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专用的毛巾品牌:引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67个军的军史(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0:40:03
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67个军的军史(全)军事
引用
老鱼 的中国人民解放军67个军的军史(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 、2、3、4、5 军军史 在网络上收集的不一定 准确和全面仅供博友们参考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的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解放战争时期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   第1军所属部队创建于1927年至1928年。部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湘鄂边工农武装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一部分是两湖(湖南、湖北)秋收暴动和年关暴动的工农游击队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1930年7月,红4军和红6军在湖北公安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 第2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邓中夏先后任党代表,下辖红2军(原红4军)和红6军。1931年3月,红2军团奉命改为红3军。1932年9月,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3军被迫退出洪湖苏区,于1934年7月在贵州的沿河、德江、印江一带创建了黔东根据地。1934年10月,红3军与从湘赣苏区西征到贵州的红6军团在印江县木黄会师。此时红3军恢复红2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1934年底,开创湘鄂川黔苏区。1935年11月,红2、红6军团(1936年7月与红32军组成红二方面军)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开始长征,1936年10月,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静宁将台堡会师。   1937年8月,红2军团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卢冬生、张宗逊先后任旅长,李井泉、张平化先后任政治委员,整编后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在华北敌后坚持了八年抗战,参加开辟晋绥抗日根据地,挺进冀中,参加百团大战,坚持晋西北根据地的斗争,保卫陕甘宁边区。部队先后扩编了张(宗逊)第358旅,彭(绍辉)第358旅,独立第1、第2旅。抗战胜利后,部队于1945年9月由山西中部北上绥远,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先后在厂汗营、凉城、卓资山、归绥(呼和浩特)、察素旗、包头等地,给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军以有力的打击,收复了绥东广大地区。1946年1月为维护停战协定,在卓资山地区再次给进犯我绥东解放区的国民党军以歼灭性打击。6月,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部队在绥远、山西等地先后进行了大同、卓资山,集宁、聚乐堡、丰镇、原平、平社、晋北等战争,打退了国民党军的进攻。   1946年11月,在山西省岚县地区,以晋北野战军领导机关一部及晋绥野战军第358旅、独立第1旅组成晋绥军区第1纵队,共8300人。张宗逊任司令员,廖汉生任政治委员,王绍南任参谋长,冼恒汉任政治部主任。纵队成立后,即西调延安附近集结,担负保卫陕甘宁解放区的任务。1947年2月至8月中旬,编入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先后参加西华池、延安保卫战和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陇东、榆林战役,共消灭国民党军1.4万余人,俘整编第31旅旅长李纪云。7月31日,编入西北野战军。8月下旬至11月底,随西北野战军转入内线反攻,参加沙家店、关庄岔口、延清和第二次攻打榆林等战役战斗。12月,晋绥军区在山西晋中地区组成的独立第7旅,拨归第1纵队建制,仍留晋中地区作战,先后参加临汾、晋中、太原战役。12月至1948年2月,第1纵队在陕北清漳地区进行以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所给予劳动人民之苦)、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政治觉悟,增强了战斗力。