣政院;明朝称乌思藏,设都司等;清初称卫藏,卫即前藏,藏即后藏;后正式定名为西藏,为西藏得名的开始;清朝设西藏办事大臣;民国初西藏地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建立,西藏一词即成为西藏自治区的简称,单字简称为“藏”。[7]
英文“Tibet”一词,可能源于突厥人和蒙古人称藏族为“土伯特”,在元代经阿拉伯人介绍到西方,也即是源于藏族的自称bod。在民族称谓上,Tibet对应于“藏族”;但是在地域称谓上,Tibet有时对应于“西藏”,有时又泛指整个藏族地区,与“西藏”的含义有重大差异。[7]
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
远古时期,形成了西藏古人氏族。从古人氏族逐渐演变成西藏的四大氏族:赛、穆、顿、东,在此基础的增加“惹”和“柱”两氏族,通称为“六大氏族”。[8]
在西藏发掘的古代大量实物可以找到藏区人类如何发展的一些科学证据。考古学家在西藏考古时,发掘发现了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的各种石器、陶器、骨器、装饰品,谷物种子,甚至古人头骨等大量卖物。从尼洋河岸发掘出的古人骨头,没有类人猿的原始特征,属于现代人,“尼池(林芝)人”的骨头是大约4000多年前,而新石器时期或者铁石并用时代的(人骨)。[8]
隋唐两宋
主词条:文成公主入藏、吐蕃、唐蕃和亲、西夏吐蕃攻宋之战
公元7世纪初,强大的唐朝在中原地区建立,结束了中国内地长达300多年的混乱分裂局面。与此同时,崛起于今西藏山南地区雅隆的悉勃野部渐次征服各地部族,建立了有史以来步辇图
首次统一青藏高原各部族的政权——吐蕃王朝。[10]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11]
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和唐朝“和同为一家”。[11]
伴随着吐蕃王朝与唐朝两次联姻,双方往来频繁,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广泛而深入,民间往来全面发展,藏族与中国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密切程度。唐蕃双方曾八次会盟,至今仍屹立于拉萨大昭寺正门前的“唐蕃会盟碑”(也叫“长庆会盟碑”、“甥舅会盟碑”,就是第八次会盟后所立)。此后的三、四百年间,藏族与北宋、南宋、西夏、辽、金等政权都有着密切联系。[10]
始建于7世纪的布达拉宫
元朝时期
主词条:宣政院
刻有八思巴文的令牌
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定国号为元,乌思藏(今西藏中部、西部及其迤西地区)、朵甘等地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元帝国的一部分,西藏地方从此正式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13]
元朝统一中国后,根据藏族地区的实际情况,
采取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施政措施:
首次设置中央机构总制院(1288年改称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及西藏等地的军政事务。宣政院使(主管官员)一般由丞相兼任,副使由帝师举荐的僧人担任。
在西藏清查民户、设置驿站、征收赋税、驻扎军队、任命官员,并将元朝刑法、历法在西藏颁行。
任用藏族僧俗担当从中央到地方高级官吏。乌思藏、朵甘等地行政机构之设裁及官员的任免、升降、赏罚,皆听命于中央。
划分西藏地方行政区域。元朝中央在藏族地区设了三个不相统属的宣慰使司,均直属宣政院管理,这就是藏文史书中所说的“三区喀”。就今西藏自治区的地域而言,当时分归其中两个宣慰使司管辖——今拉萨、山南、日喀则、阿里等地归乌斯藏宣慰司管辖;今昌都一带及那曲地区东部归朵甘宣慰司管辖。元朝在乌思藏等地清查户口,确立差役,征收赋税,建立驿站,派驻军队,镇守边疆。乌思藏宣慰司设在萨斯迦(今西藏萨迦),下设13个万户府和若干个千户所,并征收赋税。[13]
其中,元代对于行政区域的划置,成为此后西藏行政区划沿革的基础。[13]
明朝时期
主词条:明朝治藏历史、西藏八王、乌思藏都司
西藏 (36张) 公元1368年,明朝取代元朝,采用收缴元朝旧敕旧印,换发明朝新敕新印的形式和平过渡,继承了对西藏地方的国家主权。[14]
明朝没有沿用元朝的职官制度,而是建立了一套别具特色的僧官封授制度。各地有代表性的政教首领人物,明朝均赐封以不同的名号,颁给他们印章和封浩,命其管理各自的地方,其职位的承袭须经皇帝批准,皆可直通名号于天子。[14]
在行政区划与军政机构设置上,明朝在西藏基本上承袭了元朝的划置方式。在元代乌思藏宣慰司、朵甘宣慰司故地,明朝设立乌思藏、朵甘两个卫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后来,又将乌思藏、朵甘两个卫指挥使司升格为行都指挥使司,其下设指挥使司、宣慰司、招讨司、万户府、千户所等机构。各级军政机构的官员,均封委当地的僧俗首领出任。各级官员之任免、升迁,概由明朝中央直接决定,并颁授印诰等。[14]
清朝时期
主词条:清朝治藏历史、驻藏大臣、班禅额尔德尼、金瓶掣签、达赖喇嘛
公元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达赖五世朝见顺治皇帝
进而统一中国。清朝循历史定例在西藏行使主权,只要前朝所封官员进送旧朝印信,即改授新朝印信,其原有地位不变。1652年,藏传佛教格鲁派五世达赖喇嘛应召到北京觐见清世祖顺治皇帝,次年受到清朝正式册封;后来,五世班禅又受到康熙皇帝的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和他们在西藏的政治宗教地位由此被正式确立,此后历世达赖、班禅须经中央政府册封遂成定制。[16] 1727年,雍正皇帝正式设立驻藏大臣处理西藏事务。
清朝对西藏的施政管理,在总结元明两朝治藏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和形势变化作了重大而全面的调整,例如:设置驻藏大臣总揽全藏;调整西藏地方的政教管理体制;赐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名号,并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确立西藏地方涉外事务、边境国防的决定权归中央等原则;勘定今西藏与青海、四川、云南间的界线;规定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的辖区及权限,划分了驻藏大臣直辖区。[16]
中华民国时期
主词条:西藏地方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次年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文规定:西藏是中华民国22行省之一。此后正式颁布的《宪法》等法律法规,也都明确规定西藏是中华民国的一部分。[17]
1912年7月,民国政府设立管理蒙藏事务的中央机构——蒙藏事务局(1914年5月改称蒙藏院),并任命中央驻藏办事长官,直属国务总理,例行清朝驻藏大臣职权。1929年蒙藏院改制为蒙藏委员会。1940年4月,蒙藏委员会在拉萨设立驻藏办事处,作为中央政府在西藏的派出机构。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本人的认定、坐床也是经当时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批准的。[17]
民国时期的大量档案记载证明,民国时期的历届国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性议事机构或历次国民大会,达赖喇嘛、西藏地方政府和班禅额尔德尼都派有代表参加,并被选举或委任各种国家公职,参与国家事务管理。[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主词条:西藏和平解放、十七条协议
西藏的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通称《十七条协议》)。西藏和平解放。[3]
1955年2月9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七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决定》。
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在拉萨举行成立大会,正式成立。达赖喇嘛·丹增嘉措担任主任委员,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任第一副主任委员,张国华任第二副主任委员。阿沛·阿旺晋美担任秘书长。
1959年3月10日,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公开撕毁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在拉萨举行武装叛乱;3月17日,达赖逃离拉萨;3月22日,拉萨战役胜利结束,拉萨市区的叛乱被彻底粉碎;3月2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权职权。鉴于西藏自治区筹委会主任达赖喇嘛尚被劫持,由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副主任委员代理主任委员,并任命筹委会常务委员帕巴拉·格列朗杰和阿沛·阿旺晋美为副主任委员。同年7月17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闭幕。会议通过了《关于在西藏全区进行民主改革的决议》。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决定顺应西藏人民的愿望,提前进行西藏民主改革。
习近平参加西藏代表团审议
1965年7月24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区的请示报告》;8月23日,周总理亲自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58次会议,讨论了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请示报告,同意于1965年9月1日召开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区,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相应的议案。同年8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批准国务院议案,通过关于成立西藏自治区的决议;9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举行。以国务院副总理谢富治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参加大会,并表示祝贺。大会于8日选举产生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阿沛·阿旺晋美当选为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周仁山、帕巴拉·格列朗杰等7人为副主席。9月9日,大会举行闭幕式,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3]
文化大革命时期,西藏也不可避免的卷入其内。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视察拉萨“反帝公社”的居民住房后,表示要加大中央援助西藏的专门拨款的力度。
1989年1月28日,十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于西藏圆寂。1995年11月29日,中国政府经过金瓶掣签,最终认定坚赞诺布为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的转世灵童;同年12月8日,坚赞诺布按照藏传佛教仪轨和历史定制在扎什伦布寺举行了坐床典礼,经师波米·强巴洛珠活佛为其剃度,并为之取法名为吉尊·洛桑强巴伦珠确吉杰布·白桑布。
