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负离子卫生巾:院士怎成为高管高官的“学术福利”-熊丙奇的博客-搜狐空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4:42:19
2011-05-26 05:49

     

中国工程院5月25日公布了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这份名单中,出现了多位在职或卸任的央企高管和政府高官。中国工程院的各个学部中,央企高管或政府高官最为集中的是工程管理学部。该学部2011年的有效候选人包括中石化董事长、原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中石化副总曹耀峰,原中石油副总胡文瑞,中电投副总张晓鲁等。(财新网5月25日)

 

在上一次两院院士新增名单公布时,有媒体统计发现,中国科学院新增的35名院士中,8成是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现任官员;中国工程院新增的48名院士中,超过85%是现任官员。记得当时对于舆论议论纷纷的“官出院士”,有分析指出,八成新增院士是官员,言过其实,而且,其中相当数量的“官衔”,其实是学术岗位,比如院长和副院长,他们完全可以当选院士。

 

对于高校的院长、副院长、系主任、研究所长等,被列为院士候选人,以及最终当选院士,确实不能简单地归为“官出院士”,他们所担任岗位虽然有相当的行政工作,但更具学术色彩。然而,央企高管和政府高官,被列为院士候选人,且有为数不少的高管和高官最终当选——统计显示,在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的院士名单中,就有时任铁道部部长的傅志寰,原大庆油田原董事长、原黑龙江省副省长、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王玉普,原水电部副部长、原能源部副部长、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陆佑楣,原国家航天局局长、中国科协副主席栾恩杰,原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原鞍钢董事长刘玠等——这无论如何属于“官出院士”了。

 

工作性质几乎与学术毫不沾边的高管和高官“双高”参选院士并当选,是一件令人困惑的事。中国工程院制订的候选院士的标准和条件明确提到,要 "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主要是指:在某工程科技领域,有重大发明创造和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并有显著应用成效;或在重大工程设计、研制、建造、运行、管理及工程技术应用中,创造性地解决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有重大贡献;或为某重要工程科技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以上各项中都包括其在培养工程科技人才方面作出的成就和贡献。

 

这显然也适用于工程管理学部。在2001年工程管理学部成立时,还专门制订《关于首次增选工程管理学部院士的补充规定》,工程管理学部院士的条件包括,被提名人必须具有较强的工程背景,同时具有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基础、现代工程管理的丰富实践经验、并在工程管理领域作出重要贡献。与之对照,高管和高官可能在实际工作中领导了某一工程项目,但其工作主要是行政管理、经营管理,谈不上创造性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如果仅以领导了某一项目,就可当选院士,那么,几乎所有部级高官都可作为候选者,也可当选。这是将学术头衔作为了官员们的福利,不但是对学术的矮化,也是对院士这一最高学术荣誉的玷污。事实上,由于工程管理学部中高管、高官比重很高,这已被指为是高管、高官当选院士的便捷通道。

 

这是典型的官学不分,将对学术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从发达国家的学术管理看,就是对于大学的行政管理人员,都有严格的利益回避制度,要求学者一旦担任校长,不得再从事学术研究,防止大学校长动用手中的行政权,为自己谋求学术利益。就更不用说政府官员,不能介入学术研究了。道理很简单,如果政府官员参与学术活动,申请课题、申报成果奖项诸如此类,将很难避免其中的权势交易,也会造成官学不分。从我国最近几年来的国家科技成果奖项看,特等奖和一等奖的第一作者,不乏高管和高官,这就是不实行利益回避的结果。

 

教育和学术的行政化,对我国教育和学术产生的严重负面影响,已经有目共睹。要治理这一行政化问题,应当从建立基本的学术利益回避机制着手,实行大学校长的职业化,同时严格禁止官员(央企高管其实也是高官)在任期间参与学术课题的申报、学术成果的报奖以及参选两院院士。也许有人认为这对有学术能力的校长、官员不公平,但天下不应该有“赢者通吃”、“利益均沾”这样两全齐美的好事,愿意做学问还是愿意做官员,这是每个人的自主选择。只有如此,才能政府的归政府,学校的归学校,官员的归官员,学术的归学术。而不是在一团乱麻中,将学术共同体变身为利益共同体,学术迷失方向,丧失尊严。

 

我正在玩搜狐微博,快来“关注”我,了解我的最新动态吧。
http://xiongbingqi.t.sohu.com/分享到搜狐微博上一篇:以高度敏感呵护学术自由 下一篇:清华教学楼冠企业名的是是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