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真真假假 歌词:家有小富翁(给孩子的第一本理财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22:37:04

本书特别针对儿童的全方位理财知识,做了大量深入浅出的阐述解析。

为什么有些人成年之后,能妥善处理和钱的关系,知道怎么挣钱,怎么花钱,怎么借钱,也知道要控制合理的负债比例?

相反,为什么有些人成年之后,不要说突然有一笔千万资产让他分配,甚至稍微赚得多一点了之后,就变得茫然不知所措,不是一味挥霍就是一味节约?

其实,这样的人多半是从小没受过理财教育的。

本书透过一系列的理财概念、个案分析等方法,增加儿童对个人财务管理的了解,并融入了有关社会现状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经济问题,使儿童学习到的知识能更具社会性,更能切合日常生活及以后个人发展理财所需。

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一定的理财意识和能力,以及较高的财商。但绝不是让孩子变为金钱的奴隶,而是既让让孩子在花钱中得到乐趣,又让他们知道怎么有效地挣钱、有效地花钱,让金钱为其作用,而不是成为金钱的奴隶……

第一部分

在学校里,孩子们的家庭条件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家庭经济状况较为优越,家长不仅给孩子准备了很讲究的生活用品,还给孩子雇了保姆;而有些孩子的家庭条件就完全不能和富裕家庭的孩子比较,因为他们从小就在清贫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序 给孩子一个正确的金钱观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金钱观是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对金钱的认识、分配与使用方法的思考与行为模式。

很多孩子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到了金钱这个神奇的东西,不过认识归认识,却不一定是正确的认识,这需要家长帮助孩子从小就养成一个良好的理财习惯。

可以说,金钱观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使用的时机与方法,一个是对处理金钱的看法态度。

前者是方法论问题,后者属于世界观范畴。

然而,不可否认,在这个时代,许多人都对“缺乏金钱观对孩子的将来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一问题缺乏了解,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教孩子如何花钱也是一门大学问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有远见的父母们不但应该在财务规划上站稳脚步,更应有计划地让下一代从小就树立良好的金钱观。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亲子理财问题上,家长能够给孩子的,不仅仅是“零用钱”、“生活费”,更应该给孩子正确有效的“财商”教育。

现在,让我来问几个问题:

当你5岁的孩子问你能挣多少钱时,你该怎么回答他?

当你10岁的孩子要求你给他增加零用钱时,你是给还是不给呢?

当你即将高中毕业的孩子对你说他需要一张信用卡时,你该怎么办呢?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对孩子来说,家庭的影响往往是最直接的。别忘了,小孩子是很善于模仿的,大人的一举一动对孩子都有着莫大的影响。

可是,现在的大多数家庭就只有一个孩子,在金钱和物质方面,许多父母往往认为,能给孩子就多给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却往往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求!

除了家庭,学校也是影响孩子金钱观的一个重要场所。孩子在学校会和老师同学接触,不免会接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彼此之间也会出现攀比、炫富等不良心理。

在学校里,孩子们的家庭条件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家庭经济状况较为优越,家长不仅给孩子准备了很讲究的生活用品,还给孩子雇了保姆;而有些孩子的家庭条件就完全不能和富裕家庭的孩子比较,因为他们从小就在清贫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由于这种经济状况造成的差异,使得父母如果不能在孩子的青少年时期就给他们有益的建议与协助,孩子们就有可能会失去判断力做出后悔终生的事。

有些青少年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去做一些违法的事情,对父母和他自己来说,那将是多么可悲啊!

所以说,为了使养成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家长的作用是巨大的、无可替代的。

我们可以在平常生活里教孩子记录下自己简单的生活支出,让孩子慢慢了解支出的时机与节约的好习惯。另外,家长也可以时不时地给孩子讲一些有关各行各业工作的小故事,让他们知道,每一种工作都需要人们辛勤的耕耘和付出,要想得到丰厚的报酬,就必须付出辛苦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

过度溺爱孩子,对孩子而言其实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爱之适足以害之”,与其让孩子因为错误的金钱观妨碍今后的发展,不如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节制,懂得不劳无获,懂得金钱真正的价值所在。

其实,父母不应该只是孩子物质享受的提供者,更是孩子仿效的标杆。

在一个家庭内部,父母除了要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财富观外,更应运用自己的经验,教导孩子合理地使用、对待金钱,破除传统观念中唯利是图的观念。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当他们具备健康的财富观时,就能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进而营造一个富足、公平、健康有序的社会大环境。第一章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理财(1)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如果我说,现今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群人,大概没有多少人会提出异议。

的确,如今孩子们的物质要求基本上都能得到满足,家长们就算自己勒紧裤带,仍会给小孩足够的零用钱,就算自己过得“抠门”一点,也巴不得把最好的全给孩子。

然而,在爱孩子的同时,做父母的是否想过,我们过度爱孩子,有时却在无意间害了孩子 物质生活太过丰裕,孩子就体会不到世事艰难的一面,就会形成错误的财富概念,甚至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理财。

如果寄希望于孩子长大后再改变理财上的坏习惯,这无疑会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说到底,理财教育从孩童时代便开始才是最有用的。

从小开始作好理财训练,可以给一个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好处。

从短期的效果来看,他们会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从长远的角度而言,更有利于孩子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为自己的将来铺就一条财富之路。

爸爸妈妈们,你们自己会理财吗

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讲,如果你突然问他们:“你小时候有没有接受过理财方面的训练?”估计大部分人都会说:“没有”。

如果你再问一些父母:“你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过理财方面的教育吗?”很多父母肯定也会给出同样的答复:“没有”。

对于父母来讲,可能会在不经意时候就灌输给了孩子们一些理财知识,但是他们很少在这方面给孩子一个系统、全面的讲解。

毕竟,很多父母自己对理财的知识也是一知半解,连自家的收入支配也大感烦恼,又怎么有精力给孩子“传道解惑”呢!

如果我们拿理财的问题去问老师的话,他们八成会说:“我们学校的数学课本来就是和理财挂钩的啊,它可以教育孩子们如何节约用钱呢!”

细想想,这种观点简直是太可笑了 数学教育和有针对性的理财教育怎么能是一回事儿呢?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可能只有不到1/10的人真正意识到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重要性。可见,对不同年纪的孩子进行符合其年龄特质的理财培训是多么迫切。

不要说孩子,仔细想想,其实连许多成年人都不知道如何“聪明地”花钱,更不知道如何去安全持有自己的资产,并让这些资产扩大化呢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投资头脑”。

一般而言,大部分人都只会把钱投向能给他们带来蝇头小利的地方,还有一些人因为担心投资失败带来的损失而不敢擅自妄动,另外一些人则因为盲目进行高风险投资而导致亏损,更有甚至于血本无归

很多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往往也对穷人们如何处理他们手头上仅有的一点资产感到有心无力:一个贫困家庭的主妇,尽管穷到一贫如洗,却只会把救济款全部用来购买面包、罐头 因为她没有多余的钱财可以自由支配;而另外一个和她的家境差不多的女人,则把这些钱都花在了给家人拍照上。

不仅平民如此,而那些出身富裕人家的孩子们,许多也毫无金钱概念,他们的父母多是随心所欲地给孩子金钱、财物,经过长久地耳濡目染,这些孩子对“何谓理财”更是漠不关心,总是理所当然地挥霍着父辈们留下来的财产。

常言说:“富不过三代”,根源就在于此。

大部分人都只知道存钱和花钱是怎么回事,但是会理财的实在太少了。如果仔细去研究极少数会理财的人,你会发现,他们都曾花费过不少精力财力去学习这些理财知识。所以,如果能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给予人们理财培训,学会正确理财的人才会越来越多。

不单成人如此,对正值求知欲旺盛期的孩子来说,更需系统地学习如何理财,只有早早具备了这方面的知识,才能在人生路上少走些弯路。

如何正确地使用金钱

在这个物质越来越丰富的社会,金钱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之而来的,对理财培训的需求也在相应地不断增加。金钱作为货币,其重要性也正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不断上升。只要有了钱,人们就可以快速得获得食物、燃料、衣服等生活必需品。

如果经济第一章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理财(2)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宽裕的话,想在自己家里享受四季如春的气候和风景,那也根本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有了钱,你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在家里随心所欲地摆满艺术品,以及文学作品;假如你有钱又恰好有了点空闲,你还可以足不出户就能陶冶自己的情操,比如在家里组织一个party或者读书会;甚至你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娱乐设施安放在家里

当然了,如果你的经济条件允许,你还可以有选择性地生活在自己喜欢的群体里。

说得直白一点,我们辛辛苦苦地劳动,很直接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得到钱,让自己能生活得更好一些。更直接一点来说,人们劳动的动机是非常单纯的,就是为了得到他想要的食物和住所,可以到他想去的地方去旅行,可以居住在他喜欢的环境里。

就现在社会来说,货币是人们劳动成果的直接体现。

人们可以用货币去自由消费,满足自己的喜好。新鲜的空气,阳光,温暖的气候,各种娱乐消遣,接受教育,以及使用的能源等,这些都需要有钱才能实现。

当然,生命中的确有一些更美好的东西是用金钱买不到的,比如爱情、友谊、荣誉等。但是,如果没有钱,我们就不能如我们所愿去结交我们所喜爱的恋人、朋友。这样说确实有点残酷和无奈,可事实就是这样,因为现在的人都太现实了。

或者说,我们都生活在现实感很强的一种社会氛围里,直至人们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而同时,社会上的各种政治的、宗教的社会群体,公共文化设施,娱乐设施,以及卫生教育等,都是必须靠钱来支撑的。还有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便利设施,如公路、公用照明设施、水电设施、邮政服务等,也需要用钱来维护。当然,这些钱多来自于国家的税收及各种社会捐助。

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对公共安全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提出意见,但只有那些精通财务的人才能明白这一切都是怎么回事。因为,如何合理征税及有效利用这些税收,是需要花很大精力去监督和管理的。所以,人们都应当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以监督政府权利的滥用,比如不合理税收等问题。否则就会使少数利益集团受益,而普通纳税人则遭受损失。

换言之,如果不懂理财、用财之道,只会令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如果一个人没有接受理财方面的培训,就可以说,他并没有为自己的人生作好充分的准备。因为在今天的社会形势下,工作、娱乐、文化、教育 都跟理财息息相关。

这一点,想必没有人会提出质疑:学会合理地使用金钱,是人生中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而这方面的教育开始得越早,人们的获益也就越多。

孩子啊,父母不是摇钱树

对孩子们来讲,钱的用途并不是那么明显。因为生活在城市里,以及生活水平较好的城镇里的孩子们,特别是家里收入状况达到小康水平以上的孩子们,很少能认识到钱的真正用途的。

在大多数美国家庭里,常用的食物,生活必须品,以及奢侈品都是通过电话订购,然后用信用卡付款的,孩子们也就没有机会看到产品是花了多少钱买回来的。甚至有的小孩子根本不知道嘴里吃的糖,家里的照明灯耗费用电是需要花钱的!

在多数孩子们眼里,钱的用途大概只是用来买玩具车、卡片以及好吃的零食等等。

就算有些孩子知道得多一点,大概也只会说“钱是从银行来的” 他们既意识不到钱是通过辛勤劳动换来,也意识不到钱这个东西是有限的 一旦买了这样东西,可能就买不了另外一样了。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还在于家长们太不注意了。他们往往以为孩子太小,跟自己的孩子讨论钱的话题似乎也不合时宜,这就使得孩子们对“钱”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更是一无所知了。

也许,会有一部分家长会让孩子知道钱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个重要性不是嘴上说说孩子就能理解的,是需要孩子们实际生活中去观察和亲身体验才可以的,所以,理财培训里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才能让孩子们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去进行这些实践呢?第一章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理财(3)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美国人一向被称作是“万能的美元”的崇拜者,所以,基本上没有必要再去对美国人宣扬钱的重要性。

可是,钱作为一种货币,它本身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只有当人们用钱去购买东西的时候它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所以,金钱只是人们用来满足自己需求的一个载体,没有了需求,美元也没有任何价值。

这就是理财培训里很重要的一点,也是我们众多家长都没有想到的。

理财培训非常必要,因为它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谓理财,并不仅仅是用某个计量单位来衡量某个物体的价值,它还是一个宽广的知识海洋。

有人会觉得,理财不就是做算术嘛,用数字来加加减减我的收支,不就是理财的全部内容吗?