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决议,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日期定在每年公历3月28日,以纪念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60年,西藏自治区(筹)设立拉萨市(地级)。下辖林周、当雄、达孜、曲水、墨竹工卡、尼木、堆龙德庆、旁多9县;设立那曲专区,辖黑河、巴青、班戈、比如、安多、聂荣、索县、达木萨迦、申扎9县;设立昌都专区,辖昌都、江达、贡觉、宁静、洛隆、丁青、边坝、察雅、桑昂曲、八宿、类乌齐、左贡12县;设立山南市,辖乃东、桑日、加查、朗县、拉加里、隆子、错那、哲古、穷结、洛扎、贡嘎、扎囊12县[20] ;设立江孜专区,辖江孜、仁布、浪卡子、打隆、白朗、亚东6县;设立日喀则专区,辖日喀则、南木林、定结、萨迦、拉孜、定日、聂拉木、吉隆、萨嘎、昂仁、谢通门11县;设立阿里专区,辖噶尔、日土、革吉、改则、仲巴、普兰、札达7县;设立林芝专区,辖林芝、墨脱、工布江达、雪巴、波密、米林、嘉黎7县。(国务院1960年1月7日批准)
1964年,西藏自治区(筹)撤销林芝专区,所属的林芝、米林、工布江达、墨脱4县划归拉萨市;嘉黎县划归那曲专区;波密县划归昌都专区(国务院1964年7月27日批准);撤销江孜地区,所辖的浪卡子县划归山南地区;江孜、康马、仁布、亚东、白朗5县划归日喀则地区(国务院1964年10月31日批准)
1970年,西藏自治区各专区更名为地区。西藏自治区辖1地级市,5地区,71县。[21]
1983年,西藏自治区设立江孜地区,辖日喀则地区的亚东、康马、岗巴、江孜、仁布、白朗6县,山南地区的浪卡子县,驻江孜县江孜镇 ;设立林芝地区,辖拉萨市的墨脱、米林、林芝、工布江达4县,昌都地区的波密、察隅2县,山南地区的朗县,驻林芝县八一镇(国务院1983年10月8日批准)[22]
1986年,西藏自治区撤销江孜地区,所辖的亚东、康马、岗巴、江孜、仁布、白朗6县划归日喀则地区;浪卡子县划归山南地区(国务院1986年9月12日批准)[23]西藏自治区行政区划示意图(2016年版)
2014年7月,西藏自治区撤销日喀则地区,设立地级日喀则市。[24]
2014年10月,西藏自治区撤销昌都地区,设立地级昌都市。[25]
2015年4月,西藏自治区撤销林芝地区,设立地级林芝市。[26]
2016年1月,西藏自治区撤销山南地区,设立地级山南市。[20]
区划现状
西藏自治区下辖5个地级市、2个地区和73个县(市/区)。
地级行政区
县级行政区
政府驻地
拉萨市
城关区、堆龙德庆区、林周县、达孜县、尼木县、当雄县、曲水县、墨竹工卡县
城关区
昌都市卡若区、察雅县、左贡县、芒康县、洛隆县、边坝县、江达县、贡觉县、丁青县、八宿县、类乌齐县卡若区
日喀则市
桑珠孜区、南木林县、江孜县、定日县、萨迦县、拉孜县、昂仁县、谢通门县、白朗县、仁布县、康马县、定结县、仲巴县、亚东县、吉隆县、聂拉木县、萨嘎县、岗巴县
桑珠孜区
林芝市巴宜区、米林县、墨脱县、察隅县、波密县、朗县、工布江达县巴宜区
山南市
乃东区、扎囊县、贡嘎县、桑日县、琼结县、洛扎县、加查县、隆子县、曲松县、措美县、错那县、浪卡子县
乃东区
那曲地区
那曲县、申扎县、班戈县、聂荣县、安多县、嘉黎县、巴青县、比如县、索县、尼玛县
那曲县
阿里地区
噶尔县、普兰县、札达县、日土县、革吉县、改则县、措勤县
噶尔县
地理环境
区域位置
西藏区域位置
shadow




2016 Baidu - Data ?NavInfo &CenNavi &道道通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地跨北纬26°50'~36°53'、东经78°25'~99°06'之间,面积122多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8,在中国各省区中,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居第二,相当于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和卢森堡5国面积的总和。北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相邻,东面和东南面同云南省、四川省接壤;南部与西部自东而西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以及克什米尔地区毗邻,国境线长约3842公里。[27]
西藏地形地貌
喜马拉雅山脉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地跨北纬26°50'~36°53'、东经78°25'~99°06'之间,面积122多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8,在中国各省区中,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居第二,相当于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和卢森堡5国面积的总和。北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相邻,东面和东南面同云南省、四川省接壤;南部与西部自东而西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以及克什米尔地区毗邻,国境线长约3842公里。[27]
地形地貌
喜马拉雅山脉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因而被称为“世界屋脊”,被视为南极、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西藏高原位于青藏高原的主体区域。[29]
青藏高原总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复杂多样、景象万千,有高峻逶迤的山脉,陡峭深切的沟峡以及冰川、裸石、戈壁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分属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的种类繁多的奇花异草和珍稀野生动物,还有垂直分布的“一山见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奇观等。地貌大致可分为喜马拉雅山区,藏南谷地,藏北高原和藏东高山峡谷区。[29]
喜马拉雅高山区,位于藏南,由几条大致东西走向的山脉组成,平均海拔6000米左右。其中位于中尼边境、地处西藏定日县境内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顶部长年覆盖冰雪,其南北两侧的气候与地貌有很大差别。
藏南谷地,位于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域。这一带有许多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地和湖盆谷地,地形平坦,土质肥沃,是西藏主要的农业区。
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约占全自治区面积的2/3。由一系列浑圆而平缓的山丘组成,其间夹着许多盆地,是西藏主要的牧业区。
藏东高山峡谷区,即著名的横断山地。大致位于那曲以东,为一系列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其间挟持着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三条大江。山顶终年不化的白雪、山腰茂密的森林与山麓四季常青的田园,构成了峡谷区三江并流的壮丽景观。[29]
自然气候
怒江峡谷
西藏的气候,由于地形、地貌和大气环流的影响,独特而且复杂多样。气候总体上具有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特点。气候类型也因此自东南向西北依次有:热带、亚热带、高原温带、高原亚寒带,高原寒带等各种类型。在藏东南和喜马拉雅山南坡高山峡谷地区,由于地势迭次升高,气温逐渐下降,气候发生从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到温带、寒温带和寒带气候的垂直变化。[29]
随着海拔增高、气压降低、空气密度减小,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逐渐递减,海拔3000米时相当于海平面的73%上下,4000米时约为62%~65.4%,到5000米时为59%左右,6000米以上则低于52%。
在冬季西风和夏季西南季风的交替控制下,西藏干季和雨季的分别非常明显,一般每年10月至翌年4月为干季;5~9月为雨季,雨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各地降水量也严重不均,年降水量自东南低地的5000毫米,逐渐向西北递减到50毫米。[29]
藏南和藏北气候差异很大。藏南谷地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8℃,最低月均气温-16℃,最高月均气温16℃以上。藏北高原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0℃以下,冰冻期长达半年,最高的7月不超过10℃,6~8月较温暖,雨季多夜雨,冬春多大风。仅就气候而论,到西藏旅游,3~10月较为适宜,其中6~9月为最佳时节。[29]
西藏是中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多一倍或1/3;日照时间也是全国最长的。与中国内地相比,西藏多数地区气温偏低,拉萨、日喀则的年平均气温比相近纬度的重庆、武汉、上海低10~15℃。阿里地区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盛夏8月白天气温仅为10℃左右,夜间气温甚至会降至0℃以下。[29]
西藏湖泊
羊卓雍错
西藏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区,湖泊总面积约2.3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30%。1500多个大小不一、景致各异的湖泊错落镶嵌于群山莽原之间,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有纳木错、色林错和扎日南木错,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47个。西藏湖泊类型多样,几乎包含了中国湖泊的所有特征;区属湖泊中,淡水湖少,咸水湖多,初步查明的各类盐湖大约有251个,总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盐湖的周围多有丰饶的牧场,也是多种珍贵野生动物经常成群结队出没之地。[29]
西藏最为著名的湖泊有纳木错、羊卓雍湖、玛旁雍错、班公湖、巴松错、森里错等。[29]
在西藏,许多湖泊都被赋予宗教意义。纳木错、玛旁雍错、羊卓雍错,被并称为西藏的三大“圣湖”。此外,还包括在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中具有特殊地位的拉姆拉错湖、地处藏北的苯教著名神湖当惹雍措、位于安多县的热振活佛“魂湖”——错纳湖等。[29]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西藏自治区已发现101种矿产资源,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有41种,勘查矿床100余处,发现矿点2,000余处,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22种。西藏优势矿种有铜、铬、硼、锂、铅、锌、金、锑、铁,以及地热、矿泉水等,部分矿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万亿元以上。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5位的有铬、工艺水晶、刚玉、高温地热、铜、高岭土、菱镁矿、硼、自然硫、云母、砷、矿泉水等12种。石油资源目前也有很好的找矿远景。[30]
土地资源
