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pdf 百度云:身体里住着个“神医”(二)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18:40:27

身体的自我保护能力--神奇的免疫

  提起免疫,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想到预防针,预防针就是人类对人体免疫功能正确利用的成功范例。预防针的使用源于18世纪的天花大流行,那时天花是让人们闻风丧胆的疾病,英国外科医生琴纳首先用接种牛痘病毒的方法来预防天花,结果获得成功,由此叩开了现代免疫学的大门。

  顾名思义,"免疫"就是免除瘟疫的意思。人体的免疫系统就像侦察兵一样,能识别自体和异体物质,也就是说,如果有细菌、病毒等外物进入人体,免疫系统马上就能发现,把异物排除或消灭。预防针就是用人工的方法作用于免疫系统,促使机体产生抗体,获得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人们常说某某不生病是因为其免疫力强,其实免疫不单纯指抗病能力,免疫不足时,人体不能抵御外来微生物的入侵从而生病;免疫过度时,也会因为免疫细胞攻击自身正常细胞而致病。医学上将免疫划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非特异性免疫即没有针对性的免疫,人人天生就有,对多种病原体有效;特异性免疫则是个体后天产生,只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人体的天然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在漫长进化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在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保障机体正常生理活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有如下特点:

  1、对侵入机体的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不加选择地清除,只要是"外来者",一律“杀无赦”。

  2、一旦发现敌情便立刻行动,在第一时间把病原微生物排斥或清除掉,把斗争控制在局部。

  3、始终保持在战斗状态,不需要担心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

  4、具有先天的遗传密码,由上一代遗传而来,又接力传给后代。

 
 非特异性免疫的贡献实在不小,那么,这么重要的功能是怎么实现的呢?

  首先,来看“机械屏障”——皮肤和黏膜。皮肤和黏膜构成了第一道防线,由于特有的屏障作用,它们可以把机体内部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从而有效地阻挡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另外,皮肤和黏膜的某些分泌物还可以杀菌,如胃粘膜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酸,胃酸就有杀菌的作用。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无损和正常生理活动保证了第一道防线的安全,因此若想不受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外来物质的伤害,首先就要爱护身体的每一部分,增强皮肤和黏膜的防御功能,让它们发挥正常的免疫效用。

  非特异性免疫的另一道防线,是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其他杀菌物质。吞噬细胞可以理解为"能吞掉或清除细菌的细胞",它们广泛出没于全身的组织和血液中,忠心耿耿地守卫着机体内环境的安全,只要发现致病菌,就会冲上前去奋不顾身地将对方消灭,从而把疾病抵御在身体之外,有时在战斗过程中,双方都有所死伤,这时人体就会“发炎”。

  非特异性免疫就这样保护着人体的每一寸领地,有了这样周到的生理功能,身体神医才能发挥他的神奇医术,为人的特异性免疫打下良好基础。

  
病原体的礼物——特异性免疫

  被感染了流感的人,在疾病恢复后不再被感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具有了免疫力,这就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又被称为获得性免疫。打预防针也是同样的道理,人们把菌苗、疫苗等减毒的细菌或产物注入人体,因为毒性很小,所以人通常不会由此感染疾病,却可以获得相应的抗体,从而具有了抵抗该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特异性免疫是通过感染病原体来获得的,故可称作是"病原体的礼物",不过这归根到底还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功劳。

 
 我们能看出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1、对病原体有选择性,免疫所产生的抗体只针对相应的一种病原体,一旦病毒变异,免疫力也随之失效。

  2、特异性免疫不是生来就有,而是在出生以后经过感染或接种疫苗,而逐渐建立起来的防御机能。

  3、特异性免疫可以维持很长时间,甚至终生有效。例如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儿童,可以终生不再得水痘。

  特异性免疫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协同作用而完成,其中免疫器官包括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免疫细胞中,最重要的要属淋巴细胞。

  胸腺是造血器官,能产生淋巴细胞,并运送到淋巴结和脾脏等处;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是滤过淋巴液,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淋巴细胞对机体的免疫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其中B淋巴细胞在骨髓内发育成熟,T淋巴细胞在胸腺内发育成熟。

  B淋巴细胞受病原体刺激后,通过对病原体的精确识别以及一系列转化,最终制造出抗体,即消灭病原微生物的“武器”,该种武器功能齐全,既可以溶解病原体,又能够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还能够凝集病原体使之成为较大颗粒,以供巨噬细胞清除。抗体产生后,就在人体血液和体液中定居,被称为体液免疫。值得一提的是,B淋巴细胞可能会错误识别自身组织,误以为"家人"是"外来者",而造成攻击自身,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

  T淋巴细胞是B淋巴细胞的助手和监督,当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增多时,T淋巴细胞可帮助B淋巴细胞大量制造“武器”——抗体,以对抗外敌;当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减少时,T淋巴细胞又可监督B淋巴细胞少制造抗体。此外,T淋巴细胞还能分泌多种淋巴因子,用来调控免疫反应,杀伤有害的病原微生物,这被称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免疫作用。

