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中国历代情女卷(四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8 15:44:35

金纤纤梦入秋水渡

金纤纤,又叫金逸。是袁枚的“闺中三大知已”之一(另两位是席佩
兰,严蕊珠)。

金纤纤是个爱做梦的女孩,她短短的一生似乎总是与梦有着不解之缘。

清代乾隆三十五年春天,苏州金阊门外“金记绣庄”的老板娘怀胎已
是十月。这天夜里梦见七仙女站在彩云上向她召唤,待她抬头时,七仙女突
然撒下一束彩丝,直飘向她怀里,她猛然惊醒,膨大的腹部开始阵痛,天亮


时便产下了一个瘦弱的女婴。因梦见纤纤彩丝入怀而得女,女儿又生得特别
纤弱,所以取名纤纤。

金家算得上是苏州城里的富户,见女儿体质孱弱,从小就注意她的滋
补调理。各种名医开的汤啊、丸啊吃了不少,金纤纤却仍然长得纤瘦细长,
弱不禁风。虽不丰腴,肌肤却白净细腻,弯弯的细眉、长长的凤眼、纤鼻薄
唇、身姿柔若无骨,使纤纤看上去象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灵,人们都说她简
直就是从“金记绣庄”的绣屏上跑下来的画美人。

体弱多病的金纤纤自幼慧黠多才,十二三岁时,正逢大诗人袁枚提倡
“闺阁文学”,在江南一带招收女弟子。颇有诗情的金纤纤投到袁枚门下,
成为袁门十三位女高足中名列前茅的一位,深得老师的青睐。

金纤纤喜欢做梦,很多诗都与梦有关。她闺房的窗前挂着一串风铃,
晨风袭来,铃声叮咚,伴着远处传来的卖花声,敲醒了她的一帘春梦,她嘟
囔着吟了一首“晓起”诗:

风铃寂寂曙光新,好梦惊回一度春;

何处卖花声太早,晓妆催起画楼人。

多愁善感的金纤纤不但是常常做梦,而且也十分相信梦中的际遇。梦
景的好坏颇能左右她的情绪,她为梦而喜,为梦而忧,一首“记梦”道出了
其中滋味:

膏残灯尽夜凄凄,梦淡如烟去往迟;

斜月半帘人不见,忍寒小立板桥西。

也许是因为自己的瘦骨磷峋与梅花梅骨颇有相通之外,于众花之中,
金纤纤尤爱梅花。父母了解她的嗜好,在她的闺房外植了一大片梅林,无论
有花无花,金纤纤总喜欢对着梅林发呆,竟写出一首这样的梅花诗:

理骨青山后望奢,种梅千树当生涯;

孤坟三尺能来否?记取诗魂是此花。

此诗似乎带着一种不祥的预兆,年纪轻轻的金纤纤偏偏要提身后之事,
思之所致,都在有意无意间。

十五岁那年春天,金纤纤做了一个这样的梦:白雾迷茫的原野上,她
独自一人往前走着,一步一步,轻轻飘飘,一条小路遥遥无际,她不知要走
向哪里,却身不由己地走着,心中萦绕孤寂与无助。走呀走呀,前面隐隐出
现一片竹林,竹荫幽幽,她更加害怕,这时竹下走出一个年轻的书生,满脸
微笑地向她招手。她觉得心中阴郁顿时消散,步履轻快地向那个书生跑去,
与他手拉着手向前走,很快就走出了竹林,前面的路一片阳光灿烂..

醒来后,梦中的情景历历在目,甚至那种心情的体验还清清楚楚地印
在心中。金纤纤认定这是一个真实的预兆,可那个风度翩翩的年轻书生是谁
呢?

不久后,父母做主为金纤纤定下了一门亲事,对方是临近吴县的富家
公子,年方十八的秀才陈竹士。父母告诉金纤纤时,她别的都没记住,只记
得那人的名字是陈竹士,竹士,莫不是梦中的那位竹下之士,一抹红晕伴着
一丝不易察觉的喜悦,悄悄飞上她苍白的面颊。

也许是担心女儿柔弱的生命有限,当年秋天,金家就为她准备好丰盛
的嫁妆,将她嫁到了吴县的陈家。新婚之夜,金纤纤怀着不安与期望相交织
的心情,等待着新郎揭开自己的盖头。当一股暖人的体息靠近她时,她屏住
了呼吸,闭上了双眼。待到睁开时,眼前的少年郎竟然有几分似曾相识,确


实是梦中的那个竹下郎啊!金纤纤不由得心跳耳热,新郎拥她入怀时,差一
点儿醉倒了。

婚后的日子浪漫而缠绵,陈竹士与金纤纤宛如一对金童玉女,徜徉在
如酒如饴的爱情生活中。陈竹士也是一个小才子,诗文与金纤纤堪称对手,
小夫妻诗词唱和,形影相随,真是一对神仙眷属。

一个细风斜雨的午后,陈竹士陪着体弱思睡的妻子在书斋的小床上小
憩。在丈夫温暖的怀中,金纤纤睡得十分香甜,很快就进入了融融梦境。她
梦见自己与丈夫在一片很大很大的草坪上追逐嬉戏,草坪上缀满了各色野
花,成双成对的蝴蝶也伴着他们一同旋转。跑着笑着,金纤纤感到自己轻盈
得快要能飞起来了,正当她陶醉在幸福之中时,忽然发现丈夫已渐渐飘远,
她无论如何也追不上,最后只落得孤零零地坐在草地上,伤心地哭泣..