西藏自治区土地资源丰富,总面积122万多平方公里,其中牧草地65万公顷;耕地集中分布在藏南河谷及河谷盆地中,东部和东南部也有少量分布,总面积达36万公顷。西藏土地资源的最大特点是未利用土地多,占土地总面积的30.71%,可利用潜力很大。西藏天然草地面积超过内蒙古和新疆,位居全国第一,是中国主要的牧区之一。[31]
西藏自治区拥有宜农耕地680.57万亩,牧草
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42%;净耕地面积523.43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31%;牧草地96934.8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6.72%。林地10716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27%。居民及工矿用地50.45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03%;交通用地32.92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02%;水域8291.96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85%;未利用土地54354.8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1.8%。[32]
西藏自治区土地以牧草地和尚未利用的面积最大,合计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88.52%,再依次是林地、水域、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耕地、牧草地、林地等合计面积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3.3%。西藏现有的粮食作物、果树、蔬菜、茶叶、青饲料等种植业用地均属耕种土壤范畴。耕种土壤面积最大的是日喀则地区,占全区耕种土壤面积的37.79%;其次是昌都地区,占19.86%。山南地区和拉萨市的耕种土壤面积基本相近,分别占15.65%和15.48%;林芝地区占全区耕种土壤的8.65%;那曲和阿里地区耕种土壤面积较小,分别占1.99%和0.58%。全区74个县有耕种土壤分布的占62个,为总数的84%。[32]
全区耕种土壤归属于28个土类中的16个土类,有12个土类没有耕种土壤。其中,耕种山地灌丛草原土壤面积最大,占全区耕种土壤面积的33.81%,其次为潮土和耕种亚高山草原土,分别占12.83%和12.38%。耕种草甸土占9.1%。耕种亚高山草甸土占9.47%。耕种褐土占8.1%。耕种灰褐土占7.99%。耕种棕壤占2.86%。这8类耕种土壤合计占全区耕种土壤面积的96.95%,其余8个土类面积很小,合计仅占3%左右。耕种土壤主要分布在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的河谷和三江流域河谷洪积扇、冲积台地、冲积阶地以及湖盆阶地上,其中,雅鲁藏布江干流台地及拉萨河、年楚河等支流谷地内的耕种土壤就占了全区耕种土壤的55%,其地貌条件相对较为一致。[32]
西藏耕种土壤的垂直分布区间为海拔610~4795米,其中海拔2500米以下的面积占5.6%,2500~3500米之间的占11.4%,3500~4100米的面积占60.8%,4100米以上的面积占22.2%。草地土壤中包括了尚未作为放牧草场利用的荒草地土壤。那曲和阿里地区的面积最大,分别占全区草地土壤的40.25%和26.30%。其次是日喀则地区,占15.44%;昌都地区占8.39%;山南地区占3.99%;林芝地区占2.72%;拉萨市占2.91%。草地土壤的垂直分布区间为海拔2800~5600米,其中,海拔4600米以上的草地土壤面积占82%,海拔3500~4600米的面积占14%,低于海拔3500米的面积占4%。[32]
西藏境内草地土壤归属于8个土类,高山草原上的面积最大,占全区草地土壤面积的59.48%,其次为高山草甸土和亚高山草甸土,分别占22.47%和9.88%。以下依次为亚高山草原土(2.98%)、草甸土(2.68%)、沼泽土(0.94%)、山地灌丛草原土(0.82%)和褐土(0.74%)。[32]
全区林业土壤归属于10个大类,面积最大的是暗棕壤,占全区林业土壤的28.5%;以下依次是黄壤,占17,6%;黄棕壤、棕壤、赤红壤、灰褐土和亚高山林灌草甸土(亚类)的面积基本相当,各占10%左右;砖红壤占7.83%;褐土占1.18%;红壤占0.21%。各种土壤类型的宜林性能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随着地势的升高,不同土壤类型有着不同的适生林型和树种。海拔1100米以下,有适生热带雨林的砖红壤、红壤和赤红壤,占全区林业土壤面积的11.81%。海拔1100~2800米有适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阔叶混交林的黄壤、黄棕壤,占全区林业土壤面积的28.18%。海拔2800~3500米有适生温性针阔叶混交林的棕壤,占9.94%。海拔3400~4600米有适生寒温性针叶林的略棕壤、灰化土、酸性棕壤和少量灰褐土,占28.69%。此外,还有适生杨、桦、柏等的疏林和灌木林的亚高山林灌草甸土、灰褐土、淋溶褐土和棕壤性土等,占21.39%,广泛分布在森林边缘,海拔上限可达4700米,下限为3000~3800米的河谷地区。[32]
动物资源
牦牛
西藏已发现野生哺乳动物142种,鸟类488种,爬行类动物56种,两栖类动物45种,鱼类68种。西藏野生脊椎动物共计799种,构成了西藏的动物资源优势。在这些动物中,野驴、野牦牛、马鹿、白唇鹿、黑颈鹤、小熊猫等123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占全国重点保护动物的1/3以上。其中滇金丝猴、孟加拉虎、雪豹、西藏野驴、野牦牛、羚牛等45种野生脊椎动物是濒危灭绝或西藏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在海拔3000~4000米的喜马拉雅山麓,偶尔可以见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喜马拉亚塔尔羊”。[31]
陆生无脊椎动物在西藏有2307种。其中,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西藏有益昆虫、蜜蜂有103种,其中绝大多数是农作物、牧草、果树、花卉等有花植物的传粉者。[31]
能源资源
雅鲁藏布江
西藏能源资源主要有水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2005年,地质勘探部门在藏北西部探明含油气远景资源量为1亿至1.5亿吨的中型油田。[31]
水能:西藏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亿千瓦,约占全国的30%,居中国首位,其中蕴藏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河流多达365条。西藏水能资源绝大部分集中于藏东南地区,主要来自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干流天然水能蕴藏量为8000万千瓦,加上多雄藏布、年楚河、拉萨河、尼洋河和帕隆藏布等五大支流,天然水能总蕴藏量可达9000万千瓦。
地热能:西藏是中国地热活动最强烈的地区。各种地热显示点有1000多处。初步估算,西藏地热总热流量为每秒55万千卡,相当于一年烧240万吨标准煤放出的热量。西藏最著名的羊八井热田是中国最大的高温湿蒸汽热田,热水温度为93~172℃之间,已开发为地热电站和重要旅游景点。
太阳能:西藏自治区太阳能资源居全国首位,是世界上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阳光直射比例大,年际变化小,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间达3100~3400小时,平均每天9小时左右。
风能:西藏有两条风带,推测年风能储量930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七位。除藏东地区风能资源较贫乏外,大部分地区属风能较丰富区和可利用区。其中藏北高原年有效风速时数在4000小时以上。[31]
经济发展
概况
西藏
旧西藏经济十分落后,交通闭塞,没有现代工业,只有牧业和少量农业、手工业。自1959年民主改革后,特别是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不仅建立了现代工业、交通通讯业,原有的农牧业、商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35]
2016年1月27日,西藏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在拉萨说,2015年,西藏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026.39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11%,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1994年以来,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洛桑江村在西藏自治区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披露的“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显示,未来五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仍将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的态势。[6]
农业
雅鲁藏布江谷地
西藏的耕地面积绝大部分分布在江河干、支流的河谷阶地、山麓斜坡、冲积扇地和湖泊平原一带。而且大部耕地是由草甸土、亚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甸土等开垦而来的。土壤类型因分布环境条件不同,在质地上有很大差异。大部分耕地的有机质含量低,即使有少数土地含腐植质较多,亦因温度低,微生物繁殖慢、数量少、分解缓慢,很少被作物所吸收。部分耕地还存在着地面不平整、耕层较浅、砂性重、石砾多、质地偏粗、易漏肥等现象。在复种区耕作土壤的潜在肥力和较大肥力较高,供氮和供磷能力也较强。到1998年为止,包括部分原有的梯田,西藏已建成梯田、园田和平整土地100多万亩,按农业人口的劳动力平均,每人接近一亩。在土质改造方面,进行黏掺沙、沙掺粘,种植豆科作物,多施有机肥料,使部分土壤质地得到改良。[32]
2014年,西藏自治区农牧业再获丰收,全区粮食产量达98.5万吨,创历史新高。推广“藏青2000”等新品种56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8.7万亩,新增改良黄牛16.5万头。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明显加快,占可支配收入的四分之一。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达到2937家、增长55%。全面启动建设353个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36]
河谷农业
素有"西藏粮仓"之称的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支流河谷地带,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与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西起拉孜,东至桑日,东西长约500公里,南北宽处达200公里,窄处仅50公里左右。包括拉萨、山南、日喀则三个地、市的22个县和5个国营农场,是西藏最重要的河谷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也是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32]
工业