  除此之外,巨噬细胞也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的作用也很全面,既可以直接杀灭异物,又能够产生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反应,还能配合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的工作,为它们提供经过自己处理的异物。

  总之,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通过相当精密的配合,在进行一系列的变化之后,完成了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这一切让人不能不感叹于身体神医的神奇。

 
 为你的免疫力做诊断:

  如果你的身体有以下症状,则说明身体的免疫力低下,“神医”也要生病了。

 
 1、疲劳感

  身体经常感到没有力气,整个人看起来没有精神,做一点工作就感到累,去医院检查却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稍事休息可令疲劳感暂时消失,然而过不长时间又会卷土重来。这说明身体处在一种危险的疲劳状态,虽然还没有表现出病态,却离生病不远了。

 
 2、容易生小病

  感冒、鼻炎等小病常常光顾你的身体,每次天气变化、感冒流行的时候你总是流感大军中的一员,而且不易好转,换了多种消炎药也无济于事。这说明你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为细菌病毒大开方便之门,却没有足够的力量把它们再赶出去。

 
 3、伤口不易愈合

  身体上划了个小口子,正常人两天就能愈合,你却迟迟不见好转,甚至红肿发炎,影响到正常的活动;或者是在手术后刀口不易愈合,超过生理上正常愈合的时间。这说明你体内的免疫细胞已经不能正常工作,免疫力的低下已经影响到了身体的自愈能力。

 
 4、肠胃常常闹革命

  吃一点冷热不适的东西,你的肠胃就要闹革命;同样是在外面的小饭店吃了一顿夜宵,别人安然无恙,你就会上吐下泻个不停,这说明你肠胃的自身保护功能存在问题,再不注意将影响全身的健康。

 
 为免疫力作诊断的目的是提高免疫力,提高生活的质量。

 
 让你的免疫力提高

  1、高质量的睡眠

  睡眠的好坏与人体免疫力强弱关系密切。医学研究证明,良好的睡眠可使体内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上升,同时,睡眠还会促使人体产生一种睡眠因子,此因子可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细胞活跃,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将侵入的细菌和病毒消灭。因此,保证高质量的睡眠,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2、乐观的情绪

  人的精神面貌可以决定身体的健康状态,乐观的情绪能够促使身体维持在健康平衡状态。现今社会人们面临的生活和工作压力都很大,双重的心理压力会导致人体产生一种抑制因子,进而影响激素的分泌和免疫细胞的正常工作。因此,人要学会自我调节,利用乐观的情绪提高免疫力。

  3、限制饮酒

  酒精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过量饮用任何一种酒类都会给肝脏与脾脏等器官带来危害,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过高,必然会影响到免疫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医学研究人员建议,每天饮低度白酒要少于100毫升,黄酒要少于250毫升,啤酒不要超过1瓶,即使是葡萄酒,也应该限制每天一杯。

 
 4、适量运动

  运动可以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数据显示,每天运动30到45分钟,每周5天,持续12周后,免疫系统的功能就会增强,免疫细胞的数目就会增加,免疫力也自然会增强。当然,这种运动不一定要在健身房进行,运动只要达到心跳加速即可,爬楼梯、餐后散步也是很好的运动方式。

 
 5、摄入维生素与矿物质

  维生素与矿物质在机体免疫系统的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可以影响各类免疫细胞的数量与活力,近年有医学专家提出,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预防感冒。因此,应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补充身体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6、利用益生菌

  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免疫力,其中以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为代表的有益菌群能够刺激身体内的淋巴细胞分裂增殖,产生多种抗体,加强人体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功能。同时调动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协同消灭各种可致病的外来微生物。

 
 身体的自我修复系统——愈合和再生?

  人体的自我修复过程称为再生。再生是某些组织,尤其是那些经常受到刺激的组织常常要做的事。比如:我们身体表面的皮肤不断在剥落,新的皮肤也不断在底层下生长;整个肠道内层每天都在剥落和重生;人体内最大的器官,也是最活跃的器官之一--肝脏,它的再生能力更是令人惊叹。

  你看,人体比最完善的精密机器更加智能,可以自动调整各种功能来修复自身被破坏的零件、部位。

  伤口是怎样愈合的

  皮肤上的伤口可以自动愈合,这看起来似乎是很平常的事,然而,一代代医学家们却为研究此现象付出了不懈的努力。18世纪中叶,俄国生理学家梅契尼科夫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曾把一根玫瑰刺扎进自己的肌肉中,几个小时后,他在显微镜下发现那根刺周围已经聚满了各种各样的细胞--正是这些体内的小医生在治愈身体上的伤口。

 
 第一步:疼痛

  当你身体上的某个部位被小刀等利器小范围地割伤时,你第一反应会是疼痛,并立刻看到血的渗出。疼痛不是毫无意义的,而是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在第一时间告诉脑部,你的手指受伤了。这是伤口愈合的第一步,人们因为疼痛而停止伤害性行为,以免伤口继续扩大,而为伤口愈合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步:凝血