梦中哭着时,她惊醒了,伸手一探,丈夫果然不在身边,她失声大叫
道:“竹士,竹士。”语调带着哭音。

其实陈竹士并没走远,他比妻子先醒,不想叫醒酣睡的娇妻,便悄悄
起身到书桌前看书去了,书桌与床之间仅隔着一道帘栊。听到妻子的惊呼,
他连忙跑过去,抱住惊慌失措的她,连声安慰:“纤纤,我在这里。”

金纤纤自知是虚惊一场,可心中的隐痛好半天都难以遣散,便提笔写
下一首“闺中杂咏”:

小庭雨细约风丝,织得新愁薄暮时;

隔着帘栊天样远,那教人不说相思。

自从结婚后,两人连一天都不曾分别,金纤纤把一腔柔情全部系在丈
夫身上。只不过隔了一层帘栊,竟说如同远在天涯,还大说相思之情呢!

恩恩爱爱中很快就度过了十年光阴,金纤纤与陈竹士已亲密得到了息
息相通、水乳交融的地步了。两人日则同游,夜则同梦,真是奇妙难说。一
个寒凉的秋夜,金纤纤梦到自己与丈夫一同游历一个静谧美丽的湖泊,两人
泛舟湖上,四周烟波浩渺,云气蒸腾。

小舟行到岸边,又见芦苇无际,水鸟出没。远处更有佳木葱笼,楼台
亭榭隐约其中。芦苇丛中有一白发渔翁垂钓,上前询问,才知此地名为“秋
水渡”,两人都认为这地名很有诗意,争相赋诗写景,其乐融融。吟着吟着,
金纤纤醒了,嘴里仍念着一句“秋水楼台碧近天”,梦中的其它诗句则记不
清了。她正回味着这句诗,忽然听到身旁的丈夫也念叨着这一诗句悠悠醒来,
她大为惊诧,忙问他从何得此诗句。丈夫说从梦中得来,仔细地述说了梦境,
竟与金纤纤所梦一模一样,夫妻俩相视而笑。

其后不久,金纤纤娘家捎信来让女儿回去小住。当时正逢陈竹士同窗
学友聚会,已定由他主持,他无法抽身陪妻子同往苏州,十年来金纤纤第一
次与丈夫小别。

刚去了四五天,金纤纤又提前回到夫家,陈竹士问其缘故,金纤纤说:
“我昨夜做一梦,梦见一位白衣仙女驾一只木舟从云端飘过来,她热情地邀
我登舟,说是同往秋水渡去。我觉得梦兆不祥,也许我将不久于世,所以赶
回来与君相守。”陈竹士劝她不要说这种傻话,好好的怎么就说生离死别呢?

回到夫家的第二天,金纤纤就病倒了。遍请名医诊治,都说不出是什
么病,金纤纤却一日日地衰萎下去,十日后溘然而逝。这年她才二十五岁。

痛失娇妻,陈竹士也差点儿倒了下去。他整日里神色凄迷,总觉得妻
子就站在身后,可回头看时,却空无痕迹。坐在那间曾漾满两个人欢声笑语


的书房里,他翻弄着妻子遗下的诗稿其中一首“闺中杂咏”写道:

梧桐细雨响新秋,换得轻衫是越袖;

忽地听郎喧笑近,罗帕佯掉不回头。

这诗就是前不久写成的,那天他伏案临帖,妻子在廊上唤他,他写完
那一页才停笔起身。妻子佯装生气地朝外走去,他连忙笑着跑过去,妻子故
意不理睬,却悄悄把手中的罗帕掉在地上..那情那景仿佛就在眼前。

一首“晓起即事”写道:

忍将小病累亲忧,为间亲安强下楼;

渐觉晓寒禁不得,急将帘放再梳头。

这是她上次偶感风寒时写下的,自己病得歪歪倒倒,却牵挂着下楼给
公婆问安。听到丈夫上楼,还要急忙梳头收拾,一片慧心可鉴。

读着这些遗事,温馨如昨的往事历历涌上陈竹士的心头,环顾空寂的
书房,泪水不断地滚落在诗稿上,落得斑斑点点。

最后,他翻出了妻子早在做姑娘时写的那首梅花诗,“埋骨青山后望
奢,种梅千树当生涯。”他猛然一惊,暗叹:“纤纤坟头怎能没有梅树呢!”
他也不管时值秋季,不宜栽树,仍连忙找人四处寻找梅树,重金买下,移种
到金纤纤墓地,也种满了自家的院子。他想他们一定能生死同赏梅花,就象
当年同床共梦,同游秋水渡一样。

金纤纤死后,袁枚亲撰《金纤纤女士墓志铭》,推其为吴门闺秀之“祭
酒”。并纪金纤纤生前曾约吴门才女沈鹊花、江玉轸、江碧珠等,聚会于苏
州虎丘剑池旁,相互大谈《越绝书》。《吴越春秋》诸故事,你往我复,令旁
听的缙绅先生瞠目结舌。金纤纤于诗不分唐、宋,而尤喜袁枚的《小仓山房
诗集》。读后即给袁枚写信,乞为弟子,临终前还为不能向先生求教书中疑
义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