如果这样想,你就太狭隘了,比起算术的那些条条框框,理财具有更深远的基础意义:

是否会理财决定着我们将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也决定着我们需要投入多少心力来达成自己的愿望。

会“挣钱”也得会“花钱”

正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如果对理财知识毫不关注,相应地,你得到的报偿自然也是微乎其微。但是如果投入过多的心力的话,那么就没精力去体会个中的乐趣了。

一些人习惯于钱一到手就马上花掉,虽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满足,但是这种满足感往往是稍纵即逝;另一些人则习惯把钱存起来,这样可以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但是也在担心,惟恐这些积蓄会突然没有了,或者被别人花掉了;还有一些人存钱是达成某个特定的目的或者愿望。

虽然人们所期许的和实际达成的往往都是有差距的,但正是这些差距让我们意识到,什么是我们正在拥有的,什么是我们想要拥有的。

金钱的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很多人都会认为,拥有一定身价的人更具有责任感和鉴别能力。其实,这是一种过于盲目的理解。

穷人和富人都会有自己或对或错的金钱观。

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人们来说,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挣钱,然后购买自己所需的生活必需品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而对于有钱人来说,随心所欲地花费,则是道德败坏的开始。大部分罪犯犯罪的原因,不外乎是想不劳而获,从而走上堕落之路。

对于孩子的理财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因为孩子们已经开始慢慢地在生活中接触到“钱”,并且可以意识到,钱是可以用来满足他们的心愿的。

所以,单单只是就“钱”本身这个字眼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就显得过于狭隘。而是应该系统地从实践、社会、哲学,以及道德的角度对孩子们进行全面的引导和教育。

通过如何“收入”、如何“支出”的培训,可以让孩子们很直观地接触到“挣钱”和“花钱”这两种人生中最重要的技能。

所以,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孩子们将来的成功以及他对社会作出的功献有多大,在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取决于他们是否接受过正确的理财技能培训,以及他们如何正确去运用“挣钱”和“花钱”这两个重要的技能。

虽然我一直在强调理财培训的重要性,但并不是说非得让孩子们像上正规课程一样必须呆在学校里或家里接受培训。

相反的,这些所谓的正规培训越少越好。真正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通过实践去体会“收入”和“支出”这两个重要技能的真正含义。

这两个本领学好了,才算是打好了理财培训的基础。

以讨论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理财教育就很不错,通过讲解可以让他们脑海里形成对理财的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但是,毕竟会说不等于会做。

说到底,让孩子们自己用“钱”去体验个中的含义,才是财商教育最好的方法。

财商教育小贴士:

财商是个什么东东

所谓财商,就是一个人投资理财的能力。1999年,美国人罗伯特·清崎和莎伦·莱希特合著的《富爸爸,穷爸爸》出版后,迅速风靡世界。从这本书开始,“财商”的概念被正式确定下来。

财商、智商和情商,已被公认为现代社会成功人士不可缺少的三大素质。第二章 “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1)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教孩子树立一个健康的、正确的看待钱的态度,在当今社会非常重要。

而对于四五岁的孩子来说,通过一些非常生活化的语言 那些正确的用词,就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

比如,当孩子提出他想要一个玩具或者什么东西,而这种东西对孩子来说根本就不是必要的,又或者它的确很贵,为了把拒绝表达得简单而又可以不负责任,你就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他:“孩子,咱们买不起这个!”

事实上,也许你的确“买不起”这个,但更多的可能,是你认为你的钱不应该花在这样不必要的东西上。

家庭的开销是有计划的,在合理限度之内的东西,一般才可以考虑。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家长无法满足的,那么,就把事实告诉孩子,不用怕他听不明白。

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孩子正确认识到钱的用途,也会觉得什么时候钱应该花在刀刃上,而不是一味地敷衍他,让他根本就不知道理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让孩子在花钱的过程中认识钱

当一个一两岁宝宝看到别人手里拿着一张钞票的时候,出于这个阶段小孩子们非常强烈的模仿心理以及本能的好奇心,他(她)会自然地伸出手来,也想要拿一张来玩耍。

如果这个一两岁的宝宝得到的是一枚硬币,特别是一枚崭新的、闪闪发亮的硬币,他就会拿在手里把玩好一会儿。

接下来,在这个孩子首次接触到钱后的几个月里,只要他一看到他周围的人拿出钱包,他就会条件反射般地伸手再要一张纸币或一枚硬币来玩。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看重的不是钱本身的价值,而是因为别人手里有一张钞票,出于模仿的心理自己也想要一张,可以拿在手上玩而已。然而,在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对钱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了。

等到了四五岁的时候,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从大人们的谈论中,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中碰到很多接触钱的机会,这些经历都会让他们对钱有一个慢慢认识和改观的过程。

他们渐渐会认识到,钱除了能拿在手里把玩之外,还有许多奇妙的作用。

他们会发现,钱可以用来买各种各样的东西。

比如,爸爸妈妈会给他们1便士(注:1便士约合人民币1角5分),让他们自己去买糖果吃 这种初级的“购买”经历对孩子们来说,在认识“钱”的过程中堪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从此以后,他们不会再把钱当作一种新奇的“玩具”了,而会意识到“钱”所具有神奇的“魔法”,那就是钱可以换到任何自己想要的东西。

由此,孩子们开始对“钱”的神奇作用充满了各种幻想。

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对一便士究竟能买多少东西根本没有清晰的概念,也分不清面值不同的硬币会有什么区别。慢慢地,他开始认识到,一枚1元的硬币,比一枚5角的硬币能买到更多的糖果或者别的东西。

再后来,随着孩子们开始学会数数,也认识到不同图案的硬币可以买到不同数量的东西,于是,他就开始学着比较、辨别各种面值的硬币。

接着,他会慢慢觉得,自己想买的东西有很多,钱总是不够。这样,在孩子的头脑中就有了这样的意识:不同的东西是有不同的价格的。

但是,在随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孩子们对面额比较大的纸币(比如1美元,约合人民币6元8角)究竟能买到多少东西还是没有明确的概念。他们想要用1美元去买一匹马,或者一辆车,甚至想用1美元去买数不清的糖果,或者是其他他们想要的东西。

接下来,当孩子们有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后,他会慢慢地知道10没有100大,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会觉得100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

但随着他们认识的数字越来越多,他们会发现,比百大的是千,比千大的是万,甚至还会有十万、百万这样的数字。于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会开始学着用这些数字,或者以钱币的金额去描述一些非实质的东西,比如,有的孩子会这样说:

“我爱你像100那么多”;

或者,“我爱你像100美元那么多”。

也有一些孩子会用其他度量单第二章 “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2)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位,比如“加仑”这样的容积单位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如“我爱你像100加仑那么多”。

说到底,这时候的孩子虽然能意识到数字是有大小的区别的,但对计量单位的不同却还没有什么认识。

随着孩子们依稀能够认识出这些大的数字及单位的区别,慢慢地,他们就可以分清楚1便士到底能买回来多少东西了。

孩子们对钱的最初印象

以下是一些人童年的回忆,其中包含了他们对钱的最初印象。

“我现在能回想起来我最早用到钱的情形是:找到妈妈向她要一个便士去买糖果。小时候,钱对我来说可能就是一枚可以买到糖果的硬币,说实话,我从来没关心过钱是从哪里来的。”

“我小时候从来没想过关于钱的任何问题。当我和大人们一起出去的时候,都是大人们掏钱给我买的东西。所以,我一直认为钱是给大人们用的。所以,我就想,等我长大了,我就能像他们一样用钱了。”

“我对钱最早的认识就是,钱是用来买东西的。如果钱用光了,随便向别人那里要一点就会有了。”

“我记得当我大概4岁的时候,我宁愿要一枚5分的硬币也不会要一枚1角的硬币。因为5分的硬币看起来比1角的硬币大得多,所以我会觉得5分的硬币应该更值钱一点。而相对于一枚5角的硬币,我更愿意要三枚1角的硬币,因为我觉得在数量上三枚会比一枚大得多。”

下面同样是两个成年人对自己孩童时期和“钱”有关的记忆,你可以看到,他们小时候根本分辨不出钱的数量和价值。

其中一个人这样回忆道:

“那是在我4岁生日的时候,父亲奖励了我5块钱,并允许我用这5块钱去买任何自己想要的东西。我欢呼雀跃着拿起这五块钱冲进哥哥的房间,向他炫耀我刚得到的 宝贝 。结果,哥哥马上从口袋里拿出五枚崭新的、亮晶晶的1角钱硬币,并说如果我愿意的话,他可以和我交换。”

“看着自己手里这张残旧的纸币,我不假思索地跳起来,一把抢走了他手中的硬币,完成了这桩在我看来很划算的交易。后来,当我得意地向父亲炫耀我那些亮闪闪的 交易成果 时,才知道,原来自己吃了大亏,顿时,我感到失望到了极点。从那以后,我再也不会轻易拿旧币去和别人交换新币了。”

 

这是另一个人小时候的经历:

“那是我3岁生日的时候,我奶奶给了我一枚5元的金币作为生日礼物。这枚金币一直保存在书架上我的 小金库 里。一天,趁妈妈一转身的工夫,我偷偷站到椅子上,从 小金库 里取出了这枚我称之为 1角钱 的金币,然后飞快地跑出门,冲向楼下的零食铺。当我快跑到零食铺门口的时候,妈妈呼喊着从后面追了上来,她走到我的面前,让我把手打开,给她看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我马上理直气壮地说,那只是奶奶给的 1角钱 ,我要用它去买一包糖吃。”

“结果,不用说,这 1角钱 被没收了。但是我一点也不难过,因为妈妈给我买了一包糖 我得到了我想要的,哪还管妈妈拿去的是一枚5元金币还是我所认为的1角钱。”

这些人的童年回忆,基本上可以勾勒出孩子们对钱的最初印象。“理财”这个人生中的重大课题,还真是需要孩子通过亲身体验去学习啊。

一般而言,孩子们对钱在他将来的人生中会有什么影响,以及在他目前生活中起到的作用,是有一个比较长的认知过程的。除非他现在急需要某个东西,否则他是不会特别去关注钱的。

对于一个4岁的孩子来说,如果他想要买的东西只需要1角钱,他是不会问家长要两毛或者一块钱的。就算他意识到这些多出来的钱以后可以用来买别的东西,但也那是以后的事情,把多余的钱放在身上,对他来说显然是个累赘。

虽然孩子们有时会有意无意地存一些小额零花钱,但他们是不会为了以后可能会用到钱,而从现在就开始就有意识地多要钱的。偶尔他们也会用剩下来的钱去买一些本来没想要买的东西,但这通常改变不了孩子的想法:以后是以后,现在第二章 “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3)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的钱够花就行了。

对于个别的人来说,孩童时期这种与生俱来的,不会为了将来而存钱的想法,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这部分人,一般都是现挣现花,就算有时候会努力多挣一点钱,也只是因为想尽快把自己想要的东西买回来而已。

当然也有这样的情形,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会刻意减少自己现在的花销,把节余的钱存起来,但这常常也只是为了应付一些突发事件。

相反,另一些人则会认为,以后用钱的地方很多,所以,他们经常会提醒自己要省吃俭用,为此,早早地就开始精打细算了。

另外,还有一些人是在年轻时就制定好了目标,他们尽力做到收支有度,在工作上努力奋斗,以便可以早点退休去享受人生。

通常,一个人的经历会决定他是选择“现挣现花”,还是“为了以后而提早存钱”的生活方式。而这种选择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就像有些人天生就喜欢冒险、刺激的生活,或者他们对一些投机取巧的事特别在行,而相对的另一些人,只喜欢老实本分、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一样。

有些时候,钱的价值和作用会被人们看得过于狭隘。

成年人往往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所以不管以后会不会用到这么多钱,他们仍尽其所能地不断挣钱存钱。为了赚更多的钱,他们不断地努力奋斗,省吃俭用来达到自己存钱的愿望,而且他们都一致认为这样做是理所应当的。

于是,大人们的这些言行,在不知不觉间对孩子们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你会看到,在那些比较注重节俭的家庭里,小孩子从小就会有意识地模仿父母,也把他们所有的零花钱都老老实实地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别误解了金钱的意义

孩子们对钱的用途的认识,远比他们对钱的来历的认识要早得多,也深刻得多。

在大约4岁的时候,孩子就会开始对他们好奇的所有事物追根究底,喜欢问很多“为什么”。但当孩子们问到钱是从哪里来的时候,大人们往往是轻描淡写地一语带过。

他们所能看到的、听到的一般都是:钱是工作的报酬,要有工作才会有钱。自然,孩子自己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少,一旦有什么需要,家里的某个长辈(如父母,亲戚)就会给他们钱。

所以,当孩子们拿到零花钱的时候,他们不会真正意识到钱是怎样挣来的。只有在他们长大后,亲身经历过挣钱的过程,才会真正认识到钱是怎样得来的。

那么,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一般来说,金钱,总是被定义为一种“价值的衡量标准”。

而如果人们对钱的用途和来历不能很好地认识的话,那么,必然也不会恰当地认识所谓的“衡量标准”这个定义。

事实上,连成年人都可能错误地认为,钱的价值在于它本身,而意识不到钱的实际用途其实是一种交换过程中对价值的衡量手段。钱,体现着物品本身所含的劳动力价值,以及人们的期望值。

由于这个概念很难加以量化,所以,很多人只会从表面上错误地判定,钱就是所谓的“价值”,只要政府发行足够的货币,那么货币越多,价值就越多。于是,只要你手里持有的货币越多,财富就越多。

在现实生活中,持有这种概念的人数不胜数,于是,很多人寄望于不用付出就能得到大笔财富。换句话说,他们总是想着不劳而获。抱着这种想法的人无异于把别人都看成傻瓜,以为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从别人那里弄到钱。

天上不会掉馅饼,然而,这种喜欢占便宜的人还真不少。但是,很少有人看到,有这种错误思想的人极易成为受骗的对象,投机者往往会利用人们的这种不切实的想法轻易地骗到钱。

考虑到这些,孩子们真应该及早地接受理财培训,而且是越早越好。同时,还要确保这些培训能够切切实实地让孩子们清楚地理解、认识到钱是人的劳动价值所得,它还代表着人们的一种期望值。

有关机构对爱达荷州的2706名来自三年级到八年级的小学生们进行了调查。问题是“你们认为钱是什么?”约96%的学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三年级的半数学生是第二章 “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4)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以钱的原材料作为答案,如“钱是一种金币”,或者“钱是纸做的”。而八年级中约3/4的学生,可以或多或少地说出钱是用来购买所需的东西的一种媒介,或者钱可以衡量价值。

还有4%的学生给出了很模糊的答案,如“钱是非常有用的东西”,“钱是圆的”,以及“钱是万恶的根源”等。

孩子们中的大部分都对钱的价值也没有明确的概念。

当他们被问到,如果给每人5美元,他们可以用来干什么的时候,得到的是一些啼笑皆非的答案:

“可以买一头牛”;

“可以给我的表弟、妈妈、爸爸、哥哥每人买一个礼物,还可以给我自己买点鞋、袜子、领带、衣领、袖套,还要给学校买一面锦旗”;

“可以买一头牛,一头猪,还有一匹印第安小马 ”

当然了,这些回答得不切实际的答案,都是基于对钱认识不够的原因。

通过多年调查,我大致得出了这样的看法,或许,可以对有这方面需求的父母有所帮助:

1.只有15%的孩子们在3岁以前就对钱有了足够的了解;

2.一半的孩子是在5岁左右才懂得钱的用途;

3.大约90%的人是到了快10岁时,才完全明白钱的意义。

而到了这个年龄段才对钱有所认识其实还是晚了一些,不过许多家长都意识不到这一点,才会造成孩子在理财的问题上所受的教育差别也很大。

财商教育小贴士:

一个人财商难道不是天生的,而必须依靠后天的培养教育吗

的确,智商也许与个人的分联系得更紧密一些,但财商的习得主要得靠后天的培养教育。

根据英国政府制定的《个人、社会、卫生和经济计划》规定:

英国儿童从5岁开始就应接受理财教育;

7~11岁的学生将学习如何管理银行和储蓄账户,如何作预算;

中学将开设与信用卡、贷款以及家庭财务和负债有关的课程。

按照英国前儿童、中小学与家庭事务大臣埃德·鲍尔斯的说法,就是:“孩子们的投资理财能力是可以训练出来的。”第三章 对孩子们的常规理财培训(1)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现在很多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宠爱,而大人表达爱的最直接方式就是给钱。这样一来,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

另一方面,许多父母都特别重视对孩子智力方面的开发,不惜重金送孩子去学钢琴、学英语、学舞蹈 却很少认识到学好“理财”对孩子的重要性,以至于现在超过九成以上独生子女都存在着乱消费、理财能力差的问题。

因此,家长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理财方面的教育,要知道,财商对人的一生将产生重要影响,像洛克菲勒、亨利·福特那样的世界名人,都是因为具有较高的财商才一跃成为财富巨子的啊。

看看孩子们怎么认识钱

根据一项对普通中学以及大学在校生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父母都会在无意间提到一些关于理财的问题。然而,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家长会根据孩子们的不同需求,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让孩子们去学习广泛意义上的理财。

而我们所说的培训,并不是父母的一时冲动,或者随意地给孩子们一些钱,让他们去进行没有任何目的的花费。要知道,大部分父母会积极地鼓励孩子们把零花钱存起来。但是,他们绝大多数也只是一味地让孩子存钱,不会轻易让孩子们把这些钱花在大人们认为是“愚蠢行为”上。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对我说:

“小时候,父母根本不会按时给我零花钱。因为手里没多少钱,所以花得也少,基本上,我需要的一切东西都是父母给安排好的,根本不用自己去买。而且,在我们家里,大人们都认为没有必要让小孩子去挣钱。所以,直到15岁时,我才挣到人生中第一笔属于自己的钱。”

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在我的调查问卷中这样写道:

“父母从来不会按时给我零用钱。在我6~12岁期间,基本没有可以让我自己用钱的地方。一般去那些需要花钱的地方的时候,我都是和父母一起去,或者是跟家里的其他长辈在一起,所以根本不用自己存钱。当时,我唯一会想要用钱的时候,就是问大人要1便士,然后拿去买糖果吃。”

“然后,从12~18岁期间,我父亲开始时不时地给我一些零花钱,让我去买一些爱吃的零食、冰激凌,以及贴画等。这些花销基本上都由我爸爸或妈妈来提供,但我基本上都不会让他们知道我把这些钱花哪儿去了。事实上,我常常拿这些钱去学校的游戏厅打游戏机,或者打台球。你知道,我可不敢跟父母说实话,我的父母是绝对不愿意看到我用这些钱跟十几个姑娘一起成群结队地在市区里游荡,或者满世界找乐子的。”

以下,则是一些人共有的、具有代表性的想法:

“我小时候是没有固定的零花钱的。但是我会偶尔得到一些机会去挣零花钱,或者有些时候父母会给一点。虽然大人允许我可以用这些钱去买一些自己最需要的东西,但是我仍不能随便拿这些钱去买那些我认为是必要,而大人们认为是没必要的东西。”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家长们的主要观点都是:钱是不能花在那些无谓的东西上面的。例如这个父亲,他至今仍对自己小时候的情形津津乐道,当然,他也承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跟他自己小时候受到的影响密切相关。他说:

“我会从父母那里得到一些零花钱。有时我没跟他们要,他们也会给。但大部分都是我要了才给我的,并且我往往都不能按照自己意愿来用这些零花钱。在我12~18岁期间,我开始通过干家务活来挣零花钱,我一般会拿这些自己挣到的零花钱去买一些书,或者其他我真的很想要的东西。渐渐地,父母对我的零花钱的用途的限制也开始慢慢放松,但仍时不时地查看我的钱包,好确保我没有胡乱挥霍。”

告诉孩子,钱不是最重要的

有些父母则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育他们多做好事,鼓励孩子力所能及地帮助比自己穷困的人,这样的做法,自然能给孩子以良好的培养,使他们知道,钱也是可以用来帮助弱者的。就如以下例子中所表现的一样:

“我不会有固定的零花第三章 对孩子们的常规理财培训(2)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钱。但是我可以通过大人们分配的一些差事,或者他们会为了鼓励我去做一些我不喜欢做的事情来给我零花钱。父母会引导我,有零花钱的时候不能只想到自己,而是支持我把钱拿去做一些慈善活动,但同时我如果不愿意这样做的话,我仍有足够的支配权去按我的意愿花钱。大多数时候,我把钱都捐给了自己的学校或者一些贫困的孩子。因为我所受的教育一直在告诉我,把钱用到更需要的人身上比用到自己身上更加开心、更加心安。”

这样的金钱教育,无疑是健康、积极的。而孩子也会通过这些经历,养成正直、诚实、乐善好施的性格 这可是人生中最大的财富啊。

基本上,在我们国家,大部分父母尽管不太擅长于理财方面的培训,但对孩子道德方面的教育还是非常重视的,我的一个朋友曾这样对我说:

“我在家所受的理财方面的培训微乎其微,不外乎有钱就花,没钱就不花。但是父母一直都对我有严厉的要求,必须要极度诚实、正直,绝对不能随便去借钱或者赊账。”

在以下例子中,你会发现,这位母亲具有非常明确的教育意识,并且她的方法看来是非常成功的:

“当我刚开始当老师时,我会按时把每个月的工资交给我妈妈保管,需要用的时候再向她要。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她又把财政大权交回给我自己来处理。她说,你应该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妈妈的这种做法,长久以来都被我当作是个人理财过程中的重要经历。在这之前,由于按需用钱,我已经对我每个月的开销有了基本的了解,所以,工资一交回给我自己保管,我马上就去银行开了户头,并且决定,每个月都会把自己收入的一部分按比例存起来。”

以下实例中,家长有意识地给孩子机会,让她学习怎样自己支配零花钱。先是有选择地让她去学习一些基本的技能,然后,慢慢地放手让她自己去自由支配一定的额度。

“在我6~12岁时,根本就没有固定的零花钱,也没有什么机会可以让我挣到零花钱。父母会给我买衣服,并且支付所有我需要的花费。由于我家生活在农村,所以跟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相比,我少了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但是,我会从父母或者哥哥姐姐那里时不时地得到一些零花钱。有时候我会听大人的话,把这些钱存放起来,但有时候,钱一到手我就会花掉。就算有时候父母会叫我去商店买一些东西,我也从来没关心过要买的东西价格是多少,因为我知道,大人们给我的钱总是够数的。”

“然后,从12~18岁时,我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这些日常开支。在开始的头两年里面,家里仍没有定期给我零花钱,并且我自己也没有挣到过什么零花钱。但是,我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买自己喜欢的衣服,家里也会根据我的需求给我钱花。当我14岁开始上高中的时候,父母开始固定给我每月10美元作为零花钱。这些钱的主要用途当然是买一些上学所需的文具等。然后,剩下的,我会拿去买一些女孩儿们都喜欢买的小玩艺儿。”

生活琐事中发现的“理财经”

在一些收入相对较低的家庭中,孩子们更容易学到如何支配有限的零花钱。下面就是这些孩子们的心声:

“我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不知不觉间学到该如何用钱的。我家里的房子是分期付款购买的,所以,父母每个月都要还一定数额的贷款。这使得我很早就对分期付款有了很深的认识。但是,令我受益最深的,还是母亲给我的影响。她从来不会乱花钱,并且只会把钱拿去买那些真正必需的东西。就连大部分女人都喜欢的,诸如漂亮的发夹之类的东西,她都会克制自己不要去买,并且,她也从来不会浪费任何东西。

“妈妈给我的另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宁愿用贵一点的价钱去买一个质量好的东西,也不会贪便宜去买一堆没用的东西回来。

“我也是从那时候起在她那里学会了:不要因为一时冲动买了个没必要的东西回来,最好是等几天想清楚自己到底需不需要这个东西,然后再决定是否要买。从那第三章 对孩子们的常规理财培训(3)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时起,我慢慢学会了判定自己是真的需要这个东西,还是脑子里一时兴起想要买。往往等上几天后,这些想买的念头就会慢慢消失了。

“因为对家里的财务状况很了解,所以,我很少会向父母要钱。偶尔要钱的时候,我都会先在心里不停地问自己各种各样的问题,好确认这个钱是否有必要花。另一方面,我也要确认自己要的钱是不是必须动用家里的日用开支。但是,有一点很明确,只要花钱得当,我是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花这些钱的。因为,在我们家里,每笔花销都是透明的,每个人都知道钱用在了什么地方,所以,父母绝对相信我不会拿这些钱去做一些没用的事情。

“基本上,这些钱我都拿去买了我上学用的必需品。也有那么一两次,我拿剩下的几分钱买了几颗糖果回来,但这些糖我并没有一个人偷偷吃掉,而是拿回家跟姐姐还有两个哥哥一起分享。正是贫寒的家境让我有了这些宝贵的经历。从家人身上,我学会了事事都要尽可能的勤俭节约。甚至,有时候我会发现,自己跟吝啬只有一步之遥。但是,我从没有为自己的做法而感到后悔过。”

从下面的几个例子中,你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由不同的家庭教育所训练出来的孩子,个性、素养,以及对财富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

案例一:

“我13岁的时候,家里给了我一头猪和一头小牛。父母告诉我说,如果我把猪和牛养大了,卖的钱都归我,这钱我爱怎么花就怎么花。现在看来,我从当时这些经历里获得的益处,远比从其他地方得到的多得多。在3年的时间里,我把猪养得很好,小牛也长成了大母牛,接着还生了一头小牛。在当时的我 一个小男孩的眼里来看,未来的大富大贵真是指日可待!也是从那时起,我从来没缺过零花钱。

“父亲的这种做法,也使得我从此心甘情愿留在了家里的农场,而没有像别的孩子一样离家去城市里找事做。其实父母们应该尝试这种做法,让孩子们在自己家里的农场或园子里做事,让他们拥有一些属于他们自己的牲畜或庄稼。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们通过劳动给自己挣零花钱,同时,因为是给自己干活,这样更能激励他们把事情做得更好,也能让他们在劳动的过程中认识金钱的来之不易,还能结识到更多的良师益友。”

案例二:

“家里给了我一匹小马,几只羊,几头小牛,几头猪,还有几分地让我自己学着经营。马,牛,羊,猪,养大了可以拿去卖,也可以留着生更多的牲畜,庄稼耕种完,可以留着当下一季的种子,也可以拿去换钱。正是这些宝贵的经历,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交易,什么是价值。我想,这恐怕是我接受过最好最实用的理财培训吧。”

案例三:

“我小时候家里是不给零花钱的。虽然偶尔我手上会有一小部分零花钱,但这些都是我帮邻居干活挣来的,比如,帮东家搬一些煤块,帮西家打扫一下卫生,清洗一下地板之类的。但是在自己家里,这些活是我犯错误的时候大人们用来我的惩罚手段,更不可能给我报酬了。但好的一点是大人们不会太限制我花钱,但他们经常会教导我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我的玩具基本上都是自己一点一点存钱买回来的。因为挣钱很难,而且经常手上的零花钱都是有限的,所以用钱的时候格外谨慎,也让我学会了要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不乱花钱。12岁的时候,我们全家从城市搬到了农村,因为家里的状况不太好,因此,家里所有的孩子都要为家里的生计辛勤劳作。”

相反,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家里给他灌输的观念是:可以在课余时间去捡废品赚钱,并且告诉他们收废品可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于是,这个孩子也很听话地去做了,每个月也会得到一定的收益,零花钱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但是,与前两个例子中的孩子不同的是,他对交易、买、卖、价值等,还完全没有概念。

让孩子学做金钱的“主人”

对大多数父母来说,直接告诉孩子们要把钱用在什么地方,远比教会孩子如何花钱有用得多第三章 对孩子们的常规理财培训(4)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这也就是所谓的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的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斯密特先生童年时的经历,他的父母在金钱方面的管束,令他终身难忘:

“在我的印象中,每次得到零花钱的原因都是一样的 大人给我钱就是拿来花的。开始时,我的父母教会我向他们要零花钱,基本上都是几毛几分的小钱,但从来不会为了让我学着存钱而给我零花钱,也不会因为其他特殊用途(如让自己学习如何买卖)而给我钱。每次拿到零花钱的时候,父母都会问清楚我要买什么。只有当他们认为我要买的东西是应该买的,我才能如数拿到我要的金额。”

还有这样的一些父母,他们会有计划地让孩子学会怎么用钱,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却总不能按计划行事:

“在我6~12岁的那段时间里,要买东西的话就会去向父母要钱,随时都能拿到钱。12岁以后,父母就开始改变方法,他们改为每周给我固定金额的零花钱。但是我慢慢发现,有时候这些固定的零花钱有点不够用,所以就想改回去以前的方法,不用给固定的零花钱,用的时候就去向他们要,这样比较自由一点。父母经不住我的一番甜言蜜语,固定零花钱的方式实行几个星期之后就被取消啦!”