  正常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小的伤口可以自行止血,同时血块形成坚硬的保护痂。这就是人体的"止血药"--血小板的功劳。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在小血管破裂处,血小板聚集成血小板栓,堵住破裂口,并释放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物质,最终促使伤口处血液凝固,流血停止。

 
 第三步:免疫反应

  如果细心观察,你会注意到在割伤后二十四小时之内,伤口边缘有发炎的现象,按压时有轻微痛感,发红、发肿。这其实是一种免疫反应,是由于白细胞奔赴到受伤地点,抵抗病菌入侵、并清除死细胞或垂死细胞而造成的现象。具体说来,参加救援的白细胞主要有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等。其中嗜中性粒细胞反应最迅速,它们在受伤的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围住并杀死外来异物;而巨噬细胞则接着赶到,吞噬并消化着死亡细胞的碎片。

 
 第四步:再生

  在伤口愈合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的同时,细胞再生活动也开始在伤口边缘的正常组织中展开。在机体自愈力的作用下,新生的细胞从血块下的边缘开始长出,并在伤口中线处结合,形成一层连续的细胞层。接着,细胞开始急剧增殖成为粉红色的粒状组织,因为这种新的组织看起来像是幼芽一样,我们称它为肉芽组织。肉芽组织渐渐填满伤口,尽管看起来和原来不太一样,但却实现了肌肤的再生。

 
 血小板的凝血和再生功能

  血小板由骨髓造血细胞生成,存在于人体的血液当中。血小板是人体天然的"止血药",不仅可以促进止血、加速凝血,还能维护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其实,血小板在人体自我愈合和修复过程中还有更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体的"再生药"。

  医学上早就发现,肝脏拥有非常丰富的血运供应和极为强大的再生能力。在身体其他组织健康的情况下,即使一个人切除80%的肝脏,失去那部分仍然可以在短期内再生。

  很显然,肝脏的再生功能与其丰富的血运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曾有研究人员用老鼠来做实验,先把老鼠的肝脏切除70%,然后又通过血小板输血使其血小板增加一倍。几天后检测发现,老鼠的肝细胞迅速增殖,肝脏的重量大幅回升。接着,研究人员又人为地使老鼠的血小板减少,结果发现老鼠肝脏的再生行为也很快停止了。由此,实验的结果已经很清楚了:血小板的增减决定了肝脏再生的速度,血小板有促进肝脏再生的功能。

  其实肝脏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但手术切除部分肝脏之后,患者肝脏再生常常会受到影响,出现肝功能不全等症状,利用血小板输血除了可预防和治疗术后肝功能不全外,为肝脏移植提供部分肝脏者也可用血小板输血的办法使身体尽快恢复元气。

  看来血小板是人体很有效的一种“再生药”,它们活动于全身的每个角落,只要有血管的地方就会有它们的存在。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必将更加充分地认识到诸如血小板等人体的天然良药,进而利用自身的"内药"来治疗一些疾病。

 
 轻微骨折也可以自愈

  美国研究人员新近发现,人体的骨组织有着特殊的生理结构,不仅可以防止骨折,还能够促使轻微的骨折自愈。

  这是一层薄薄的"分子胶",它们存在于骨胶原纤维的外面,毫不起眼,却具有弹簧一样良好的伸缩性,能缓冲来自外部的冲击力,起到保护骨骼的作用。一旦骨骼上出现细微的裂纹或骨折,这种"分子胶"还能将骨胶原纤维在裂痕附近黏合起来,促进自愈。有时候,连放射科医生也不得不佩服身体的自愈能力,因为在X射线下根本就看不出那部分骨骼是否断裂过。

 
 这一基础性的新发现也证明了人体有不可思议的自愈能力。机体发生单纯性骨折后,自我修复的具体细节如下:

 
 1、伤口痊愈

  骨折一旦发生,马上有血块围绕骨折处的裂缝迅速充满,形成闭合,形成用于生长新细胞及血管的宽松构架。

 
 2、形成骨痂

  表皮的伤口会由自愈系统逐步修补。等到结构化了的血块形成组织,就变成柔软的骨痂。骨痂起到连结断骨的作用,还相当于医疗用的固定夹板。

 
 3、新骨萌出

  不到一个星期,骨痂处就开始长出新的软骨,如果这时候病人配合修复系统积极地加强功能锻炼,愈合会更快,骨痂及新骨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强韧。

  人体具有天然的愈合和再生能力,是维持身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认识人体的愈合功能和再生功能,是我们有效使用人体自愈力的必修之课。

 
 身体的自我净化功能——毒素的清理

  你知道吗?人体在漫长的进化和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拥有了非常完善的排毒系统。每个健康的机体都有自我净化的本领,清理毒素的途径包括了排泄、出汗、呼吸、咳嗽、呕吐等反应,比如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可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将体内的有毒物质分解。听上去很神奇,其实一直都是这样。

 
 什么是“毒”?

