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的牛奶怎么洗脸:1少阳老师黄元御先生临证经验谈①:脱发病案,调肝法治疗颓疝[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慢性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02:10:47

   大家晚上好!我今天来就是讲讲我个人吧,这几年知识的学习与工作过程中对黄元御这个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运用,大家可以看第一张图。


  图一(见文章末尾)

   第一张图,这个图是从《四圣心源》这本书里把他的用药,按照《四圣心源》用药的频繁程度和特点,我以前学习的时候画的这么一张图,如

   果按照标准的,咱们的河图啊洛书啊,一气周流这个画图呢,应该金和木的位置要对调才对,我这么画是为了方便自己想象啊,假设一个病人在你对面站着,那么他左侧气升,右侧气降,左木右金,是这样的。在这个金木水火土,这个五行之中, 中央是土,常用的药是黄芽汤,是人参、甘草、干姜、茯苓。在这个最中间用药范围之外,外层一圈是这个,是芍药、黄连,桂枝、丹皮,附子、川椒,杏仁、陈皮;完全是按照《四圣心源》黄芽汤的这么一节这么写出来的,但实际运用上可能,远远要比这个灵活。再外一圈,每个方面,每一个象限,都有它的一些常用的药。这些药一共是40味左右,因为有些药在有些地方是有重复的,这40味药就基本上能涵盖到我们常见病里面的,这个使用频率的话,能涵盖到百分之十,这个可以做到的。

    这个说到用药呢,应该是具体每一味药的,去寻找它的最标准的,它的作用,我们还是应该以《神农本草经》啊,以及后来的《明医别录》这些个专门研究本经为主的书,去看这些,以《神农本草经》为主。咱们今天主要讲的黄氏理论,所以啊,按照黄元御《四圣心源》里的用法以及呢,他的书里面的《长沙药解》、《玉揪药解》是这么给它做这么些规划的,这些药的分类是这样的,但是呢,历朝历代以来,各家各派,往往每个人到了一定的程度,都有自己对药的理解啊、运用啊,并不限于这个图形,我拿这个图形呢,方便自己学习,这是最主要的。我觉得图一就是这样的,具体每味药的作用,大家可以去看书就成了。然后拿出一个《四圣心源》里面的,因为我今天上午想讲什么的时候,一翻书,正好就看到了它这个病,精遗这方面的病,这是图二,《四圣心源》对精遗的辨证、治疗还有它的图解,是这样的:


图二(见文章末尾)

  我左边这个小图,是病因、病机、病理辩证的分析;右边这个图,是立法、方药和治疗。先看左边这个图,按照《四圣心源》里面的分析,精遗第一层的因素就是肝脾之不升,为什么肝脾之不升呢?这就涉及到第二层的辨证,就是肾寒脾湿、木郁风动。那么这个,再具体的分析就是,根据图形分析,把这个病呢,分析出,一共是四条具体因素,第一条是水寒失藏,这个,我在这个肾水下画一个三角,表示冰冻的意思,水寒失藏。第二因素就是土湿,中间这块,有点像天气预报。第三条是木郁疏泄和第四条木郁风动,这都是木气里的变动,“木曰曲直”,木气让它直、调达,这是正确的,是一个生理现象;那么一旦不能让它直——也就是说“曲”,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木气的变化,就是一种病理的变化,那么这种变化从临床上看,表现比较多的就是下陷,所谓的木郁疏泄,这是它木气升不上去的表现,另外一种,就是因为它下面的生气不足,上面就表现出来的,它往火气方面化,变化去转化的力量不足,它就会出现风动的现象。很多虚性高血压,因素就在这儿。当然还有第三点,就这一点来说还有第三个表现,就是木郁生热,这也很多。涉及到这个病,似乎书上没有分析这一点,所以呢,今天只按照书分析,目前只分析两点——一个是木郁疏泄、一个是木郁风动。那么这个精遗的病,辩证就是一共就四个点,基本上涵盖了这个精遗的常见的本身的一种范围之内的病因病机,那么要如果具体到每个病人比这要复杂得多,它还有别的方面的变化,这就不说了。

   接着看右边这个小图,是这个精遗这病的治疗方药的示意图,针对前面四个原因,四个因素,一个一个来给拆,中央土湿这里,那么土湿就要泻湿培土。木气第四条,既然它木郁风动,我们就对应用疏风的方法,那么就用桂枝、芍药结合在一起,同时它这个疏,促使这个木气升起来,这样也会针对第三条在起作用。第一条水寒失藏,可以针对使用附子、砂仁这些暖水行郁的药,它在暖水行郁的基础上,能够促进木气升发,缓解木气的疏泄。然后针对这个第一条和第三条,精的失藏、精的疏泄,这里要用运用龙骨、牡蛎这两味药,藏精敛神。龙骨、牡蛎可谓是这个方子里的点睛之笔,这个玉池汤的组成就是这样,而具体到药的本身,具体到每一味的特点,不是这么简单的,会更复杂一些,更深奥些,这要在临床学习中去摸索体会。

