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毕比:药家鑫发展了魔鬼法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9:10:05

药家鑫发展了魔鬼法则   

  去年10月20日晚在西安发生的“药家鑫交通肇事杀人案”,西安音乐学院钢琴大学生药家鑫创造了有史以来最邪恶的犯罪记录——撞人后杀人。开车把人撞倒后,本来就够理亏的,有道德的司机会主动停车下来救人,不良司机也就是仓皇逃逸,只有邪恶如药家鑫者,才会对被撞伤者动起杀机。他停车后看到的是那位叫张妙的弱女子倒地在痛苦地呻吟,竟然还活着,还想记他的车牌,于是他拿起随身携带的一把33公分的尖刀,向伤者连捅八刀,直到伤者没有了一丝声息才罢休。一个妙龄女子的鲜活的生命,倾刻间就被药家鑫剥夺了,这是何等残暴的行径?药家鑫开车离开现场不久,又把两个行人撞倒,正当他下车想如法炮制残杀张妙的一幕时,恰巧一位段姓村民打的回来,他看到此情形后立即把肇事者药家鑫抓住,中止了药家鑫的杀人意图。幸亏段村民来得及时且见义勇为,否则,又会有两人惨遭毒手,凶手还会逃之夭夭,继续做他的钢琴大学生。

  药家鑫杀人案引起了国人极大的愤怒,这是很自然的。因为药家腥把“撞伤不如撞死”的魔鬼法则推向了更邪恶的深渊,演变成了“撞死不如杀死”,他的肆意杀人的行径,不仅是向张妙屠戮,而是公然向社会公众挥刀,向道德和法律挑战,已经捅破了民众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有人说他是“激情杀人”,是一时冲动所为,其实不然,药家鑫实际上是蓄意杀人,只不过没有特定的对象而已。他随身带有一把锋利的尖刀,就证明他有杀人的意图。他可能早就想过,“如果我开车撞了人,决不像李启铭那样慌张逃逸,而是停车把被撞者杀了”。所以药家鑫不是一般的杀人凶手,他具有魔鬼杀手的所有特征:极高智商、早有预谋、从容镇定、异常残忍。

  对于这个药八刀,法医后来又改口说药只剌了六刀,有两刀系由被害者抵抗所致(估计是手部抵挡动作),所以这两刀不算数。这个说法也太离奇了,幸好法医鉴定被害人只“抵抗”了两刀,如果被害人抵抗了八刀,那么是不是这八刀都不算数呢?那是不是说,药家鑫就根本没有杀人了呢?按照这个混帐逻辑,那么世上的一切杀戮和侵略,由于受害方进行了抵抗,这些杀戮和侵略就不算数了。因此是不是可以说,八年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于中国人民抵抗了八年,日本侵略者加害于中国人民身上的一切罪恶就可以一笔勾销了?日本就没有侵略中国了?

  药八刀篡改成了六刀,这个荒唐的说法一出笼,马上就得到了少数媒体和少数专家的认同,他们为了减轻药家鑫的罪恶,让药家鑫免死,绞尽脑汁想出了一切办法,他们立即认同药六刀,就是想减少药家腥杀人的血腥程度。后来,西安中院对于到底是八刀还是六刀,不作认定,而是用“数刀”来表述,这种“摸糊”的说法真是“高!实在是高!”

  在西安中院开庭审理药家鑫的前夜,央视播了一个《药家鑫:从撞人到杀人》的节目,作为大众主流传媒,央视本来应该利用这个节目,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生命和法制教育的缺失以及撞伤人与撞死人的赔偿制度缺陷入手,来谈怎样避免“药家鑫案”在我国重演的问题,这样的节目播出来才有现实意义。可央视没有这么做,它给我们展示的是,药家鑫痛哭流泪的镜头,是他童年学琴时受到的委屈,是他杀人案发后如何的忏悔与良心发现等等。央视此时此刻播出如此节目内容的“舆论导向”,已经昭然若揭了。央视那个美女主持人作出一幅悲天悯人的样子,张口闭口“这孩子”,好像药家鑫还是一个11岁的孩子似的,可他已经21岁了,具有完全的认知能力,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怎么还称他为“孩子?呢?那位慈眉善目的美女主持人是不是想误导广大电视观众:药家鑫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所以不应承担法律的责任?

