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腾超大中控台液晶屏:M1增速还能指出A股底部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03:28:34
M1增速还能指出A股底部吗?正文 评论(3) 更多A股周评的文章 » 投稿 打印 转发 MSN推荐 博客引用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字体

傅峙峰

按照历史经验,M1同比增速接近10%时,就意味着中国股市距离底部已经不远了。4月份M1同比增速为12.9%,再度接近10%,这是否是中国股市开始构筑底部区域的信号呢?事实上,这次的信号,可能没有以往那么清晰。

根据M1同比增速来判断股市底部,其逻辑并不复杂。当通胀达到监管层认为需要调控的时候,紧缩政策便开始出台,M1同比增速便应声回落;当紧缩政策已经明显抑制了通胀,并开始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时,紧缩政策便开始放松,M1同比增速也逐渐回升。从历史数据来看,M1同比增速上下限的均值约是20%和10%,M1同比增速传导至CPI一般有6-12个月的滞后期。由于中国股市始终摆脱不了政策市和资金市的帽子,市场通过M1同比增速便大致可以预判通胀走势和政策方向,因此M1同比增速和上证综指的拟合度相对较高。

现在的情况是,M1同比增速自2010年1月份高点回落以来,已经历时16个月,而且已经接近10%,但CPI至今维持在高位。4月份CPI为5.3%,较3月份的5.4%略回落,尚无明显转势迹象。

与此同时,紧缩政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加深。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如今浙江、广东、江苏等地的一些中小企业已出现半停工、停工状态,而流动性收紧导致的融资难成为中小企业陷入困局的重要原因,不少中小企业正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另有媒体报道,民间借贷资金已有高达100%的年利率。

但从宏观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增速仍无硬着陆之忧。4月份制造业PMI维持在50%以上,今年一季度GDP为9.7%,也远高于8%的政府目标。大型国有企业和垄断企业也并不如中小企业那样极度缺乏资金。可见紧缩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更多的是结构性的,但这种结构性的影响对中小企业杀伤力很大。

如果按照历时常规的演绎,M1同比增速降至12.9%,市场或许已经会对政策转向抱有较强的预期,同时预期的提前反应很可能帮助股市开始构筑底部。如今经济下行压力渐显,而CPI仍居高不下,则让M1同比增速指示股市底部的逻辑,从两条腿走路变成了一条腿走路。

造成这种中期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过去两年货币超发使得社会存量资金大幅增加,在此基础上的货币增速回落,对通胀的调控效果可能有所削弱。金融危机后中国GDP单季增速最高不过11.9%,未超越2007年峰值,而M1和M2最高增速均远远超过了危机前。

其次,中小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的资金困境差异,是金融资产配置不均衡的结果。紧缩政策至今已明显抑制了中小企业的投资和需求,但大型国有企业并非如此。这就造成了一部分企业投资和需求相对稳定并给通胀带来压力,同时掌握金融资源和依靠垄断来化解成本压力,另一部分企业则毫无风险保护。

再次,长期的负利率催生资金的投资性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通胀压力。无论是大蒜的炒作,还是小金属的囤积,从根本上而言都是由负利率、股市表现欠佳和楼市遭遇调控等原因造成的。负利率情况不解决,资金难回银行,中小企业更难以从银行渠道获得信贷。

最后,欧美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了中国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导致中国紧缩政策的效力减弱。人民币升值可以从价格上缓解输入性通胀的影响,但可能引发境外资金流入中国。今年1-4月外汇占款额达14348亿,比去年同期多出4000亿人民币。

中国货币政策正面临困境。如果不采取宽松措施,中小企业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后续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的风险绝对不应忽视;如果货币政策放松,中小企业资金压力将减轻,经济增速也可能由此回升,但通胀压力会重新加大。

无论是高通胀还是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似乎都不是中国政府可以接受的。针对这种局面,市场现在出现一种呼声,建议采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上调存款利率的组合措施,放松行政监管,让市场和价格功能来发挥更大作用,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一场地方政府和部委联合的调研正低调开展,调研的内容正是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困境。

通胀压力没有转势,现在谈货币政策全面放松现在还为时尚早,但针对中小迄今的资金链困境,结构性的政策放松仍是值得期待的。如果这一情况得到兑现,股市的资金面压力将会有所减轻,至少产业资本从股市中撤回资金挽救资金链的迫切性降低了。

当然,如果通胀压力不出现趋势性回落,货币政策就难以全面放松,股市仍然缺乏系统性的回升动力。因此,综合来看,现在简单地通过M1同比增速可能无法明确判断股市底部出现在即,但至少可以从中看出,来自紧缩政策的风险可能减弱,因为实体经济有不能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