   大家看第三个图,这个就是前一段时间在网站的《四圣心源》版面我帖过的一个医案,通过这个医案,给大家讲讲脱发的治疗。脱发的治疗在《四圣心源》里面,这本书里面,正好第155页,单印本,第155页里面须发这一篇,这一篇里面它用的是桂枝柏叶汤。我治疗时候呢,用的这个汤的名字呢,我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了,就是随症治疗。

图三(见文章末尾)

   好,现在我给大家分析一下脱发这种情况,现在这个脱发的人很多,内内外外的因素也很多,那么,外部的因素不谈,就谈内部因素,内部最简单的因素。这个病例呢,这个病人是25岁,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身体很简单,没有什么复杂之处,所以在这里引用这个医案,用来讲课,思路会比较清晰。而且呢,我发现他这个,如果从辩证上说,正好与刚才讲那个精遗的辨证很相似,第一层病因,肝脾之不升,最终导致脱发,发不生,头发不能生长出来,往下脱落,肝脾之不升。那么,在具体一点,看他的第二部,更深层因素,肾寒脾湿,木郁风动。

   似乎看起来,这个脱发跟刚才的精遗,病因病理都是一样的,但这只是表面上这两句的表达是一样,再具体的分析,还不是很一样。我具体分析了一下,我把他这个病,这个病例的辩证,最细致的话一共分成了六条:

   第一条是水寒精不足,肾虚。

   第二条是土湿,脾胃不足,导致化阴不足,头发生长来源不够。

   第三条是木郁风动而导致脱发,因为这个,发为血之源,那么它的头发营养是肝血的一种给予。肝血从哪里来,从脾胃这里来。发为肾之精华,那么它也集中表现出一个人的肾精、肾气这方面的衰旺。如果一个人肝脾,木气升发这方面,木气升发不够完善,那么如果木气不够充足,有可能出现扰动,可以用“风动”这个词,风动导致脱发。

   第四条,是木郁不达,营血亏虚。

   第五条,木郁而痰瘀内阻。

   第三条和第四条在黄氏理论里面,在没完没了地说,很容易理解了,上一个病例,解释了一部分,不说了。

那么,第五条木郁而痰瘀内阻,这个是我比较强调的一点,现代人的体质很复杂,内因外因都很复杂,所以体内有郁滞不通的地方,往往呢,内科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病人里面,这方面要考虑的话,起码得有百分之八九十,要考虑这一点,就是不通这一点,你要让它顺通、通畅。有这么一句话吧,温阳不如通阳,通阳而不如化气。温阳的目的是要让阳气畅通,怎么让让阳气通畅呢?有时候你必然要考虑化解不通畅的地方,

不通畅的地方有两类,一类是痰,一类就是瘀。这是第五。

  第六条,就是金气的不收藏。

  这个病例应该是,我记得,第一周用药基本上就是缓解脱发。到第二周,就不脱了,而且他觉得头发根发硬了,也就是说开始生长了。第三周呢,又更好一些,应该是三四周的样子,后来他就不治了,应该是脱发本身已经问题了,就是以后生长的问题了。这个处方呢是这样的:丹皮15克,白芍20,生地20,当归10,党参30,白术20, 茯苓20,首乌15,侧柏20,龙骨、牡蛎各30,这个方子,应该是第一次处方。

  因为后来他这个,几次治疗之后,肝郁风动这方面基本化解去了,产生的郁热没有这么强了,就是应该是生地少了,丹皮减下去了,我记得,我也没有记,大致印象是这样的。

   好,下面说他的治疗,就是右边这个小图,白术、党参、茯苓这三味药一起结合用起来,用于培土泻湿,在《四圣心源》这本书里,黄元御对白术的运用很少,而且在他的药解里面认为白术这个味比较滋腻、阴涩吧,可能这是他的理解。但是我平时用,往往经常用,而且用的量还很大。特别是白术这味药,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首先它得是一个正品药,往往除了它的甜扑扑的泻湿的作用,还有一种生生不息的作用,有时并不显得壅滞啊,不好消化啊,我没有发现这个特点,这是我的体会。白术正品呢,用药就得用一种,表面比较发黄的,又疏松的那种,疏松的部位很多,大大小小的那个眼状的东西,表面黄的,本身有润肠通便这个作用。这是白术,这是中央的土。