以下实例足以说明,好的家庭氛围,再加上一些有很好认知的父母,会对孩子们的理财教育起到多么大的帮助。

让我们看看米尔特先生的早年经历,他的父母在培养孩子财商方面,可谓用心良苦:

“我最早的关于零花钱的记忆是恳求父亲给我1便士去买糖果,或是去路边那些摇着铃铛的小贩那里买冰激凌,每次要到的钱都不会超过5分钱。慢慢地,开始学会帮父母跑跑腿买东西,或是帮邻居照看一下小孩,这样做可以获得5分到1角的 报酬 。到了10岁以后,妈妈开始固定给我每周5分的零花钱。因为钱很少,我可以自由支配这5分钱,而且大人们也从来不问我拿这5分钱去买了什么东西。

“然后,当我12岁的时候,我们全家搬到了一个农场。生活的改变,使得我开始学到很多不同的 赚钱 的方法。比如,农忙的时候帮家里采摘浆果、水果、蔬菜等。也是从这里开始,我有了自己的小果园,当然,所有的种苗都是由父母免费提供的。然后,我开始学着把果园的收成拿到市场上卖掉,获得的 利润 自然全部归我所有。而此时,父母就不再额外给我零花钱了。

“第一个夏天,我数了一下樱桃树上的果实,大概值10美元。对于那时的我而言,已经算是非常满足了,虽然有的孩子挣得比我多,但他们却要向家长汇报这些钱都花在什么地方了,相比他们,我有更大的自由去支配自己的收入。然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可以教别人认字,也因此获得了报酬,这使得我开始非常渴望报考师范学校。

“这些所有的经历使得我认识到了钱的真正价值,也让我学会了给自己的收支情况列出明细,以便让所有的支出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在我的调查对象当中,在幼年或青少年时,就受到父母有意识的“财商”教育的人还是有一些的,以下是一部分得到过非常好的理财训练的人的经历:

案例一:

“在我非常小的时候,大概五六岁的样子,虽然没有固定的零花钱,但是每次想要买什么东西的时候,都能很容易从父母那里要到钱。偶尔也会为家里跑跑腿挣到一些零用钱,或者因为表现好得到父母奖励的一些钱。到了我14岁开始上高中的时候,我开始每周得到固定的零花钱。同时我也会时不时打点零工来挣点外快,比如帮别人带几个小时孩子,或者帮一个已经工作了的表哥送送信,或者帮一些人去图书馆取书或者还书之类。

“虽然在现在看来,当时挣的钱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但在那个时候,我可是对这部分收入相当满意的。我至今还记得我挣得人生 第一桶金 的情形:那是我10岁的时候,我从哥哥手里接过来了他以前做的事情 帮通往图书馆的一条固定路线的人们借书还书。我每周六或者第三章 对孩子们的常规理财培训(5)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周三从这些固定客人那里取书还给图书馆,然后再从图书馆带回他们想要借的书,我收取他们每本书两分钱的报酬,这样算来,我每次都可以挣到20~25美分。”

案例二:

“我读小学的时候,学校可以代学生先把钱存起来,用的时候再从里面取。我在里面存了一笔很小数目的钱,有时候用它来买一些1分、3分、5分的邮票,或者偶尔会一次用掉25美分给同学买生日礼物或者其他一些不明原因的礼物之类的。我也会拿这些钱去买孩子们都喜欢吃的糖果,冰激凌,汽水等。我记得我十三四岁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执迷于每周日去教堂的时候都要戴一朵鲜花,所以买花就成了一个固定的开支,特别是冬天,因为花只有在温室里才会开,所以冬天买花用的钱还会多一点。”

案例三:

“我小时候的一段日子里,弹球、回旋球、跳绳之类的东西充斥着我的生活,而且多数零花钱都用来买这些东西了。但当我到了小学的最后一年时,我开始喜欢上带其他小孩们去参加每年五月第一周举行的 五月庆典 。因为他们的父母多半没有时间帮他们准备参加庆典晚会所需的用纸做的皇冠、士兵帽、小篮子等 装备 ,于是我看准了这一点后,开始试着提前买纸回来做一些各种各样的“五月庆典”上需要戴的小物品拿去卖。还有一些时候,我会做一些投资,比如把我的零花钱借给有 急用 的比我大几岁的哥哥,然后他们还给我的时候要多付我1分钱的利息。”

案例四:

“我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鼓励我让我自己去买东西,而不是什么事情都由他们包办。正是家庭给了我非常宽广的经济权限,才使得我开始慢慢对钱有所认识,并且开始学会怎样用钱。等我们再大一点的时候,妈妈开始让我的两个姐姐和我学着支配自己一整年的开支。她会根据我们列出的开支清单,把我们需要的一年的费用一次性给我们,由我们自己来计划哪些钱用在伙食上,哪些钱买日用品,当然,有些非必需品的开销是有限制的。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财务上的东西,也让我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制订开销计划。”

以下的实例向我们反映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有因必有果。

这个女孩子一直都存不到钱,是因为她从小就没用过零花钱的原因造成的吗?她的父母一直都不给她零花钱,是因为他们觉得女儿天生不懂得用钱吗?但是不管怎么说,她的父母还是应该让她去亲自体验收入与开销的过程。

“从我6岁开始,基本上都是需要的时候就直接去向父母要零花钱,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我18岁。当然,中间有些时侯我也偶尔因为帮家里做了一些事情而得到相应的报酬,但这些小事情在现在看来真的是微不足道的。长期以来大人们对我都是有求必应,我要什么他们就买什么,而且有些时花大把钱买回来的东西根本就不值那个价,但他们仍会买给我。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希望我能按他们希望的那样好好工作。每次我向父母要零花钱的时候,他们从来都不会给我1分钱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虽然我自己能挣钱了,但是却存不到钱。不管我能挣到多少我都能花到一分不剩。”

从这些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接受理财培训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大部分人所共有的、类似于培训的经历都是出自于偶发性的。在现实生活当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父母会针对这方面对孩子们进行有计划的训练。

在大多数的例子中,孩子们亲身经历的理财体验,多数可能是由于家庭因素,不可避免要接触到的。这些体验往往都是利大于弊的。

所以,家长们应该可以给自己信心。如果你能在亲子财商教育方面多花一些精力的话,许多因不会理财而带来的损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财商教育小贴士:

更多的金钱意味着生活更加幸福吗

在一本畅销书《当大脑遇到金钱》中,有着这样一段内容:

1957年,美国人均收入约为1万美元(已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当时的寻常百姓家中还没有洗碗机、干衣机、电视机或空调,但据统计,有35%的人认为:他们的生活“非常幸福”。

2004年,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美国人均收入比1957年时几乎翻了三番,百姓家中的电器等消费品比起当年来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按理说,该有更多的人感到幸福才是,但调查结果却显示,只有34%的人说:自己的生活“非常幸福”。

这一数字与1957年比,不但没有增加,还略有下降。

关于这一点,您有何看法呢?第四章 做金钱的“小主人”(1)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一旦发生了财务危机,很多人都会在事后埋怨:

要是自己早些学会一些理财的好习惯该多好;

要是小时候就能学一些理财的知识该多好;

要是有人能提醒自己,那么,现在在理财上能做得多么出色

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

所以,不要总在吃了亏之后再抱怨,也不要让孩子长大后重蹈自己的覆辙。一旦有了孩子,就该早早为孩子的将来做长远的规划,在孩子的理财教育方面多作一些有效的引导,让孩子尽早了解用钱之道,这才是明智家长的明智做法。

给孩子充分的支配权

孩子们总是要在自己学会花钱之后才知道钱的用途的。

不过对于“钱是怎么挣来的”这个问题, 孩子们可能要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明白。对一个小孩子来说,尽管他不知道钱是怎么挣来的,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他花钱的能力, 他甚至会用自己的小花招从父母那里拿到比预期的更多的零花钱。

事实上,孩子们正是通过花钱慢慢知道了钱的“好处”,也正是这些“好处”,会刺激他们开始想要得到更多的钱。

所以,对于父母们来讲,理财培训的第一课,就是要让孩子们得到逐步的、正确的引导,去学会如何用钱,以及如何让有限的金钱发挥最大的作用。

为了让孩子们能很好地认识到钱的用途,父母非常有必要让他们去亲身体验一番用钱的过程。比如,让他们尝试自己去买东西,或者去观察别人是怎么买东西的。

一定要记得:实践出真知。

光是看、仅是听是不行的,有些道理是一定要孩子亲身去体验了,才能真正认识到,也才能理解得更透彻。

当然,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作为父母们来说,千万不要指望自己的孩子一开始就能把钱花到点子上去。

许多父母生怕孩子们乱花钱,总是监督着孩子的每一分花销,一旦发现稍有偏离,就马上制止他们。这样的做法看似帮孩子把钱用对了地方,但是,父母却忘了自己的介入,往往对孩子起不到什么培训作用,反而可能增加了孩子的依赖性。

例如,《美国女性》杂志里,就记录了一位女士小时候用钱的亲身经历:

“妈妈经常会给我和弟弟一些零花钱,为了让我们学会存钱,妈妈给我和弟弟各自买了一个存钱罐。而且只有当圣诞节时,或是家里有人过生日的时候,我们才能按自己的意愿拿这些钱去买些食品或者小礼物。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些钱给我了就是我的,他们不应该再来管我把这些钱用在了什么地方。所以,我总是偷偷地从存钱罐里拿出一些钱,去买我想要的东西。偶尔想要和家里某个人分享我的战利品时候,也只是让他一个人知道。

“但是我弟弟就完全不一样了,我觉得,简直可以用 吝啬 来形容他,因为他从来不乱花钱。如果弟弟存钱罐的钱总是比我的多的话,妈妈很快就会发现我的 小动作 。为了保险起见,我经常会从弟弟的存钱罐里拿出一些硬币,放到我的存钱罐里来保持 平衡 。因为妈妈很少去数我们的存钱罐倒底存了多少钱,所以,我的 小伎俩 也从来没有被发现过。”

这个实例让我们看到,虽然在父母看来,孩子们的确如他们所愿没有乱花钱,而事实上这种做法可能使得孩子们做了比乱花钱更坏的事情 欺骗 并不是说让孩子们随心所欲地花钱就会万无一失了。

如果父母完全不予限制的话,会让孩子们因为没有约束而变得欲望膨胀。但相对于对孩子们花钱做出限制的做法,适当地给予其自由支配权会好很多。

因此,在禁止孩子乱花钱的同时,父母还要对孩子的其他方面进行监控。否则,可能会得不偿失地引起一些反作用。

最近,一个小男孩的母亲正在为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不诚实而感到分外焦虑,为此,她找到我,希望我能帮助她解决这个“苦恼”。

她说:“我的孩子每月只有不到50美分的零用钱 因为家境不太好,我的钱都是很辛苦才挣来的,因此,我绝对不允许他拿这些钱去买乱七八糟的东西第四章 做金钱的“小主人”(2)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或者是买零食。但是,他总能从别的地方弄到钱来买这些东西。”

引导,而不是放任

亲爱的父母们,如果自己的孩子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你该怎么办?

我一向主张,在钱的用途上,有些时候要放手,让孩子们学会自己去判断和作决定,不过这些都是要通过练习,通过父母耐心的引导才能慢慢学会的。

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父母要经常教孩子学会去对比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一个同样价钱的东西为什么要买这个,而不是去选择另一个。

同时,在实践的时候,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度让他去选择他认为是最好的东西。就算有时候,孩子们花了大价钱却买回来了不值那么多钱的东西,也不见得就是坏事。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这次买错了,只要拿正确的一对比,他就能很容易地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做法是不明智的 这种亲身经历的对比法,则是对孩子理财培训中最简单易懂的方法,远比父母只讲解而不实践有效得多。

孩子们一旦开始学会用钱,无论是他们自己的,或是同伴的“购买经历”,都会使得他们很快成为某个物品的“共同粉丝”。

比如明星海报,卡通玩具、运动会吉祥物等等。虽然,有时候看起来他们花钱买回的东西是那么不值一提,可是对孩子们来说,因为那是他们最想要的,所以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最让他们得意的东西。

因为孩子天性喜欢模仿别人,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几乎学校里所有的学生都会一拥而上,抢着去买某一个特定牌子的糖果;有时候,可能隔壁学校零食店里卖剩下的一些廉价糖果、橡皮糖、曲奇饼、或者冰激凌,仅仅因为数量少而突然变得供不应求,甚至每个孩子都想得到

这些情况经常会发生。

有一项调查发现,芝加哥市的一些孩子们,每周光用于买糖果的钱都会有20~25美分。这种行为,不但对他们的身体不好,也使得他们在通过自由支配零花钱上学到的理财知识变得很狭隘,这只会助长他们的消费欲,养成钱一到手就马上想要花掉的坏习惯。

对于一个花钱如流水的孩子来说,如果他有机会尝试过把这些买糖果的零钱存几个星期,去买一个他想了很久的玩具的话,那么,他对于钱的认识就会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

让孩子明白,花钱也要有原则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各种不同的购买经历,虽然对他在理财培训方面非常有帮助,但是,如果父母们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想要的东西其实有很多。如果对于他们的花销没有任何管制的话,他们会因为零花钱得到的很容易,在花的时候会不加思考地去买各种自己想的东西 根本就别指望他们会用一点时间去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些钱用对地方。

一份对芝加哥市的孩子们的调查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当孩子们被问到,如果给他们1000美元,他们会用来做什么的时候,超过四成的孩子回答说:“我要像有钱人的孩子那样,把它统统花掉!”