2012年,西藏自治区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55.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1.32亿元,增长9.1%;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1.51亿元,增长17.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1.50亿元,比上年增长8.8%。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14.33亿元,增长10.0%;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0.57亿元,增长4.9%;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20.96亿元,增长22.0%;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实现增加值2.47亿元,增长7.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增加值4.49亿元,增长8.4%。[5]
2014年,西藏自治区第二产业增加值达336亿元、增长13.5%。拉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上缴税收46亿元。藏青工业园招商引资项目近100个,入园企业103家,实现产值17.8亿元,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天然饮用水产业签订战略投资合作项目16个,总投资36亿元,产量突破30万吨,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36]
商业
2012年,西藏自治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64亿元,比2011年增长16.3%。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1.79亿元,增长18.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85亿元,增长7.2%。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12.28亿元,增长14.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2.36亿元,增长24.7%。[5]
政治体制
民族区域自治
布达拉宫广场
1961年,西藏各地开始实行西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普选,翻身农奴和奴隶第一次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积极行使了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加选举全国和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并通过人大代表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38]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后,全区自上而下设立民族自治领导机构,行使管理本地方、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治权。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对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自治权利及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做了系统的规定,为西藏人民充分行使自治权利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38]
2002年,在西藏的自治区、地(市)、县、乡(镇)四级换届选举中,全区有93.09%的选民参加了县级直接选举,有些地方选民参选率达到100%。在选举出的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所占的比例,在自治区和地市两级达80%以上,在县、乡(镇)两级达90%以上。[38]
根据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西藏自治区将职工的周工作时间规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工作时间少5小时。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假日的基础上,西藏自治机关还将“藏历新年”、“雪顿节”等藏族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这一决定从法律上保证了广大藏族人民享着受绚丽多彩的传统节日。[38]
历任领导
西藏自治区历任党委书记姓名任期职务
张国华1950.01~1952.03
中共西藏工委书记
1965.09~文革初期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
张经武1952.03~1965.08中共西藏工委书记
曾雍雅1969.09~1971.04
中共西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组长
任荣1971.04~1971.08中共西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组长
1971.08~1980.03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
阴法唐1980.03~1980.12西藏自治区党委代理第一书记
1980.12~1985.06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
伍精华1985.06~1988.12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
胡锦涛1988.12~1992.10
陈奎元1992.11~2000.09
郭金龙2000.09~2004.12
杨传堂2004.12~2005.11
张庆黎2005.11~2011.08
陈全国2011.08~至今
注:资料来源[39]
历代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姓名
任期职务
阿沛·阿旺晋美1979.08~1981.04西藏自治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1983.04~1993.01西藏自治区第四届、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杨东生1981.04~1982.11西藏自治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热地1993.01~2003.05西藏自治区第六届、七届、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列确2003.05~2010.01西藏自治区第八届、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向巴平措2010.01~2013.01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白玛赤林2013.01~至今西藏自治区第十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注:历任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均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由藏族公民担任。(参考资料[40-41] )
西藏自治区历任人民政府主席姓名任期职务
阿沛·阿旺晋美1965.09~文革初期
西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
1981.04~1983.02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曾雍雅1968.09~1970.11西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
任荣1970.11~1979.08
天宝1979.08~1981.04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多杰才旦1983.02~1983.04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代理主席
1983.04~1985.11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多吉才让1985.11~1986.05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代理主席
1986.05~1990.05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江村罗布1990.05~1998.05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列确1998.05~2003.05
向巴平措2003.05~2010.01
白玛赤林2010.01~2012.12
洛桑江村2012.12~至今
注:参考资料[42]
历任西藏自治区政协主席姓名
任期
职务
谭冠三
1959.12~1965.0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藏第一届委员会主席
张国华
1965.09~文革初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藏第二届委员会主席
任荣
1977.12~1981.0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藏第三届委员会主席
阴法唐
1981.04~1983.0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藏第三届委员会主席
杨岭多吉
1983.04~1986.0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藏第四届委员会主席
热地
1986.05~1993.0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藏第四届、五届委员会主席
帕巴拉·格列朗杰
1993.01~至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藏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十届委员会主席
注:参考资料[43]
现任领导
中共区委书记:陈全国;(2011年上任);自治区政府主席:洛桑江村(藏族)(2012年上任)
交通概况
公路
截止到2009年底,全区公路总里程达53634.36公里,比2008年末增加2320.42公里。其中,国道5618.20公里,省道6269.11公里,县道11081.12公里,乡道14564.77公里,专用公路2345.92公里,村道13755.24公里,县道、乡道、村道分别比上年末增加513.60公里、979.45公里、827.36公里。[44]
青藏公路,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经茶卡、都兰、格尔木到拉萨,全长1214公里,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中包括海拔4837米的唐古拉山口。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全年畅通,是我国四条进藏公路中唯一有客运班车营运的线路,也是通往西藏路程最短、路况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