   那么,这个木方面呢,当归,用它来疏木养血,充营血;丹皮、白芍、生地,作用是疏木清风,是针对第三条;下面首乌、生地、丹皮,这三个又组合在一起,可以达到一种疏木、破瘀、生血这个作用。特别是生地,填骨髓、生精的作用,本身又能活血痹,本身又能,我记得这个小邝同志呢,他开始的时候,他这个他说,他小便比较偏黄,我看他舌脉呢,是关脉滑,舌头比较胖,苔厚,舌尖发红,也就是这种情况,他是,为什么有这个情况呢,说明他这个,肝气方面有郁滞,有郁滞的同时又有郁热,不通则痛,不通则热,这就是我刚才强调的第五条,木郁痰瘀内阻导致的。所以,开始治疗的时候,这是第一次处方,没有用桂枝,没敢用,只用当归,因为当归相对来说偏润一点,第二次,我记得以后就用桂枝了。然后呢,这个同时配合首乌啊、丹皮、芍药、生地,这些是凉血,不是啊,首乌不算,主要是生地、丹皮、芍药,这三点主要是凉血而通血、破瘀、祛痰,应该是去瘀的同时祛痰。像这个文章里写的那样:生地的作用可以逐血痹,填骨髓,作汤除寒热积聚。发热就是热聚了。最后,龙骨、牡蛎,用来藏精敛神,我上次在文章里写得:龙骨、牡蛎两药,性味皆平,可大致归在心火与肾水这两方面,能够引火归水,平阴秘阳,连贯一气周流。换个角度来讲,这两味药自然具有水精之气。龙骨是久埋在地下而成,牡蛎是海中生成,二者荡除水湿痰瘀的力量既安全又有效,还便宜点。

    另外还有一点,是这个在金气方面一定要注意,他既然在脱发,脱发呢一个是,来的方面不足,生长的这种坚固性方面不足,金气不能收降,不能收,《内经》讲金从革,它既然现在不能从降,就往上逆的趋势,所以呢,这方面我用了一个侧柏叶,来清金固脱。基本上这个病例就是这样用的,至于叫什么汤呢,叫疏木清金汤,可以。

  我今天这四张图呢,基本上也讲完了,第一次做讲课,准备得不够充分,谢谢大家,就这样。



少阳老师临证经验谈:调肝法治疗颓疝(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

                                                   网友  山上月整理  弘毅生校对

今天讲这个病例是男子,28岁,没有女朋友,从小是家传练八卦掌,平时与他聊天,一块玩,看他的样子,嘴唇比较红,比较好动,站在那儿老是站不稳,动来动去的,他体质上可能是营血相对偏热一点。

他在练八卦掌的时候,可能中国传统武术应该是阴阳平衡肯定没有问题,最近,近期几个月,他练习泰拳,泰拳呢,练拳我也不太懂,可能他要往下,把气沉下去发力,但是肯定是有气沉下去的一个过程,同时也会有气提起来的过程,缩肛提气这么一个过程,力量才能发挥出去,这方面他没太注意吧,所以出现这么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是病的话,按照中国古代的病名叫颓疝。《内经》有一句话叫做:“男子内结七疝,皆肝之积也。”就是肝经的那个积。相对应的现在的医学名称应该是睾丸炎、附睾炎以及精索炎这么一类。那么这个疝,它的成因是什么呢,其实一言以蔽之,就是肝之积也。就是木郁不达,那么治疗起来就是疏木、破郁、达肝,如此而已,说起来很简单。

但是具体到每个人,他身体状态都会不太一样,然后他表现出来的病的状态也不会完全一样。有的人的木郁会表现郁而生热很明显,有人会表现出木郁缺血,有人会木郁气不足等等,具体到这个患者呢,急性期的表现就是,木郁生热比较多,是一种郁热。

在郁热的时候,去年春节前夕的时候,我们俩在一块吃饭,他说他那个地方又肿又胀又疼,呲牙裂嘴的,因为吃饭也就没有细看。就先给他开了这么一个方子,2月11号的,这个方子呢,像半夏、陈皮、赤芍、白芍各30,甘草、茯苓、水蛭、生地、泽兰、元胡、川楝。这里头,前半截就是一个二陈汤,或者说是张景岳的有一个方子叫做橘核丸,类似这个东西加减形成的;中间有一个芍药甘草汤,后面的尾巴有一个金铃子散,元胡、川楝子,在金铃子散前面,是生地、水蛭、泽兰都是往下泄的。

他这个药吃完之后,稍微有点好转,然后就去回老家过年去了,过年回家一吃,好转的那个东西立刻又翻过去了,又发作了,给我打电话说又疼又肿,又怎么样,我说太远,那没法看,就让他在当地治疗,当地没有中医,看的是西医,输液治疗,用的是抗生素之类的,连输好几天,后来疼痛等炎症好歹下去一些,体力被这种抗生素治疗给消伐得很厉害,治着治着身体都没有劲了,后来给我打电话,说害怕,问还能不能活下去。

然后就这么治着,过了这个正月,又回到北京来了,然后找我,我再给他看,因为这个时候,它毕竟是经过西药治疗,最初的急性期还是过去了。急性期过去了呢,但是治疗并不彻底,有往慢性转变的一个可能性,现在处于往慢性转变的前面一点点这个阶段。

这个时候是3月12号。3月12日他说精液中有暗红色的、血液的颜色,肯定是因为这个炎症、这个颓疝导致的有瘀血。同时左关脉涩,舌胖苔厚,苔里有瘀点,下处不适,还是这个地方不舒服,单侧肿大变形疼痛。所以我估计从他这个将近半个多月,十天左右的西药治疗的话,只是把他这个地方的肝郁形成的郁热去掉一些,但是这个瘀,瘀血的这个“瘀”,似乎是起不到这种作用,所以治疗相对比较有限。这个时候我给他开的药是:茯苓、甘草、干姜、砂仁、桂枝、丹皮、水蛭、黄芪、白术、人参,实际上应该达郁汤加减,《四圣心源》里面有。因为输液治疗对体力消伐得比较厉害,也就是说对肝气的消耗比较厉害,所以后面加参、术、芪,往上补。前面的茯苓、甘草去湿、消肿;砂仁性泄,桂枝、丹皮都是疏肝、清肝的,水蛭是化瘀血更强一点。这个水蛭的发挥作用的特点,除了全身都会到,主要作用集中在下部这个地方,所以用这个水蛭。同时他的瘀血比较严重。

