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吉他 蔡健雅:不一样的禅修开示~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6 17:04:23

不一样的禅修开示~11

(2009-05-29 01:19:55)转载 标签:

华严禅行法

密法

正法

普贤

启动第二生命

法界

教育

分类: 法筵精點

心法,能够广大如虚空

色法,行普贤行海

走在广大如虚空的境界里,

不思议境界就出现了

───────────────────────

 

某些不当的观念,你必须要有智慧,把它抛弃掉。

现在,我们要讲两个重要的东西,

一个就是「诸佛体性」,我们一直在追求的

那一个「当下本身」它就是!!

不管你把它列为:

明心见性的

要开悟的

要了生死的生死

出三界的三界,或者

念佛是谁的

这些标的就是佛的体性。

 

我们所要觉悟的那个本质,就叫作诸佛体性

人人都具有这一个本来它已经存在的「那个」东西,

那个我们叫作佛性

 

佛法讲的都不是虚幻的,

都不是高远飘渺的,都是真实的,

就在我们眼前,垂手可得的!

可是我们被这些噪声所干扰,所以,

我们一直在做的,其实当下就是了,

可是,我们跑掉了。我们要追求的

是好虚无、好飘渺的东西,其实那是弄错了。

站在佛法的立场来讲,我们修学之前,

要先弄清楚这一个标的。

 

那么,我们一再的在追求诸法实相,

来讲叫作实相

从佛来讲叫作体性,所以,

它叫作「诸佛体性」,

它叫作「诸法实相」,其实都同一个东西。

 

从文字上,我一解释,你可能发现

「哦!原来是这样!」那只是知识。

你现在要去感受到我们

要参的话头、

要提的疑情、

应守的正念,

那就是「觉悟的体性」,

那就是「真理的实相」。

 

现在,我们要讲的是这个东西。

你现在绵绵密密地在守护的这个话头或

这个疑情,它的本质就是你所要追求的。

那么,要怎么去追求它?那就是「智慧」,

只有透过智慧你才能入

 

我们不了实相、不明体性,

就以为它另外有一个什么在那里。

然后有一天,你会像【桃花源记】里所讲的──

柳暗花明又一村,然后被你撞到了

「哦!原来是这个。」

你若有这种想法,那你是写小说的人,

你不是修行的人。

 

修行者是很简单的、很轻易的

随时在检视自己的身心

 

 

举个或许大家都有经验的例子,

如果你是带眼镜的人,就有这种感觉。

擦眼镜的时候要小心翼翼的擦,

要不然你会发现愈擦愈糟糕;本来

只有一点点东西,那么一擦变成一大片,

「糟糕了!看不清楚了。」有没有!?

 

洗是洗好了,你得要轻轻的擦,要不然

这当中如果有一点,就会变成一大片,

你还得再重洗一次。 那你就知道,

本来是已经很干净了,就只有那么一点,

你可以轻轻的一吸就好了,但是

你假如一揉就完了。那一个东西,

它本来存在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但是我们不会用心,就像你不会擦眼镜一样,

擦到最后气死了,干脆重新再来一次。

 

我们就像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常弄不清楚;

不是另外有一个什么大道理。因为这么

一点点,你调不好,那你不能进入状况

佛法的存在,就是这样,

不管是讲「体性」也好,

是「实相」也好,

是「话头」也好,

是「疑情」也好,

指的就是这么一个。

 

那么要怎么去得它?用智慧。

智慧,不是像关公耍的大刀,

也不是鲁班用的斧头;它是要你

很小心翼翼的,叫作:善用其心。

你轻轻点到,自然开窍,那个体性、

那个疑情,它自然就绽现出来!!

会用功的、有智慧的,他

轻轻的一蹬,就上去了。

 

我们没智慧,所以我们不会用功。

不是各位不用功,你是太用功了,

不是不用功,而是用功过头了。只要

轻轻一下子就好,结果你把镜片都捏破了,

不必那么用力。你太用力了,为什么?

因为你没有抓好应该如何用功」。

所以,

我们不管讲智慧、讲深参、讲善用其心、

或者讲如团如火、或者讲一心不乱,

通通叫作「智慧」,你要懂得运用。

 

所以在修行过程当中,第一个你要去感受,

要各位提疑情、参话头、要自己生个蛋,

就是自己去设定那个「诸佛体性」的标的,

然后要一直去用功。

 

这些师父们一再的逼迫我们「参

?!!! 一路的参下去是参什么?

就是要你在这个地方用「智慧」,

这是修行的两大甘露门。

 

那么,用什么来修?我们叫作「普贤行海」。

这名字听起来都好美啊,华严的境界就是这样!