  还有那位公安大学的李玫瑾教授,她每每以“中国犯罪心理学权威”自居,对药家鑫杀人的心理原因,作了离奇古怪的解释。本来,药家鑫杀人的动机已经很明确,就是杀人灭口,怕“农村人难缠”,事后找他的麻烦。因此也就用不着心理学教授再来多费口舌了。心理学家一般解释的是没有明确杀人动机、让人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杀人案,例如变态杀人案等等,国外电影《沉默的羔羊》和《本能》对此就有反映。可是李玫瑾教授在电视上不辞辛劳,屡次三番解释药家鑫杀人的心理委屈。对于她的那些荒唐说法,人们概之为“弹钢琴杀人说”,李教授说这是人们对她的歪曲,为了不歪曲她,我们还是看她的原话吧,以下是她解释药家鑫杀人的经典语录:

  “他拿刀扎向这个女孩的时候,我认为他的动作是在他心里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时候,却被摁在钢琴跟前弹琴的一个同样的动作”

  “实际上属于当我不满的时候,我弹琴本身是来发泄我内心的一种愤怒或者情绪。因此,当他再遇到这么一个不愉快的刺激的时候,他看到一个人被撞伤了,而且在记他的车号,他这个刀的行为实际上类似于砸琴的行为。”

  这不是“钢琴杀人说”是什么?只不过李教授没有说药家腥拿刀“杀”或“捅”人,而是用了一个委惋的词“扎”,在另一段话里她又用了更委惋的词“做”!李教授从来没有说药家腥“杀”了人,只是“扎”了人和“做”了人而已,她自然不会承认自己的“钢琴杀人说”。只是,如果将来李教授因“钢琴杀人说”而荣获诺贝心理学奖时,她又会向人们炫耀她的这一伟大发明。李教授这一学说的意思很明显:药家鑫杀人时是在弹钢琴,他是把被害者张妙视作一架钢琴,尖刀是钢琴的键盘,张妙被刀捅的哀叫声和鲜血飞溅的声音是药家腥弹出的钢琴曲。不过这一钢琴曲可不如《水边的阿狄丽娜》那么美妙动听,它是史上最恐怖的《死亡进行曲》!

  当李教授的上述“妙论”受到成千上万有正义感的民众的质疑时,李教授的回答是:你们弱智,根本不懂我的理论!你们不值得我答复 !我等草民虽然愚笨,不懂李教授开创的“犯罪心理学”,但心理学的书还是看过一两本的,也知道有一个叫“弗罗依德”奥地利人写了一本《梦的解析》。心理学本来就是一门大众的学问,并不是那么诲涩难懂,如果你李教授研究的是“哥德巴赫猜想”,你说我们不懂,那我们也就认了,那也就由着你信口开河欺世愚民好了。对于李玫瑾教授屡屡为杀人狂徒进行心理辩护的行为,人们真得好好分析她的心理动机了。

  药家鑫被西安中院判为死刑之后,广大民众拍手称快。民众并非不珍惜药家鑫的生命,而是痛恨药家鑫毫不尊重别人的生命, 药家鑫杀人不是针对特定的人群,而是针对我们所有的人,谁被药家鑫撞例,都可能遭遇到和张妙同样的命运,因而,药家鑫杀人的性质,就特别恶劣,具有“反社会”的倾向。民众之所以热切地希望法院判他死刑,是因为唯有把魔鬼送进了地狱,正义才能得到伸张,法律的尊严才能得到维护,下一个药家鑫案才可能避免。还因为民众知道,在中国只有执行了的死刑,这个刑罚才是真实的,才无法翻盘,其他刑罚都是浮云,有钱能使鬼推磨,何况一纸法律判决乎?什么“死缓、无期、有期”,只要大大方方地使用银两打通关节,这些徒刑都可以减刑。如果法院给药家鑫判了个死缓,这个死缓就和三五年的有期徒刑在意义上是一样的,当人们天真地以为药家鑫将要把牢底坐穿的时候,人家几年之后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保外就医”出了狱,说不定还和他的魔鬼师妹李颖结了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