到3月23号,这其中可能还有复诊,我没有记录。等3月23号,肿好歹已经消下去了,这两边一般大了,但是这时候,精液中还是略有血色,等于还是有出血。既有瘀血,也有出血。脉略滑硬紧,精索略不适。这个时候脉略滑硬紧,大家想想很有意思,因为开始的时候他是一个脉数,是一个数脉,到现在,我当初的记录描述是略滑硬紧,就是说,他相对速度应该还是偏数一点,但是他肯定是有瘀血,又有疼痛,所以才会硬而紧。这个时候,痰和瘀血往往是同时表现出来,是同时形成的,很难区分,我们把他统称为“痰瘀”,所以,有“痰瘀”存在,他的脉滑,这么一个表现。这次的舌,舌可略胖,应该是以前的厚苔消下去一些,相应的厚苔消下去一些,表现在身体上,他的肿消下去了,这是一个进步。因为精液中还有血色,所以我估计除了瘀血把它清下去一些,还有一点出血。所以呢,这次方子里加了一些凉血的药,以及这个止血的药,山茱萸是止血,泽兰、地龙是凉血、行血、祛瘀。这个方子是:桂枝15 川芎5 芍药20 山茱萸20 黄芪30 白术20 人参15 干姜 茯苓20 甘草10 地龙10 泽兰6。等于是前半截用的类似桂枝汤的东西,桂枝汤加黄芪,帮他往上提升肝气。

到4月6日。继续,木郁土湿,肯定症状没有完全消失,但是有所改进。这个方子比上一个又加了地黄、补骨脂、巴戟天。补骨脂、巴戟天一般用于温补肾阳的,药性比较平和,很好用。这个方子里多加地黄,用来凉血热,同时逐血痹,去瘀血。因为他平时的体质就是肝血偏热一些。

到了到4月18日,以上症状全部好转。本次提出右侧胁下,从小就有纠结之处。脉数弦滑,脉数等于又回到平常的体质状态上了;弦滑肯定是在一个比较接近平常体质状态上表现出不太正常的一点。到这里可以看出,从体质上找因素,一是平时体质上偏于肝热,同时他又有不通畅的地方。这个体质与不通畅又互相影响,又互相促进。

由此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中医养生。方法多种多样,从某个角度出发,首先应该治病,然后才能谈养生。把身体里面偏的地方、不太通畅的地方通过调治把他打通之后,然后才能谈如何养生。养生方面从体质上看,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太一样。说完全很好的体质很少,往往都是或多或少,这偏那偏,那就应该平时注意纠正、防治这个偏往更偏上发展,这是防病方面的。从体质上说,体质发偏的话,一部分可以调整得更接近阴平阳密,平衡,但是很多人还是难以得到这个状态,这里面有更深的因素,光靠药是不太可能,这是我个人看法。但是毕竟可以说,经过努力把这个偏纠正得更平和一点,第二是防止它往更偏的方向发展,这两点应该能够做到,第一点是第二点的基础,第二点是治未病的一个前提。

这次用方是:川芎5 鳖甲12 白芍20 丹皮6 茯苓15 甘草10 党参20 地黄20 补骨脂20 巴戟天15 山萸肉20 牡蛎15

前两天打电话说没有那个感觉了,因为他自小练八卦掌,故体内对药力敏感,碰到这种人挺好的,用药的合不合适,多一点少一点他都都能觉察出来。这次,鳖甲、丹皮、牡蛎、芍药这种清肝削伐用的稍微多一点,相对于4月6号补充的多一点,他忽然觉察出来这次的药不如上次喝完后有劲。

其实治疗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等等,实际上就是“调肝”两个字。看这个4月6号的图解,第一图说过,第二图,就等于2月11号这个方子,我的意图是大致分成三段:

其中二陈汤加橘核,这是往下祛湿、祛瘀、降气、清热,这是这个小圆圈里;

另外一个小圆圈里,就是元胡、、川楝、生地、水蛭、赤白芍、泽兰,特别是泽兰、赤芍、白芍,这三个大体上是从肝经上往下泄热、祛瘀、活血。生地、水蛭、元胡、川楝,这是通过活血、逐血痹、清热、疏肝达到往上升提木气的作用,这是三个箭头。