新藏公路,从新疆叶城到拉萨的新藏公路全长2841公里,大部分公路处于无人区内,无加油站,当地的司机都要多备几桶油,而且交通和通讯也十分不便。路途所需时间至少在半个月以上。
川藏公路,川藏公路始于四川成都,经雅安、康定,在新都桥分为南北两线,南北两线间有昌都到邦达的公路(169公里)相连。
滇藏公路,从云南省下关市出发,经香格里拉,北至西藏芒康县,全长800公里。
中尼公路,从尼泊尔的加德满都出发,经樟木友谊桥,进入中国西藏自治区的聂拉木县,过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市,到达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全长2415公里。[32]
铁路
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9:00点全线通车。
拉日铁路:铁路已于2014年8月15日正式开通运营,2014年8月16日上午9点,拉日铁路首趟客车K9821次列车从拉萨火车站发出,这意味着青藏铁路的首条延伸线拉日铁路正式通车运营,拉萨到珠峰之间实现一日通达。
拉林铁路:在前期规划中。
机场
截止到2011年7月,西藏自治区内已开通航班的机场有拉萨贡嘎机场、昌都邦达机场、林芝米林机场、阿里昆莎机场、日喀则和平机场。
拉萨贡嘎机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贡嘎县甲竹林镇,坐落在壮丽的雅鲁藏布江南岸,海拔3600米,跑道长4000米,宽45米,机场等级4E,可供波音747、空中客车等大型飞机起降,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之一。2007年,贡嘎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187104人次。
邦达机场:于1995年建成,并于当年4月首航成功。据了解,邦达机场目前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飞行难度最大的机场,而且从机场到最近的昌都镇有136公里,也是国内离中心城市最远的民用机场。
林芝米林机场:是西藏第三座民航机场,于2003年十月开工建设,2005年底正式通航,共投资7.8亿元,是西藏自治区重点工程之一,设计年运送旅客量12万人次。林芝机场位于林芝地区米林下境内的雅鲁藏布江河谷,距林芝首府八一镇50公里,海拔2949米,低于4334米的昌都邦达机场和3570米的拉萨贡嘎机场,其海拔高度在国内民用机场中排位第五。
阿里机场:位于海拔高度4274米,仅次于海拔4334米的昌都邦达机场和海拔4280米的四川康定机场。机场跑道长度4500米,总宽度60米,可满足空客A319等高原机型的起降要求,航站楼建筑面积约3900平方米,设计年旅客吞吐量12万人次。阿里机场于2010年5月27日首飞适航成功,并于2010年7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45]
日喀则和平机场:2011年7月8日9:05,随着中国国际航空公司CA4421航班在日喀则机场平稳降落,日喀则机场航班正式开通,西藏区内第五个民用机场正式投入运营。[46]
文化艺术
作为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迹贯穿于西藏的方方面面。“从生产到生活,从民俗到信仰,处处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转山等宗教活动仪式,都源自象雄文化[47] 。
民居
西藏的传统民居多姿多彩,不仅有可随处迁居的帐篷,也有固定的土木结构的房屋,还有以石为材的碉房,以竹或木为材的竹楼或木楼,甚至还有窑洞。[48]
帐篷:帐篷是西藏牧民家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制作帐篷的材料一般是牛毛,纺线后编织拚缝而成。帐中以木杆支撑。牵拉帐篷的多为用牛羊毛或牛羊皮编拧成的粗绳,以木桩或牛羊角为帐篷桩,用以固定帐篷。在搭建帐篷时,牧民们通常将帐门朝东以背风;帐房中央为灶台,用以取暖、熬茶、做饭;帐篷内部正中多供神龛、佛经、酥油灯等;南侧摆放着食品等日常用品,还兼作厨房;北侧则主要摆放卧具等家居用品,是家中的“厅堂”。牧民们会在牵拉帐篷的绳子上挂上祈求福运的五彩经幡。[48]
平顶碉房:在农区或城镇,更多见到的则是平顶碉房。最地道的碉房为石头所砌,也有的碉房为土木结构,特点是冬暖夏凉。碉房一般为多层建筑,底层一般用来作畜圈,二层为居室、储藏室等,三层可作经堂,也有的碉房只修平房。[48]
帐篷
饮食
藏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其中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的“四宝”,此外,还有青稞酒和各式奶制品。
藏餐:藏餐是中国餐饮系列中的流派之一,历史悠久,品种丰富。藏餐分为主食、菜肴、汤三大类。藏餐的酥油茶
口味讲究清淡、平和,很多菜,除了盐巴和葱蒜,一般不放辛辣的调料。在食肉方面,藏族禁忌较多。一般只吃牛羊肉,不吃马、驴、骡,尤忌吃狗肉。鱼、虾、蛇、鳝等水产海鲜类食品,除部分城镇居民外,农牧区群众一般不习惯食用。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改善,藏餐在菜肴烹制技术和用膳形式上也在不断地改进和丰富。[49]
酒文化:西藏的青稞酒是用青稞直接酿成的,度数较低,藏族群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喝,是喜庆过节所必备的。藏族饮酒的礼仪和习俗比较丰富,每酿新酒,必先以“酒新”敬神,然后依循“长幼有序”的古训首先向家中的长辈敬酒,其后家人才能畅饮。在节日婚庆或众多人聚会场合,饮酒一般是先向德高望重的长者敬献,然后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敬酒。敬酒者一般应用双手捧酒杯举过头顶,敬献给受酒者,特别对长者更是如此。而受酒者先双手接过酒杯,然后用左手托住,再用右手的无名指轻轻地蘸上杯中的酒,向空中弹一下,如此反复三次,表示对天、地、神的敬奉和对佛法僧三宝的祈祝,有时口中还要轻声念出吉样的祝词,然后再饮。[49]
茶文化:酥油茶是西藏的藏族人不可缺少的饮料,做酥油茶离不开酥油、盐和茶,酥油是从牛羊奶里提炼的奶油,以夏季牦牛奶里提炼的金黄色酥油为最好,从羊奶里提炼的则为纯白色。藏民族饮茶时讲究长幼、主客之序。客人饮茶不能太急太快,一般以三碗为最吉利。[49]
人口民族
从7世纪到18世纪,由于天灾频仍,疫病不断,医疗条件差,加之占人口相当比例的僧尼不从事人口生产,西藏的人口长期处于负增长,甚至持续锐减。而从18世纪到20世纪中叶的200年间,由于农奴制的残酷剥削压迫,西藏地区人口又骤降了约80万。[50]
1951年和平解放以来,西藏人口,尤其是藏族人口进入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自1956年以来,西藏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根据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6年末,西藏总人口为281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2%以上。与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的114.09万人相比,人口增加166.9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7.4%,死亡率为5.7‰,自然增长率为11.7‰。人口平均寿命从35.5岁提高到了现在的67岁。[50]
人口
根据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年末全区常住人口总数为317.55万人,比上年净增加5.5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1.77万人,占总人口的25.75%;乡村人口235.78万人,占总人口的74.25%。人口出生率为15.76‰,死亡率为5.21‰,自然增长率为10.55‰。
性别
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542633人,占51.38%;女性人口为1459533人,占48.6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2.67上升为105.69。[51]
年龄
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31683人,占24.37%;15~64岁人口为2117576人,占70.53%;65岁及以上人口为152907人,占5.0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82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4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34个百分点。[51]
教育程度
全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165332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1024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85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98474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282人上升为5507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3548人上升为 4364 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6343人上升为1285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0441人上升为36589人。[51]
分布
地级行政区数量(人)
拉萨市
559423[51]
昌都市
657505
山南市
328990
日喀则市
703292
那曲地区
462382
阿里地区
95465
林芝市
195109
民族
据《西藏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西藏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为2716389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40514人,汉族人口为245263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91.83%(其中:藏族人口占90.48%,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1.35%);汉族人口占8.17%。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藏族人口增加289221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9923人,汉族人口增加86693人。[52]
社会事业
医疗保障
从2007年起,西藏自治区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惠及西藏全体农牧民,补助标准提高到了100元。此次调整,是西藏第六次提高农牧民的免费医疗标准,使全区享受免费医疗标准的农牧民人数达到237万。对于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扶养)人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及因患大病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人员还可获得更多的帮助。预计到2010年,农牧民免费医疗的标准将提高到年人均130元。农牧区合作医疗不仅保证了农牧民享受基本医疗保健的权利,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农牧民所承受的经济负担。[53]