是啊,看来,是该在理财方面给孩子设立一定的原则了,以下是我的一些经验总结,或许,可以给家长们一些有益的帮助:

花钱要有节制

有些父母为认为,要什么就给什么的孩子才是最幸福的,但事实胜于雄辩,这种盲目的溺爱往往只会引起致命的悲惨后果。

事实证明,有目标才会有动力,一旦确定了目标,一个人会变得更加积极、进取。这是因为:他有梦想,有追求,希望之光始终照耀着他。

如果很容易就达到目标,那么,一个人很容易就会失去斗志。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或是一个孩子,一个“神圣的目标”,永远都是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动力。

所以,我们应该适时给孩子制定一些目标,并且让他们知道:生活中存在着更大、更有意义的价值,不要轻易以得到眼前的这些糖果、冰激凌为满足。

但对于家境贫寒的孩子,特别是常跟有钱人家的孩子玩在一起的那些小孩,可能就没有这个必要了。因为他们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当然第四章 做金钱的“小主人”(3)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由于贫富差距的关系,这些目标往往很难实现,但也不能否认,贫寒的生活和困苦的经历,也往往成了一些成功人士的“精神财富”。

而对于家境好的孩子,更不能因为家境好而欲望膨胀,养成铺张浪费、浮华虚荣的毛病。虽说出身比较富裕的孩子在生活中不愁衣食,也没必要像穷人家的孩子那样,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但父母也不能无限地放纵和溺爱,最起码,不能做那些超出自己能力承受范围的事情。所以,从理财培训的观点来说,给孩子严格限定零花钱的数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做法。

怎样有效地控制孩子们零花钱的支出,对于中等家庭来讲,显得尤其困难。

如果自己孩子的同伴经常挥霍无度的话,那么很快,自己的孩子便也会有这种想要大手大脚花钱的想法。而且,在一群要好的孩子们中间,只要有一个孩子整天都有用不完的零花钱,那么很快,其他孩子都会想方设法从父母那里尽可能要到更多的零花钱。

这是一种天性,你不得不承认 孩子们都是喜欢攀比的。

如果其中一个孩子,平常他要多少钱父母就给多少钱的话,那么,有样学样,另一个孩子也会对自己的父母说,“你看,别人的父母都是这样子 ”

因为,父母们是不会像孩子们那样天天聚在一起谈论零花钱的事儿的,基本上,他们也大多不会拒绝自己“宝贝儿”的请求。所以,他们只能听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要多少就给多少。

当然,也会有某个父母会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的,但是,这基本上只是个别父母的行为,是远远不能影响到总体。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就会使得孩子们乱花钱的趋势越来越严重。

当孩子们到了高中的时候,怎样有效控制孩子们零花钱的支出这个问题,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这个年纪的孩子多少都会有一些虚荣心,如果他(她)不能像其他同伴那样随心所欲地用钱,那么,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在同伴面前很没面子。面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父母们也很是头疼,因为,就算有时候孩子们要钱的理由很明显不成立,可他们仍不会罢休,对父母软磨硬泡,直到自己达到目的为止。

这种情况会让家里的气氛变得很紧张,甚至可能会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

比如,你经常可以看到的:如果父母不给钱的话,孩子就会从父母那里偷钱。

这一点不容置疑:许多孩子都认为从父母那里偷钱不算什么大事。而且,那也不是“偷”,而是天经地义的“拿”。

最可怕的是,如果这种情况不能给予正确引导的话,有些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就可能会把从父母那里偷钱的恶习,发展为去偷其他人的钱,更有甚者,会去做一些超越道德界限的事情,从而走向犯罪。

钱一到手,是马上用还是迟点再用?

理财培训里面最重要的一课,是要孩子们学会怎样把钱用得“价值最大化” 是一拿到钱就用掉,还是把一些小数目存起来,直到可以买某更有价值的“大物件”?

在这一点上,成年人和小孩子会有截然不同的观点。

大部分成年人会认为存钱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总是有钱一到手就马上用掉的强烈冲动。因为,他们没有耐心去等待一个一段时间后才能实现,而现在根本看不到的愿望。

虽然,有时候孩子们会在父母的要求下强制去学着存钱,但他们本身却非常不乐意这样做。因为对他们来说,根本看不到存钱的好处在哪里,除非他有过类似的经历。

所以,对父母们来讲,要看清楚这一点,并要设法让孩子们尽快获得这样的经历。

鉴于孩子在存钱方面和大人的观点并不一致,因此,我建议一开始的时候,不要把孩子们存钱的目标设得太高,而要找那种孩子最想要的,但又不用存很久的钱才能买到的东西作为目标,然后,适时适当地鼓励孩子朝这个方向努力。

如果设的目标太大,等待的时间超过了孩子们的耐性,他们就会认为:那个遥遥无期的“目标”,只是父母为了让他存钱而设的“圈套”而已。这样反而第四章 做金钱的“小主人”(4)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会弄巧成拙,也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

所以,父母在做的时候,也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得像是很自然而然、发生的,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理财原来也是一种快乐,是一种有趣的“经验”。

花钱也要有门道

如果不予限制,让一些小孩自由支配零花钱的话,你会发现,不同性格特征的孩子,所花费的用途是不一样的。

有的小孩买糖;

有的小孩去买漂亮的丝带;

有的小孩买一些小卡片;

有的则去买学校里最常见的冰棍

再大一点的孩子,基本上每人都有一个存钱罐,但是很少人会为自己的这点小存款制定远期目标。

大部分孩子存钱都是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比如想要买一个雪撬,或者自行车,或者是买一件自己一直想要的名牌衣服等。还有的孩子,为的是要把钱存起来,等到圣诞的时候再用。当然,这一点因人而异,每个孩子的愿望和想法都是不一样的。

如果孩子们想要把存的钱拿去买一件他们非常想要,但实际上却不怎么样的东西的话,基本上,所有的父母都会极力干涉或者强烈制止。

有一种情况是,就算父母已经明确说明,这些钱完全可以去买另一种类似的,但是质量却更好的东西,但孩子仍旧还是喜欢自己的选择,坚持自己想要的。

这个时候,父母就不要再坚持自己的观点了 毕竟大人和孩子们的品味是不同的,与其买一个他们不喜欢的东西回来摆在家里不用,倒不如买一个他们喜欢的又能用得着的东西,父母也犯不着因此跟孩子怄气 适当的妥协有时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请父母牢记:只有当孩子要买的东西的确是无用反而有害,或者他只是看别人有某样东西所以也想要有一个,但对他自己一点用处都没有时,才是父母出面坚决制止的时候。

但是,不管是哪种情况,父母都应该把孩子们一年里用在这些特殊喜好上的花费记下来,做一个“明白账”,好让孩子对自己这一年的额外花销心里有数。这样,慢慢地,他们就会懂得,什么东西是该买的,而哪些支出是完全不必要的。

花,还是不花

比起少数父母坚持致力于打消孩子们花钱的念头,大部分明智的父母更倾向于有计划地培养孩子们的用钱习惯。而培养良好的用钱习惯,可以通过帮孩子们设定一些大的目标来培养,也可以通过改善或加强孩子们的日常消费习惯来形成。

首先要做的,当然是要向孩子们灌输有计划地消费的思想。当然,伴随而来的还要进行相关的训练。不然空有理论没有实践,孩子们只会机械地照搬理论,一旦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孩子们就会变得不知所措。

所以说,理论和实践要并行,并且要有选择性地教会孩子们,在不同环境下要作怎样的决定。

也许你的孩子很聪明,只要稍加点拨就知道什么是最好的目标,什么是最好的做法,但仅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拥有“即使大人们不在身边,也能独立、正确地进行消费”的能力。

对于孩子“财商”发展来说,不仅仅要能在花钱方面作正确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不管有没有人监督,孩子都能把这些好习惯坚持下来。

正确的选择,良好的习惯,以及非常强的应变能力 具备了这样的素质,一个孩子的成长空间,无疑会更广阔。

为了孩子的前途,父母们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对孩子们进行相应的培训。

比起让孩子们随心所欲地支配些许零花钱,再也找不到比“从孩童时期就开始进行理财培训”更好的方法了。

一个两岁半的小男孩拿着1便士去买糖,糖买到了,取而代之的是这1便士没了。很快,糖吃完了,但是花出去的1便士却回不来了。这个简单的举动让男孩明白了一点:钱一旦花出去,就回不到你手中了。

同样的,如果一个孩子想要两样东西,但他的钱只够买其中的一样,那么,他很快就会认识到,随着他决定买哪样东西,这个决定将影响到与他相关的生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有孩子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作决定的能力,比如第四章 做金钱的“小主人”(5)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哪些愿望是应该满足的,哪些愿望是不切实的。

绝大多数情况都是由父母来代孩子决定,因为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决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们只能看到父母作的决定,以及这个决定所需的支出,从没有独立思考和亲身尝试的经验。

所以,可以让孩子试着把每天用来买糖果的钱存起来,坚持一个星期,然后拿这些钱去买一个比糖果用得更久,能带来更多乐趣的东西。

然后,他就会发现这个道理:短暂的乐趣并不比持久的乐趣来得更实际,更有效。

财商教育小贴士:

在世界范围内,美国是最重视儿童财商教育的国家,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并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

2002年5月,美国政府特别在财政部下设立理财教育办公室。2003年底,美国已有48个州在小学阶段就排入了理财教育课程。其中明确提出,家庭培养孩子对钱的认识和理财能力具有系统性,并规定了社会对孩子财商教育的基本要求:

1. 3岁时开始辨认钱币,并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

2. 4岁时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学会用钱买简单的用品,如画笔、泡泡糖、小玩具、小食品。让孩子懂得,我们无法把商品买光,必须在购买时作出选择。

3. 5岁时知道钱是怎么来的,弄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知道钱币的等价物,例如:25美分可以打一次投币电话等。

4. 6岁时能数较大数目的钱,能够数大量硬币,开始学习攒钱,培养自己的金钱意识,能够找零。

5. 7岁时能够看懂价格标签,并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

6. 8岁时知道自己要想办法挣零花钱,如卖报,给大人购买小物件以获得报酬。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学会把钱存到储蓄账户里。

7. 9岁时可制订自己的用钱计划,能和商店店员讨价还价,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学会买卖交易等概念。

8. 10岁时懂得每周节省一点儿钱,以备有大笔开销时使用,如溜冰鞋、滑板车等。

9. 11岁时知道从电视广告中发现有关花钱的事实,学习评价商业广告,从中发现价廉物美的商品,并有打折、优惠等概念。

10. 12岁时懂得珍惜钱,知道金钱来之不易的道理,有节约观念。能够制订并执行两周的开支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

11. 12岁以后,完全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交易等活动。在父母老师的引导下尝试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以及积累商务活动、打工等实践经验。第五章 当“钱”成为馈赠的礼物(1)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现代社会,逢年过节送礼物的风俗已经慢慢转化成了“送红包”。在送礼的选择上,人们开始形成了这样的观点 “钱”才是最实惠和最重要的。所以,你能看到,把“钱”当做礼物送人已经成为很普遍的做法。

这一点对孩子也一样,每到特殊的日子,比如生日、圣诞节、新年,人们彼此间送出的礼物,多数已经不再是过去实实在在的物品,而是改为一张张的“钞票”。

用钱代替礼物,代替心意,实在算不上什么明智之举。要明白,“钱”在孩子的世界里固然也很重要,但他们还小,如果没有理财头脑,这些“意外之财”很可能就会打乱孩子的生活步调。

所以,家长给孩子“钱”的同时,千万也别忘了给孩子灌输健康的理财教育,让孩子将这些钱变成真正的“有用之财”。

送礼物,为什么非得是钱

如果询问时下的年轻人,你会发现一个事实:许多人从小时候起,就经常收到钱这种“礼物”。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他们长到十几岁,甚至成年为止。

现居纽约的布里吉特女士,是这样向我描述她的童年记忆的:

“我小时候没什么零花钱,如果我想要什么东西,就去向大人们要。如果要买的这样东西是合理的,并且可行的,我就能得到它。我可以自由支配大人们给的零花钱,但是一般情况下,父母都会知道我什么时候花了钱,买了什么东西。我还知道,花钱是有限制的,也很清楚哪些东西我是可以买,哪些是绝对不允许买的。

“每年生日的时候,我都会收到一笔钱作为生日礼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大人们给的钱也会不断增加,这些钱我一般都会存在银行里。同样的,圣诞节的时候我也会收到一些钱作为圣诞礼物,我也会把这些钱拿去存在银行里。那时候,我这么做的想法很简单 存钱纯粹是大人让我这么做,我也就很听家长的话去存钱。当时,我完全意识不到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 储蓄 ,也不知道这些钱到底是多少钱,也不知道怎么去用。直到我开始学会自己挣钱,我才开始学着把钱存起来作为长久之用。”

通常,这些以“礼物”形式收到的钱一般都来自于自己的父母,或是亲戚朋友们。虽然孩子们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会得到多少钱作礼物,但是,每到生日或是年节,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在心中有着模糊的憧憬,希望从大人们那里得到这种特殊的礼物。

就好比夏尔罗先生所说的:

“我小时候,所有的 礼物 都来自于到我家探访老年人的长辈们。而且一想到他们给我钱而父母不要,那种拉拉扯扯的场面就叫我害怕。但对其中的一位长辈,我却十分期盼,因为他每次来我家的时候,都会给我1角钱作为礼物。所以,我就很希望他来我家做客。而每到他来我家拜访的那几天,我都会在心里盘算着:加上他这次来给的1角钱,我一共会有多少存款。”

当孩子们问家长要钱买东西时,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做法。有些父母几乎是孩子要多少就给多少;有些父母则要仔细问清楚这些钱是用来买什么的,只有当父母认为这东西的确是应该买的时候,他们才会给钱。

当然,不同的家庭,对于别人给自己孩子钱作为礼物的做法也会有不一样的认识。有些家庭会接受这种做法,同样的,这样的父母也会给别人的孩子一些钱作为礼物;但也有一些家庭,则严格约束孩子,绝不允许孩子接受别人给予的金钱。

多数情况下,这些作为礼物而给的钱,并不是因为孩子们为大人做了什么事而给的奖励,而是一种很自然的像给小费一样的行为,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不劳而获的观点。

馈赠金钱适合孩子吗

随着孩子们慢慢长大,他们很难预测到,是否还会有人像以往那样给他们钱作为礼物,除非他还处于能收到钱作为礼物的年纪。当然,对于这种给钱当礼物的做法,目前存在很大的争议。

一部分人认为,这种做法能让孩子们变得有礼貌,让孩子们能善待他人,并学会感激给自己钱的人,而另一部分人则完全不这么认为。

但总的来说,认同这第五章 当“钱”成为馈赠的礼物(2)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种做法的人,都是出于自愿,并且相信这种做法能让孩子们学好,并不是因为某些商业因素而不得不这么做。

在一些东方国家里,很多生意都是基于个人意愿而进行的。一个人出于自愿为别人提供某些物品,或是服务,而接受这些物品或服务的人,则会回馈礼物作为报酬,或者根据自己对这些物品或服务的认可程度来付钱。

在这种环境下,每桩生意都是在双方都很愉悦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大家都以为对方提供帮助为荣 在这种友好的氛围下,买卖双方都能体会到彼此的尊重。

特别是对于有着高尚情操的阿拉伯人,他们会认为,纵使从朋友那里得到一点点微薄好处,对自己来说都是一种耻辱。

但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 他们都会把个人交情和生意明确划分开,并且任何商品都是明码标价。他们不像东方国家的人们那样,把生意建立在双方相互熟悉的基础上,而是生意就是生意,没有什么人情可讲,即所谓的“一分钱一分货”。

但另一方面,他们非常热衷于为社会福利提供支持,也享受社会福利带来的好处。所以,他们不会单纯为了显示自己的友好或者仁慈,而故意提供优惠或把商品故意折价卖给别人.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美国人这种与生俱来的民族特征,使得那里的孩子们从小都会被灌输这种个人交情和生意不能混为一谈的思想,从而为他们长大后的对“生意”的理解打下不可动摇的基础。

“礼物”与“按劳分配”

可能人们都觉得,给孩子们点钱表表心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

当然,对于那些幼小的孩童们来说,他们一直处于父母的关心和庇护之下,吃的、用的都是来自于父母,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从父母那里收到一些钱作为礼物是合情合理的。

但这里要强调的问题是,人可不能一辈子都靠父母给予的“礼物”生活啊!

这就涉及到钱如何得到的问题,究竟什么时候让孩子明白“钱是要靠自己的劳动而获得的”才是最合适的呢?

同样的,什么时候该让孩子学会自给自足?什么时候他才能对自己户头上那些存款有认知?这些问题才是重中之重。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小问题,那就是:要让自己的孩子在学会挣钱之前,先给他们机会去试着花钱,从中认识钱的用途。特别是每次给他们花的金额都要不一样,不要每次都是只给一块或两块,而是各种面值各种金额都让他们去体会,去认识其中的差别。

所以,只有当孩子们亲自经历过这些消费的过程,他们才会慢慢在用钱方面变得“精明”。

那么,究竟什么时候停止对孩子们的这种特殊的馈赠最合适呢?

有些父母会把这种习惯坚持到孩子们成年以后,或者更晚一些时候,有些家庭则在孩子们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停止这种做法了,也有些父母则认为,这种做法可以帮着训练孩子们为这些有限的零花钱作一些支配计划,所以会在孩子们上学的时期一直坚持这种做法。

一般情况下,家长们都会对孩子们的零花钱的金额给予限制,不会给得过多,以免养成孩子们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但随着孩子们慢慢进入青春期的阶段,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越来越强,想要拥有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因此,就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父母给的零花钱在他们看来根就不够用。不过这个时候你也很难指望他们能把这些零花钱都花到点子上,因为想买的东西那么多,实在不知道该用在哪里好。

有这样一种观点:不能因为孩子们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就给他们所谓的报酬,这样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做的事情不是应该做的,而是因为有报酬才这样做的。

最重要的是,还要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该做的事就算没有报酬也要好好地去做,父母会随时根据需要给他们零花钱,而不是孩子做事了就给钱用,没做事就一分钱也别想用。

这一观点在一部分家庭中得到了很好的证实。生活在这类家庭的孩子们都会觉得,父母给自己钱是出于“爱”的体现,而不是孩子劳动的报酬。

另第五章 当“钱”成为馈赠的礼物(3)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一种方法则是,制定严格的报酬方式,孩子做多少事就给多少钱。虽说这能让孩子早早树立理性的处世态度和不错的处世技巧,但是,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们往往会产生这样的误解: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有条件的,远比不上自己所做的那一丁点事儿的价值。

由些可见,两种方法各有优劣。

让孩子们有所劳才有所得,会及早地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让孩子充分认识到:钱是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和付出才能换来的。相对的,这种方法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孩子们会认为这些报酬是因为自己辛苦劳作得到的,而非父母出于爱护自己而给予的鼓励。

所以,没有一个明确的教条来告诉大家要按哪种方法做。每个家庭都可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以及事情发生时候的环境因素,来决定哪种方法更加可行、有效。

有时候,孩子们会故意表现得比平时要好很多,这样比较容易从父母那里取得零花钱,这些所得甚至会比乖乖地做家务得到的报酬更多。他们也慢慢学会对比做哪种家务或者哪种劳作比较划算。

碰到家长让他们去做他们认为不划算的事,或者“跑腿费”太少的时候,他们就会拒绝去做这些事,或者装可怜以逃过这些“任务”。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不同国家、不同家庭的情况,没有人可以明确定义出对哪些孩子采用哪种方法合适。更多的人倾向于根据不同的家庭情况,以及孩子的性格特征,适时地用两种方法进行转换,才是最好的办法。第六章 父母啊,别用金钱诱惑孩子(1)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现在每个孩子几乎都有零花钱,但是很少有家长知道,不同的零花钱给予方式对孩子的人格培养有不同的影响。

定时定量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懂得统筹安排财富,孩子需要用钱时与家长协商,则能锻炼孩子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而没有规律地随意给零花钱,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如果给得少,孩子有可能会压抑自己的欲望,一旦给得多的时候,很可能导致欲望的无节制。

因此零花钱一定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和家庭的实际情况,不要让零花钱牵绊了孩子的生活。

不仅仅是零花钱

可能只有在比较富裕的家庭里,或者家里条件相对较好的家庭里,孩子们才会定期得到属于自己的零花钱。

对芝加哥市一所私立学校的调查结果表明,只有35%的学生能够定期从父母那里得到零花钱,其他的孩子要么没有零花钱,要么就得靠自己做点力所能及的小零工去挣零花钱,或者偶尔从父母那里得到买东西剩下的几便士零钱。

人们从美国儿童工作协会的一份调查中发现,在被调查的这些14~16岁的儿童中,只有约一半的人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零工收入,也就是说,有固定零花钱的孩子毕竟还是少数。

但在实际生活中,除了定期的零花钱,以及自己挣零花钱这两种形式外,还存在一种情况:虽然有些孩子本身已有固定的零花钱了,但是,只要孩子要,无论什么情况,父母都会有求必应。

这个时候,“固定”零花钱这种做法也就变得完全没有意义了。

要知道,家长给固定零花钱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习到:怎样才能制订计划,最有效地使用自己那数额有限的零花钱。

而如果孩子知道随时要钱父母都会满足的话,他们在用钱的时候就不会先作什么计划,脑子里也不会形成一种具体的花销概念 反正用完了父母还会再给,何必考虑那么多?

根据对苏市儿童的相关调查结果,约有2/3的孩子每周都会从父母那里得到零花钱,但是这里面,只有不到一半的情况是属于真正的“固定”零花钱。而其余1/3的儿童,虽然也有零花钱,但只是偶尔会有,而不是每周固定的。

同时,与年纪较小的儿童相比,当孩子们大一点的时候,他们的固定零花钱会减少或者被取消。因为,此时父母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了。他们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一些较轻的工作来赚取零用钱,比如:送报,整理草坪,去餐厅打工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都开始对给孩子们固定零花钱这一做法开始认同了。毕竟,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讲,这是唯一一种能让孩子们学习支配自己收入的途径。

我在这里提倡的,是让孩子去亲身体验一下挣钱的过程,而不是固定地给他一笔零花钱,让他觉得,每个月都有希望,有对钱的期待 相反,应该让他们体会到,挣钱可不是个容易的事儿,需要很大的付出和努力 这样,他们对金钱或其他东西也会更加珍惜。

零花钱给多少才合适

谈到孩子们的零花钱,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问题:零花钱要给多少才合适?

俗话说,“饱汉不知饿汉饥”。如果你的孩子口袋里天天都有花不完的零花钱,他就不会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儿童连吃饱饭都成问题。

所以,给孩子们的零花钱不能比他们实际需要的多,宁愿缺一点儿,都不要多给一点儿。

如果给得太多,除了让孩子变得花钱大手大脚外,还会让他觉得自己一直都会有花不完的钱,从而慢慢产生很多与目前家庭条件不符的奢侈念头。

也不能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这样他们就很难认识到钱是有限的,买这样就买不了那样了。

所以,零花钱要限量,要让孩子们学着怎么有计划地把有限的零花钱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总的来说,在选择给孩子多少零花钱的尺度上,家长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段,以及从孩子们居住的地方,他们玩伴们的家庭条件,来分析孩子们可能会需要的东西或者可能会有的想法等综合情况。

零花钱不能无度,钱太多的时候,孩子第六章 父母啊,别用金钱诱惑孩子(2)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就会没了主意,他们一方面会苦于这么多钱一下子不知道该花到哪里;另一方面,又会苦恼他喜欢的一些东西攒多少钱怎么还是买不到。

最好的做法就是,一开始给零花钱的时候,就从小金额开始,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的需求开始变得不一样而相应增加零花钱。

当然,父母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判定要不要紧扣孩子的零花钱,如果你的孩子有钱一到手就想花掉的习惯,就需要适当把零花钱的金额降低,分几次给他。

当然,假如你的孩子有很好的存钱能力,也不会随意把这些钱拿去买那些只能引起他们三分钟兴趣的东西,这样,你大可放心地把零花钱交给他们自己保管。

自然,零花钱的金额,也应根据孩子们要买东西的种类和价格而不同。

如果他买的只是一个小玩艺儿,那么几块钱就能打发了;如果他想买的是某个特别想要的东西,比如一个篮球,一只球拍之类,那么,这时给的零花钱就要适当多一点。

同时,当然要考虑到他自己是否也存了一点钱,这个时候只需提供缺额就可以了。当然,如果孩子的表现非常好,由你来买下这个东西送给孩子做礼物也未尝不可。

总的来说,孩子们的零花钱基本上都是用来购买学习必需品,如钢笔、本子、书包之类的东西,也有一部分是用来给家人、朋友买礼物的。属于孩子们义务范畴的爱心捐款更是理所应当的。至于他们自己想要的玩具、零食、漫画之类的,只要占到零花钱内容的一点就可以了。

如果你的孩子零用钱支出比例像上文所说的,那就是很正常的。如果这个比例发生了变动,尤其是比例过大的时候,父母就应该留意了。

正视孩子的叛逆期

从孩子们长到十几岁,开始进入“青春叛逆期”起,大人们给零花钱的时候,就不能只考虑零花钱数量的多少了,而应当开始注意孩子们在对于用钱的想法。

比如,他们经常会拿小伙伴买过的东西作为参考,一定要父母给自己买来同样的东西。

此时,为了满足孩子一定程度上的“虚荣心”,父母可以适当增加孩子的零花钱,要知道,孩子的成长脱离不了人群,为了不至于令孩子“捉襟见肘”,大人们给的零花钱的金额,应当保持在孩子们看来觉得这些钱不会少到拿不出手的程度。

人性都是相通的,这一点可能每个成人都经历过 有时,可能孩子根本就不需要钱,但是为了在同学或朋友们面前有点面子,也会多多少少放点钱在自己口袋里的。

假如孩子有机会自己挣到外快,那么,他们在花这些外快的时候也会显得格外慷慨大方,他们会想,这钱毕竟是自己挣的,用起来或许可以更加理直气壮一些。

可能有些父母已经明显地意识到,当自己的孩子开始步入青春期的时候,都会忽然间变得十分敏感,并且喜欢扮成熟。如果你强制他们不要做一些虽然别人在做但其实不应该做的事,比如不乱花钱、随便买零食、玩游戏机之类的,他们的反应就会变得异常敏感、尖锐。

虽然这些都算不上什么大事,不吃零食也不会饿着,不玩游戏机并不代表自己不会玩,但往往就有一些孩子,会因为这些不起眼的事产生很严重的自卑感,并且很难被纠正过来。

尤其是豪爽用钱的那种快感,以及由此带来的虚荣心,更是不少孩子们所追捧的。

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在青春期的时候过得非常“落魄”,因为他经历过这种“自卑”的时期,那么成年后,他会下意识地努力挣钱。

即便他挣的不是很多,也会尽量装扮自己,好让自己看起来光彩照人 这也是他建立自信的一种方法。

有节制的“支”和“付”

提到对孩子们使用零花钱的限制,不仅要限制他们花钱的数量,而且还要限制他们用钱的时间。

父母一定要及时给孩子传达这样一个观点:不能钱一到手马上花掉。

这样做的另一好处是,可以降低孩子们将来习惯于靠借贷来过日子的风险。 所以,日常生活中,大人们尽量不要在孩子们面前宣扬信用卡的好处,也不要口头上经常挂着“看第六章 父母啊,别用金钱诱惑孩子(3)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我多聪明,不花自己一分钱,用的全是银行的钱,一样把东西买回来了。”

因为孩子们可能因为只看到了你花钱时候的乐趣,而看不到你还钱时痛苦的表情,而使他们觉得花别人的钱是应当的,银行的钱就是给别人借来用的错误想法。

当然,以下情况除外:比如,有一个投资的好机会,并且自己确认一投下去就会获利,这种情况下当然借钱也要去进行投资。

或者遇到一个自己想买很久但一直嫌贵的物品,刚好碰上商场搞活动打折,物美价廉,并且短期内不会再有些优惠,那肯定是借钱也要先买回家再说。

但是,重要的一点是,在作借钱的决定前,自己先要确保自己有能力还得起!