第三个小图是4月6号的,4月6号应该算是亚急性期这么一个状态,不能算慢性期,急性期确实刚过。这个时候肯定是清热活血祛瘀,这是要做,同时疏肝要变强加大。因为前一阶段西药治导致的副作用,一直在持续往回推补,4月6号用的方子是这样的,中气脾胃这里人参、干姜、茯苓、甘草,用了一堆,补充中气;然后,地龙、泽兰,还是用来清肝疏泄的;剩下的从黄芪打头,到桂枝、川芎、芍药、山茱萸,芍药应该与地龙、泽兰合在一起更合适一点,画的时候没有注意这一点,黄芪、桂枝、川芎、山茱萸合起来就是往上提肝,疏肝,特别是黄芪调养他的营血与卫气,两方面。所以这个病基本上就这样。

最近这段时间比较忙,今天就准备了这么一个例子,说得比较少。下面是问答时间

少阳老师黄元御临证经验谈——慢性咽炎辨证
山上月

   网友落荷整理

  大家先看那个图,今天就讲这三个小图,当然如果按照正规的、标准的、传统的理论,应该是金和木的位置是对调的,因为我过去画习惯了,总是想象对方坐在我对方,总是木放在右边,金放在左边了,大家学习的时候可以自动把这个还原回去。

   好,现在开始,慢性咽炎现在的发病率还是很高的,怎么说呢,各种因素还是很多,外部的,内部的,外部因素呢,像空气污染啊,这是最重要的,当然还有气候的变化等等;内部因素呢,非常复杂。首先呢,现在先引入一个概念,叫做病所,病所这个概念,是近代的医学家曹颖甫在他的著作中提出的,这个名字很具有中医的特色,不叫病灶,叫病所。这个所当然叫处所,作为一个范围来讲,这是大致形容一个病的范围。因为中医的这个特点,有的时候很多情况下,不像西医那样,局限在某一个固定的位置上,所以说呢,用病所这个词显得更具有中医特色,实际上更准确。那我们看过去的最早的药书——《神农本草经》,大家可以看到,它的特点:这些药物没有分经,不像现在说某药入某经等等,没有这个说法,好像呢,而且实际上,它应该是一个东西吃进肚子里去,每一个地方都可以到的。但是某一种药呢,它又有它先天的特点,它有可能集中在某个部位、某个组织,某个器官发生作用,所以呢,我就把它发挥作用的这个范围,称为药发挥作用的病所。

  今天说到慢性咽炎这个病所呢,它当然以咽部为主,周围还会涉及到,里里外外涉及到,向下涉及到气管、支气管,向上涉甚至涉及到口腔、涉及到鼻腔,总而言之呢,它大致会涉及到一个是呼吸道,一个是食道。一个是肺系统,一个是胃系统。这两个都会涉及到,但还是应该以消化道胃系统为主。所以呢,它的成因呢,写了四个词组:一个是胃不降,一个是肺气不利,肺气不利也叫金气不降,这两个合起来也叫肺胃不降吧。

  我们一般来的说,形成了慢性咽炎的成因往前追溯呢,很多人都是因为风寒感冒治疗不当导致的。在风寒感冒有一个阶段属于少阴病阶段的里面,当寒气从呼吸道进入,因为治疗不当,没有把它排出去,寒气就客积在那里了,咽部周围日久形成了一个病所。这个时候客人已经占据主人的房子了,所以管他呢叫少阴客寒。当少阴客寒的时候,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慢性咽炎形成的前期,还没有形成慢性咽炎,这个时候是挺好治疗的。像半夏散呀,或者咽痛偏热型的用桔梗甘草汤都可以。但是因为现在这方面,特别是西医的治疗从中医的角度讲很多是失治误治的比较多,所以造成慢性咽炎客寒逐渐增多,客人呢越来越客,占据主动,干脆躲到家里不走了,慢慢形成了慢性咽炎。

  当形成慢性咽炎的时候呢,它已经不简单了,不能简单的叫少阴客寒了,这时应该说以寒热混杂,这时候既有寒也有热同时还有痰瘀,我们管它叫痰瘀阻咽吧,这是病理产物上,搁在这儿了,这时病理产物已经形成了新的病因,我们辨证的时候把它算作一条吧。这是来源,这是外部的。

  内部的来源呢?一个是各种因素导致的胃气不降,特别是各种因素造成的肺气不降。肺气不降应该是以后出现慢性支气管炎的情况比较多,他也会涉及到慢性咽炎这个方面,所以一起说了。有一句话叫做五脏六腑皆可致咳。这个肺脏是一个很娇气的脏腑。它不能实也不能虚,都要咳嗽。然后风寒暑湿燥火,哪一样在这里搅一搅它都受不了,都会导致咳嗽,都会造成肺气不利,咳嗽是一个症状,历来医家积累的经验很多,但是实际治疗仍然很困难。因为导致咳嗽的因素确实很多。简单的成因就是这样。以上是我临床上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可能还有其它的因素没有那么全面。