2012年末,西藏自治区共有卫生机构139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79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治机构)8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57个。实有病床床位9850张,其中:医院9392张。卫生技术人员13600人,其中:执业/执业(助理)医师7500人。每千人病床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达到了3.28张和4.53人。[5]
宗教信仰
西藏的宗教主要由雍仲本唐卡
教、藏传佛教、民间宗教构成,此外,还有伊斯兰教和天主教。西藏自治区共有藏传佛教寺庙1700多处,住寺僧尼约4.6万人;雍仲本教寺庙约88座,僧侣3000多人,活佛93人,信教群众13万以上;清真寺4座,伊斯兰教信众约3000多人;天主教堂1座,教民700多人。[54]
从地理分布看,它们在西藏不同地区、不同局部的社会影响程度不一,民间宗教的存在甚至被许多人所忽视。从宗教分类学的角度看,藏传佛教、本教以及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属于神学宗教,而民间宗教则缺少系统理论、没有专门活动场所及职业宗教者集团。西藏的伊斯兰教和天主教信众规模相对较小,影响范围仅限于局部地区。在多种神学宗教的包围中,民间宗教至今依然在西藏民间特别是边远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54]
据《西藏王统记》《朵堆》等典籍记载,象雄人辛饶·米沃佛祖对过去原始本教进行了许多变革,创建雍仲本教,被称为西藏最古老的古象雄佛法。幸饶·弥沃如来佛祖首先创造了象雄文字,并传授了“五明学科”:工巧明(工艺学)、声论学(语言学)、医学、外明学(天文学)和内明学(佛学)。古象雄文明就以“雍仲本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发展起来。 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副主任栾建章曾撰文评价象雄文明及本教的历史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要了解西藏文明,必先了解象雄文明;要研究藏传佛教也必先研究本教。否则探究愈深,离真相可能愈远[55] 。”
教育事业
过去西藏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教育,文盲率高达95%,入学率只有2%。建国以来,西藏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2007年末,西藏共有小学884所,教学点1568个,在校生32.05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普通中学117所,其中初中在校生13.59万人,高中在校生4.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7所,在校生18958人。[56]
西藏自治区的高等院校有: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原名:西藏民族学院)、西藏藏医学院、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藏语文教学:西藏全区除少数城镇以汉族学生为主的小学以汉语进行教学外,在农牧区和城镇绝大多数小学都把藏文作为学校的主课之一,实行藏汉文同步教学,其它课程则用藏语授课。[56]
风景名胜
西藏名胜古迹众多。全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地(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9处。
西藏风景 (14张)
西藏自治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单位位置
布达拉宫拉萨市
大昭寺拉萨市
甘丹寺达孜县
萨迦寺萨迦县
扎什伦布寺日喀则
昌珠寺乃东县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
江孜县
藏王墓
琼结县
古格王国遗址札达县
哲蚌寺拉萨市西郊
色拉寺拉萨市北郊
罗布林卡拉萨市西郊
夏鲁寺日喀则
托林寺札达县
桑耶寺扎囊县
卡若遗址昌都县
扎塘寺扎囊县
白居寺江孜县
小昭寺拉萨市中心
朗赛林庄园扎囊县
大唐天竺使出铭吉隆县
拉加里王宫
曲松县
吉如拉康乃东县
桑喀古托寺洛扎县
科迦寺普兰县
列山墓地朗县
吉堆吐蕃墓群
洛扎县
参考资料[4]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22)西藏(4)西藏风景(14)西藏(36)
1/2
西藏自治区行政区划
地级市 拉萨市
地区昌都地区  林芝地区  山南地区  日喀则地区  那曲地区  阿里地区
全球十大著名怀古圣地
西藏 ( 中国)  西安 ( 中国)  梵蒂冈 ( 梵蒂冈)
威尼斯 ( 意大利)  开罗 ( 埃及)  拉利贝拉石凿教堂 ( 埃塞俄比亚)
科伦坡 ( 斯里兰卡)  耶路撒冷旧城 ( 巴勒斯坦)  雅典卫城 ( 希腊)
马丘比丘 ( 秘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天津市  重庆市  上海市
省 河北省  山西省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海南省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西藏自治区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拉萨市 大昭寺  布达拉宫  甘丹寺  哲蚌寺
色拉寺  罗布林卡小昭寺  聂塘卓玛拉康
那曲地区 邦纳寺
昌都地区 卡若遗址  查杰玛大殿
林芝地区 烈山墓地
山南地区 昌珠寺  藏王墓  桑耶寺  扎塘寺
拉加里王宫遗址  吉堆吐蕃墓群  朗色林庄园  色喀古托寺
吉如拉康  松卡石塔  敏竹林寺  康松桑卡林
日喀则地区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  萨迦寺  扎什伦布寺  夏鲁寺
白居寺  曲德寺  查木钦墓群  平措林寺
阿里地区 古格王国遗址  托林寺  科迦寺
参考资料
1.  官网  .中国西藏自治区政府[引用日期2014-12-23]
2.  史料证明:西藏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2014-02-10]
3.  西藏自治区成立过程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门户网站.2009-08-21[引用日期2014-02-10]
4.  西藏概况  .光明网[引用日期2014-02-10]
5.  2012年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网[引用日期2014-02-10]
6.  西藏GDP破千亿元 “十三五”目标仍两位数增长  .搜狐财经.2016-01-27[引用日期2016-01-28]
7.  西藏名称来源  .中央电视台网站[引用日期2014-02-10]
8.  远古时期的西藏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4-02-10]
9.  《步辇图》卷  .故宫文化网[引用日期2014-03-28]
10.  西藏历史沿革(公元7—12世纪)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2014-02-23]
11.   课程教材研究所 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22-24
12.  八思巴字文物的鉴别与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刊网[引用日期2014-03-28]
13.  元代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2014-02-10]
14.  明代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2014-02-10]
15.  五世达赖与顺治帝  .中国网[引用日期2014-03-28]
16.  清代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2014-02-10]
17.  中华民国时期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2014-02-10]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2014-02-10]
19.  习近平参加西藏代表团审议  .新华网.2013-03-09[引用日期2014-04-4]
20.  西藏山南市正式揭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6-05-27 [引用日期2016-05-27 ]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1970年)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4-07-19]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1983年)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4-07-19]
23.  一九八六年全国省级行政区一览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4-07-19]
24.  西藏日喀则撤地设市  .人民网.2014-07-12[引用日期2014-07-14]
25.  西藏自治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引用日期2014-11-2]
26.  国务院批复西藏设立第四个地级市  .人民网.2015-04-03[引用日期2015-04-3]
27.  西藏地理位置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2014-02-10]
28.  科学家建议将喜马拉雅山炸开缺口意见被否  .网易[引用日期2014-04-24]
29.  西藏地形地貌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2014-02-10]
30.  中央企业在西藏最大矿产项目投产 
31.  西藏自然资源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2014-02-10]
32.  西藏的经济状况  .网易奥运.2008-06-10[引用日期2014-02-10]
33.  牦牛  .西藏在线[引用日期2014-03-28]
34.  秀甲天下的雅鲁藏布江风景  .西藏畅游网[引用日期2014-03-28]
35.  西藏经济综述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2014-02-10]
36.  2015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5-03-23]
37.  幸福拉萨规范舞群众性文化活动启动仪式在布达拉宫广场隆  .搜狐网[引用日期2014-04-24]
38.  西藏政治上的自治权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2014-02-10]
39.  第一组 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引用日期2014-02-10]
40.  第二组 历代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引用日期2014-02-10]