虽然从大范围来说,父母都不会提倡提前消费或是借钱消费(当然特殊情况除外),但这种方式也不能一棒子打死。

对孩子们来说,偶尔经历一下借钱容易花钱快乐但还钱痛苦的经历,远比你苦口婆心说教有用得多。

家长们要注意,一旦不幸你的孩子惹了麻烦,在外面借了钱没法还上的时候,千万不要急急地替他们还钱。你可以先适当做一些事情不让事态扩大化(比如事先与对方沟通,取得对方同意或谅解),然后给孩子一些建议让他自己去把这件事情搞定,或者为他创造一些可以挣到钱的机会,由他自己挣钱来把这笔“债”还上。

如果你的孩子经常提出要预支零花钱,甚至为了提前领到下个月的零花钱而愿意在金额上打个折扣,家长就要特别注意了,尽快弄清楚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并且适时地制止这种做法。

而如果你的孩子急于满足自己的小小欲望,直接从别人那里借钱花,你可以直接停掉他的零花钱,直到他深刻反省为止。

零花钱 报酬

另一个与零花钱密切相关的事是,大人们经常把零花钱与某些固定的任务挂钩。

比如,从孩子们四五岁的时候开始,每天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折叠和整理自己的小衣服,或是把自己房间里的玩具收起来等。但这些事情都是为他们自己服务的,最好是让孩子们做一些能让全体家庭成员受益的事,比如扫地、倒垃圾、擦窗户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他们很好地认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自己享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也要为家庭出一份力。别小看了这门简单的“付出与回报”的课程,它可是为孩子们以后的社会生活作好了前期准备呢。

有一种观点认为,零花钱可以作为孩子们进行例行家务劳动的报酬。这种观点把零花钱和报酬混为一体,它认为孩子们的零花钱应该跟他的劳动成果成比例,从而保持一致性。

但是,实际上更好的做法是零花钱应与家庭劳动完全分开,零花钱就是父母给的,不管他劳动与否,家长都会给,就像父母无条件给孩子提供食物和衣服一样。而孩子在家里也理所应当要做点家务劳动,父母一定要让儿女知道,他们和其他家庭成员一样,父母不会因为没有报酬就不做饭,孩子也不要没有报酬而不去倒垃圾。

父母要培养孩子一种自觉做家务的习惯,而不是让他们认为自己做家务就是为了得到报酬,这样会让孩子的金钱观变得非常狭隘。

零花钱变为报酬的做法只会让父母和孩子之间演变成纯商业化的利益关系,而后者这种零花钱就是零花钱的单纯意义,则能很好地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从而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如果父母的目的就是想让孩子体会纯商业化的利益关系,那么这种体会应建立在与商业化有关的基础之上,比如让孩子用固定的钱去买指定的东西,如果他能以优惠的价格买回同样质量的物品,那么剩余的钱从就可以当做是对他的奖励。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认识到“利益”和“亲情”的区别。

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定义孩子的家务劳动应该用多少零花钱来衡量,给的少了,孩子会觉得受委屈,给多了,孩子会以为钱挣得很容易。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把零花钱和家务劳动分开,不要混为一谈。

在有些家庭里,如果孩子没有按要求完成他必需做的家务活第六章 父母啊,别用金钱诱惑孩子(4)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父母就会把孩子的零用钱停掉。

这种做法会导致孩子们陷入上面第一种观点里去:父母太在意这些,会让孩子觉得一旦自己不干活,父母就会不喜欢自己了。即便是家庭作业太多而没时间去做家务,或者早上出门的时候走得急,忘了把垃圾带下楼去 这样的小事也可能令孩子产生这种感觉。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把家当作一个小的“社会团体”,每个人都受益于这个团体,同时又要为这个团体尽自己的义务。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固定的任务要完成,同时,不能期望从其他成员那里获得额外报酬。

总的来说,以零花钱和报酬混为一体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绝对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零花钱的普遍形式

经过一些实例研究发现,对于10岁以下的孩子们来说,小额的零花钱最为合适(一般为25美分以下),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们顶多是买些糖果、弹球之类的东西,就算再给的多,他们也不知道要怎么用。

而对于青少年们来说,零花钱的数量大概在25美分至几美元不等,零花钱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他们需要买的物品的金额大小,以及家庭状况而定。

也有个别孩子的零花钱是有条件限制的,比如只能买什么或一天只能花多少,而大多数孩子的零花钱则没有这些限制。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期待时不时得到一些零花钱作为礼物,除非这个“礼物”的金额太少,并且没有可能会增加。这些孩子们拿到零花钱后可以随意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也有极少数孩子会被限制用钱。

一旦孩子们受到限制,就失去了他们亲身体验计划消费和选择性消费的机会。

一位母亲是这样给她7岁的儿子规划每周10美分的零花钱的:

1美分可以用来买糖果吃,6美分用来捐给教堂或是周日课堂的花费,剩下3美分要固定存在银行里。

一般来讲,大人们对所有的零花钱都作了规划之后,就不要再在细节上严格要求了,否则,就会令孩子失去灵活性和自主性。

我认识的一家人,女主人对孩子的要求真称得上“无微不至”,孩子们连买糖果吃,也只能买妈妈指定的牌子。

所以,跟这样的孩子比起来,那些零花钱不受限制的孩子们真要幸福得多。

让孩子们走出家门“工作”

如果孩子能在十几岁的时候有机会走出家门找点事做的话,那是最好不过了。

比如去麦当劳、沃尔玛、通用这样的正规企业去做暑期工或实习生。

一般而言,在这些正规公司里工作,能给孩子们带来非常有价值的工作经历。

孩子们挣钱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发挥其创造力和应变能力的过程。如果能对这一过程好好把握的话,可能会对孩子今后的工作、人生发挥很大的铺垫效应。

当然,法律明确规定企业严禁雇用童工,我们也不希望孩子过早承担起过重的家庭负担。但是,如果能对这一行为加以严格管理,孩子本身又充满信心、兴趣的话,那么,孩子们在十几岁的时候就会有多很多参加社会锻炼的机会。

虽然乡村的孩子可以在自家庄园、农场里进行一些劳动体验,但对于大多数城市家庭来说,出于条件的限制,孩子们基本上很少有机会在家里体会到“社会工作”的真正含义。

所以,社会和各种企业、组织应该考虑如何为这些青少年提供类似暑期工一类的工作机会,使更多孩子能够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这样,孩子的人生也会丰富许多。第十章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1)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在给孩子灌输理财知识的同时,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确已经可以通过劳动去赚钱了,但也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比如,损坏了东西也要赔偿,玩耍也得讲究社会公德等,不能因为自己能劳动了,能挣钱了,就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了。

孩子也要懂得负责任

一个小女孩把一个玻璃杯掉到地上打碎了;

一个小男孩把一块石头从窗户里丢出去了;

一群孩子在狭窄的街道上围攻一只可怜的流浪猫,结果撞翻了小货摊

面对这样的情况,大人们会怎样处理呢?

一般情况下,孩子们的屁股上都会挨几巴掌,或者被家长训斥一顿:以后小心点!别再这样调皮啦!

但在有些家庭里,孩子们犯了类似错误后,家长都会先问:“这个值多少钱?” “该怎么赔偿人家?”然后,在他的存钱罐里拿出相应的金额当做赔偿金。

所以,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当孩子们自己有了一点小积蓄的时候,一旦有闯祸的事情发生,他们的心里便会有一种责任感,都会主动为自己所有闯下的祸买单,以后在玩耍的时候也会很小心,因为怕触动了自己的那点“财产”。

这种责任感一般会在孩子们8~10岁,或更早一点就开始产生了。虽然,在理财培训中强调孩子也要承担责任,可能会受到家长的质疑,但是,父母们一定不能因此而忽视了责任感的教育,尤其是在发生经济损失的时候。

并且,孩子们在开始独立以前,也非常有必要知道,虽然年纪小,但在一些时候,孩子也需要承担起某些财务上的责任的,比如,把别人的东西弄坏了是要赔的。就算是不经意的失误给他人造成了损害,也是需要勇于负起责任的。

毕竟,财务责任与一个人的品行操守是紧密关连的,绝对不能分开来看 一个人取得再大的成功,如果品德受众人质疑,也不能称其为“成功”啊。

对孩子责任感的训练,要从他们很小的时候开始。比如,当孩子嫌麻烦,一定要让你帮他捡玩具小鸭的时候,别总是顺着他,告诉他,想要玩具,就得自己去拿。玩完了以后,再鼓励让孩子把玩具放回原来的地方摆好。

有一点很重要,父母必须传达给孩子这样的概念:如果他因为调皮,故意把玩具弄坏了,爸爸妈妈就不会再给他买新的了;如果他不爱惜自己的玩具,玩具就会被收回,以后再也不让他玩了。

爱孩子的心谁都有,但爸爸妈妈们,也别一味放纵孩子的欲望,欲望一旦被纵容,就会冲破规条,就可能成为阻碍孩子成长的拦路虎、绊脚石啊。

还有一点也须谨记 每个人都必须承担起爱护自身的责任。

比如,要谨记家长的警告,不要去摸会发热的东西,如电炉、电锅等。虽然家长说了,但并没有把电炉从孩子们容易够着的地方移开,结果孩子还是被烫到了,这也是因为孩子没有听从警告的原因造成的。

上述这些,是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他的所作所为带来的各种后果的唯一影响者是他自己,不是别人。

当孩子第一次被允许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花钱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受到什么是财务责任,因为他如果想要再花钱的话就要自己去想办法挣钱了。所以,不管是前面提到的打破玻璃杯自己要赔,或者是弄坏了玩具就不会再有新的,都会让孩子们慢慢体会到,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有它的价值的。

玻璃杯碎了要从自己的腰包里掏钱赔,如果故意把玩具弄坏了,就更不会再有新玩具可以玩了,这些对孩子们自己来说,都是财务上的一笔损失。

我家隔壁一个8岁的小男孩有一辆自行车,为了督促他爱惜车子,如果他能保证不让自行车日晒雨淋的话,家长就会定期奖给他一些零用钱。于是他认真地按要求做了,零花钱也拿到手了。但有一次,因为自己不小心把自行车的车圈碰变形了,所以不得不从自己辛苦挣来的零花钱里花两美元去修理。

从那以后,他变得更加爱惜自己的车子了。因为,他懂得了,不论是自行车,还是自己的零花钱都是来之不易的,毁坏了哪里,就要从自己的现有存第十章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2)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款里拨付出来,这就是为什么要让孩子们懂得人人都要承担财务责任的道理。而一旦养成了这个良好的习惯,孩子们以后在用钱或者存钱的时候,就会越来越理性了。

当孩子闯祸的时候

孩子们的亲身体验使得他们明白,不光是自己的东西,别人东西也是值钱的,如果弄坏了,就一定要如数赔偿给人家。

比如,他把别人的东西弄丢了或是弄坏了,必须要赔别人一个新的,或者是赔钱给别人。之后,他就会意识到要更加爱惜自己的东西。

如果一个小男孩曾经试过弄坏过别人的东西,他以后在使用别人东西的时候就会变得更加小心,比如当他借了别人的玩具或是什么卡片之后,会用得很小心,他怕一旦弄坏,连累到玩具的主人也玩不成。

所以,不管是对成年人还是对孩子们来说,所有权和责任的意思都很容易理解。简单来说,要让孩子们知道,所有权和责任就是,如果一个东西是自己的,那么自己就对这样东西拥有了所有权;如果自己把别人的东西弄坏了,那么自己就必须要负责赔偿别人一个新的。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没有必要真让孩子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损失进行全额赔偿。最重要的是培养他这种意识:自己闯下的祸要自己弥补。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的认知能力加强后,他们就能清楚地意识到物品的价值,或者是损害了物品之后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这个时候,可以适当地让孩子自己承担起全部的赔偿责任,当然,有的情况也是可以例外的。

比如,一个小女孩正在帮妈妈擦盘子的时候,忽然一失手把一个盘子掉到地上摔碎了。这个孩子的母亲该如何对她?