2月下旬,参加宜川战役,担任围歼增援之敌任务,保证了战役的胜利,受到西北野战军怀念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通电嘉勉。3月初,向黄龙山区进攻,解放宜君、黄陵,巩固扩大了解放区。4月中旬,挺进西府、陇东,相继攻克栒邑(今旬邑)、邠县(今彬县)、麟游、凤翔,26日会同第2纵队攻占宝鸡,尔后转战陇东,主动抗击国民党进攻,排斥主力部队转移,继又参加澄郃、荔北和冬季战役。在荔北战役中,第1纵队楔入敌防御纵深,大胆穿插分割,以突然迅猛动作歼灭国民党军第48旅旅部,俘其旅长、参谋长,对战役胜利起了决定作用,受到西北野战军的通令嘉奖。   1949年2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第1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隶属第一野战军建制。贺炳炎任军长,廖汉生任政治委员,陈外欧任参谋长,冼恒汉任政治部主任,夏耀堂任后勤部部长。第358旅改称第1师,黄新廷任师长,余秋里任政治委员,独立第1旅改称第2师,王尚荣任师长,颜金生任政治委员;独立第7旅改称第3师,傅传作任师长,曹光琳任政治委员。全军共2.2万余人。5月中旬,参加陕中战役,在凤翔东北姚家沟口会同第4军歼国民党军第57军及第30师。6月中旬转至户县地区,留在晋中地区的第3师(原第1纵队独立第7旅)归建。6月17日,编入第1兵团。7月中旬,参加扶眉战役,会同第2军歼灭国民党第90军第24师及第61师一部。下旬,参加陇东追击战,攻克陇县、固关镇、会同第7军歼灭国民党军骑兵1个旅。8月初,解放秦安,中旬开始进军青海,23日进抵临夏,策应兰州战役。后经永靖渡过黄河,于9月5日解放西宁。10月1日,第1军兼青海省军区。至1950年,担负巢匪,维护社会治安,建立人民政权等任务。   1952年6月,再次进行整编,第3军所属各师编入第1军,第1、第3师合编为第1师,第2、第8师合编为第2师,第7、第9师合编为第7师。黄新廷任军长,梁仁芥任政治委员。12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第1、第7师在临津江两岸的马良山、老般山一线担负坚守阵地任务,第2师配属第64军执行西海岸抗登陆任务。1953年6月,参加夏季反击作战。停战后,在三八线和东海岸担负守备任务。1958年10月回国。   第1军在战争年代,共涌现9个战斗模范营、10个战斗模范连和刘四虎、周黑子、朱庆涛、王福、苟福荣、赵继华等许多战斗英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军的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湘东独立第1师,红军长征时期为红二方面军第6军团。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解放战争时期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   1930年9月,中央红军第一次反“围剿”前夕,由莲花、万载、浏阳、茶陵、醺陵、萍乡等县游击队组成的湘东独立第1师,在湘赣苏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萍乡县大安里诞生, 共800余人。刘沛云任师长,谭思聪任政治委员。   1932年11月,湘东独立第1师在江西永新划入红8军序列,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第8军第22师。   1933年6月15日,红8军于江西永新县列宁场改编为红军第17师,下辖第49、第50、第51、第52团。6月,奉中革军委命令,湘赣苏区的红军组成红6军团。8月12日,红6军团在湖南省桂东县正式成立。任弼时任红6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治委员,李达任参谋长,张子意任政治部主任。   1934年10月24日,红6军团在黔东印江县木黄与红3军胜利会师。会师后,红3军恢复红2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并以红2军团总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红2军团和红6军团。1936年7月5日,红2、红6军团及红32军组成红二方面军。   1937年8月,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红6军团和红32军改编为第359旅。陈伯钧任旅长,王震任副旅长,刘子奇任参谋长,袁任远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717、第718团。9月3日,第359旅以第718团留陕甘宁边区,旅部率第717团由流曲镇出发,开赴晋西北抗日前线。1939年8月,第359旅奉命返回陕甘宁边区。担任守备河防、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从1940年开始,第359旅开展了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1944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以第359旅组织南征兵团(简称南下支队),约5000人,王震任司令员,王首道任政治委员,王恩茂任副政治委员,朱早观任参谋长,刘型任政治部主任。从1944年11月9日至1945年10月5日,历时一年,跋涉1.5万多华里,转战陕、晋、豫、鄂、湘、赣、粤等7省,回到鄂豫皖解放区,编入中原军区第2纵队。   