  下面这个处方呢?实际上来源于《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原方治疗“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炙脔就像小肉块,形容咽中有异物感。近代的医学家张锡纯治疗咽炎很推崇这个方子。他用半夏厚朴汤同时还要用针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促进胃气往下降。这个方子,有一次我记得,大家看那资料,其中有一个人是“垂c如六”,他帮家里人问诊,“腰椎间盘突出,多年的慢性咽炎”腰椎间盘突出先不管,多年的慢性咽炎在治疗的时候,第一次三付后,有一点好转的地方,第二次加了点又是三付,但是嗓子这里好转不明显。当时我就很纳闷,这是怎么回事呢?前面这两个方子基本上是全身都在调整,治咽炎这方面的效果还是不够。我当时就想放弃全身调整,集中力量治疗上面这一点,既然是咽炎嘛!以全身调整放在其次,所以呢,我在半夏厚朴汤的基础上又加了苏叶、蝉蜕、白豆蔻,桔梗、皂角。苏叶不算加,原方就有。先看这个方子呢,我现在解释一下。

  大家先看图1,慢性咽炎辨证图,实际上刚才已经说过了,辨证上分两个层次:一个层次肺胃不降,第二个层次再细致的分下去,集中到肺那里,有肺气不宣,它不能往下,也同时不能往外,它堵着呢,具体到咽部的那个位置有痰有瘀,痰瘀一般表现出来的是湿、寒、燥、火混杂在一起的比较多。看中间这个图呢就是药方,现在给大家具体解释一下,我们从上面往下看。

  从苏叶开始,《神农本草经》上记载:“苏叶,辛微温,主下气杀谷,除饮食,辟口臭,去邪毒,辟恶气。”它是一个往上宣散的一个药,以宣散为主,看它发挥作用的病所主要在口、上消化道这一带为主,像祛口臭,祛邪毒。这里面祛邪毒可以深入去体会一下,这个慢性咽炎的形成的病所,里面的痰、瘀算是一种邪毒。

第二个,蝉蜕,“气味咸甘寒,主治小儿惊痫,妇人生子不下。”似乎跟这里没有什么关系,除了这个这里面记载呢,蝉蜕的功效呢?你看蝉蜕的形象,又薄又甘寒,气又清往上去,它又是蜕下来的东西,这个蝉蜕对于咽部病所里面的瘀,特别是时间长了血瘀透入到血络,络脉里面的这些东西,这些病理性的东西是要靠蝉蜕把它清除出去、散发出去。实际上是祛瘀散痰的作用。

下一个是白豆蔻,白豆蔻大家查的话一般是性温如何如何,但是我的体会是不是性温,而是辛凉的,而且它的力量呢?上面能透到肺,下面能透到胃肠,力量很强,气味很重的一个药。这个药在《玉楸药解》里面解释很深入,它也是一个辛凉的药,从辛凉的角度去解释去剖析的,大家可以去看看。当初为什么想到用这个药呢?因为正好那段时间看到坛子里在讨论白豆蔻功用的帖子,然后治疗这个病的时候呢,我在想用什么药合适的时候突然想到了白豆蔻,它发挥的作用似乎找不到第二个可以代替的,白豆蔻在这里的作用,它祛除咽部的痰、瘀、燥,一种痰火,但是要和蝉蜕配合在一起,这两个是凉寒。同时因为肺胃都能够到达,从上往下通下去,蝉蜕基本上是往外散,白豆蔻一方面往外散上一方面往下排除。

下一个药,桔梗,“气味辛微温,主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从它的主治上看呢?简直就是一个活血化瘀的药。它用在这里主要是除痰、祛瘀的作用。同时它主治胸胁痛如刀刺,它发挥作用的方向是整个能把整个胸的肺气透开,这里主要取它往外透、往上透的作用。

下面这个药是皂角,“辛咸温”,这是很厉害的一个药。“主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利九窍,杀精物。”这个药是多么的厉害,能够治风痹死肌,也就是说局部的已经由于正气的不流通、失养,已经完全变成一个邪气的东西,它都可以把他清除掉,何况是咽部的痰瘀。它发挥作用的大概位置也是偏于上面的,利九窍、咽部呼吸道、消化道,作用是从下往外推,从而排除。这个药一般来说,这个方子我用了5g,分量已经够大的了,这个还是整个用的,如果打碎用的话,就太大了,如果打碎了用,慎重的话应该从1-2g开始,不打碎用5g的话经过病例观察没有问题的。这里面皂角和桔梗这两个药,特别是皂角,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它含有甙类的物质有利于刺激气管往外排除分泌物,皂角干脆就是一种植物肥皂。

然后是半夏,这个方子里应该以半夏为君药的,“半夏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胸胀,咳逆,头眩,咽喉肿痛,肠鸣下气,止汗。”你看半夏发挥作用的主要部位,全身的来说伤寒寒热都能做到,具体一点,主要部位心下坚,心下就是说中脘脾胃这一带。胸胀,咳逆,胸腔,头眩,上面,咽喉肿痛这是本例最需要的一点。肠鸣下气,止汗,下气也是本例需要的,肠鸣本例不太需要。

 下面是厚朴,“厚朴,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其实这个药也是很厉害,可以治死肌,气血痹,当然这些是咽炎形成的东西叫死肌,气血痹,而且治伤寒,头痛,寒热,和刚才的半夏合在一起,以及苏叶、生姜,有清除来源的作用,来源是由风寒感冒引起的嘛。我不知道大家对这个药的样子熟不熟悉,厚朴这个药比较厚,表面粗糙的,这是一个树皮,它搁在那一般是一个圆圈形,煮完之后这个圆圈又胀大又撑开,这个给人一种感觉好像是把肠子撑开似的。