第一,她不是故意这样做的;

第二,女孩是出于帮妈妈做家务的好意才会发生这样的事。

这个时候,我们当然不能完全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

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造成损失的话,半价的赔偿是比较合理的。如果孩子是没事找事,或者明明不让他做,他非要去做某件事而犯了错误,就必须要对他严厉惩罚。这样,才可能给他留下深刻的教训,明白自己的一意孤行会给父母和他人造成多大的损害。

但如果一旦对孩子进行了处罚,他也按要求进行了赔偿的话,家长就不应再故意增加其他惩罚了。

爸爸,为什么我得不到这1块钱

有一种情况例外:孩子不但故意损坏了某样东西,并且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另外一个人不利。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需要作明确的区分:首先,对物品的赔偿只是针对被损坏的东西本身的赔偿;其次,因自己孩子的恶意而造成的对另一个人的伤害,是要另外进行弥补的。

如果孩子是无意造成的损失,但家长仍给予责骂并且要求孩子进行赔偿的话,这对孩子们来说,感觉就像是受到了双重惩罚,还会让他们觉得整件事情都是家长在独断专行。

相反的,就算这种损失是由于孩子的粗心造成的,如果家长这时能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讨论问题的原因,并且能很公正地做出决定只让孩子进行合理的赔偿,那么孩子们就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他会觉得的确是自己做错了,赔偿是理所当然的。

不管是以上哪种情况,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家长们必须要注意:就是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被公平对待的,并且,大部分的时候是可以获得父母的宽大处理的。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商人雇自己的儿子帮他把照明灯具从包装盒里拿出来,并且承诺做完后会给他1美元。在拆装过程中,儿子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灯具。结果,父亲却反悔了,她觉得没有必要给儿子1美元的工资 儿子造成的损失远比1美元多。但儿子却觉得自己很冤枉 因为他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却没有一点报酬。

虽然父亲看起来是想对儿子严加管教,但是好像这样做的理由不是很充分。毕竟,许诺过的就该兑现,即使儿子犯了错。

所以,在任何情况下,父母在作决定之前,要找到足够的理由使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所做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一定要让孩子心服口服第十章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3)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切勿单凭自己的意愿而下结论。

其实,那个父亲完全可以这样说:“你把灯具弄坏了,我不但赚不到钱,还损失了一个灯的成本,而你也因为弄坏了灯具而使自己的报酬化为乌有。但你的劳动是有价值的,你也是无意间才把灯弄坏的,所以,就让我们一起来承担这个损失吧。”

这样,把道理说清楚了,孩子也会明白为什么得不到这1美元了。

另一个例子是这样的,一个12岁的孩子正在放马,因为他要离开一会儿,所以他把马拴在了一个较细的杆子上面。之后,马儿受了惊吓不断挣扎,拴马的杆子被拖得摇摇晃晃,马儿一用力就挣开缰绳跑掉了,把杆子也给弄坏了。

于是,父亲决定,让孩子赔偿了一半杆子的价钱,孩子虽然没有任何怨言地承担了这个费用,但他认为自己不该为马造成的损失负责。因为孩子认为,自己事先并没有被告知如果把马拴在那样细的杆子上的后果,并且,当时旁边的另一个小孩许诺说,他会帮他看一会马,所以他才会放心走开的。

不得不承认,父亲在作这个判定的时候有点操之过急,他的要求使得孩子认为自己没有被公平对待。

如果这是孩子第一次为自己造成的损失买单的话,父亲的做法显然对孩子来说有点不能接受。这倒是让孩子认识到了,如果是自己的过失造成的损失就要自已承担,也使得他对父亲的公正和仁慈更加信任。

也正是因为这样,父亲的一次偶然的不公平,并不会令他失去对父亲的信任,也不会削弱他勇于承担责任的信念。

惩罚并不是最终目的

除了财务上的责任外,孩子们应该被要求承担起更多其他方面的责任。并且,如果一个孩子有足够的零用钱,他们是非常愿意这样做的。

当孩子们买圣诞礼物或是生日礼物给别人的时候,这些钱应该从他们自己的“小金库”里出。就连他们对教会捐的善款,去周日学校的费用,或者是其他社会性捐助,也应该由他们自己来承担。

等再大一点时,可以要孩子自己承担起班费、团队活动费,以及一些小的个人开支、娱乐消遣等。慢慢地,一些小额支出,也都可以由他们自己来支付。

当然,这都应该是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如果孩子们是在父母的建议或要求下去参加一些辅导班、训练班的话,则比较适合由父母来支付相关的费用。当然了,如果有时父母们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自已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帮助的话,也是无可厚非的。

理财培训的最好的结果,就是孩子们能不按家长要求或建议,而是自发地去承担起新的财务责任。对孩子们来说,可以让他们引以为荣的事可以有很多,比如买了自己想要的衣服,或是给其他家庭成员的小礼物。理财培训的最高成就莫过于货币的增值。这种增值不仅仅是只满足自己的愿望或是达成某件特定的目标,而是享受对其他人作出贡献而带来的乐趣。

很显然,可以用很多方法来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加小心,爱护自己的东西。父母们不管骂也好,惩罚也好,都是为了让孩子们在平时能够避免因为粗心而造成的破坏。

有的不用责骂也不用惩罚,而是用不再购买新的东西来做为惩罚,有的被要求自己去买新的回来作为处罚。

但不管用哪种方法,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孩子们明白:他们自己应该为他们自己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负责!

父母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能一方面要求孩子自己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大人们自己却又逃避责作。父母的行为,最直接地影响到孩子的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的不当言行,会在孩子稚嫩的心灵上留下深深的刻痕。甚至有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及教育家们都认为,惩罚只是一种方法,最终目的,是使受惩罚的人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并且减少再犯类似的错误。因此,不能把惩罚当作是使他人感到痛苦的手段,或是当作减少损失的方法,对于孩子来说尤其如此。

这种观点也非常符合赫伯特·斯宾塞的理伦:自然而然的处罚,远胜于第十章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4)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添加了人为因素的处罚。

不打不骂教孩子

下面几则实例,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父母针对孩子们损坏东西时候的不同反应,以及给孩子们带来的不同感受:

案例一:

“我小时候从来没有因为弄坏东西或是打碎东西而负过责任。如果我打碎的是一只贵重的盘子的话,顶多会招来一顿训斥,但不会让我来赔偿。如果弄坏的东西是一个普通物件的话,大人们基本上也不会在意,也懒得骂我。但有时候,如果我连续几次因为没有及时还书,而被图书馆要求缴滞纳金的话,我才会被要求自己去支付这些额外费用。”

案例二:

“我从来不用为自己弄坏的东西承担后果。因为我爸爸经常会很及时地帮我更换。至今为止,爸爸还没有因为我打碎或弄坏了什么东西而责骂,或是惩罚我。相反,他会很温和地跟我说,其实有很多小孩很想要这些东西,可他们根本买不起。如果我不喜欢某样东西,或是我不爱惜某件东西的话,他就会把这些东西拿去送给想要的小朋友。我知道爸爸说的是反话,而光是他的这些温言细语,已经足够让我感到自己的不对了。”

案例三:

“大多数时候,当我弄坏了东西,让我极度不安的并不是随之而来的惩罚,而是父亲看到我弄坏东西时表现出来的惋惜表情。这个时候,我的心里会非常愧疚,也会不知所措,这种感觉简直让我一生难忘。”

案例四:

“小时候我经常会为自己弄坏了某样东西而感到不安。所以,当我犯错误时没人看到的话,不到迫不得已,我是不会主动向妈妈提起这件事的。但是,一般情况下,最后还是得让她知道,因为纸是包不住火的。

“虽然印象中没有为此挨打过,但少不了因我粗心而被妈妈数落,或是被狠狠训斥一顿。但不管怎样,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大错误的话,我很快就会将这些事抛到脑后去了。

“有一天,我正急着跟伙伴们一起出去玩游戏,妈妈说,你可以出去玩,但出去前要把你的裙子弄好,有个地方裂开了,记得一句老话 及时缝一针就不会以后缝九针 吗?我当时是听进去了,但很快就忘了,最后,裙子还没缝完就急着跑出去玩了。

“正当我们玩到最开心的时候,那个裂开的小缝不幸被钉子刮到,我还来不及反应发生了什么,整个裙子边缘都被扯了下来。这简直太尴尬了,我不得不停止玩耍跑回家去。因为是自己弄坏的,所以,我没敢告诉妈妈,自己花了一下午时间把裙子缝好了。

“事实上,如果我能及时缝上那一针的话,可以让我省掉后来的许多针!

“以前,每个星期天妈妈都会给我10美分的零花钱,我也总是非常期望得到它。可是,那个星期天我被告知,我的零花钱将被停掉两个月,以便把钱省下来去给我买条新裙子。

“虽然除了要自己缝裙子外,我没有受到额外的处罚,但这着实让我得到了一次教训。特别是零花钱的取消让我认识到:就算是用来做游戏的衣服也是有它的价值的。”

案例五:

“如果我弄坏了家里的什么东西,我父母一般不提倡处罚我。到现在为止,我父亲的观点仍是:没有人会故意有目的地搞破坏,这一般都是粗心大意造成的。也就是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在我的孩童时期,我也并没有因为不会受到惩罚而故意弄坏东西过。

“如果我弄坏的是别人家的东西,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父母都会让我从自己的积蓄里拿钱去赔偿别人。但如果我弄坏的是自家的东西,并且是无意造成的话,一般不用我赔偿。但如果是故意弄坏的话,除了要让我赔之外还要接受处罚。”

“ 一般情况下,如果我弄坏了家里的碟子、碗之类的东西,是不用赔偿的。但如果那东西非常值钱的话,虽然我不用赔,但妈妈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表情已经足够让我感到恐惧了。不过,最让我心疼的,还是我把自己的心爱的东西给弄坏了,那时候我简直后悔不已。

“在学校里,弄坏了东西我一般都要自己赔偿的。之前我所在的私立学校也有规定,如果学生弄坏了什么东西第十章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5)家有小富翁0000cRPO选择字号: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应该马上向学校汇报,然后,我们会被告知如何处理这件事。这在我们看来是理所应当的事,所以,我们一犯什么错误,就马上去跟老师汇报,然后会按照学校评估出来的金额作为相应的赔偿。”

案例六:

“对于自己在16岁前弄坏东西的事情,我基本不怎么记得了,除了弄坏那个烟囱型的台灯和弄坏了一些易碎的小物件。每当我弄坏东西的时候,都会受到一顿责骂,但这些责骂好像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特别是当我洗盘子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这些滑溜溜的盘子什么时候会从我手里掉到地上去。自然,父母的责骂多少会让我在做事的时候更小心一点。

“我记得,有一次我打碎了一个妈妈十分喜欢的碟子,一想到又要挨骂我十分害怕,所以,我就偷偷把这些碎片装在了垃圾桶里面藏起来。但后来妈妈还是知道了,并且,她表现得比以往更加生气。

“但有一件事,让我至今印象深刻。我5岁的时候,爷爷在花园里除草,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因为我最喜欢看着他把那么多的杂草都剪除得一干二净。并且,从爷爷那里我知道了杂草的危害。

“有一天,当我在邻居家的花园里玩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园子里的一小块地上长满了像草一样的东西。于是我内心一阵高兴,这下子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了。于是,我满心欢喜地把这些 杂草 拔得一干二净,还拿了几株回家向爷爷邀功。

“谁知爷爷一看到我手上的 草 ,马上就愣住了。接着,他很无奈地告诉我说,那是胡萝卜苗!然后,我被告知永远不要去碰那些不属于我家的东西。我想,这下完了,一顿惩罚肯定是免不了的了。

“第二天,爷爷给我了一些钱,让我去买一些胡萝卜籽回来。我松了一口气,还好,这个惩罚不算严重。但之后,他作了一个对我来说算是比较严厉的惩罚 我算是那种非常怕羞的孩子,比起一般的小孩,我更加害羞,特别是最怕跟陌生人说话,如果我跟别人不熟的话,我是绝对不会跟别人打招呼的。爷爷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决定利用这一点来惩罚我。

“他把装着胡萝卜籽的袋子给我,让我自己去邻居家,并告诉人家我犯了什么错。可能没有一个人能体会到,这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所以我永远都不会忘掉那件事情。从那以后,只要我犯了错误,爸爸妈妈也都会用同样的方法来对付我,因为他们发现,这个方法远比真正的惩罚有用得多。”

现在,来看看最后一个案例:

“我小时候有自己的玩具,并且,每个玩具我都会做记号,以区分玩具的主人。同样的,哥哥姐姐们的玩具也都会有相应的记号。

“然后,我们每个人都被分配了单独的壁橱和抽屉来摆放这些玩具。爸爸妈妈还规定,我们之间可以互相借玩具玩,但谁要把别人的玩具弄坏了的话,要么,就拿自己的玩具赔给别人(前提是对方喜欢的玩具),或者自己掏零用钱赔给别人。

“父母还要求我们,不光是对自己的玩具或物品要爱惜,并且,对于家里的任何一样东西都要同样珍惜。如果我们玩耍时不小心弄坏了窗户、台灯、地球仪,或者其他类似的东西,要自己赔偿。如果我们几个有足够的零用钱来赔的话,就直接赔钱,如果钱不够,就要挨罚,自己去很远的商店买一个一模一样的东西回来。

“天知道,这对我们几个来说真的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惩罚。因此,我和我的哥哥姐姐,从小就养成了爱惜物品的习惯,这个习惯看来对人生太有帮助啦,到现在,看到铺张浪费的行为,我都会感到很心痛。”

财商教育小贴士:

从顽童到总统

1920年,有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

父亲说:“这钱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给我。” 从此,这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

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第40任总统的罗纳德·里根。

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