1946年6月27日,第359旅随中原军区主力由中原突围,转战鄂、豫、陕、甘4省。越过平汉、陇海铁路,进入秦岭、六盘山,抢渡唐河、白河、丹河、渭河、泾河诸河流,跋涉5000余里,经历大小战斗90余次。11月,在山西省离石地区,与吕梁军区机关一部、独立第4旅组成晋绥军区第2纵队,王震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绍辉、马佩勋任副司令员,罗贵波任副政治委员,张希钦任参谋长,王恩茂任政治部主任,共8600余人。纵队成立后,配合陈(赓)谢(富治)纵队进行晋西南战役和汾孝战役,解放永和、大宁、陈县、中阳、石楼及孝义、文水等县城。   1947年3月中旬,第2纵队由晋中经永和关西渡黄河,执行保卫陕甘宁解放区的作战任务。至7月下旬,先后参加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边、榆林等战役,歼灭国民党军5400余人,并收复三边。7月31日,编入西北野战军。8月下旬,参加沙家店战役,会同第1、第3纵队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36师。接着沿成榆公路追击南撤之国民党军,攻占九里山、骆驼铺、大小劳山等据点。10月初,出击黄龙山区,会同第4纵队,攻克石堡(今黄龙)、韩城、宜川,俘宜川河防中将指挥官许用修。下旬,东渡黄河至晋南,解放吉县,尔后进到河津、闻喜地区休整。12月中旬,以第359旅部分干部和部队在山东省渤海地区扩建之教导旅回到山西省,划归第2纵队,改称独立第6旅。下旬,第2纵队会同晋冀鲁豫军区第8纵队和第3纵队独立第3旅,解放运城、安邑。1948年初,在山西省曲沃地区,开展了以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所给予劳动人民之苦)、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2月下旬,经禹门口再次西渡黄河,参加宜川战役。3月初,挺进渭北,收复石堡、白水、韩城,并一度攻克合阝阳(今合阳)、澄城。4月中旬出击西府,攻克扶风、岐山,于26日会同第1纵队攻占宝鸡。之后,在凤翔西北地区抗击国民党援军,掩护主力向北转进。继而转战陇东,又在荔镇、肖金镇抗击国民党军的反扑,掩护主力向东转进。8月至11月,参加澄合阝、荔北、冬季战役,俘第76军军长李日基及第20、第24师师长。   1949年2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2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军,隶属第一野战军建制。王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郭鹏、顿星云任副军长,王恩茂任副政治委员,张希钦任参谋长,左齐任政治部主任,甘祖昌任后勤部部长。独立第4旅改称第40师,杨秀山任师长兼政治委员;第359旅改称第5师,徐国贤任师长,李铨任政治委员;独立第6旅改称第6师,张仲瀚任师长,曾涤任政治委员。全军共3.4万余人。随即参加春季战役和陕中战役,解放咸阳、武功、扶风、凤翔、肩县、周至等县城。6月中旬,国民党军胡宗南和马步芳、马鸿逵部,联合向西安反扑,第2军在金渠镇地区进行阻击,歼其师长以下2200余人。6月17日,编入第1兵团。7月,参加扶眉战役,会同第1军歼国民党军第90军及第36军一部。下旬,向甘肃、青海进军,相继解放清水、甘谷、武山、和政、临夏等县城,尔后由循化、永靖强渡黄河,9月10日抵西宁与第1军会师。接着挺进甘肃河西走廊,攻占民乐、张掖、酒泉等县城。l0月中旬进军新疆,至1950年3月,先后进驻南疆之喀什、疏附、阿克苏、焉耆等地区。第2军兼喀什军区,下辖喀什、阿克苏和田等4个军分区。5月,抽调部队组建骑兵师。此后,第2军担负保卫国防,巩固治安,参加生产建设等任务。1952年3月,骑兵师撤销。1953年3月,第2军番号撤销,军部整编为南疆军区;第4师整编为步兵第4师;第5、第6师整编为新疆农业建设第1、第2师。   第2军在解放战争时期,转战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广大地区,作战200余次。涌现出杜立海、范绍通、陈才德、张福祥、杨文赞、郭仰森、杜根照等英雄模范人物。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军的前身是西北野战军第3纵队。1945年8月11日,由晋绥军区4个旅组成的晋绥野战军,贺龙任司令员,关向应任政治委员,辖第358旅,独立第1、第2、第3旅。晋绥野战军组成后,参加战略反攻及绥远、晋北、大同、集宁、吕梁等战役。1946年11月10日,中央军委决定撤销晋绥野战军番号。同时在山西省朔县地区,以晋绥野战军司令部一部及晋绥野战军独立第二第3、第5旅组成晋绥军区第3纵队,共1.5万余人。许光达任司令员,孙志远任政治委员,贺炳炎任副司令员,李夫克任参谋长。纵队组建后,率所属各旅转战 于晋中、晋北和绥东地区,担负保卫晋绥解放区的任务。1947年5月中旬,独立第5旅奉命进至陕西绥德地区,配合西北野战部队作战。8月初,第3纵队将独立第3旅留在晋西北,继续配合西北野战部队作战,率独立第2旅西渡黄河,开赴陕甘宁解放区与独立第5旅会合,转隶西北野战军建制。至10月,第3纵队(欠独立第3旅)先后参加了榆林、沙家店、岔口、延请战役和第二次攻打榆林。在延清战役中,协同第1纵队攻克清涧城,歼守军整编第76师师部、第24旅旅部及其直属部队,毙伤俘中将旅长廖昂以下5200余人。