最后一个药,生姜。“生姜,辛温,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汗,风湿痹下利。”主发挥的位置之一是胸满咳逆上气,咽炎咳嗽肺气不利。基本上方子就八个药了,八个药基本上还是以偏温的这一组的力量比较强,偏寒地相对要少一些。毕竟痰饮当以温药和之。总体上表面的、局部的痰热的下面,里面的身体的体质还是偏于阳气的不流通所以这个痰饮化不开。好,这个方子基本上就讲到这里了。

下面呢举两个例子。这个例子呢有一个舌象,大家可以看看,这个人叫做“垂c如六”,帮家里人问诊,从网站上直接拿来的例子,大家可以去看原贴。

病人情况,腰椎间盘突出、多年的慢性咽炎面白,但细看有很多淡斑 。舌,肥大 ,有齿痕, 中有裂纹 ,见照片 。齿,龃龉,黄颜色 ,早晨使劲的话可以擤出鼻涕 咽部 痒 腹,胀 ,放屁多,心跳80次/每分腰,酸痛。

  这个舌头一看呢?还是偏胖,偏胖之中因为可能有色差问题,很多东西不好确定。能够确定的是一个偏胖,一个是中间有裂纹。然后还有一些齿痕,舌苔比较薄一点。直接能确定的是他的脾肾的阳气的偏弱,舌尖部还稍微往里面一点,稍微显得有点缺损,也就是说从心到中焦有可能郁结不通甚至有瘀血痰饮的地方。开始第一次治疗的时候开的方子:

干姜10g 、半夏20g、茯苓15g、甘草10g、白术30g、党参20g、牛蒡10g、杜仲15g、独活20g、附子10g、白芍12g。

  这个方子基本上是温养中气,咽部清透一下,下部养养肾。第二次来又有拉筋什么的,咽炎本身的好转不太理想,第二次还是在治它的胃的方面,然后他说嗓子没有明显的改善,总有东西堵在那里,很多年了,一直要清嗓子,觉得痒。后来就是我下面用的这个方子:苏叶5g(后下)、蝉蜕5g(后下)、白豆蔻5g(后下)、桔梗10g、皂角5g、半夏10g、厚朴10g、生姜3片。

  这次3贴药下去,喉咙有明显好转,以前是每天都要清嗓子,现在几天才偶尔清几下,效果不错,他希望能不能根除。慢性咽炎要根除是很困难的,好转没有问题的,尽量清理出去。因为它跟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太密切了,所以很难做到根除。

  好,下面这例子,他是慢性咽炎急性发作。是一个网友,我把这个病例分析的更清楚一些,因为他这个病例更复杂一点,分析的比较有意思。看他的帖子,他的症状里面呢,我把重要辨别,很关键的地方,我已经画成图了,首先是咽部疼痛,肝又是有时候有火烧火烤的感觉,一天24小时都是这样的,很痛苦,咽部特别红,后部有几个脓点,早晨起来有痰,而且痰这东西已经有十多年了。舌头,舌头胖大,边有齿痕,舌尖红,中后部舌苔厚白。再往下,大便,大便一直都很溏,吃辣的、酒就会肚子疼,估计是拉肚子,然后呢,鼻部有粉刺,紧张后会有口苦,一个人紧张会涉及到肝胆方面的变化,他口苦说明这个人的甲木胆火有郁滞,一个是上面的胆火有郁滞,再加上咽部又红肿、脓、痰,还有鼻部有粉刺,说明他这次急性发作,在上面火热郁结的是很明显的,同时会有一点胃炎。再往下看,咽部干痛、痒,吞咽困难,再往下看这个郁热又有新的证明,就是他最近很不容易入睡,失眠了。这是上面心火、相火不降。到下面看有呃逆、恶心、腹泻,这是消化道胃的症状,又上逆又下泄可能是有胃炎。

我给他治疗的第一个方子是:白豆蔻、 蝉蜕、牛蒡子、桔梗、黄芩、黄连、五倍子、半夏、茯苓、甘草、苍术。

  这里的清热的力量已经不弱了,但是他吃完了两付之后,说咽部没有明显好转,痰饮一样多,有时晚上咽部还会痒,还咳嗽,还疼,吞咽时还是那么难受。我给他调整了一下,把刚才那个慢性咽炎的方子用全了。在用全的基础上又加了牛蒡子,这是一组,后面的黄连、黄芩、阿胶等于是黄连阿胶汤,这是一组,五倍子应该算在第一组里面。第三组是半夏,甘草,茯苓,苍术、干姜,这等于是一个二陈汤的加味,这里面又有泻心汤因为它的舌头的边尖红。中后部苔厚白,然后呢,他的大便还有点溏,说明了他的脾胃这一带是上热下寒,上面湿热下面湿寒,同时失眠针对这一点,用泻心汤,同时阿胶加进去,等于泻心和黄连阿胶汤加在一起了,又清上面的热,又温下面的脾土、肠。这是下面,上面还是那个治咽炎的方子。然后呢,在进一步说治咽炎的方子再加上清热方面的,把黄芩、黄连、阿胶放进去是相当于加强了蝉蜕祛痰火的力量。然后他说吃这个药一付(没有放皂角)就基本好了,然后说买不着药了,过两天说已经完全不疼了。只觉得干,痰多,再续方,就是说慢性咽炎的难受的症状基本就下去了。