  近年来,冠以"排毒养颜"之名的保健品层出不穷,这让大家都知道了"毒素",都知道要"排毒"。那么,到底什么是"毒"?"毒"从何而来?

  西医认为"毒"是进入人体之后,使机体产生化学变化并破坏机体组织的一种物质,例如铅、汞等无机物;同时,人体内脂肪、糖、蛋白质等物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如尿素、氨等,以及肠道内食物残渣的腐败产物也是有毒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

  中医里“毒”的概念更加广泛,体内代谢出来的产物都叫毒。

  人体最主要的排毒方式有大小便、出汗、呼吸等等,特别是当人大小便不畅通时,最容易受"毒"的伤害。这些对身体不利的废弃物天长日久聚集在体内,自然会影响身体健康。例如皮肤上的痤疮,就是最常见的内毒不宣的症状,而更严重的是导致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病变,比如原本是人体内正常物质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堆积过多,便可引起动脉硬化、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还有的毒素可导致人肝脏、肾脏、肠道等的病变。

 
 别给身体帮倒忙

  现在广告宣传中所说的"毒",已经模糊了毒的概念,扩大了毒的范围,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利用市场上的排毒药物来"排毒",很可能会破坏机体的正常代谢规律,等于给身体帮了倒忙。

  健康人体本身的排毒系统是很完善的。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胃肠道。我们知道,肠道内有许多益生菌,它们参与人体的消化吸收活动,保证我们正常的消化功能,肠道菌群失调反而会导致疾病。因此,这些细菌不是"毒",而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的排毒卫士。和肠道一样,我们的肝脏、肾脏、脾脏、肺脏、皮肤等组织器官各有排毒高招。肝脏可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将体内的有毒物质分解;肾脏可以通过其排尿的功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同时具有丰富的血运,在血液自我净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肺脏可以通过呼吸、咳嗽等活动将二氧化碳和其他异物排出;皮肤也能通过出汗、分泌等功能排泄一部分身体垃圾。

  中医有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正气旺盛,毒素就无能为力,身体自然有能力抵御各种"毒"的侵袭,并将"毒"排出体外。因此,我们要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锻炼等方面多加注意,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才是根本,千万不能为排毒而排毒,乱服乱用市场上的排毒产品,给我们身体的卫士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1、排毒药物,想说爱你不容易

  现在大多数的排毒药物,其原理都是使人体加速排泄,主要成分也都是大黄、芒硝、芦荟、番泻叶等泻药。虽然中药对人体的伤害比较小,但不加节制的通便还是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首先,排毒药物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可能对张三有效,却对李四无效,还可能对王五造成伤害,甚至对不同地域、不同性别的人,服用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无论是一脸青春痘的年轻人,还是饱受便秘之苦的老年人,都应根据个体的差异而对症下药。

  其次,排毒不一定能养颜。排毒药物可能对某些因"毒素"积累过多而引起的痤疮有效,却对于那种因女性内分泌系统紊乱而引发的痤疮无济于事。对于后一种情况,大便再怎么保持顺畅,其结果只能是打乱了机体自我愈疗的步骤,对身体有害无益。事实上,对面色苍白灰暗、气虚血虚的女性,不仅不能服用排毒药物,还要进行补气养血才能美容。

  第三,任何药物都会有副作用,长期服用副作用就更加明显。有人为了减肥美体,长期服用以排毒为主的泻药,结果致使肠道反射功能与敏感性降低,肠蠕动的力量变弱,最终导致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受到损害,长此以往便会造成营养不良的恶劣后果。此外,长期服用含有大黄成分的排毒药物,还可能对药物产生依赖性,引起继发性便秘。服药的时候排便顺畅皆大欢喜,一旦停药,便秘又会反复出现,让人苦恼不已。

  因此,看排毒药物的广告时,首先要从自己的身体出发,从调整自己的生活起居做起。也许,身体机能平衡顺畅了,痘痘就没了,美丽容颜自然就光洁无比了。

 
 2、洗肠排毒,美容的海市蜃楼

  现在,许多人为了美丽容颜不遗余力,商家正是瞄准了这样的心理,推出了清洗肠道来美容的宣传。

  毋庸置疑,长期便秘会造成肠道内毒素超标,这也是历代养生家主张通便排毒的道理所在。但是肠道内的毒素不是可以"一洗了之"的,而要通过食疗通便和改善排便习惯来解决,清洗肠道毫无意义,无法从源头上除掉毒素。更重要的是,在清洗肠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破坏肠道内的益生菌,导致菌群失调,使得消化吸收功能大大下降。