1947年冬,第3纵队在陕北清涧地区开展以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所给予劳动人民之苦)、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中心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提高了部队的阶级觉悟,增强了战斗力。1948年2月至11月,在西北野战军的统一指挥下,转入外线作战,向陕西国民党统治区展开战略进攻。在参加宜川战役和收复延安、解放洛川战役之后,又参加澄都、荔(合阝)战役和冬季战役。   1949年2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3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军,隶属第一野战军建制。军长许光达,副政治委员朱明(后朱明任政治委员),参谋长李文清,政治部主任江勇为,供给部部长刘华香。独立第2旅改称第7师,唐金龙任师长,梁仁芥任政治委员;独立第3旅改称第8师,杨嘉瑞任师长,孟昭亮任政治委员;独立第5旅改称第9师,朱声达任师长,王赤军任政治委员。全军共2.1万余人。2月中旬至6月中旬,先后参加了春季战役和陕中战役,歼灭国民党蒲城守军和富平自卫团;在乾县、礼泉地区抗击国民党军第82军向西安的反扑。6月17日,编入第2兵团,第8师由晋北到陕西省泾阳地区归建。7月中旬,参加扶眉战役,会同第4、第6军及第18兵团部队将国民党军第18兵团部及3个军之大部聚歼于渭河以北午井、罗局镇地区。7月中旬至8月初在陇东追击战中,攻占陇县,解放庄浪等城镇。8月下旬参加兰州战役,配合第4军攻占狗娃山国民党军阵地,尔后攻入兰州城西关,抢占黄河铁桥,切断了国民党守军之退路,歼其8000余人。9月1日向甘肃河西走廊进军。军长黄新廷率快速部队,于9月25日进占老君庙油矿(今玉门油田),使中国当时唯一的石油矿区免遭破坏。9月下旬,第3军奉命停止西进,驻扎河西张掖、武威、酒泉地区执行剿匪肃特、维护社会治安、建立人民政权、参加生产建设等任务。在此期间,对拨归第3军建制的国民党军骑兵团、独立团、驼兵团等起义部队,进行收编改造工作。1952年6月与第1军合并,第3军番号撤销。军部改编为西北军区军政干部学校,第7、第9师合编为第1军第7师,第9师师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15师师部,第8师与第1军第2师合编,第8师师部改编为华北空军第27驱逐师师部。   第3军在解放战争中,转战山西、绥远(今属内蒙古自治区)、陕西、青海、甘肃等省广大地区,参加大的战役、战斗30余次,涌现出了张怀春、张八、李建元、王曲喜、李珍等战斗英雄和“勇猛机智、大量歼敌第四连”等英雄个人和连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军的前身是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   1942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由八路军第120师、晋西北新军和留守兵团等部编成晋绥联防军。贺龙任司令员,关向应任政治委员,领导陕北各军分区和警备旅。   1947年9月21日,在陕西省(木旬)邑县(今旬邑县),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1旅、 第3旅和骑兵第6师,组成第4纵队,隶属西北野战军建制。王世泰任司令员,张仲良任政治委员,阎揆要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李宗贵任政治部主任,全纵队1.1万余人。纵队成立后,即会同第2纵队进击黄龙山区,攻克白水、韩城、创阳、宜川,缴获大批弹药、物资。11月,进至横山县边家河一带时,奉命转向西攻击前进,收复宁梁、安边等地。12月,转至安塞县华子坪、侯家河一带开展以诉苦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1948年2月,参加宜川战役,配合野战军主力围歼驰援宜川之国民党军整编第29军,毙伤俘敌2000余人。4月中旬至5月中旬,参加西府陇东战役,先在扶风至青化镇一线抗击西援宝鸡之国民党军裴昌会兵团,后在镇原县以东屯子镇接应第6纵队教导旅突围,尔后担负掩护西北野战军主力向东转移的任务。5月下旬,第4纵队转至(木旬)邑县土桥塬地区进行整训。8月至11月,先后参加澄(合阝)、荔北和冬季战役,歼国民党军4500余人。   1949年1月,警备第4旅拨归第4纵队建制。2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4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军,隶属第一野战军建制。王世泰任军长,张仲良任政治委员,孙超群任副军长,朱辉照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文舟任参谋长,王国瑞任后勤部部长。警备第1旅与骑兵第6师1个团合编成第10师,高锦纯任师长,左爱任政治委员;警备第3旅改称第11师,郭炳坤任师长,高维嵩任政治委员;警备第4旅与骑兵第6师(缺1个团)合编组成第12师,郭宝珊任师长,李宗贵任政治委员。全军约1.9万余人。2月下旬至3月中旬,参加春季战役,歼灭国民党军第20师、第248师共2700余人,毙俘师长各1人。5月中旬,参加陕中战役,在凤翔东北之姚家沟一带,会同第1军全歼国民党军第57军及第30师,俘4200余人。6月中旬,编入第2兵团,在关头、仪井、l陆平及泾阳以北地区抗击国民党军向西安的反扑。7月中旬,参加扶眉战役,担任截断国民党军退路的任务,保障野战军主力聚歼国民党军3个军。