假如没有普贤行海,那你根本没办法。

所以我们给予各位的是整体的、全方位的,

用现代的话来讲,叫作「一路教到底」,

各方面的教导与矫正──要你

各方面都去尝试、去经验。

 

 

有很多人,很用心。以前有位法师,

设计了一套叫作解脱学,

从头到尾,三个月可以开悟。

可能!但是,那叫作竹竿式的开悟,

你只能在一个地方碰到只有这样而已,

没有办法展开「生命全方位」的

这一种历练与感受

 

我们讲的是普贤行海不是单一

这当中要去经验很多、很多! 就有点

像吃火锅一样,各种菜、各种料,

都可以加进去,没有不能加的

 

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大熔炉

如果我们在接受训练的时候,只限定

怎么样,而不能怎么样的时候,

那你的生命是不全、不完整的。

开悟也好、明心见性也好、

成佛作袓也好、你悟得诸佛体性也好、

你参究了诸法实相也好、

你打破疑情、参透话头也好,

都是全方位的生命观」,绝对

不是单一的只在某一部份,那不对

 

我们道场里,经常有一些半仙,

他当然不敢说来踢馆,但是来这边

侃侃而谈,他证得什么、懂得什么、

他又怎么了,成就很大的样子。

我们不能说他没有成就,

那他只有在那边成就而已,没有意义。

 

我们是要各位全方位的展开,不是单一方面

他来这里炫耀他在那一方面的成就,

当你再问他真实理地的时候,

他还是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有

那么,那种成就是自己想的

就算你自己经证得了,说实在,

那也一点意义都没有

 

我们真正要的不是那种空洞的

是诸佛共有的体性是诸法共有的实相

那么,要达到这个标的,就是要用智慧。

用智慧作什么可以达到?那就是「普贤行海」。

 

我们在整个修行中,给各位开导得很清楚:

以智慧行普贤行海,所入的境界,

那叫作「不思议境界」,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不思议境界当中又有不思议解脱境界

证得了这个境界以后,又要作什么?

那叫作「入法界」。

 

修行总共分有这五个过程,

通常,我把它叫作「五段教学法」。

 

第一段

我们要得诸法实相,或者

诸佛体性这个标的,你的自己设起来。

 

第二段

然后,禅堂里再协助你、培养你,

产生那一种极为敏锐的智慧,

或者叫作:智慧观。

 

第三段

运用这个智慧观,

将它的触角伸向各个层面

动的也好、静的也好,让我们

去感受那个念身与那个色身。……

 

 

大家要知道,「」我们是讲注意力心法

心法,你不要把它当作只有一个东西,

不是!我把它叫作「」。

 

念身」的意思就是:

在用心的那个心法」,它是

一个整体的生命它不是单一的

 

我们现在修行,很认真,却不能成就,

都是一直把整个法都简化掉了,

一直以为只有单一的,

你用心法就好像拿针一样。

想想看,你的心那么小吗?你

不要一直把自己窄化、一直浓缩

不要如此!

 

它和我们的身体,就像

我们的生命一样,是整体的,

是活活泼泼的,它是广大如虚空的

你想想看,我们为什么要一直窄化它?

使这个心狭隘到像针一样的小呢?

我们在基本上,方向都弄反了

 

所以,智慧的本身也是整体性的,

而这个整体性,都是广大如虚空的。

可是我们一直朝相反的方向,把它

弄成一点点,好像那开关一开就好了,

但是,它不是只有开关,也不是一个开关

它到处都是! 我们说「触目皆是」!!

这举手投足之间,通通都是文殊心啊!!!

那大家想想看,我们在智慧上,

已经把自己弄向失败的方向了。

 

第四段

心法,你能够广大如虚空

那么,再讲色法,行普贤行海

那你看!

以广大如虚空的心,来实践、来力行

来走在广大如虚空的境界里,

不思议境界就出现了

 

现在,我们弄反了,

不是要把各位关在这个地方,

那就把心量缩得只有这么一点点,

那你就弄错了、弄错了!

 

所以,在开始的这个阶段里,我们

要各位好好的调整把自己的心调好

就像筷子摆进筷子篮里,要抖一抖

才放得多,要不然,再加两支下去

就卡住了,那其它的就不用放了。

所以,要把它调好,把自己的心调好,

那你得要大能大、要静能静,这个才是。

 

行者不可思议的地方也在这里,

展开的境界不可思议!!

一静下来,你找都找不到他在哪里,

这个才是厉害。

 

我们动啊,动不起来,像毛毛虫动个两下

静啊,静不下来,也像毛毛虫不断在蠕动

人家一看就讨厌;那不是行者,那叫毛毛虫。

 

心静下来,法界中找不到

心动起来,法界中无出其外

这就是念身」,这才叫作──

行者的心力」,能够尽虚空遍法界!!!

 

各位想想看,经典是不是这样讲

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那我们呢?心如针头,量如毛端,

那还修什么?所以要把心量打开,

我们的智能,才能充分得使用

 

第五段

那么,普贤行法普贤行海,或者

普贤行愿,那都是尽虚空遍法界的

用尽虚空、遍法界的

来与尽虚空、遍法界的尘相应

你看出现的是什么??!

 

所以「华严三圣」怎么讲?

用百分之百的文殊智慧,

来感受百分之百的普贤境界

那就是:毗卢遮那佛的毗卢性海!

修行是这样啊!!

那么下面的境界,我们就不用谈了!!!

你要是了解的话,那个当下

就是不思议解脱境界

相上叫「不思议解脱境界」,

用上叫作「入法界」,

它的体性就是诸佛体性

 

佛法这么简单,我讲很简单,

各位还要再更进一步去摸索。

该怎么摸索?这就是「参」!

 

法筵精点~S11撷自不一样的禅修开示11  

 

 

分享

0

阅读(53) 评论 (1) 收藏(1) 转载(0)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转载列表:

    转载 前一篇:S114 舉手投足都是文殊心啊! 后一篇:S121 念頭要先產生話頭