  所以,洗肠美容就如同海市蜃楼,看起来很美却容易伤害身体,不能把洗肠当成美容保健品。

 
 提升身体自我净化功能

  其实我们有很多天然的"排毒"方式,只要善加利用,净化身体并不难。

  1.健康的生活方式最重要,良好的睡眠习惯、规律的生活起居、适当的饮食都有助于身体排毒。其中,暴饮暴食最要不得,应多吃一些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植物性食物多呈碱性,可中和饮食中糖、肉、蛋等摄入后产生的酸性物质,又可将积聚在体内的毒素溶解。更重要的是,健康的饮食方式有利于排便规律的形成,使肠道功能维持在平衡的状态。

  2.运动是一剂免费的天然良药,能有力地促进机体排毒。运动不但可以加速血液循环,还能够促进胃肠蠕动,进而促进毒素排出。另外,运动后往往要多喝水,加速体内水分代谢,也有助于机体通过小便将毒素排出体外。运动可以随时进行,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登山、游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总之,每个正常人的机体都有清除各种毒物的本领,我们不要在排毒的过火宣传中迷失方向,而是要积极提升身体的自我净化功能。管好嘴,迈开腿,平和心态,则健康永相随。

 
 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器”

  肝脏是人体解毒的总机关,具有化解细菌、酒精和其它毒素的功能。肝脏解毒的具体表现如下:

  1、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侵入人体后,会在体内产生毒素,从而影响人的健康。肝脏具有分解毒素的功能,在不知不觉中把危险化于无形,保护人体免受伤害。

  2、肠道内的寄生菌腐败分解时释放出氨气,如果氨气在体内积聚过多,人就会中毒。肝脏可以将氨转变为尿素,再通过肾脏或汗腺排泄掉,从而避免了中毒的危险。

  3、饮酒过量时,酒精会进入人体内生成乙醛,乙醛与体内物质结合而生成有毒物质,产生毒性反应。肝脏可以将乙醛氧化为无毒的醋酸,从而祛除酒精给身体带来的危害。当然,肝脏的解酒能力也有一定限度,超出了这个"解毒器"的极限,就会造成酒精中毒的恶果,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4、俗话说“药三分毒”,化学药物进入人体后会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的毒性。许多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上都标明: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这是因为肝脏能将药物分子改造,将毒性物质之变为水溶性物质,从尿液或粪便中排出体外。肝功能不全就不能很好地解除药物毒性,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总而言之,肝脏化解毒素,并供应充足的营养素,保证人体维持一定的免疫功能以防病、抗病。说肝脏是人体"解毒器"一点不为过。如果这个"解毒器"出了问题,人体的毒素会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毒害人体,百病丛生,甚至还严重到随时置人于死地。

 
 因此,要好好保护我们的肝。建议如下:

  1、注意饮食平衡,多吃素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减少高脂、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量,减轻肠胃负担,就是减轻肝脏的负担。

  2、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散步、踢球、练太极等户外活动,不仅能使人体气血通畅,还能加速人体新陈代谢,在怡情保肝的同时减轻了肝脏负担。

  3、中医说“怒伤肝”,脾气火暴、情志抑郁的人通常都有肝郁气滞的症状。因此,我们要尽量敞开心胸、疏导气机,做到心平气和,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此养肝护肝。

  4、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贪杯多饮必定伤肝,因此学会控制饮酒。当然,对于经常抑郁的人来说,少量饮酒还是有利于通经活络、有助于肝阳之气升发的。

  看,身体在“排毒”

  我们可以通过腹泻、呕吐、咳嗽等等方式来排除体内毒素,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病症都对身体有害。有些症状可能是身体在"排毒",正确认识这些现象,有助于我们配合自愈力更好地保健。

  1、流鼻血

  水分摄入不足、辛辣油腻食物吃得过多、环境干燥、情志不畅时,人都会"上火"。如果在这个时候流鼻血,可能就属于机体自行选择的"去火排毒"方式。所以流鼻血时大可不必担心,鼻粘膜比较薄弱,机体选择它来流出多余的血液,同样也会在短时间内让这种流血自行终止。

  那么流鼻血时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正常直立,或者身体前倾,让其自然流出,同时用软质纸巾轻轻吸拭流出的鼻血。如果流血量较大,可举起流血鼻孔对侧的手臂来加快止血,或者紧捏鼻翼柔软处几分钟。不过,如果鼻子大量流血不止,则必须立即就医,目的是排除血管硬化、血压过高等疾患。

  2、腹泻

  腹泻,尤其排泄物有异臭时,往往是身体正在排出来自食物或其他方面的毒素。

  人不会无缘无故地腹泻,可能是因为吃了不洁的食物,或者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产生了毒性物质,腹泻则是肠道给人体的信号,说明该部位出问题了。因此,千万不要一有腹泻就用止泻药、消炎药、止疼药等等,化学药物会掩盖真实的症状。再说腹泻不一定就有炎症,也许等肠道把该排出的毒素排完,腹泻就自然痊愈了。

