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情况 陈赫:幸福指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4:00:58

幸福指数

作者:陈体滇 2004-04-04 15:13:00 发表于:博客中国

 

国外经济学家曾经提出痛苦系数,它等于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的倒数。


十几年前我就考虑,既然有痛苦指数,为什么不能提出一个幸福指数呢?


前一断时间阅读了著名经济学家黄有光的《东亚快乐鸿沟》的文章,最近我受到奚教授“前景理论”研究成果的启发,大胆提出幸福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幸福指数=收入的递增/吉尼系数×失业率×通货膨胀


公式中的吉尼系数(Gini系数)是广为人们所接受的一种测量收入不平等的指标。


关于工业化与后工业化之间的代沟,人们曾经提出“数字鸿沟”的概念,但著名华人经济学家黄有光不同凡响提出“幸福鸿沟”(HAPPINESS GAP,或译快乐鸿沟)的概念,他的《东亚快乐鸿沟》(《THE EAST-ASIAN HAPPINESS GAP:SPECULATING ON CAUSES AND IMPLICATIONS》)一文广受赞誉。他指出:“总体而言,各种研究都表明,在收入水平非常低的时候,收入与快乐之间关联度更为紧密,但尽管如此,在影响个人快乐的所有变数当中,收入决定快乐的比重仍不超过2%(Diener et al. 1993)。”,“多个研究表明,社会的进步程度在一个国家收入水平(以1981年的物价为准,大概在3000美元左右)还很低的时候,二者密不可分,但一旦超过那个水平,这种互连性就会消失。”


  200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授予了心理学家卡尼曼( Kahneman )带给人们的“前景理论”新方向。卡尼曼在做诺贝尔演讲时,特地谈到了一位华人学者的研究成果,他就是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行为科学中心主任奚恺元教授。奚教授用心理学来研究经济学、市场学、决策学等学科的问题,是这个领域的主要学者之一。奚教授指出,人们到底是不是幸福,取决于许多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奚教授正在发展一种新的、严格的理论来研究如何最大化人们的幸福。和经济学( Economics )相对应,奚教授把这种科学叫做“幸福学”( Hedonomics )。这个理论提出: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最大化财富,而是最大化人们的幸福。


  那么除绝对财富外,还有哪些因素在影响我们的幸福呢?


奚教授指出,时间性的比较和社会的比较可以给人们带来幸福感。幸福的另外一个来源是脉冲式的变化所带来的。收入的增长体现了时间性比较,也自然体现了收入增加者增加收入前后的比较。收入增加后人们的新的谋求幸福的活动就会随之增加。人们收入的增加将主要由于增进福利的新的开支,这将导致脉冲式的幸福的增加。


吉尼系数体现社会的比较。但它所体现的社会比较,带来两种效果:对于财富增加者的社会对比的幸福的增加,和对于财富没有增加者、增加幅度小者以及财富减少者幸福的减少。吉尼系数增加,对于财富增加带来的社会幸福将远远大于财富较少带来的社会幸福减少。即使两个人,一个人的财富增加等于另一个人财富的较少。也会导致幸福总量的较少。因为财富增加,效用递减。对于财富减少,根据“前景理论”,人们对于损失比收益更敏感。因此我们从社会所有人的幸福的整体着想,将吉尼系数的倒数作为社会幸福指数的组成。



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社会所有成员幸福的最大化,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发展的视角。绝对财富的鸿沟无法填平,但关注弱势群体,可以花费最小的代价增加全社会的幸福感。这是政府的责任,也理应成为社会上每一个成员自发的追求。


我们在了解财富拥有的水平和幸福基本不相关后,不应当忘记财富拥有的增长和幸福高度相关。因此“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本身就是人类幸福的内容。我们还是要“一心一意谋发展”。


至于失业,它不仅仅是失业者的不幸,也是他的亲人的不幸,对于所有就业者也是减少幸福的不祥的阴云。通货膨胀使所有人的财富缩水,减少所有人尤其是富人的幸福。


有人说,21世纪,是人类追求幸福的世纪。 测算幸福指数,将有助于社会对于幸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