41.  第二组 历代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11-07-21[引用日期2014-04-4]
42.  第三组 历任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西藏和平解放60年成就展[引用日期2014-02-10]
43.  第四组 历任西藏自治区政协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引用日期2014-02-10]
44.  西藏交通概况  .西藏交通厅官网.2006-09-07[引用日期2014-02-11]
45.  西藏机场简介  .西藏交通厅官网.2010-12-22[引用日期2014-02-11]
46.  日喀则机场正式开通航班藏区航空网络进一步完善  .中国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引用日期2014-07-19]
47.  古象雄文化亟待活起来  .《 人民日报版 》.2014-04-15[引用日期2014-10-10]
48.  西藏的传统民居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2014-02-10]
49.  西藏的饮食文化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2014-02-10]
50.  西藏人口状况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2014-02-10]
51.  西藏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2-02-28[引用日期2014-08-23]
52.  西藏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网易新闻.2011-05-04[引用日期2014-02-10]
53.  卫生事业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2014-02-10]
54.  西藏的宗教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2014-02-10]
55.  重现远古西藏文明密码  .《新华网》.2013-09-24[引用日期2014-10-10]
56.  教育事业  .人民网西藏频道[引用日期2014-02-10]
词条标签:
自然地理 , 民族
附:
西藏自治区地名由来
西藏自治区(Xizang Zizhiqu)
简称藏。在我国西南部。元称乌斯藏,“乌斯”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元设乌斯藏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清代因其地在中国西部,遂称西藏。1965年9月9日成立西藏自治区。
1拉萨市(Lhasa Shi)
位于东经91.0°,北纬29.6°,在西藏自治区中南部,拉萨河中游。1960年设市。拉萨,系藏语,意为“圣地”或“佛地”。
林周县(Lunzhou Xian)
位于东经91.2°,北纬30.1°,在西藏自治区中南部。1960年设县。林周系藏语“自然完成”之意。
达孜县(Dagze Xian)
位于东经91.3°,北纬29.6°,在西藏自治区中南部,拉萨市东。1960年设县。达孜,系藏语“虎顶”、“虎峰”之意。松赞干布时期,对吐蕃军士按战功大小分别给予虎头、虎颈、虎腹的披挂饰品作为奖励,并在战死的军士坟墓上饰以虎头花纹。据《西域同文志》:得巴达克则宗是“头目虎峰城”之意,即山峰如虎,城居峰上,为头目所居。
尼木县(Nyemo Xian)
位于东经90.1°,北纬29.4°,在西藏自治区中南部,拉萨市西。1960年置尼木县。尼木,系藏语,意为“麦穗、顶端”。另一说意为“喜欢藏文创始人吞米桑布扎的地方”。
当雄县(Dangxung Xian)
位于东经91.1°,北纬30.4°,在西藏自治区中南部,拉萨市北部。1960年与羊八井、宁中等宗合并置当雄县。当雄,系藏语“挑选的草滩”。相传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与五世达赖建立联合统治,打败对手,统一了西藏。为了酬功,五世达赖让固始汗挑选草场,因此得名。
曲水县(Quxu Xian)
位于东经90.7°,北纬29.3°,在西藏自治区中南部,拉萨市西南。1960年设县。曾称曲墟。曲水,系藏语,意为水沟。
墨竹工卡县(Maizhokunggar Xian)
位于东经91.7°,北纬29.8°,在西藏自治区中南部,拉萨市东北部。1960年置县。墨竹工卡,系藏语“'墨竹色青’龙王的中间白地”,一说墨恰巴活佛在此休息后,以己名命名。
堆龙德庆县(Doilungdegen Xian)
位于东经90.9°,北纬29. 6°,在西藏自治区中南部,拉萨市西。1960年设县。堆龙德庆,系藏语,意为上部极乐地。
2那曲县(Nagqu Xian)
位于东经92. 0°,北纬31.4°,在西藏自治区中北部,念青唐古拉山北部。1960年设黑河县,1965年改今名。那曲,系藏语“黑河”之意。
嘉黎县(Lhari Xian)
位于东经93.5°,北纬30.6°,在西藏自治区东部,拉萨市东北。1954年设宗,1960年设县。嘉黎又称拉里,系藏语“神山”之意。
申扎县(Xainza Xian)
位于东经88.7°,北纬30.9°,在西藏自治区中部,拉萨市西北。1960年置县。申扎,系藏语,意为“皮火筒状山沟前”。
巴青县(Baqen Xian)
位于东经94.0°,北纬31.9°,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北邻青海。1960年设县。巴青,系藏语,意为“大牛毛帐篷”。
聂荣县(Nyainrong Xian)
位于东经92.2°,北纬32.1°,在西藏自治区北部,安多错那湖东部。1960年设县。聂荣,系藏语,意为“悦耳谷”。
尼玛县(Nyima Xian)
位于东经87.8°,北纬31.9°,在西藏自治区中部,唐古拉山南麓。1983年置县。尼玛,系藏语,意为“太阳”。
比如县(Biru Xian)
位于东经93.6°,北纬31.4°,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1960年设县。比如,系藏族姓氏名,意为母牦牛部落。
索县(Sog Xian)
位于东经93.7°,北纬31.8°,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怒江上游北岸。1960年置县。索,系藏语,意为“蒙古”。《西域同文志》释为“草地”。
班戈县(Bangoin Xian)
位于东经90.0°,北纬31.3°,在西藏自治区中部,拉萨市西北。1960年设县。班戈县,因班戈湖得名。系藏语,意为“胸膛湖”。
3昌都县(Qamdo Xian)
位于东经97.1°,北纬31. 1°,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澜沧江上游。1960年置县。昌都,系藏语,意为“双河口”,似因所处地理位置而得名。
盐井县(Yanjing Xian)
位于东经98.6°,北纬29.0°,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澜沦江中游东岸。1983年置县。盐井系从藏语意译而来,因此地有盐井而得名。
芒康县(Markam Xian)
位于东经98.5°,北纬29.6°,在西藏自治区东部,东邻四川省。1960年设宁静县,1965年改今名。芒康,系藏语,意为善妙地域。
贡觉县(Gonjo Xian)
位于东经98.2°,北纬30.8°,在西藏自治区东部,东邻四川。1960年置县。贡觉,系藏语,意为“'贡’活佛在'觉’地方定居”。
碧土县(Putog Xian)
位于东经98.3°,北纬28.9°,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南邻云南省。1983年设置。碧土,系藏语,意为“碱”。一说意为“羊毛坡上”。传说在建“碧土寺”前,有个喇嘛将一小团羊毛抛上天,羊毛落到山坡上,就在此建寺。
八宿县(Baxoi Xian)
位于东经96.9°,北纬30.0°,在西藏自治区东部,怒江西岸。1960年设县。八宿,系藏语,意为“勇士山麓”。
左贯县(Zogang Xian)
位于东经97.8°,北纬29.6°,在西藏自治区东部,怒江东岸。1960年置县。左贡,系藏语,意为“犏牛岗”。
生达县(Sinda Xian)
位于东经97.5°,北纬32.0°,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北邻青海省。1983年由昌都和江达县部分地区设县。生达,系藏语,意为“背阴口”。
边坝县(Banbar Xian)
位于东经94.7°,北纬30.9°,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念青唐古拉山北麓。1960年设县。边坝,系藏语,意为吉祥光辉。传说元朝皇帝霍尔色金(即忽必烈)时期,有一要员名叫沙西仲贡曲帕尔从内地到此,点燃一个火炬,宣称在此要修建佛塔。
洛隆县(Lhorong Xian)
位于东经95.8°,北纬30.7°,在西藏自治区东部,怒江上游西岸。1960年置县。洛隆,系藏语,意为南谷、南川。
江达县(Jomda Xian)
位于东经98.2°,北纬31.5°,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邻接四川、青海省。1960年置县。江达,系藏语,意为“江普寺沟口”,因地处该寺沟口,故名。
类乌齐县(Riwoqe Xian)
位于东经96.5°,北纬31.2°,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北邻青海省。1960年设县。类乌齐,系藏语,意为大山。
丁青县(Dengqen Xian)
位于东经95.5°,北纬31.4°,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1960年置县。丁青,系藏语,意为大台地。
察雅县(Zhag'yab Xian)
位于东经97.5°,北纬30.6°,在西藏自治区东部,澜沦江中上游东岸。1960年设县。察雅系藏语,意为岩槽。
妥坝县(Toba Xian)
位于东经97.5°,北纬31.2°,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1983年置县。妥坝,系藏语,意为界碑。相传,从前当地居民建立界碑,以防阻白日部落侵占其土地。
4乃东县(Nedong Xian)
位于东经91. 7°,北纬29.2°,在西藏自治区南部。1960年设县。乃东,系藏语“象鼻山尖前”之意。
琼结县(Qongyai Xian)
位于东经91.6°,北纬29.0°,在西藏自治区南部,拉萨市东南。1960年设县。穷结,系藏语,意为房角悬起多层。相传是老虎顶上盖的房子,房角悬起十三层,故名。
措美县(Comai Xian)
位于东经91.4°,北纬28.4°,在西藏自治区南部,南邻不丹。1960年设哲古县,1965年设措美县。措美,系藏语,意为湖下,因处哲古湖傍而得名。
加查县(Gyaca Xian)
位于东经92.6°,北纬29.1°,在西藏自治区南部,拉萨市东南。1960年置县。加查,系藏语,意为“汉盐”。相传文成公主路过此地时,把一块汉盐放在一个洞里,故名。
贡嘎县(Gonggar Xian)
位于东经91.0°,北纬29.2°,在西藏自治区南部,拉萨市以南。1960年设县。贡嘎,系藏语,意为寨后白山,山顶呈白色。据《西域同文志》:“堡居上方,城上土色白。”
洛扎县(Lhozhag Xian)
位于东经90.8°,北纬28.3°,在西藏自治区南部,南邻不丹。1960年设县。洛扎,系藏语,意为南岩。
曲松县(Qusum Xian)
位于东经92.2°,北纬29.0°,在西藏自治区南部。1965年设县。曲松,系藏语,意为三条河,因有舍曲、贡布普曲、江惹普曲三条河,故名。
桑日县(Sangri Xian)
位于东经92.0°,北纬29.3°,在西藏自治区南部,拉萨市东面。1960年设县。桑日,系藏语,意为红铜山。
扎囊县(Zhanang Xian)
位于东经91. 3°,北纬29.2°,在西藏自治区南部,拉萨市东南。1960年设县。扎囊,系藏语,意为刺树沟内,山桃林中。
错那县(Cona Xian)
位于东经91.9°,北纬27.9°,在西藏自治区南部,南邻不丹。1960年设县。错那,系藏语,意为湖边。
隆子县(Lhunze Xian)
位于东经92.3°,北纬28.4°,在西藏自治区南部、拉萨市东南。1960年设县。隆子,系藏语,意为须弥山顶。