  腹泻时要注意多喝水,补充丢失水分;减少食量和进餐次数,以免加重肠胃负担。总之,应采取因势利导法,帮助肠道尽快排完毒素才是上策。如果腹泻严重、便意频频、便量减少、排便带血、肛门部有痉挛性疼痛,或同时伴有腹痛、发烧、呕吐等症状时,应该立即就医。

  3、呕吐

  呕吐也是为了排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以减少毒素的吸收,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射。

  如果暴饮暴食,或食用过杂、过冷、过热等有刺激性的食物,则可能会引起"单纯性呕吐"。此种呕吐是为了把有害食物排出体外,将其对胃的刺激减到最小,若此时采用化学药物止吐,会使有害物质滞留在体内,反而危害健康。

  对待单纯性呕吐,首先应该适量增加饮水,以免水和电解质紊乱;如果肠胃也有不适,就要注意按摩胃部和腹部。一般在呕吐后不要进食,目的是给肠胃一个休息恢复的时间。可以稍加活动,然后再食用一些易消化的食物。但如果呕吐反复发作,或伴有腹痛、发烧等症状时,则应立即就医。

  星移斗转,万物更迭,人体每天也在进行着新陈代谢的活动,因此体内产生毒素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中医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名言,只要人体正气旺盛,就可自然而然将毒排出。我们千万不可过度干预身体的排毒机制,而要注意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将排毒进行到底。

 
 第三章 神医药田之一——骨骼

  有个词叫“主心骨”,而说起老年人“身子骨”硬朗,人人觉得是最大的福气。所以骨骼堪称身体之本,它是支撑身体的铜墙铁壁,还跟五脏六腑有奇妙的交互关系。像房子的梁柱一样,骨骼重要而不易被察觉。尤其是现代人工作繁忙、精神紧张、缺少运动,常在出现骨骼病痛时才后悔平时的忽视。

  高发病率的骨质疏松该如何食补才算对?上班族的颈椎病怎样才能预防?从牙齿能看出骨骼好坏吗?怎样运动才是最佳养骨法?现在应该好好了解骨骼了,细心养出一副好身板,才能长保健康。

 
 骨是身体之本

  骨骼是我们最容易了解和掌握的人体构造之一,几乎全身所有的骨头都可以触摸到、感受到。骨骼是我们成长、生存的基础,是支撑身体的铜墙铁壁。那么,人体的骨又有怎样神奇的自愈能力,骨骼对于身体的其他器官又有什么影响呢?这就要从骨的生理构造和功能谈起。

 
 骨的特殊生理构造

  骨骼具有各种各样的形状,特殊的生理构造使骨骼的实际分量没有想象中那么重。骨的构成成分可分为两种:有机物和无机物,其中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因此骨具有一定的韧性;无机物主要是钙元素和磷元素,因此骨又具有一定的硬度。

  人在生长的不同阶段,骨骼中所含有的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例也不尽相同,例如:儿童及青少年的骨中,有机物的含量多于无机物,因此小孩骨头的柔韧性及可塑性比较高,所以学习舞蹈的人都要从儿时练起;而老年人的骨中,无机物的含量多于有机物,因此骨头硬度比较高而柔韧性差,所以老人容易骨折,应尽量从事舒缓的运动。

  另外,新生儿比成人要多几块骨头,这些多余的骨将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被吸收,其生理功能是对初生的孩子起保护作用,因为他们还不能有意识地保护自己。

 
 骨的功能

  人体的骨骼起着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的作用,是人体运动系统的一部分。骨髓是人体内的“造血工厂”,人年少的时候,全身骨头都可以造血。18岁以后,脊椎骨、髂骨、肋骨、胸骨以及四肢长骨的近端一小部分仍然留有造血的骨髓,能不断产生造血干细胞,当身体大量失血时,聪明的身体神医就会调动这些骨髓进行造血,以满足机体紧急的生理需要。

 详细说来,骨骼有如下生理功能:
  1、保护功能:骨骼因为其坚硬的特点,可以保护人体内部柔软的器官不受外力冲击,如人的颅骨可保护脑组织;胸骨和肋骨则可以保护胸腔内的心脏、肺脏等。
  2、支持功能:全身骨骼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骨架,骨架又作为人体的支架,得以保持身体的各种姿势。
  3、造血功能:在长骨的髓腔和海绵骨如蜂窝的空隙中充满着骨髓,骨髓是人体主要的造血器官,因此患白血病的人常常要通过移植骨髓来治疗疾病。
  4、贮存功能:骨骼中贮存着大量的矿物质,其中最主要是钙和磷,这些矿物质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运动功能:骨骼和肌肉是构成人体运动系统最主要的部分,人要依靠骨骼、骨骼肌、肌腱、韧带和关节等的协同作用,实现人体的运动功能。
  如今,人们过多地依赖药物,忽视人体的自愈功能,很可能伤害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前几年,曾有食用红豆杉食品中毒的例子,其中红豆杉的不良影响之一就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红豆杉又称紫杉,是濒临灭绝的珍贵植物,被我国列为一级保护树种,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目前主要用于提取制备抗癌类药物。研究表明,红豆杉毒性很大,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长期大量食用后可能会产生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白细胞下降等严重毒副作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其实人体的每一组成部分都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我们既不能漠视它们的功劳,更不能人为地去伤害它们。否则,即使是医疗行为,也可能造成终生的遗憾。
 
 你的骨骼健康吗?

