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直做某事:倾倒垃圾掩埋工业废弃毒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8 19:17:25

倾倒垃圾掩埋工业废弃毒物
中国东南海域赤潮频传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最新报告显示,因为不肖业者经常在集水区倾倒垃圾、生活污物,甚至在河床上掩埋工业废弃毒物,造成海中浮游植物剧增进而导致海水变色,东南海域赤潮频传。

  据悉,中国沿海在2005年曾发生82次赤潮,长江入海的浙江省外海、南方的珠江口与北方靠近黄河河口的渤海,以及像辽东湾、大连湾、胶州湾、杭州湾、厦门港等,每年定期都会出现赤潮。而台湾沿岸因为受到黑潮洋流影响,而且海岸线平滑,甚少陆源排放的营养盐滞留,也几乎不曾发生沿海岸线长期大范围区域的海洋死区现象。而厦门湾、大亚湾等半封闭型海湾,承接河川排放与洋流的交换,经常发生水华赤潮(即海中浮游植物剧增导致海水变色)。

危害生态与水产卫生

  联合国最新的环境研究计划报告指出,全球海洋被科学家新发现有两百个海洋死区,在数量上不仅较两年前成长了34%,其区域内污染的情况更形严重,已经明显危及鱼类及其它海洋生物,甚至人类在水产品食用上的安全。

  因为有些浮游藻类生产毒素,借着滤食性生物的累积,而让贝、鱼类水产品含毒。新发现的死区包括芬兰的亚哲贝拉哥海、英国的麦西河口、葡萄牙的蒙第哥河、希腊的艾斐斯湾与爱琴海、秘鲁的帕拉卡斯湾、乌拉圭的蒙特维多湾、迦纳的佛苏舄湖、中国的珠江河口与长江以及印度洋西部。

  海洋死区的扩大,也加速威胁到已因为滥捕、气候变迁所造成渔获量的衰减,进而对仰赖捕捞渔业为生者构成重大威胁。

  美国、加拿大和瑞典的科学家也在11月初的《科学》发表研究报告,指出海洋鱼类的种类已经急遽削减中,目前全球已有29%的海洋鱼类物种的繁殖循环已经瓦解,其资源数量减少到不及1950年代的10%,再大的渔船与更先进的捕鱼设备和技术,也未能带来更多的渔获量。

  全球捕捞渔业渔获量从1994年到2003年已减少了13%,北美、欧洲和澳洲沿近海鱼类资源也比1800年减少了40%。这样的削减将影响海洋生态的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失衡,各国政府若不重新调整渔业政策,预期在2048年海洋鱼类物种将全部消失。

  报告中也呼吁,虽然情势恶劣,但要让情势逆转还不是太晚,不过需要及时采取行动,方式包括停止并预防过度捕捞,改善捕捞技术避免误捕,以更好的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方式,保存海洋生态的多样性,然而,最重要的项目,仍是加强管控海洋污染。尽管海洋前景不容乐观,但现在开始行动还来得及。

水库、池塘的水华隐忧

  其实,除了海洋系统出现海洋死区的现象之外,河、湖等淡水区域情况,也同样令人担忧,特别是水库与池塘,这样的环境类似于容易发生海洋死区的半封闭性海湾或内陆海,水体容纳着各河川营养的注入,加以水体交换频率与排放较低,也很容易在水库、池塘中形成水华,而造成水质恶劣或含藻毒而不堪饮用,都是隐忧。

   除了一些不肖业者经常在集水区倾倒垃圾、生活污物,甚至在河床上掩埋工业废弃毒物,而造成急性的水生生物大量死亡;高山蔬果的开发,造成肥料随雨水的进入水库,山中风景区的人群餐旅住宿涌入而无适当下水道管理,都会汇流到人类为掌握淡水水源而开发的水库,加上在枯水期对水源的珍惜,甚少排放,也就经常在水库中发生优养化的水华现象。

  在台湾,以金门地区最为严重,金门地小无高山伏流以蓄水,许多所谓的自来水供水水库,实际上就是小池塘,汇集着四方而来的水沟排水,当然也带进了农、牧场与家庭的污水与肥料。如此一来自然容易经常出现水华,造成水质处理上的困难,也增加藻毒危害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