浪卡子县(Nagarze Xian)
位于东经90.4°,北纬28.9°,在西藏自治区南部,拉萨市西南。1960年改县。浪卡子,系藏语,意为白鼻尖,或鼻形白山梁。
5日喀则市(Xigaze Shi)
位于东经88. 8°,北纬29.2°,在西藏自治区南部。1960年设县。日喀则,系藏语,意为土质最好的庄园。
定结县(Dinggye Xian)
位于东经87.7°,北纬28.3°,在西藏自治区南部,南邻尼泊尔。1960年设县。定结,系藏语,意为水底长出。相传从湖水深处长出一座小山,以后在小山上建宗,得名。
萨迦县(Sa'gya Xian)
位于东经88.0°,北纬28.9°,在西藏自治区南部。1960年设县。萨迦,系藏语,意为灰白土。
江孜县(Gyangze Xian)
位于东经89.5°,北纬28.9°,在西藏自治区中南部,拉萨市西南。1960年设县。江孜,系藏语,意为胜利堡垒之顶。
拉孜县(Lhaze Xian)
位于东经87.6°,北纬29.0°,在西藏自治区南部。1960年设县。拉孜,系藏语,意为神山顶。
定日县(Tingri Xian)
位于东经87.0°,北纬28.6°,在西藏自治区南部,南邻尼泊尔。1960年设县。定日,系藏语,意为“'定’声小山”。相传一个喇嘛掷石,“定”地一声落在该地,后来在该地小山上建寺,取名定日寺。一说为“飞来峰”。
康马县(Kangmar Xian)
位于东经89.6°,北纬28.5°,在西藏自治区南部,南邻不丹。1960年设县。康马,系藏语,意为红房。
聂拉木县(Nyalam Xian)
位于东经85.9°,北纬28.1°,在西藏自治区南部,南邻尼泊尔。1960年设县。聂拉木,系藏语,意为颈道。因当地东面有一山,山形似象,过去的通道位于象颈山,故名。
吉隆县(Gyirong Xian)
位于东经85. 2°,北纬28.9°,在西藏自治区西南,冈底斯山南麓。1960年置县。吉隆,系藏语,意为舒适村、快乐村。
亚东县(Yadong Xian)
位于东经88.9°,北纬27.4°,在西藏自治区南部,东邻不丹。1960年设县。亚东,系藏语,意为漩谷,急流深谷。又称卓木。
谢通门县(Xaitongmoin Xian)
位于东经88.2°,北纬29.4°,在西藏自治区西南部。1960年设县。谢通门,系藏语,意为见后满意地笑了。传说连花生大师看见这个地方后满意地笑了,故得名。
昂仁县(Ngamring Xian)
位于东经87.2°,北纬29.4°,在西藏自治区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部。1960年设县。昂仁,系藏语,意为长沟,因地形而得名。
岗巴县(Gamba Xian)
位于东经88.5°,北纬28.2°,在西藏自治区南部,南邻锡金。1962年设县。岗巴,系藏语,雪山附近之意。因在卓木雪山和康钦甲午雪山附近之村庄,故名。
仲巴县(Zhongba Xian)
位于东经84.1°,北纬29.6°,在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南邻尼泊尔。1960年设县。仲巴,系藏语,意为野牛之地。
萨嘎县(Saga Xian)
位于东经85.3°,北纬29.3°,在西藏自治区西南部,雅鲁藏布江北岸。1960年设县。萨噶,系藏语,意为可爱的地方。
仁布县(Rinbung Xian)
位于东经89.8°,北纬29.2°,在西藏自治区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1960年设县。仁布,系藏语,意为聚宝。
白朗县(Bainang Xian)
位于东经89.2°,北纬29.1°,在西藏自治区南部。1960年设县。白朗,系藏语,为两姓氏名。传说13世纪西藏著名的喇嘛译师巴扎·尼玛扎巴和纳朗·多吉敦炯两人曾一起在此念过经,后来取二人姓名首字,白与巴音近,故名白朗。
南木林县(Namling Xian)
位于东经89.0°,北纬29.6°,在西藏自治区中南部,冈底斯山南麓。1960年设县。南木林,系藏语,意为全胜州。
6噶尔县(Gar Xian)
位于东经80.0°,北纬32.1°,在西藏自治区西部。1960年设县。噶尔,系藏语,意为兵营。相传原西藏地方政府在抗击克什米尔的森巴(锡克族)军队入侵时,蒙古人甘登次旺率兵打败森巴军队后,在此扎营,故名。
措勤县(Cogen Xian)
位于东经85. 1°,北纬31.0°,在西藏自治区西部,冈底斯山脉北岸。1960年设县。措勤,系藏语,意为大湖,因临扎日南木错(湖)而得名。
普兰县(Burang Xian)
位于东经81.1°,北纬30.3°,在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南邻印度。1960年设县。昔兰,系藏语,意为独毛。
革吉县(Ge'gyai Xian)
位于东经81.1°,北纬32.4°,在西藏自治区西部,狮泉河中游。1960年设县。因从康区革吉地方的牧民部落迁来置县,故名。革吉,系藏语,意为遍净天(神名)。
日土县(Rutog Xian)
位于东经79.6°,北纬33.4°,在西藏自治区西缘,西邻克什米尔。1960年设县。日土,系藏语,意为枪叉支架状山上,据说日土县的小山形状像枪叉支架,故名。
隆格尔县(Lunggar Xian)
位于东经84.0°,北纬31.1°,在西藏自治区西南部。1960年属仲巴县。1983年析置县。隆格尔,系藏语,意为白沟,或白色之地。
札达县(Zanda Xian)
位于东经79.8°,北纬31.4°,在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南邻印度。1960年以札布让宗、达巴宗合并置札达县,取二宗首字得名。
改则县(Gerze Xian)
位于东经84.0°,北纬32.3°,在西藏自治区西部,北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60年设县。改则,系藏语,意为寺顶。
7林芝县(Nyingchi Xian)
位于东经94.3°,北纬29.5°,在西藏自治区东部,拉萨市东。1960年设县。林芝,系藏语,意为“'娘’氏家族的宝座”。“娘”氏家族是吐蕃时期的大家族。尼池村至今还有一座台状的石头,说是娘氏当时的宝座,尼池由此得名。建县时,发现森林中产林芝草,尼池与林芝谐音,改尼池为林芝。
墨脱县(Medog Xian)
位于东经95.3°,北纬29.2°,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南邻印度。1960年设县。墨脱,系藏语,意为花朵。
朗县(Nang Xian)
位于东经93.1°,北纬29.0°,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1960年设县。朗,系藏语,意为想象。据说这里是朗巴夏仲想象出来的地方。
米林县(Mainling Xian)
位于东经94.1°,北纬29.2°,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南邻印度、缅甸。1960年设县。米林,系藏语,意为药洲,相传因此地产药,故名。
察隅县(Zayu Xian)
位于东经97.4°,北纬28.6°,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南邻印度。1912年设县。察隅,系藏语,意为“察”人居住地。
波密县(Bomi Xian)
位于东经95.7°,北纬29.8°,在西藏自治区东部,雅鲁藏布江东岸。1960年设县。波密,系藏语,意为祖先。
工布江达县(Gongbogyamda Xian)
位于东经93.3°,北纬29.9°,在西藏自治区东部。1960年设县。工布江达,系藏语,意为凹地大谷口。
西藏自治区 - 古称“蕃” 简称“藏” 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 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云南省 - 简称云(滇) 位于中国西南的边陲 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 历史文化悠久 自然风光绚丽 (0200)六盘水市[中国凉都,贵州省第三大城市,素有西南煤都之称] 青海省 - 简称青 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 中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 (0900)遂宁市 [川中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尤以纺织食品工业闻名 素有“小成都”、“东川巨邑”、“川中重镇”、“西部水都”之称 中国著名的观音文化之乡] 河南省 - 古称中原 简称“豫” 地处中国中东部 黄河中下游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等思想的发源地 中国农产品和食品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 (0200)嘉峪关市 [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 因国家重点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兴起的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素有“天下第一雄关” “边陲锁钥”之称] 中国特种兵在西南边陲和美军的巅峰对决 西藏自治区(简称藏) (2200)哈密地区[新疆的东大门,是新疆连接内地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素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新疆门户”之称] 7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中国的品牌之都 鞋都 陶瓷重镇 素有“声华文物、雄称海内”“泉南佛国”“海滨邹鲁”之美誉 ) (0300)宝鸡市 [古称“陈仓 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 周秦王朝的发祥地 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 陕西省第二大城市] (0500)泸州市 [泸州,古称“江阳”,别称“酒城 地处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是中国著名的酒城,出产闻名遐尔的名酒泸州老窖和郎酒 四川省第一大港口和第三大航空港]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简称宁 古老悠久的黄河文明 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 江西省 - 简称赣 别称赣鄱大地 江南“鱼米之乡” 古有“吴头楚尾 粤户闽庭”之称 (0825)龙游县[浙江省历史上最早建县的13个县之一,是浙江东、中部地区连接江西、安徽和福建三省的重要交通枢纽,素有“四省通衢汇龙游”之称 中国竹子之乡 传统农业大县] (0700)绵阳市[古名“涪城”、“绵州” 四川省区域中心城市 第二大城市 素有“富乐之乡”、“西部硅谷”美誉 我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 国务院批准建设中国唯一的科技城] (0600)昭通市[我国著名的“南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 南诏:百族居处的西南边陲政权 (0100)石家庄市 [旧称石门 简称石 特大城市 全国重要的医药、纺织工业中心城市 现代服务业和生物产业基地 华北重要商埠] (0200)株洲市(古称建宁 湖南省副中心城市 第二大城市,华中南部、华东、华南、西南间最大的铁路枢纽 中国电力机车之都 全国8个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 (0211)镇海区 [区位优势明显,素有“浙东门户”之美誉 宁波港的主要组成部分] (0684)海门市 [东临黄海,南依长江 中国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T”字型的结合点 与上海隔江相望 西靠港口城市南通 北倚广袤的江海平原 素有“江海门户”之称] (1781)万源市[连接川陕渝经济、文化、交通的重镇,素有秦川锁钥之称,享有“万宝之源”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