  古时的尚武侠士讲究“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健康骨骼的状态。骨是全身的支架,骨是否“四平八稳”、是否平均分配了全身的重力,正是它是否存在问题的最明显表现。因此,我们要学会查骨、养骨,为自己的健康加分。
  查骨就是检查自己的骨骼,我们平时可以通过观察身体的外观是否平衡,从而检查全身的骨架是否平衡,骨骼是否健康。
  每个人早上临出门前,都要照一照镜子,以检查衣着是否干净,仪表是否端庄。这就是很好的查骨机会,我们可以顺便观察一下自己身体的状态:头是否习惯性的偏向一边、双侧眉毛是否在一个水平线上、双肩是否一边高一边低、双腿是否习惯于"稍息"的姿势……不要小看这些细节,其实寻常之处往往蕴涵深意,我们可以就此观察骨架的平衡,进而发现自己骨骼的问题所在。如果发现了问题,就要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意去端正自己,即所谓的"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经常保持坐正、站直等正确姿势,可以避免骨骼单侧受力,是简便易行的养骨方法。
  我们常常羡慕某些明星、主持人的端庄风采和优雅姿态,其实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坐立行走姿势,同样也可以让身体表现出全新的精神面貌。观察骨架平衡,端正身体姿态,每个人都可以坚持实践,都能收到很明显的效果。
  
骨质疏松:寂静之病不可不防
  生活中,骨质疏松似乎离我们很远,然而,骨质疏松就是这样一种疾病:当你不在乎它的时候,它悄无声息,当你发现了它时,它其实已经威胁你很久了。
  张阿姨在一次出游时意外骨折,这让她及家人感到很吃惊,联想到自己平时经常觉得腰酸背疼、烦躁乏力,且背部已经变得有些佝偻,所以立刻去医院就诊。医生详细问诊后,告诉张阿姨说:由于退休后她长期缺乏运动,再加上正处于更年期,她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患上了骨质疏松症。
  据统计表明,全球有近三分之一的更年期女性受到骨质疏松症的威胁,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世卫组织的高度关注。但大部分当事人却并没有重视预防,还有约75%骨质疏松症患者没有及时接受治疗。
  
骨质疏松的症状
  患骨质疏松症的大多数患者在疾病初期甚至中期都不能自我觉察,因此这种病被人形象地称为"寂静之病"。然而没有症状不等于疾病不存在,如果对更年期一些轻微的不适漫不经心,非要等到腰背疼痛加剧、甚至骨折了才去诊治,往往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如果你的身边有骨质疏松的易患人群,那么一定要提醒他(她)们:关注骨骼,爱护身体,防病于未然。
  如果经常感到腰酸背痛,就要注意了。疾病初起时,患者通常会觉得全身的骨头都不舒服,然后会渐渐三天两头的腰背疼痛。疼痛的特点是沿脊椎向两侧身体扩散;站立或坐立时间久了会导致疼痛加剧,仰卧会使疼痛有所缓解;白天疼痛的程度较轻,夜间和晨起时疼痛加重,做弯腰、咳嗽等运动时也会加重。
  在疼痛的症状出现了一段时间后,更严重的情况就会出现,那就是身高变矮甚至驼背。之所以会出现身形上的改变,是因为人体的脊椎在骨质疏松后被压缩而变形了。脊柱,顾名思义,是脊梁、支柱的意思,人体的支柱弯了,身体就自然会变形,从而导致身材缩短,而随着病情的发展脊椎前倾,就形成了驼背。
  患者还常常会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导致骨折,这种"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的并发症。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手臂远端。脊柱支撑着人的上半身,因此胸椎、腰椎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脊柱后弯,胸廓变形,肺活量显著减少,这时患者容易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也容易导致肺炎等并发症,带来生命危险。此外,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第一次骨折后,很容易再次骨折,一定要多加防范。
  其实,如上症状就是身体给我们的警告,虽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年龄有很大关系,这种疾病还是提示我们,是不是曾经挑食、缺乏室外运动?人体的健康和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这也是本书一再倡导的观点,希望可以引起注意。
 
 调整生活习惯,把骨松拒之门外
  我们体内的骨骼好比建筑物的钢筋,它的坚韧程度、重量和质量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整座大厦的工程质量。如果用了劣质钢筋,那么无论地基和水泥多么坚固,外形和装饰多么漂亮,这座大厦也会有倒塌的一天。
  因此我们应该从生活细节处做起,把“骨松”拒之门外。
  1、饮食

