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境签证:醉翁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7:16:06
标签: 九年级  分类: 教学实践与感悟 2010-12-08 18:58

      ——新阳中学 吴巍

 

一、导入复习: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醉翁亭中欧阳修与民同乐。”今天我们就来复习《醉翁亭记》,共同品味这份“乐”。

二、提纲挈领:

醉翁亭的自然环境 ;

请同学们回忆全篇文章,思考:作者到底都“乐”些什么呢?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朝暮、四时之景。

          山水之乐    

 

“乐”    宴酣之乐(四幅图)                 与民同乐

      

          乐人之乐 

三、分段复习,扎实字词句:

1.“山水之乐”中的重点字词句:

字音:

环滁(chù)林壑(hè)琅琊(láng yá)饮少辄醉(zhé)岩穴瞑(míng)

注释:

(1)、临于泉上者:靠近。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领会;寓:寄托

(3)、醉翁之意 意:情趣。

(4)、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暝,昏暗。

(5)、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

译句: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2. “宴酣之乐”中的重点字词句:

字音:

伛偻(yǚ lǚ)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觥筹(gōng chóu)射者中(zhòng)颓然(tuí

注释:

(1)、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

(2)、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冽,清。

(3)、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4)、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

(5)、觥筹光错:觥,酒杯。筹,酒筹。

(6)、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

(7)、深秀者:秀丽。

(8)、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9)、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  

10、辄:就   

译句:

1、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3. “乐人之乐”中的重点字词句:

字音:

阴翳(yì)

注释:

(1)、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2)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3)谓:为,是。

译句: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四、理解性默写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 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6、概括本文的主旨。 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7、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9、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0、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11、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2、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 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5、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课文内容理解

1、“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

2、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3、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答:由远到近。

4、“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5、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8、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

“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是分不开的。

9、第三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

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10、“太守醉”中的“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喝酒醉了”,另一层意思是陶醉于山水之中了,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醉心山水的政治理想。

11、第段写了哪些人?请用一个字概括他们共同的心情。

写了滁人(游人)、太守、众宾。他们共同的心情是“乐”。

、开放性试题

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