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杀手不太冷东尼:文言文训练题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4:21:08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1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运输事业)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12、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12.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出师表(节选)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0、选出对下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秋:这里是的意思   B.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C.愚以为宫中之事              愚:愚蠢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恨:遗憾                                                                 

11.选出下列词词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之:恢弘志士之气          醉翁之意不在酒        B.于:欲报之于陛下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以:先帝不以臣卑鄙       属予作文以记之        D.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同予者何人

12、对上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确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明。

D、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     太守谓谁        B.① 秦王不悦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C、① 安陵君其许寡人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D、① 愿终守之    ②愿借子杀之

10、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交换   B.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样子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

11、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0-12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节选自《公输》)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愿借子杀之              :希望    B. 公输盘不说              :通“悦”,高兴

    C .吾义固不杀人            :坚决     D. 然胡不已乎              :停止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将以攻宋                          B.子墨子闻之

      扶苏以数谏故                  辍耕之垄上

    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知而不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

    B. 墨子辩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C. 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D. 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0---12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11、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B.小大之狱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于长勺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忠之属也”所评价的内容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既克,公问其故”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C、在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时,认为“彼竭我盈”高度概括追击的缘故。

D、本文说明了必须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顺利的道理。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1012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0、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    B.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C. 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D. 万钟于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2、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
、《鱼我所欲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很有说服力。
   B
、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C
、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鱼我所欲也》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2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

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此庸夫之怒也          夫战,勇气也    B.天下缟素              可以弹素琴

C秦王色挠              征于色发于声.    D.亦免冠徒跣            徒属皆曰

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头抢地耳            徒以有先生也     B 非士之怒也            陈胜,阳城人也

C.皆布衣之士            夫专诸之刺王僚   D长跪而谢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1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

B.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C.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情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

D.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了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0——12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下列加点的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佳木秀而繁阴          (清秀)

B、则有去国怀乡            (离开)

C、朝而往,暮而归        (早晨)

D、先天下之忧而忧          (在……之前)

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                山峦为晴雪所洗

B、而或长烟一空                可计日而待也

C、山间之四时也                汝之不惠

D、不以物喜                    扶苏以数谏故

12、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与乙文“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乐”不一样。

B、两文描写景物的方法有共同的特点,甲文描写洞庭湖的湖光山色烘托喜悦心情,乙文描写描写醉翁亭山中景色烘托游山之乐。

C、从甲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以天下为已任,忧国忧民的品质;从乙文可以看出,欧阳修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乙文中“野芳发而幽香”写春,“ 佳木秀而繁阴”写夏,“ 风霜高洁”写秋,“ 水落而石出”写冬,句句落实,一字不虚。

 

岳阳楼记(节选)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观:景象     B去国怀乡              去:离开

C春和景明              景:日光     D沙鸥翔集              集:集中

1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而或长烟一空           B      感极而悲者        

或异二者之为                     此乐何极            

C   前人之述备矣          D      属于作文以记之

古仁人之心                        不以物喜

1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选文第段细腻地写景是为了表达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

   B.选文第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的是古仁人。

   C.选文主要表现了作者对被贬谪的滕子京安慰、劝勉的态度。

   D.选文主要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观。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0-12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处处志之  志:记住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忘路之远近  余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见渔人,乃大惊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其如土石何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0——12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3分)(  

A、不以千里称也                         称: 扬名,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                         策: 马鞭子。

1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学而时习之。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委而去之。

12、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3分)(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0-12

【甲】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子墨子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改)

10、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故称布衣。

B.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九:九种(攻城的方法)。

C.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入侵。

11、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挺剑而起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B.虽杀臣,不能绝也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子墨子九距之  D.仓鹰击于殿上           子墨之闻,起于鲁

12、下列各项是对两则文言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表现的都是面对强敌,要避免战争除了理直气壮、义正辞严、不畏强暴外,更重要的是艰苦的实践精神,只有把道义与实力结合,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B.【甲】文“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根本原因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C.【乙】文楚王“吾请无攻宋矣”是因为“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D.【甲】【乙】两文从写作方法看都用了对比手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读后让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012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天蔽日(隐瞒)        B.良多趣味(确实)

  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    D.哀转久绝(消失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已而之细柳营             D.策之不以其道

12.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

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10-12题。(9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关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0、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           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11、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得之则生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B.舍身而取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二者不可得兼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12、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辟。

孟子两章

10.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15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在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2.对文中加点的词浯;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胜状:胜景,好景色。               B.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C.南极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南边极远。    D.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称诗人为骚人。

1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前人之述备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4.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B.“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为“谪守”亦政绩显著。

  D.“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予”即范仲淹的朋友膝子京。

15.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

  B.“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观”的小结,简洁不繁。

  C.“然则”轻轻—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杂然相许                : 赞同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C. 寒暑易节                : 交换     D. 何苦而不平              : 劳苦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君之力   B.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扶苏以数谏故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     D. 告之于帝

      义不杀少而杀众        皆以美于徐公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 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 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 “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答案 1.D(苦:愁)2.C(C项都是“却、可是”; A项“凭”/“因为”; B项“他”/“的”; D项“向”/“比”)3.A(愚公妻子只是“献疑”,并不是“强烈反对”)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愚公移山

    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②汝之不惠  惠:   

  ③帝感其诚    感:      ④越明年    越: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

11.翻译下面句子。(3分)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2.对[]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

小石潭记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3分)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