  骨骼中存储了大量的钙和磷,钙元素的缺乏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每天应当摄入1000毫克钙。因此,通过各种途径补钙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骨质疏松的易患人群应当在三餐中有意识地多喝些牛奶和其他乳制品,多吃海产品、绿叶蔬菜、干果类等。
  此外,有些食物和饮料会妨碍钙的吸收,或加速钙的流失,在日常饮食中应该注意少食用这些东西,比如甜食、肉类、食盐、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等。
 
 2、运动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总有一部分人不太愿意进行户外活动,殊不知这不利于骨骼健康,因为在户外经常晒晒太阳可以促使身体生成维生素D,有利于钙的吸收。
  此外,运动能使全身的血液循环明显加快,锻炼肌肉的功能,而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对骨骼有直接刺激作用。因此,每天保证一定的户外运动量,能阻止或减缓骨质疏松的进程。跑步、打拳、游泳及球类运动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3、检查

  骨质疏松早期自我症状虽然不明显,却可以通过医学检查发现。因此,老年人有必要定时进行骨密度检查,以了解骨骼的状况,及时发现骨量减少的情况,从而尽早采取防治措施。特别是过早绝经的女性、父母患有骨质疏松症、体形瘦小、缺乏运动、吸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或浓茶、长期服用类固醇等药物的女性,更要注意定期检查。如果被诊断为骨质疏松,应该积极进行治疗,并注意预防骨折的发生。
  
牵一“骨”而动全身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局部与整体之间都有着不可思议的联系。因此,当骨骼发生异常时,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其他器官;同样的,当我们的器官出现问题时,也可以从骨骼上找到治疗的法门。
  
按摩胸骨防感冒
  胸骨位于前胸正中,与肋骨一起保护着胸腔内的脏器。经常按摩胸骨可以让体质得到改善,不但可以调节血液循环、促进造血功能,而且可以加速免疫细胞的再生、提高免疫力。
  这是因为在人体的胸骨和心脏之间,存在着一个很小却很重要的免疫器官,它就是胸腺。胸腺是T淋巴细胞的发育成熟之地,可谓是免疫细胞的摇篮,T淋巴细胞是制造抗体,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进行攻击的重要成员之一,因此,按摩胸骨在间接中完善了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预防感冒就并不奇怪了。
  此外,按摩胸骨还可以疏通胸部淤滞的气血,而气血流动不畅会使人产生胸闷乏力的感觉,因此若想有好的身体和精神,按摩胸骨是不错的选择。最重要的是,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自己随时随地都可以做。
  
按摩头骨治疗慢性腹泻
  头骨以令人难以想象的精密程度,完美地拼出了人的头颅。头骨之间终身都存在缝隙,儿童和成年人都有,这些缝隙不但可以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况,而且也是外来力量传递到体内最直接的途径,按摩这些缝隙处是调节自律神经最便捷有效的办法。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每当在紧急事情来临之前,比如出远门前、重要考试之前,都会便意频频,甚至发生腹泻,这就是神经紧张的结果。而慢性腹泻往往是由于脾胃功能虚弱引起的,而脾胃功能除了可以用饮食调节外,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神经调节法。大脑是人体的神经中心,通过脊髓与全身神经联通,因此可以用按摩头骨的缝隙,以有效地调整人体的自律神经,从而促进神经调节肠胃的功能。
  其实,不仅仅是慢性腹泻,人体的其他慢性疾病也都可以通过按摩头骨来调节。懂得利用神经调节法来调理身体,健康则随手可得。
  
按摩脊椎百病不侵
  脊椎位于人体背部正中,上连颅骨,下连骨盆,支撑着人体的上半身,可谓身体的“骨干”。脊椎里面分布着全身重要的神经,这些神经向四外延伸,与身体的各个器官紧密相连,从而传达着大脑的指令,协调着整个身体的功能,五脏六腑因此有条不紊地进行生理活动。
  人体一旦生病,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身体上的某个系统、某一器官或者某一部位的不舒适感。其实,大多数病症都可以在脊椎上找到病相,因为我们的神经传导、血液走向,都是随着脊椎的变化而变化的,一旦脊椎偏离了正常的位置,所有的神经、血管、经络都会随之移位,或者被压迫,从而引起五脏的不协调,或者某一脏器的疾病。例如有的人时常感到心胸烦闷、有的人时常感到胃部胀气、有的人时常头晕恶心、还有的人时常手臂麻木,却检查不出任何相应部位的器质性疾病,其实以上病症都可以从脊椎上找找原因,看是否因为脊椎移位而压迫了那部分神经。
  因此,按摩脊椎是让机体百病不侵的良药。现代社会的人们越来越热衷享受,坐、卧、行走的工具都越来越追求舒适感,事实上,正是这些舒服的靠背椅、海绵床垫、汽车座椅等在偷偷地影响着我们的脊椎以及全身骨骼。健康的脊椎要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按摩可以有效地刺激脊椎周围的神经、强健脊椎周围的肌肉群。脊椎健康,则百病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