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历史名人:犹太人的教育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7 07:31:57
有一句谚语说:“世界上的财富在犹太人的口袋里,世界上的智慧在中国人的脑袋里。”昨日在央视《探索与发现》栏目中,看到“中东:血色橄榄枝”中介绍以色列人建国时,以一个弱小的新生之国,与强大的中东数国在军事上对决,最终战胜对手立国的报道,不竟对这个伟大民族再度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找来与这个民族有关的资料细读起来,试图从中寻找到这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奥秘。

  世界多数民族都将早晨作为一天的开始,公历的一天开始于午夜,而犹太人的一天则是从太阳落山时开始的。当孩子问为什么时,他们就说:“将黑夜作为开始的人,他的最后才是光明。”这样教育孩子要先吃苦,后享受。

  犹太人是惜时如金的。比如当孩子问现在是几点钟时,他们总是说:“现在是11点21分35秒。”而从不说快11半了、11点多钟了的模糊概念。正是因为这样,犹太人的时间观念极强,他们对数字也非常敏感与精确的。

  犹太人是最爱书的民族。古代犹太人将书看得破旧不能再看了,就挖个坑庄重地将书埋葬。这时候他们的孩子总是要参与其中的。他们对孩子说:“书是人生命东西。”他们还在自己的经典上涂上蜂蜜,让并不识字的孩子去吻。犹太人的孩子很小时就知道书其实是甜的东西。

  犹太人有句成语:“你比希勒尔还穷么?你比希勒尔还缺少时间吗?”犹太人从小就知道希勒尔的故事。少年的希勒尔很穷,他拼命地工作,将得到的钱一半送给守门人,以求进入学校的院子听课。可是后来他连一块面包都吃不上了,守门人再也不让他进入学校的院子。他就悄悄地爬上屋顶,躲在天窗上听课。一个冬天,学生们发现,天空是晴朗的,可是教室却是阴暗的。原来,是希勒尔躺在天空那儿,他已经冻僵了。

  犹太人称山为“哈里姆”,称双亲为“赫里姆”,称教育为“奥里姆”,这三个词是同源的,在他们那里,老师与大山与父母是同样的。

  犹太人说:“有十个烦恼比仅有一个烦恼好得多,只有一个烦恼时,痛苦定是深刻的。而有了十个,就不一样了。没有一个自杀者是因为有了十个烦恼而死的。”所以犹太人虽然苦难多多,但他们并不惧怕。

  多数民族都将胜利、喜庆作为节日,可是犹太人最盛大的节日“逾越节”,却是纪念在埃及当奴隶的日子。这天,他们给孩子吃一种很难吃的没发酵的面包和很苦的叶子。,然后讲祖先在埃及的屈辱故事。

  不论穷富,犹太孩子都有一个存钱的盒子,可是这钱是不能自己用的。这是专门给乞丐留的。犹太人说:“许多乞丐的衬衫里就藏着智慧。”因为包括乞丐在内所有的犹太人都必须抽出一定的时间学习经典。

  犹太法典上说:“5岁的孩子是你的主人;10岁的孩子是你的奴隶;到了15岁,父子平等,就没有孩子了。”在五旬节内,年满13岁的孩子都要参加隆重的成丁仪式,表示自己已经是真正的犹太人了,开始承担宗教义务。

  关于犹太人,还有许多优点,比如团结,比如勤劳,比如勇敢,比如富有进取精神,但犹太人之所以成为犹太人,与他们的家庭早期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对孩子独特的教育方式,他们这种把我们伟人提出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号召,一点一滴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的做法,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这,也许就是犹太民族能够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创造出伟大奇迹的奥秘所在吧?

  附加犹太人教子的5个亮点

  在人类历史上,犹太民族曾涌现出不少影响世界、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大师巨匠,例如马克思主义学说创始人马克思、现代理论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著名诗人海涅、超现实主义画家毕加索、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这个民族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的优秀人物,可能有诸多原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与犹太人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是分不开的。

  犹太人的书,当被读得破旧不堪时,人们常常会挖个坑庄重地将其“埋葬”。每当此时,大人总要让孩子参与,以便让孩子对书产生敬畏之情。大人还会在经典书籍上涂抹些蜂蜜,让不认识字的幼儿去亲吻,使孩子从小就觉得书是甜蜜的东西,从而产生深深的喜爱之情。

  犹太人称大山为“哈里姆”,称父母为“赫里姆”,称教育为“奥里姆”,这三个词出于同源。在他们眼里,老师与大山、父母同样重要,同样值得尊敬。

  犹太人特别惜时。比如,当孩子问现在是几点钟时,大人总是以几点几分几秒来精确地回答,而不说“几点多了”等模糊概念。正因为如此,犹太人从小就有极强的时间观念。

  公历的一天开始于午夜,这是世界多数民族的计时习惯。而犹太人的一天,则是从太阳落山时开始的。当孩子问为什么时,大人会回答说:“将黑夜作为开始的人,他们的最后才是光明。”以此让孩子懂得要先吃苦,后享受。

  有个犹太故事说,少年希勒尔很穷,他拼命工作,将挣得的钱的一半都送给了学校守门人,以求进入学校听课。后来他连一块面包都吃不上了,守门人再也不让他进入学校。于是,他就悄悄爬上教室楼顶,趴在天窗上听课。冬季的一天,天空是晴朗的,可教室里却很阴暗,后来学生们才发现,是希勒尔趴在天窗上,已经被冻僵了。这个故事后来演化成一句话:“你比希勒尔还穷么?你比希勒尔还缺少时间么?”这句话常常被大人们用来激励孩子勤奋学习。

  世界上不少民族都将胜利、喜庆的日子作为节日庆祝,而犹太人最盛大的节日是“逾越节”——纪念祖先在埃及当奴隶的日子。这天,大人要给孩子吃一种很难吃的、没发酵的面包和很苦的树叶,然后给孩子们讲祖先在埃及受辱的故事。

  从上面列举的细节可以看出,犹太人的早期教育至少有五个亮点:一是爱书,二是尊师,三是惜时,四是吃苦,五是不忘本。这五个亮点在犹太人身上形成习惯,代代相传,才使得犹太民族群星荟萃,日趋强大。当然,这些亮点在我们中国人身上也并非没有,但与犹太人相比,我们的每个亮点亮度够不够?换言之,我们做得到不到位?坚持得如何?实际效果又怎么样?客观地说,我们在这些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有道是见贤思齐,而要“思齐”,首先就要正视差距。

      附加犹太人的家教秘方

  犹太人一直以来都被公认为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他们凭着聪明勤劳而在世界的很多地方拥有着出色的成绩。无论是在金钱方面还是智慧方面,都是富有的。犹太人有他们自己的家教秘方。

  书本是甜的

  在犹太人家里,小孩子稍微懂事,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用意是,书本是甜的。犹太人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传统,那就是书橱要放在床头。要是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在人均拥有图书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世界之最。

  知识即智慧

  犹太人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谜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的是钱或财物,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财物,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重视才能

  犹太人重视知识,更重视才能。他们认为,一般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而没有任何的创新。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而思考是由怀疑和问题所组成的。学习便是经常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智慧的大门,知道得越多,就越会发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所以发问使人进步。犹太人家庭由此特别注重与孩子的思想交流。孩子们可以同成人谈话和讨论问题,偶尔成人还会同孩子们缠个没完,意在引导他们投入到学习与研究上去。

  从以上几点可以管窥犹太人“教育为本”的兴邦谋略,其独特的家庭教育理念颇值得我们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