接着,乘胜西进,攻克蔡家坡、岐山、宝鸡等城镇。下旬由宝鸡地区出发,向兰州挺进。8月25日拂晓参加兰州战役总攻,经过反复冲击,占领沈家岭、狗娃山,26日拂晓攻入兰州城西关,共歼国民党军1万余人,对取得兰州战役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9月初,进军河西走廊(第12师留驻兰州,担负警备任务),19日进驻武威。10月,奉命调往临洮、临夏地区,执行剿匪任务,并抽调部队参加修筑天(水)兰(州)铁路。1952年9月,撤销第4军番号。军部改编为中央军委城防高射炮兵学校;第10师师部改编为炮兵第10师师部,其部队编入第11师;第12师改编为铁路公安部队。   第4军在解放战争中,转战于陕西、甘肃广大地区,参加主要战役战斗28次,涌现出丁兴发、张保英、马宜生、武德仁、田占德等英雄模范人物。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军的前身是新疆民族军。   1944年9月2日,新疆北部尼勒克县乌拉斯台地区人民为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争取政治民主,民族平等,举行武装暴动。不久,这场暴动发展到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亦称“三区革命”。   1945年4月8日,在伊宁以暴动队伍组成的游击队指挥部为基础,成立新疆民族军。帕里诺夫任总指挥,祖农·太也夫任副总指挥,玛加诺夫任参谋长,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任政治部主任,下辖8个团又4个营共1.5万余人。7月,民族军主力向塔城、阿勒泰地区进军,尔后挺进准噶尔腹地。9月下旬,进抵玛纳斯河西岸,与国民党军隔河对峙,威胁迪化(今乌鲁木齐)。此时,民族军发展到13个团共3万余人。1946年6月,民族军按照三区临时政府与国民党政府谈判签定的以和平方式解决武装冲突之条款(即“11项和平条款”)进行整编,部队减为6个团共1.3万余人。   1947年,国民党政府撕毁协议,武装进攻阿勒泰和玛纳斯地区,民族军奋起抗击,保卫了三区。从1948年起,民族军参照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原则教育部队,官兵关系和军民关系得到改善。1949年10月,民族军为接应人民解放军入疆,自玛纳斯河以西分别进至东疆和南疆。12月上旬,一部到达迪化,与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会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1950年1月10日,民族军在伊宁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军,法铁伊·伊凡诺维奇·列斯肯任军长,顿星云任政治委员,伊斯哈科夫·马尔果夫任副军长兼参谋长,曹达诺夫·扎伊尔任副政治委员,努利耶夫任政治部主任,辖第13师,买买提·伊敏诺夫任师长,马洪山任政治委员;第14师,阿里木坚诺夫·乌拉拜音任师长,胡正任政治委员。另直辖2个骑兵团,共1.3万余人,归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建制。为了加强对这支民族军的领导,第一野战军领导决定从第1兵团抽调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政工干部到第5军工作,在该军迅速建立党的组织和政治工作制度。使这支民族军成为在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一支人民军队。   1950年国庆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特邀第5军组织参观团到北京参加国庆大典,在北京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接见。接着又在北京、天津等地参观学习,使参观团成员开阔了眼界,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增强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信心。第5军组建后,即担负起“劳武结合,屯垦戍边”的光荣任务,全军指战员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大生产运动,并以一部兵力配合第6军清剿武装土匪。1952年3月,由第2、第6军抽调部队组建第15师,冯祖武任师长,贺劲南任政治委员。1953年5月,由第13师组建喀什军分区,第14、第15师改编为农建第3、第4师。1954年10月,第5军军部改编为新疆哈萨克自治区军区(后改为伊犁军区),第5军番号即予撤销。   第5军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坚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斗争,牵制了国民党在新疆的军事力量。涌现出孜赫肉拉·那的诺夫、阿不都拉提夫·库尔板诺夫等英雄模范,为新疆和平解放和边疆建设做出了贡献。   ',1)"> 下一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8、9、10军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