  大家看图2吧,刚才第二个病例就是图1的第三个小图,这些药分布的位置大致在头上,顶上,基本分布在金土火之间这个位置为多。看这些药发挥作用的大致方向呢,看红色的箭头一共有四个方向,四个方向里面的中间的大箭头是比较特别的,他通过上面的黄连、黄芩、阿胶,马上把上面的咽炎的痰火、痰热从中间清下去了。中间是什么呢?就是胃肠道。这个大致的走向就是这样的。其它的还有一般性的,左边的这两个箭头主要宣肺降肺降胃等等,这里例子就讲到这里。

下面是提问:

咽喉经常感觉有异物可以用这个方子吗?

答:可以。

黄连阿胶为什么会温补脾胃和小肠?

答:不是温补小肠。在这个例子里,它具体是清除中焦以上的湿热,阿胶本身可以润一点咽喉的,同时也是缓解他的咽部的症状。阿胶还可以补血,也能清除血液中的非正常的物质。起到这样的作用,但要是真的阿胶。阿胶这里主要两个作用:一是润咽,二是清热安眠。

 

阿胶不是收敛的作用吗,不碍于祛邪吗?

答:我们说正品阿胶是用流行济水来煮驴皮而成的,它具有流动性。在正确的使用时不碍于祛邪的,但同时又有收敛的作用,正因它有收敛的作用同时它又有流动性的一种特性,所以他才可以用来用来清除血流里非正常的物质,所谓清净血流。很多药同时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有收敛同时又有流通,有补也有可能有泄,要看具体使用了。

问:女同志,夜里咽干,想喝水,怎讲?

答:如果单是这么一句,他有好多因素导致的这么这个症状,概率上大多数是肝血以及津液的不足,为什么导致肝血、津液的不足还有更深的因素。

问:我妹妹脸上一直都有青春痘,从16岁就有到现在还很严重,请问少阳大夫,您是如此辩证青春痘的,如何对症治疗,万分感谢!

答:青春痘如果去网上泛泛查呢?大致上是按照泻肺的方法治疗的多,但是从我们临床上看大多数还是脾肾寒湿气的原因占多数,上面主要是浮热,但不是主要因素。如果治疗上泄肺为主的治疗上,效果一般是很短暂的,不会根本上治好的。从根本上来说一般是温养脾肾为主,往外透发的为次要的。

问:女士不仅仅慢性咽喉炎,而且头上生疮,每次月经期生疮比较明显,还要加什么?

答:每次经期的时候生疮比较明显,整个人的状态跟肝、冲脉、营血关系比较密切的,这方面要注意一点,或则要调整一下药方,这里很难给你明确答复要加什么药,要具体分析才能定要加什么减什么。如果她是一个实热的状态要加凉血的药,要加凉血的药,比如说白芍这是常用的。如果她是一个偏虚的情况下呢?要加一点黄芪之类的往外透发的药了。

问:可以大剂量用牡蛎壳吗?我是说痘痘。

答:牡蛎这个药性味平,一般来说大量用是比较安全的,没什么问题。如果用来治痘痘的话,从它的作用里面的祛肺系痰的角度来说可以用的。

问:如果想学中医,刚开始怎么学习比较好呢?

答: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如果按照中医学院的那种学法是不可能了,那个学法其实也是浪费时间。我推荐的话,你可以先把《四圣心源》通读一下,接着可以看《长沙药解》、《玉楸药解》,再读黄元御的《伤寒悬解》、《金匮悬解》等等,大约用一年的时间把黄元御所有的书通读一下,到后来会产生很多的问题,不用着急,把问题留着,或者问别人,或者留着以后自己解决。一年以后对这一个学派有一定的印象了,将来如果还要向专业上发展,还要读别的东西,如果没有向专业性发展的要求,从概念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也就够了。这些书都在一个大的合订本里,叫《黄元御医学全书》,一共是11本,都在一个合订本里。

问:老师,陈修园的书怎么样呢?

答:陈修园的书我觉得也是很好的,这也是方方面面很成系统的一套书,学进去也是可以的。我建议大家无论选择哪一个医学家留下的这套系统,首先是一门深入,然后在去在扩大范围,同时扩大深度的范围和广度的范围,同时要结合临床实践了。这些传统上可以作为教科书的这些书呢,它的好处是具有一定的本身写书的人的思想,理、法、方、药的一贯性,学习中这也很容易学习到一个完整的辨证和用药的思想。咱们学校现成的教科书呢,因为是各个老师编的嘛!每个人取的也不太一样,整体上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思想都有,学习上很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